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5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8/979


不过想到流觞会的特殊地位和曾经接待过的人,这个小小的木盘是哪位曾经的天工作品也说不定。
但木盘再巧妙,依托的也是这条河流。
许问专注地看着这条河,就像刚才看着那棵枯树一样。
有一瞬间,他甚至觉得自己像这个木盘一样,投身于河水,漂在水面上,跟着它一起顺流而下。
我将漂向何方,我将在何处停留,从何处伸出的手,将改变我的方向?
漆盘穿过一只只手,接近许问,到达他的面前。
的确是水无常形,到现在为止,大部分大师都还没有把握住水流的方式,就算有所感觉了,也不一定知道怎么摆脱别人的干扰控制木盘的流向。
这时,许问伸出了手。
不能控制木盘的人再多,其中肯定也不包括连天青。
这时,连天青也正要伸手,看见许问的动作,手停了下来,转头去看他。
他看清许问的眼神和表情,突然扬了扬眉,思考片刻,停了手,就只是很专注地看许问。
许问全身心沉浸在这种特殊的感受里,没留意连天青的动作,将手指触到冰凉的水面,轻轻拨了一下。
他的动作很轻,似乎只带动了一小股水流,然而,这股水流不断与周围其他的水流与石头相撞击、发生反应,最后扩散到木盘旁边,带着它打了一个很小的旋。
而就是这个旋转,带着木盘移动了一个身格,将它落到了离许问最近的那个漩涡里,停住了。
一时间,无数道目光向着许问投了过来,眼神各异。
许问只看着木盘,看见它如自己所想地停住,长长舒了一口气,抬起头来。
他曲起手掌,握住手指,回味着刚才的感受。
刚才那一刻,他好像真的跟河流、跟木盘融为了一体一样,这感觉实在太清晰太强烈了,比之前解板时更明显。
原来人还可以用这种方式和世界进行交流?
是这个世界的特殊情况,还是在另一个世界也会这样?
这两次感觉发生得都有点偶然,要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彻底触发?
只要足够专注就可以吗?
好像并不完全是……
各种念头在许问脑海中一闪而逝,他俯下身,拿起木盘,突然听见旁边连天青的声音:“这么短的时间里,连续两次天人合一……也许以前有些东西,是我想错了。”
许问一愣。
之前解板,现在抢盘,他的确两次进入了一种奇妙的境界里。
这感觉的确很奇妙,但听师父的意思,这是工匠应有的境界,名字就叫天人合一?
师父说的想错了,又是指的什么?
许问还想再问,连天青示意了一下他手里的杯子。
许问马上意识到现在不是时候,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准备下来再问。
“木、石、泥水均可。”他对明山说。
明山的表情有些奇异,深深地看他一眼,点了点头。
没一会儿流程走完,一柱香点了起来,一本薄薄的册子到了许问手里。
黄皮册子,上面歪歪斜斜三个字——“叠板子。”
字写得不行,非常难看。
这样的字,不像是写出来的,倒像是对着什么东西照葫芦画瓢画出来的。
“流觞园书里有记载,这位名叫向耕郎的大师情况比较特殊,他不识字,也没拜过师,农家出身。他家境贫寒,最初学着叠板子只是因为家里墙塌了,请不起人,又买不起砖,只能自己叠板子。”明山也看见了那比狗刨还不如的字,开口解释道。
“结果他就靠着一手叠板子,叠成了墨工,被请来了流觞会。”
叠板子是一句俗话,就是用沙灰把一块块小石头砌成一堵墙壁。
穷人家里买不起砖,更加磨不起青石,叠板子就是他们唯一能接受的砌墙盖房子的方式。
用石头砌墙,还得不塌,那当然得是有技巧的。
但再怎么说,这也是穷人家才会用的手段。
穷人家哪有那么多讲究,能糊弄事儿就行了,而好手艺,往往都是“讲究”出来的。
靠叠板子叠成墨工,被请来流觞会?
这是真的非常稀奇。
许问兴致盎然,翻开书认真看了起来。
第609章

结果许问一看就看呆了。
这,这是写的什么?
不,这是画的什么?
封面上三个字,虽然歪歪扭扭比狗刨还不如,但好歹还是字,勉强能认得出来。
但里面就完全不是了。
这位向耕郎向大师仿佛放飞了自己一样,满篇鬼画符,一个字也认不出来。
“这是什么?”旁边连天青看了一眼,也皱起了眉。
“按照规矩,一人在看的时候,另一人理应回避。”明山在前面提醒,连天青笑了一笑,收回了目光。
许问只能自己一个人看。
旁边檀香已经点起,他需要在一柱香,也就是大约十五分钟的时间里看懂这篇鬼画符,并且选择放弃或者解说或者改进它。
许问已经落后,他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必须认真去看。
刚才他虽然专心,但最后的时候还是看见了,他师父连天青放了一次水,这次没跟他争。
连天青不可能一直放水,许问也并不希望他这样做,所以每个机会,他都必须要认真把握,向耕郎这篇鬼画符再难懂,他也要搞清楚里面的意思。
而且再说了,向耕郎被请来流觞会,这本册子还被摆在了这个书架上,它肯定是有意义的,他没有看懂,只是没搞清楚向耕郎的描述方式而已。
许问深吸口气,凝神细看。
渐渐的,他看出了一些端倪。
叠板子说到底就是把石头垒成墙,是一个由小变大的过程,使用的材料是石头,它们的形状很不规则。
所以,要把这样小的东西变成大的东西,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比较小物体的形状规律,找到规律把它们组合起来。
想清楚这个基础原则之后,向耕郎的表达方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他所想的,正是这种组合规律。
不知道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他对形体的捕捉与别人都不一样,有一种非常奇妙的灵性。
他能够非常敏锐地把握住物体最基础的形态,那些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结构,将它们进行拼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组合规律。
对他来说这规律是很感性的一种东西,很难用语言来表述,他全部都由图形来绘制,描绘得很不清楚。
这种感觉,就像你用单纯的文字,很难描述一个梦境一样。
但他的这个概念,只能用这种模糊不清的方式来表述吗?
当然不是。
说到底,这其实就是几何学,许问从小学到大,学了很多年的东西,一个纯理性的东西。
几何的测量与计算当然是有一套规律的,非常清晰而统一的规律。
这套规律易于理解与使用,只需要学习就可以了,甚至不需要太多天赋。
向耕郎描述出来的东西依据的纯粹是个人本事,普通人很难学会。
但几何学,是个初中生都能学,不及格还不给你过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8/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