匠心(校对)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979


“差不多!咱们这手艺是用来搬各种大小活计烫样的,有时候这些东西没全完成,得原模原样搬到另一个地方去,掉一个零件就要挨师父凶。您那设备保管没问题!”平头热情地说着,这时只剩最后一件设备,他跑过去跟人搭伙搬,上手的那一瞬间笑容就敛了下去,表情变得非常认真。
“……有底蕴的老门派,真是不一样。”马玉山看着平头变脸,吃惊地感叹说。
“那不然我怎么巴着小许也要过来?”百里启哈哈笑着说,接着又转向许问,“早就想有机会能去班门这样的大派去看看了,多亏了你,太感谢了。”
“哪里哪里,是我请你们帮忙才对。”许问连忙说。
两人相视一笑,有些话尽在不言中。
“走吧。”陆远说。
四人走上了木桥,落足的那一刻,许问感觉到了踏实。
相比起石头,木料容易被腐蚀,热胀冷缩之类的情况也更明显。所以木结构的建筑物,尤其是木桥之类的时间长了,常常会不那么稳定。
照陆远所说,这座木桥修建起来已有好几百年,到现在还能这么坚实,必定采用了不一般的工艺。
“这里还有一块铭牌,政府给设的啊,万园湖西风雨桥,密布式悬臂托间柱支梁木质桥面,桥廊二十七间,始建于1630年,分别于1715年、1854年、1952年三次进行维护。”百里启看着那块金属铭牌,念出上面的内容。
“风雨桥,这不是桂省那边侗寨的建筑方式吗?”马玉山问。
“清朝年间取消了匠籍,班门有一位先祖借此机会四处游历,走到桂省学会了风雨桥,回来之后建的。其实这风雨桥跟桂省的有些不同,进行了一些改良,所以能修得更长一点。”陆远说。
风雨桥又叫花桥,以桥上有廊、廊上有亭,能遮蔽风雨而得名。
它的一大特色是桥面廊亭不用一钉一钮,全用榫卯结构搭建而成,桥面通常使用都是密布式县臂托间柱支梁结构。由于木料长度有限,桥梁跨度一般不超过十米,眼前这么长的非常罕见。
许问眯起眼睛打量了一下,立刻判断出了它的各项数据。
“长127米,宽5.6米,高10.6米。”他喃喃道。
“好长好大!”马玉山明显对风雨桥是有些了解的,惊讶地感叹了一句,接着又好奇地转头看许问,“你就这么一眼,就看出来它有多长多高了?”
的确是这样的,但许问还没有回答,百里启就一拍马玉山肩膀,笑着说:“怎么可能,铭牌上写着呢。”
马玉山凑过去看,果然跟许问说的一样,有些尴尬地赞道:“呃,眼神不错。”
陆远没有说话,深深看了许问一眼。
他站在另一个角度,正对着许问,看得非常清楚。
说出这些数字之前,许问就没低过头,看也没看那块铭牌一眼!
他下巴上又没长眼睛,是怎么看见铭牌上的数据的?
只有一种可能,他达到了宗正卷上所说“见微识著”的地步,能够用心算判断出大大小小所有的尺寸长短!
光是这手本事,他就望尘莫及了……
一群大小伙子走路,一百多米转瞬即至,陆远收回心神,抬头说:“宗正卷放在祠堂,祠堂在无峰山上,我们直接过去吧。”
他正要打头领路,就看见几个老者带着十几个年轻人守在桥头,身后放着许多东西。
“五叔祖?”陆远愣了一下叫道。
“少门主。”陆五这时远不如之前在祠堂门口时那么急躁,他对着陆远行礼,接着又转向了许问。
“许先生。”
许问扬了下眉,目光从他们身上扫过。
这明显的……来者不善啊。
第305章
又来?
站在前面的长衫老者一共五个,一字排开,他们后面站着十来个年轻人,每个人脚边都放着一抬东西,好像是两两一组用扁担扛下来的。
刚刚陆远叫下来的抬设备的平头等人被他们拦住了,东西全部放在最前端的廊亭内,与他们面面相觑,又一起回头看陆远,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五叔祖,三师叔祖,你们这是什么意思?”陆远平时轴归轴,但他也不是傻子,抬眼一看,也觉得了他们来意不善。
“我们不是来找你的,是来找你身旁这位许先生的。”陆五清了清嗓子,扬声道。
“许问是阿爹和我请来的客人,你们有话应该找阿爹说,找客人做什么?”陆远皱起了眉,环视他们,“阿爹呢,他在哪里?”
“我班门向来敞开四方,来者之客,我们当然欢迎。”陆五左边的老者向后伸了伸手,示意了一下。
“但宗正卷是本门至宝,绝不可任意开放给外人!”陆五右边的老者不苟言笑,铿声道。
“这事你们应该跟我阿爹说,不应该跟客人说!”陆远根本不管他们说什么,就一口咬定这一点。
接着他转向许问三人,低下了头,“对不起,我们家出了点事情,你们先回去吧,回头我来赔罪。”
许问的目光掠过眼前相持不下的两方,心情非常平静,一点也不生气。
今早听到陆远的邀请的时候,他心里就有些奇怪了。
先不提另一个世界的班门风气怎么样,这个世界的班门肉眼可见的保守封闭,继承人没有正式登位,都不能观看门内的宗正卷的,怎么突然能开放给他了,还让他来“辨正”?
陆正海带着施工队长年在外奔波,不可能是个死脑筋,但这个变化的确也太快了一点。
果然,保守的不是陆正海,而是眼前这些老者。
他们现在是穿着长衫,看上去挺文气的,但仔细看就能看出来,他们每个人皮肤粗糙,摆明了久经风霜磨砺。尤其是那一双手,粗短坚硬,骨节突出,带着摆脱不掉的劳作痕迹。然而他们指掌的皮肤又都并不算粗糙,这是经过了特殊的保养的,是为了保持手部触觉的敏感性。
这些特征充分说明了,他们在匠作体系中浸淫良久,拥有着很高的眼界和很高的水平。
但也正是这些东西,让他们始终停留在某个辉煌的阶段,更讲究“老规矩”,难以接受新的事物。
陆远说得没错,许问是班门请来的客人,并不需要接受他们的“规矩”,随时可以转身就走。
但这不是其他地方,是班门。
就现在看来,它跟另一个世界,他们的那个“班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算只为这个,许问也不能走。
他对宗正卷很感兴趣,他要堂堂正正地走进去,好好看看它是怎么回事。
“请问,我要怎么样才有资格获得阅览宗正卷的资格?”他没有回答陆远,而是微微一笑,迎视着那些老者问道。
“各位准备了这么多东西来这里,并不是打算就这样把我赶出去的吧?”他指着那些年轻人身边放着的担子问。
几名老者对视了一眼,站在最左边那个戴着金丝眼镜,一直没有说话,此时突然挑了挑眉头,打量起了许问。
“你不用理会他们,走就行了,让我爹来解决……”陆远有点着急的样子,一拉许问,悄悄地说。
“不用急,我有我的想法。”许问对着他摆了摆手,又向百里启和马玉山道歉,“抱歉,请稍等一会儿。”
这两人对视一眼,百里启笑着搭上马玉山的肩膀,道:“嗐,这有什么。有好戏看,你赶我们走我们也不会走的!”
陆远却没有这么轻松,仍然紧皱着眉,但没有继续劝阻许问了。
“宗正卷是我班门至宝,只有门主才可阅览,并选择其中一部分教授给弟子们。我们也不为难你。你要辨正的是木工类,只是宗正卷的木工卷,那你就依照弟子们的标准,获得可获这一部分传承的资格即可。”被陆远称作三师叔祖的那个人语气柔和地道。
“行,那要怎么样才能获得资格?”他说话很客气,许问也没什么对抗性。
“我班门分为学徒、匠者、大匠三个标准,只有大匠才可阅览分卷的全卷。要阅览木工卷,那就得通过大匠的标准。”三师叔祖道。
许问一时间没有说话。
他也没想到,在古代考完了徒工试,到现代来还要继续考试。
徒工试那边,虽然他县试完了就已经出师了,但实际上考完了院试才真正获得工匠资格。结果到现代,直接就要按大匠标准来考,只是从一府到一门,规模小多了。
说到这个,许问不禁想到了另一件事。
大周朝一共四路,每路每年一次院试,取前三十人。
也就是说,整个大周朝一年总共也只有一百二十名学徒正式成为工匠。
就算算上古今的总人数差别,这录取率也远远低于高考了。
院试完后,这一百二十人要怎么样?
朝廷对他们会有什么安排吗?
许问一时间有些走神,但马上就回过来了。
曾经的他觉得那个世界只是一个游戏一场梦境,结果现在他竟然回到了这里也会为那边的事情操心。
人真是一种很难解释的生物……
“行,没问题。”这些念头在许问的脑海里只是一闪而逝,在旁边的人看来他只是考虑了一下。然后他点点头,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