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5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7/979


在这一柱香,也就是约摸十五分钟的时间里,许问就一直盯着水面不放。
连天青刚才的话还回响在他的耳边——
“那就别去看。”
别去看。
连天青的意思很明确。
他肯定不知道现在许问眼里的河流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一直以来他都在告诉他一个道理,要专注、要心无杂念。
如果实在有杂念干扰怎么办?
那就别去看。
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太难了。
尤其是像现在这样,数据越来越多,他看都看不过来,怎么从中间分辨出核心数据,计算出最想要的结果?
如果不理这些数据,专注于背后的河流——先不管他能不能做到,他又凭什么去分析河流,把握漆盘的流向?
更别提,除了这些数字以外,还有别的干扰。
就是连天青现在正在讲的“课”。
流觞会给在座所有人带来的好处,不仅仅只有最后天工心得的奖励,还有整个流觞会的过程。
自己看书是收获,别人看书进行分析讲解与改进的时候,也是收获。
而像连天青这样半步天工,对各门各类都涉入极深、思路又新奇独特的人物,他的每一句话都不容错过。
许问眼睛在盯着眼前的河流看,另外还分了一半心去听连天青说话。
连天青和上书页,新的一柱香被点燃,他开始讲解册子上的内容。
这位大师与他的同行讨论的陶瓷控火变温的要诀,这来自于他们平生工作的经验。
制作瓷器是项很有趣的工艺,尤其是表面的釉色,会因为外部环境各种微小的变化出现无数奇妙的反应。
老道的工匠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稍加控制,减少一些随机性,或者利用这些随机性制造出更好的结果。
这些大师们的话多半出自于自己的经验,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什么情况会导致什么样的现象,但具体是因为什么造成的,其实他们并不清楚。
但连天青则不一样,他不仅经验仿佛比他们更丰富,对釉色温度等等的了解也远甚他们。
他直接讲解他们这些经验的原理,还可能导致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其他的一些影响因素。
严格来说,他这不算是改进,但知其所以然之后,很多东西自然会得到更大的延伸。
谁又能说这不是更好的改进方式?
陶瓷是热门项目,钻研此项的大师们很多。
连天青讲完,很多人击节称叹,他这第三块金漆木牌,得来得众望所归!
许问对陶瓷烧制只是略知皮毛,还没有深入研究过,但他其实还是很感兴趣的,忍不住就去听。
这一听,自然而然就会分心,一时间,他眼中的数字线条更多、更模糊,更加难以分清了。
连天青讲完,预示着下一轮争夺即将开始。
许问现在这样在众人里一点优势也没有,不,说得准确一点,他其实毫无竞争力,可以直接告负。
但他不想这样,他还是想要试试看的……
“话虽如此,瓷色之变化,总有鬼斧神工之处。有时算得再多,不如神来一笔。我们也不必时时刻刻都拘得太紧,那样不免失之匠气。?天人合一,有时候就应该把事情交给老天爷去决定。”说到最后,连天青合上书册,突然话锋一转。
大师们听得认真,这时突然纷纷肃然颔首,表示认同。
许问分心在听,留心到了关键性的词句——
天人合一。
要说他现在最大的缺陷可就是这个了。
他进入这个行业的时间太短,虽然已经够努力的了,但大半也限制在个人技艺的磨练与提升上,行业的相关常识他知道得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
譬如天人合一这个境界,他就从来没有听说过。
刚才解板时太专注,他也没听清楚周围人的议论。
但没听说过不代表他听不懂。
这是一个常用词,他当然是知道意思的。
这时候听连天青说出来,他突然有些触动,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刚才解板时的感受。
树是自然之物,是“天”,而他当然是人。
工匠不是凭空造物,必定有所依据。
这依据,就是自然之物。
每一个工匠的工作过程,都是与自然之物的交流,需要对它有深刻的了解。
这种了解可以基于理性层面,就像他一直以来习惯去做的那些一样,知道它的原理、知道它的各种数据、知道它的结构,进行理性的分析,然后进行处理。
但是刚才呢?
他在解板的时候,完全没去想它有多粗、多高,每一根枝条的大小尺寸的数据是什么,他只是凭借着自己的本能,自己的心,感受着它、了解着它。
这种感觉很奇妙,他以前也许触碰到过,但还是第一次感受得这么深。
这种特殊的经历仿佛给他指出了另一条路,他从来没想过的东西。
现在连天青说出来,他立刻就意识到了。
“天人合一吗……”他喃喃自语,再次看向那条河流。
数字如波涛,浩浩荡荡,纷繁复杂。
他试着抛开这一些,去看更下面、更深处的一些东西。
新一轮流觞开始,金顶河上游,明山俯身,把漆盘放进了水里。
许问看着他的动作,看见漆盘顺流而下。
那一瞬间,所有乱七八糟的数字与线条全部消失。
世界突然间安静了下来。
第608章
第二次
漆盘落入河中,在原地停留了一会儿,飘向下游。
各位大师摩拳擦掌,做足了准备,偶尔有比较年轻气盛一点的还对视一眼,不带火气地挑衅两句。
说话声、衣袂摩擦声、树叶的摩擦声、流水声,无数的声音弥漫在周围,纷纷杂杂。
阳光的气息、泥土的气息、草木花香、水的腥气,各种各样的气味混杂在一起,充斥在鼻端。
声、色、形、味,许问眼前的数字是消失了,但此时,他的五感被极大限度地调动了起来,更多的信息涌入进来,在他的大脑中汇集。
但是很奇妙,明明是更多的信息,却并不像之前那些数字与线条一样令他头疼,反而在他的大脑里形成更加清晰而鲜明的图像,让他眼前的河流更加具体、更加细节。
他看着眼前这条河,目光突然从正在跌跌撞撞地顺流而下的漆盘上移开,看向明山。
明山注意到了,愣了一下,正要询问,就看见许问的目光再次从他身上移开,透过他,看向了更远处。
那是金顶河更上游的地方,它的水,以及它两边的山。
先青谷的确比较特殊,这里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温暖,春天来得特别早。
其实在更上游一点的地方,气候还没这么温暖,大部分地方还是冬天,河中还有冰块,相互撞击到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才渐渐消失,变成纯粹的河水的。
所以,即使到了这一段,河水还是很冰凉,水草不多,水里的浮游生物和鱼也都不多——它们还没从真正的寒冬中苏醒过来,进行繁衍呢。
各种蛛丝马迹汇聚到许问的眼里,让他更加了解这段河流。
它来自何方,它现在是什么样的,两边的河岸是什么样的,河底分布着什么样的石块和不一样的地形,让此地漩涡这么多。
以及,现在浮在水面上的漆盘,它看似完全是方形的,其实经过特殊的设计,带着一些异样的弧度,专门针对金顶河,使其能在河里漂得更加稳定和流畅。
这很强,许问自问自己是做不到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7/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