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979


“是……”当家的一愣。这年头徒弟的成果无条件归师父所有,他的确是看着许问画出来的,但完全没想过去感谢他。
“多谢你啊小兄弟,你太厉害了,年少有为!”他从善如流,转向许问夸奖。
许问犹豫了一下,摇了摇头:“这个的主干部分的确是我画的,但有一个关键环节依靠了别人的帮助。”
“哦?是哪位,放心,红包一个也不会少!”当家的大包大揽。
“是十里村史光明史大匠的传人,继承了他的衣钵。他失去联系了很长一段时间,出现在这里也是机缘凑巧。”许问说。
“史师傅还有传人?”十里村的窑洞格局安全可靠,危急时能躲避土匪,安全时能拓展生活和储藏空间,阳宁村羡慕很久了。当家的现在一听这话,非常高兴,连忙追问,“那怎么能联系到他?”
“血缘之亲,不可侵害。那当然是要联系史大匠的独女了。”许问微笑着说。
第412章
雾中歌
金向东回了家。
刚进家门,就听见老妇人扯着嗓子在喊:“谁回来了!”
“娘,是我!”金向东扯着喉咙喊了回去。
他满头大汗地回房,此时天色已黑,烛光已经燃起,桌上摆着饭菜,只剩下了袅袅几许热气。
“听见声音就知道是你。”他媳妇祝红站在桌边笑,给他递上一条毛巾,“歇口气吃个饭吧。”
她给金向东盛汤,语气有点抱歉,“没想到你们回来这么晚,饭菜隔着温着的,有点冷了。我找人把灶修了,三天内不能用,不方便热,你将就着吃吧。”
“没事,有口热气就好,你费心了。”金向东随便抹了把汗,坐到桌边。他的确是饿了,抓起桌上粗面馒头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本来没打算做这么晚的,主要是临时出了点变动。”
听到变动,祝红心里一紧,但看着丈夫的表情就笑了起来:“我猜是好事?”
“当然,大好事!”金向东呵呵笑着,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绘声绘色地给老婆讲了一遍。
“……其实一开始我就觉得那少年很不一样,长得好看,而且有种说不出的味道。没想到这么厉害,罗大匠搞不定的事情,他花了半天就捣腾出来了!红妹,这一下,咱们孙子住的地方也不用愁啦!”
说到这里,他问道,“孩子们呢,睡了吗?”
他有一儿一女,在村里是个有福之人,也是因为这个,祝红今天才被选中过去送福,讨个吉利。
“早睡了,在外面疯了一天。丫头也不像个丫头,两个一起皮,头疼。”祝红似嗔实喜地说。
“哈哈。”金向东也很高兴,继续讲今天的事情,“还有一件事情很稀奇。今天那图样拿出来,姓言的少年说不是他一个人画的,还有人帮忙。你猜是谁?”
“谁啊?”祝红没有多想,配合地捧哏。
“史光明的传人!史匠工竟然还有传人在世,说是只有他闺女才能联系得上。喂,你跟月娥这么熟,听她说过没?”金向东一边咬着馒头,一边问她。
传人?祝红的心里突然一跳,表情有点不自然了:“没,没听说过。”
“哦,那也难怪。说是以前一直在外面,最近才回来,还没正式露面。不过这是真没想到,我还以为史匠工没了,他的手艺也失传了呢。”金向东埋头吃饭,没有留意。
祝红却突然想起了史月娥今天补灶时的情景,微光下面闪耀的女人的脸庞和眼睛。她轻轻捂住嘴巴,有点不可思议地想着:不可能吧!
“你们见到史匠工的徒弟了吗?他长什么样子?”祝红佯装无事地问。
“没见到,中午的时候咱们不是吃饭歇气去了吗?他过来了一趟,跟言十四一起把样子掏鼓出来了。据说他有事情,来去匆匆的,真没看见长什么样。”金向东老老实实地说。
“中午……”祝红喃喃自语。
史月娥补完锅离开的时间她可是记得清清楚楚的,正好能跟金向东的说法对上。
很有可能,这个所谓的史光明传人不是他收的徒弟,而是史月娥本人!
如果真是的话……
“村里商量出道道了吗?以后打算怎么办?会找他做事吗?”祝红问。
“如果找到他的话,那肯定会。你妇道人家不懂,史光明这手绝活太厉害了,真有人还会的话,咱们五连山人还用怕什么强盗?强盗来了,往地洞里一躲就行了!”金向东兴奋地说,对着史光明的手艺大夸特夸。
“什么妇道人家不懂,我看我们妇道人家,懂得可不比人少!”祝红到现在也不能完全确定丈夫说的那个人就是史月娥,但这并不妨碍她心里没来由地升起一种隐秘的骄傲,尤其是在听见他这样说之后。
她得意地说着,拿起空碗去给丈夫盛汤。背过身时,她露出了笑容,心想,月娥真是遇到好人了。
依照祝红对她的了解,假使那个人真是她,她绝对没想那么多,就是那样做了。
但言十四的说法却给她留出了充足的余地,这样一来,如果她愿意,就可以以史光明传人的身份去外面接活挣钱。如果她不愿意,也可以假称那人离开,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总之,史月娥因此有了更多的选择,就算没了孩子,也不怕没有立足之地了。
真好。
她这样想着。
………………
许问的确就是这样打算的。
史月娥跟他一起设计那个图样的时候,许问就看出来了,她在这方面极有天赋,心里其实也很喜欢这项工作。
这样的人,值得再多一个选择,这跟她的性别没有关系。
所以他迂回了一下说法,给史月娥留了条路,具体今后要怎么做,还是看她自己。
这一天接下来的时间,许问继续跟着罗大一起干活,真实地感受这片黄土,理解窑洞与当地人的关系。
许问以前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制作木器也好、学习泥水也好,之前这对他来说都是独立的工作,他这是第一次身为制作者,与使用者交流。
工匠不是艺术家,他们的创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
他们做出来的东西需要美感,但更需要的还是实用性。
所以,他们需要了解使用者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些什么、甚至于,他们对住宅、或者是用品的想象是什么样的。
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自己的体会。
就像他之前曾经感受过的那样,住宅、或者说所有的实用品,都跟当地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譬如说江南,多水多木,富饶安宁,所以当地常见木结构建筑,其他各种材料如砖瓦土石等使用得也很不少,建筑形式清雅秀丽,还有全天下都闻名向往的园林。
晋中一带的物产相对比较单一,多山多土却不多木,更重要的是交通非常不发达,所以依山而建的窑洞成为了主流建筑。这与当地环境是统一的。
有意思的是,这种整体的环境不仅仅只会影响具像的东西,如住宅、用具等等,也会影响很多抽象的东西,如当地的文化、气质等等。
譬如这里的人喜欢唱歌,尤其喜欢对着山头另一边唱,歌声嘹亮悠长,配上山谷间袅袅的回声,好像天上的云层都会被它打开一样。
阳宁村的汉子性格开朗,说着就给许问来了一段。
乡音浓厚,许问只能听懂中间的几句,但的确非常动听。
那汉子唱完一段,有点没劲地说:“哎,没有姑娘对歌,唱得都不得劲了。”
话音未落,山对面传来清亮的回应,绵长中带着爽利,正是之前那段的下半段。
所有人一起往那边看,但都遗憾地发现,山烟袅袅,只能听见对面的声音,看不见人。
先前唱歌那汉子却还是来了劲,扬起嗓门,力求更漂亮地唱了回去。
接下来,两边一唱一和,连绵不绝的声音起起伏伏地回荡在山中,搅动着山烟薄雾,粗犷原始,但美。
许问侧耳倾听,不知不觉眯起了眼睛,脸上露出了享受的笑容,他身边不远处的许三和林谢两人也正在小声说话。
“真好听。”
“嗯。”
第413章
交换
天黑了,这一天的活将要收工,许问看了看天色,预感到这一次的行程也将要就此结束了。
他们毕竟还在去西漠的路上,来阳宁村算是路上插的一脚,一天时间,足以罗大用实际的例子,告诉他们窑洞究竟是怎么回事。
窑洞的建设当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更何况多添了这一堵山壁之后,又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许问的收获非常大。
他再一次切实感受到了连天青对他的良苦用心。
窑洞是与他以前所见所学完全不同的建筑,但并非完全没有关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