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3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7/979


同样是建筑,土结构也好,木结构也好,都是容纳人居住的地方,必定有相通之处。
而地方的水土与民情,会反过来影响它,形成完全不同的流派与风格。
建筑是属于人的艺术,匠作是属于人的工作。
除此之外,史月娥回忆起的史光明那些东西也带给许问很大的帮助。
那是完全不同的一种解题模式,就像打开了许问的新大门,让他直接感觉:原来还可以这样想的!
他能感觉得到,这种思路帮助的不仅仅只是窑洞相关,这种对支撑力别具一格的理解与思考,还可以用在其他很多方面,有待他慢慢整理。
他现在感觉非常充实,脑子和心都塞得满满的。
“差不多了,今天就到这里吧。”罗大看了一眼天色,拄着锄头说。
他头发花白,年纪已经不轻了,体力跟年轻人肯定没法比。但这一天下来,他干的活不比他们少,看上去也不比他们更累的样子。
许问知道这是为什么。
他的经验实在太丰富了,对土层的了解比他们强得多。
有时候遇到土石混杂比较坚硬的部分,他们只知道对着它瞎使劲,他就能分辨出其中不同的地方,用更省劲的方式处理。
这一点,许问也做不到,还差得远。
传统匠作是经验的艺术,在这个缺乏系统理论和先进工具的时代尤甚。
阳宁村的人乱哄哄地停手,主家当家的也来了,热情邀请他们回家吃饭。
按照惯例,匠工上家里做活,还要包吃住。
“今天就不了,我还有点别的事情,晚上不在家住了,
明早再过来。”罗大摇摇头,拒绝了主家的邀请。
“别啊,今天村里特地杀了头猪,准备了大宴!就是为了你们准备的!”主家连忙拉住他说。
“真有事,肉就留给孩子们吃吧。”罗大最后还是拒绝了,在主家遗憾的目光里离开了阳宁村,带着许问他们往山下走。
走了两步,他们突然又被叫住,主家看着许问,抱拳问道:“之前只知道小兄弟排行十四,请问你的大名是?”
许问一愣,报的还是化名:“我姓言,就叫我言十四吧。”
“言小兄弟。”主家把这个名字放在嘴里念了两遍,把它牢牢记了下来。他笑着拱手道,“我相信,将来在别的地方,我们一定还会听见言兄弟的大名的!”
林谢笑了,拍拍许问的肩膀,道:“肯定。一定是响当当的!”
四人别了主家,离开了阳宁村,当然明天早上罗大还会再过来,直到完成这两片山壁的全部窑洞为止。
他们来到山下,这里有一条小河从山涧流过,现在是枯水季节,河底的卵石清晰可见。
河边一道大道,黄土路,但是很平整,可以通行马车。
罗大一路没有说话,仿佛在想着什么事情。直到这时他才抬了下头,往远处看了一眼,说:“饿了吧?先随便吃点喝点,车一会儿就来了。”
许问猜到了,他们昨天走了一夜才到这里,今天过了一天,西漠队的不可能停在原地等他们,肯定又往前走了好大一段。这距离走路肯定是赶不上的,必须得赶车。
他们的确是带了干粮的,这时纷纷解下行李,把东西拿出来吃。
忙了一天,他们的确是饿了,一个个吃得狼吞虎咽,林谢还被噎住了,连打几个嗝,许问伸手给他拍了几下背。
“你跟我过来一下。”罗大吃得比他们这些年轻人还快,他三两口把那个看着就很硬的馒头塞进嘴里,咬碎了咽进去,然后站起来对许问说。
许问有点疑惑,站起来跟着他走出一段距离,到了一丛灌木后面。
罗大蹲在一块石头上,掏摸出了旱烟袋,却没有点着。
“今天史光明他闺女那个东西,你是怎么想的?”他直截了当地问,完全没跟许问做确认。
罗大没有说得很明白,但许问立刻领会了他的意思。他思考了一会儿,说:“挺有意思的,原型应该还是出自于她父亲,但我感觉,之后又经过了她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变化。”
“哦?这是怎么看出来的?”罗大问。
“史大匠教她这些的时候,她年纪还很小,记住的只是一个感觉。她在这方面其实很有天赋,抓住这些感觉进行了一些思考,总结出来了一些东西。有些地方有些想当然,有些地方灵感十足,很不稳定。”许问说。
史光明五连山一带出了名的窑匠,经验非常丰富,但史月娥补充出来的东西理论大过实践,许问也是从这方面看出这中间不少是史月娥自己的创意的。
“难怪,我是说有点像史光明的手笔,又有点不太像。史光竟然生出了这样一个姑娘……可惜了。”罗大叹了口气。过了一会儿,他又说,“今天这东西,我只看出了它是对是错,大概怎么回事,还有些东西不大明白,你能给我讲讲吗?我也不让你白教,我这里还有个东西,可以交换给你。”
罗大说着,从怀里摸出一个羊皮卷轴,递给许问。
“您今天已经教我很多了,不用再……”
许问话说到一半,被罗大打断:“打开看看。”
许问微愣,这时羊皮卷轴已经被塞到了他的手上,他好奇地打开,发现是一份图纸长卷,。
图纸的主体部分是一座大殿,旁边很多细节,注明了大殿的各个部分。
可以看得出来,这份图纸年代已经很久远了,虽然羊皮纸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保存的,但也免不了遭受一些破坏。
图纸上的一部分内容残缺不全,连大殿的主体部分都有不少缺损。但有一点很容易看出来,这座大殿没有用一根木头,是完全用砖砌成的!
这么大一个建筑,东西五间,南北三间,长近二十丈,宽十余丈,全用砖石,不用木头,表示它没有一根梁柱!
这种建筑许问在这个时代完全没有见过,但在另一个世界是听说过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无梁殿!
第414章
车上的星光
“这是……无梁殿?”
许问诧异地问。
“倒有见识,不愧是他的弟子。”罗大看他一眼,赞许地道。
许问发现了,不管他表现出什么样的不一般,知道什么普通人不应该知道的东西,都会被归因到他师父头上去,非常简单方便。
也不知道我师父在他们眼里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这些东西他真的都知道吗?
如果是真的话,他是怎么知道的?
“这羊皮卷是很早的时候,我师父的师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到的。他到手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很多地方看不太清楚,就想找个人修修。结果一直没修好,但这消息也就传出去了。
“多年以后,你师父循讯而来,到了此事。阴差阳错,我们架了点梁子……”说到这里,罗大笑了一声,有点得意的样子。
“后来我一直有点记恨当时的事情,我知道你师父是冲着这个来的,我就不给他看。他千方百计,想让我欠他人情,嘿嘿,我总能还上。这么多年,硬是没给他看。结果……”
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看着许问说,“结果没想到,又欠了他徒弟人情。”
他站起来,点点许问手上的羊皮卷,说,“这个就给你了。其实放在我手上,也没啥大用,远不如史家父女那套东西。就是……”
他没再说话,又叹了口气,眼睛里包含着许多极其复杂的情绪。
就是总有点遗憾,想要离开这座大山,去往更加广阔的天地吧……
“我来说一下我对连洞的理解吧。”许问说。
罗大的眼神瞬间就变了,盯着许问,期待地说:“快说快说!”
许问的思路始终是偏向理论方向的,系统清晰,跟罗大习惯的思考方式不太一样,但非常好理解。
要说建筑窑洞的经验,许问跟罗大没法比,所以现在,罗大基本上是一点就透。
许问蹲在地上,连写带画,没费什么力就让罗大明白了其中的关窍。马车声响起的时候,罗大就已经学会了连窑的建筑方法了。
车轮声越来越近,罗大缓缓站了起来,一脸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笑了起来,摇头道:“你师父竟然收了你这样一个徒弟,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他说的是“收了”而不是“教出”,语气里还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师父收我教导我,是我的幸运。”许问真心实意地说。
“嘿嘿,这我当然知道。不过教出来的徒弟竟然跟自己完全不是一个路数的,那家伙经常也会很郁闷吧。”罗大不怀好意地笑着。
“但师父还是用人情换了您来教我。”许问说。
“是啊……”罗大敛了笑容,感慨地说。
来接他们的是一辆破旧的无棚车,两匹瘦马拉着。车夫说是有人雇了他这时候来这里接人的。
他心里还在狐疑,大半夜的怎么会有人在这里上车,提心吊胆地来了,没想到真有人。
许问三人上了车,坐在车斗的稻草上,向罗大道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7/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