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979


“朝廷设墨艺殿,想要解决的就是这个无人可教、无处可学的问题。这个初衷,绝对是没问题的。”
许问开宗明义,先摆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一件事情初创,很难面面俱到,朝廷也是如此。”
许问本质上对朝廷和皇帝都没有什么敬畏心,自然而然就把这种态度带出来了。旁边几人脸色微微变了一下,想阻止,但许问已经继续说了下去。
“据秦大人所说,现在的墨艺殿的确还有一些不周到的地方,有些矛盾难以解决。首先,产能与需求的矛盾。需求有限,原先可以满足的产能一旦过剩,就会有问题出现了。”
许问好像回到了另一个世界,在微博论坛上跟人讨论,一边思考着一边说,一时间忽略了选择用词——这方面,他本来也很不擅长。旁边的人有的听懂了,有的没听懂,但根据上下文也能猜出个大概,表情各异。
朱甘棠眼睛发光,静待下文。
“但现在,需求真的过剩吗?”许问看向逢春新城的烫样,自问也问人,“恐怕只是少许人的需求吧。”
“然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墨艺殿收集的技艺,普通人难以学会。直接学当然是很难学会,但如果朝廷派人进行整理,组织进行教导呢?我们月龄队能在一个月之内改头换面,天下之大,难道就找不出更多这样的人才?”
月龄队是内物阁组织的一支特殊队伍,在场的其他人依稀都有听说,部分人知道得更详细一点。
这是一支超出常规的队伍,选人、教法、学法都与众不同。未来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现在还不好说,但看着许问带了几天的这支南粤队伍,这些人也略微似有所感。
“至于背着师父偷卖绝技、义卖家传又无处可走这种事情,我认为都可以在管理上进行预防。譬如,在收集技艺之前,墨艺殿可先对出名的技艺进行归档,写明传承情况。不知名的技艺献上之前,也需要走完流程,理清来历。手续完善,这些细节问题均可解决。”
“对了,还有大匠技艺集中的问题。再厉害的大匠,实力再强,集中的技艺再多,能比得上朝廷,比得上墨艺殿?朝廷会防米贱伤农,为什么不能防一下以大欺小?”
“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实际处理过程中肯定还会有很多摩擦,但只要慢慢来、慢慢规范,我相信,变化总是好事。”
“不变,只是一潭死水;变化,?才能拥有不明确,但充满希望的未来。”
“现在的大周,该是变化的时候了。”
第532章
新技术
许问的话并不长,也并不复杂,但主次分明,把观点摆得非常明确。
一件事初创之时,总是会出现很多问题,但因噎废食,也太过可惜了。
有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正道。
许问年纪虽轻,但想得的确清楚。
“有道理。”朱甘棠若有所思地道,“这种种纠纷,不是因为墨艺殿,而在国之根本。明明还有很多人没房子住,还有很多东西要修,为什么会有人找不到活干,无处可去?为什么这么多人欲求一技,但技在此处,却无人来学?”
他抬头望天,蹙眉凝思。天上云翻云卷,阳光时隐时现,他的眼中也仿佛有无数东西翻腾而起。
片刻后,他猛地低头,向左右问道:“有纸笔吗,我要写个奏折!”
说完才一拍脑袋,意识到自己在什么地方,于是转身就要走,好像完全不把眼前的事当事了。
“主官竞选尚未完成……”荆南海皱眉,提醒了一句。
“我不选了!比不过许问,就他了!”朱甘棠头也不回,直接打断。
这次竞选是真的奇怪,主审还没有打分,就已经有三个人退出,现在剩下的两个人,一个李全,一个许问,全是内物阁的。相当于内物阁就这样不战而胜了。
李全抿了抿嘴,看向许问,表情有些犹疑。这时,刘万阁却先一步开口,笑吟吟地问道“抱歉,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小许兄弟。”
前面还是许贤侄,这时候就是小许兄弟了,许问一段话就给自己长了个辈份。
“刘大师请说。”许问仍然谦逊,前后态度没有丝毫变化。
“你设计的这座新城,几乎全是二层三层的石楼。这是为了安置更多人口,减少屋宇数量,更好地通风采光。很好的想法。但是这种石楼,不靠三合土是建不成的。我算了一下,你这座城要真的建成,所需三合土不是一个小数目,人力物力,都很难实现。你打算怎么解决?”刘万阁微笑着问。
他语气温和,但问得很实际。
再好的设计,也需要可行性。
你把你的设计吹得再好再牛逼,建不出来怎么办?
就现在看来,别的不说,这个小二楼小三楼就是一个大问题。
三合土供应不上,怎么能这样大批量地建成?
就算材料能够,就三合土那砸土养土的时间,来得及吗?需要多少人力场地?
处处都是大问题!
这不是南粤,木楼竹楼都还好办一点。这是在西漠,建的是石楼,甚至不是砖楼,看样子,用的还是花岗岩这么重的东西?
这怎么能办到?
刘万阁说得很真挚,他是真的在担心这些问题。
说到一半,他转过头去看主审,仿佛想看看他们是不是也有同感。
结果别的主审还好,荆南海听见这个问题,身体前倾,脸上出现了明显的关注与……兴奋?这感觉,好像早就在等着这个问题了!
这是什么意思?
对这个问题,许问早有准备?
“这个我已有考虑。”果然,许问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他走到一边,从地上拎起一个麻袋,把里面的东西倒在地上,一边这样做一边说:“说起来也是凑巧,我接到竞选的通知前,一直在饮马河跟另一位朋友还有悦木轩一起,做这个东西。”
麻袋里装的当然是水泥,灰色粉末,遇水就能凝结,产生的泥状物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将砖石胶合在一起。也能混合砂石等其他物体,凝结成固体使用。
它材料易得、易烧制、易使用,相比三合土拥有巨大优势,也是使得这座城市的设计能够成为可能的基础材料。
有了它,在改进楼宇结构的情况下,甚至能够建出更高层的楼房,容纳更多人口,达到更宽敞舒适的生活条件。不过由于时间尚短,还没来得及一一实验。未来当然还是要在确定安全性与确定性之后才能进行实践,这一次他就没把那设计用在这里了。
许问侃侃而谈,面前所有人、包括荆南海在内都听得目瞪口呆。
荆南海之前在巡场的时候看见了水泥,大概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起什么用的。但当时他没有细问,就是想要把惊喜放到现在。
不过他真是没想到,许问竟然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
如果真如他所说,这种水泥的效用与便利程度都这么好的话,它能普及起来,整个大周的建筑格局都将因此发生变化!
荆南海脑中念头急转,目光扫过地上某处,疾声问道:“这水泥可用来铺设道路?”
“可以。”许问在烫样的某一段直接铺了水泥路作为示范。
烫样上能出现的,现实里一定能还原,他回答得非常干脆。
“能用来修建桥梁?”荆南海眼利,一眼看出另一边的一座小桥不是石头建的,而是水泥聚合的。
“能。”许问回答。
除了方便易得易用以外,水泥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可塑性强。不同的水泥配方能够有不同的强度、不同的使用范围。其实这跟它的原身三合土也是一致的。
“真能大批量使用?”荆南海接着又问。
“水泥配方是石灰、粘土、石膏。经过新式炉窑和锻烧方法,烧制时间总共不超过六个时辰。这里做的是烫样,体积太小,所以直接用了水泥。实际使用过程中,水泥会混合沙子,做成水泥砂浆,比例大概是一比二,这样一来,水泥的用量就更小了。”许问解释得非常清楚。
“三个时辰……”荆南海也好,秦连楹也好,所有人都震惊了。
他们对视一眼,突然就全部动了起来,挤到水泥旁边,有的伸手捻泥,看它的质地甚至味道;有的直接提起铲子,开始照着许问说的,把水泥跟砂子混合,再把它平涂到砖石上,看它粘连的牢固程度。
许问走上前去,一边教他们怎么做,一边继续介绍水泥的其他性质和用法。
一时间,所有人,包括主审,包括一起竞选的匠官,甚至李全,都震动了,他们全部都被水泥给迷倒了。
许问也不奇怪,这样一个革命性的材料出现的时候,自然会拥有这样强大的魅力。
忙碌了一会儿,他退到一边。
那些老工匠们没有停,他们看着水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胶凝,更加兴奋了,一边等着更多的结果出来,一边交头接耳,讨论它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这会儿,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这是什么场合。
可以说,水泥一出来,这场竞选胜负结果直接就出来了,根本不需要主审们再打什么分数!
许问看见这个场景,微微笑了一笑,但笑容才出现就消失了。
技术的确重要,但是……
想到在水泥之前的讨论,他更关注的其实是另一件事情……
“你直接把配方说出来,不怕别人学去了?”荆南海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他身边,问道。
“配方很简单,跟传统三合土的其实差不多。我们真正的技术是烧制方法。没有它,是没办法在六个时辰之内烧成成品的。”许问说。
“你说你是跟朋友以及悦木轩完成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