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4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5/979


民间也是如此,象征福气的蝙蝠,象征福禄的葫芦,?象征多子的葡萄……总地来说,各种各样的纹样,都包含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祈愿与祝福,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景。
文人墨客常常参与纹样的设计,他们往往会有一些别出心裁的想法,但那更多地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上,很少作为常规建筑与家具的装饰出现。
但眼前许问的雕刻,融常规装饰与艺术创作于一体,雕刻的图样素材不脱常见的那些,表现方法却完全不同。
譬如刘万阁正在看的这个,柱础连同石柱上的雕刻。
柱础底部雕的是一只雏鸟破壳而出的情景。从蛋上出现裂纹,到雏鸟湿漉漉地探头,到蹒跚学步,到长出几根华美的羽毛之后尝试飞行,到振翅于空凤舞九天……
刘万阁的视线由下到上,清晰完整地看见了一头凤凰从诞生到辉煌的一生。
雏凤年幼时懵然可爱,成年时骄傲华美,整体的创作手法介于写意与写实之间,异常的生动。
它的整体形态极其流畅,线条曲折自如,动态感极强;但又非常精致,仔细看,几乎能看见每一根羽毛在空气中的颤动。
看得细了,刘万阁又忍不住想了,这真的是在花岗岩上雕的?
花岗岩这种东西,真的能雕得这么细?
“能的。”许问开口回答,刘万阁才意识到自己把话问出口了。
“花岗岩的性质是不太一样,比较倔强一点。但摸熟了性子,顺毛摸,它其实也是挺乖的。”许问说得很有趣,明明是石头,却说得像什么可爱的小动物一样。
但在场的好些老石匠,听见这话心中却是微微一动,好像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一样。
雕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跟石头交流的过程。在那段时间里,他们是能感受到石头的生命的,仿佛有呼吸一样,需要跟着它们的呼吸来调整自己。
这种感觉说起来很玄妙,但谁没有经历过?
那种时候,冰冷坚硬的石头,可不就像有生命的小动物一样?
许问描述得准啊!
只是没想到,他这么年纪轻轻的,?竟然就有了这种体会,还能表述得这么清楚,可见不是偶然得之,而是深有感触!
林谢没有相关经历,听许问说得有趣,正想取笑他两句,看见老石匠们的表情,立刻闭了嘴。
原来他说的是真的?
这可真是……太有趣了。
可惜没学这个,不然也能亲自感受一下了……
此时,这样想的可不止他一个人,好些没做过石匠,以前也没觉得自己会对这个感兴趣的人露出了向往的表情。
刘万阁也长长吐出一口气。
他在这些雕刻里看出了许多以前自己没见过,甚至听都没听说过的技艺手法。
他平生特别喜欢收集这个,换了以前,肯定是要上去问问许问究竟用的什么雕工,从哪里学来的,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做个交换,他会的许问随便学,然后许问把他不会的雕工教给他。
但现在,他回味着许问这句话,好像也不是那么急了。
此时,朱甘棠还在围着行宫打转。他认真看着每一处雕刻,观看上面的图形。
虽然是五天急就章的作品,但许问显然做了充足的准备,这里每一处的图样都不一样,毫不重复,但又并不是毫无关联。
朱甘棠一处处看过来,揣摩了很长时间,突然抬起头,看向许问,肯定地道:“你这雕的是大周变,这是你给这处行宫立的题目。”
朱甘棠是在场这所有人里鉴赏能力最强的一个,他能看出许问的策划并不奇怪,但能理解得这么快,一来表示朱甘棠的实力的确强,二来也表示许问的确把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了。
“是。”许问说。
“这个题目定得好!大周之强,自不用说。四海升平,国泰民安。最强的是,这样的大周,还在不断的锐意进取,求新求变。远至西方与佛罗国交往,便是一大例证。今天的大周很强,未来的大周会更强!”
朱甘棠抚掌而笑,把许问的用意朗声说了出来,连声称赞,简直像是忘了双方正在竞争一样。而毫无疑问,由对手嘴里说出来的话,比自己说的有竞争力多了。
“是,也不仅是这样。”许问说。
“我自江南路出发,前来西漠服役。一路上,看见了很多人、很多事,遇见了月龄队,知道了内物阁,知道了现在京城的很多变化。现在的大周,正面临剧变。我喜欢这样的变化,觉得这样一个锐意进取的国家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我把这种感受融进了里面,希望这种崭新的变化能一直持续下去。”
年轻人的声音干干净净的,尾音利落,带着一种令人振奋的蓬勃。
所有人听见了都不禁侧目,各自陷入了沉思。
“你所说的变化……是指内物阁?”过了一会儿,秦连楹突然缓缓问道。
按事先说明的规矩,现在这个阶段是竞选者陈述,其他参选者提出质疑,竞选者回答。
这个过程里,主审只听他们讲,然后评分,是不问问题的。
之前主审们遵照这个规定,的确也没有说话,现在秦连楹还是第一次。
“很多。譬如墨艺殿。我听说陛下建这样一座宫殿,是为了收集天下新奇工艺与以此工艺制作的作品。凡有此类作品与技巧呈上,陛下均将将其收入墨艺殿中,给予重赏。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创举,很好的创举!”
许问是不久前听说墨艺殿的功用的,听到的时候,真的非常惊叹。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个国家资料库啊!
“你觉得……这是好事?”秦连楹问道。
许问一愣。这不是好事,还有什么是好事?
第531章
是好事
“秦师傅!”荆南海似乎预感到他要说什么,出声阻止。
秦连楹回头看他一眼,声音稍微缓和了下来:“陛下仁心,以流觞园为蓝本,建立墨艺殿,收集天下技艺,还要将其教诸新晋学徒。这是个大恩德,但真的算是好事吗?”
他像是在问许问,又像是在问自己。
许问注视着他,只是听着。
荆南海欲言又止,知道阻止不住,只好任由他去。
“墨艺殿召开之初,向天下许以重金,征集技艺。便有弟子窃取师门绝艺,拿来换钱换名。可怜的是,那弟子入门十年,天资有限,本不应学到这么多东西,全是师父仁慈,才把这些全部交到他面前的。结果仁心空负,绝技外泄,原本有一些活计专门找他,现在却多了好些人与他一起争抢……失了存身根本,饭都要吃不起了。”
秦连楹声音缓和,一句句徐徐道来,没有半点火气。但许问也好,其他人也好,谁听不出下面的深深痛心?
“这个还是被骗了,还有另一人,也有一手独门绝活,听说墨艺殿建成,感激陛下恩德,自愿将绝技献上。他不是求财,只是感恩。结果那些钱财没过多久就用完了,绝技变成了大路活,后面靠什么维生?”
“再说送进墨艺殿的那些技艺,普通学徒没有师父手把手教着,学着会吗?只怕看都看不懂。学去的尽是原本就本事较大,想要扩充自己的大匠。他们学去了这些,手艺在他们手上集中,他们更强了,其他弱的就不活了?要活,怎么跟他们抢?”
“墨艺殿建成才一年,就出了这么多事情,将来怎么办?要令人如何想象?”
“这世上的变化,都是好的吗?”
许问听得很认真。
秦连楹说的这些问题主要是两点。
第一,失去独门绝技之后,那些工匠就缺乏了核心竞争力。
第二,技艺公开之后,普通人难以学习,得到的好处不多,资源会向着强者手上集中,于是使得强者越强,弱者越发没有竞争力。
这两者相辅相成,使得情况越来越坏,秦连楹亲眼目睹,因此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墨艺殿是按照王一丁的设计建的,他对此天然多了几分关心。他本来就在盯着新城烫样看的,听见秦连楹的话,他下意识地抬头,有点发愣。
听完,他拧起眉头,仿佛不得其解,脸上一片茫然。
“凡事有利有弊,任何变化——不,包括现存的事情,都有可能带来不同的利弊结果,必须要权衡来看。”
过了好一会儿,许问终于开口了。
这时,他的表情格外不像一个十六岁不到的孩子。
“变化当然也是有好有坏,判断这件事能不能做,不是看它是不是突破了常规,应该看它与常规相比,利弊各是如何,最终加减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然后,我们还要判断,这件事的问题是出在哪里。是根本就不能做?还是做事的法子出了问题,应该换个执行方式?总结出方方面面的原因,才好做出最后的判断。”
许问的语速渐渐变快,目光也明亮起来,显然已经理清了思绪。
“就拿墨艺殿这件事情来说。如果没有建这样一个地方,会有什么好处,又会有什么坏处?”
“好处无非就跟以前一样,各人拿着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活。有一些大匠会累积经验,把自己的绝活发扬光大,收来更多的弟子,将其传承下去。如果传承的运气好,弟子里有比较天才的人物,可能会进一步把它完善,直到流传后世。运气不好的,收不到好徒弟,捧着绝艺无人可传,最后只能看着它一代代折损,最后消失。”
这都是许问亲眼见过经历过的事情,说话的语气也很肯定,很让人信服。
在场的这些人这方面的见识不会比他少,只会比他更多。听见这些话,很多人都露出了心有戚戚哉的表情。
“这是做师父的一面,做徒弟的呢?假如有一个人,心慕秦阁,想学习刘大师的绝技。”许问转头,向刘万阁点头示意了一下,刘万阁回以点头,微微一笑。
秦阁的名声,当真还是比较大的。
“但不巧,他身在南粤,身有匠籍,并没有机会去晋中。他或许真的会与刘大师非常投契,但终其一生,可能都没有机会拜在刘大师门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5/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