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6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8/979


三人到了四号会场,这里跟其他会场一样,有一个大屏幕,主要用来展示拍品细节;大屏幕前面是一个台子,上面有两个人,旁边的桌子上摆着一件雕塑,色泽非常鲜艳。
武斯恩请的专业的拍卖师,拍卖流程经过事先设计,前面会有一段展示与介绍的时间。
由于这次拍卖的形式比较特殊,为了更好地展示,介绍不像平时那样,由拍卖师完成,而是交给了制作者本人。
这个制作者年纪已经很大了,至少已经八十岁,头发掉了一大半,身体佝偻得厉害,眯着眼。
他这体态不完全是年纪造成的,而是长期蹲坐工作造成的骨骼扭曲,是职业病。
工作人员给他搬了张椅子来,让他坐着讲,他握着一支麦克风,口齿有些不清。
“这个,是油灰塑。做起来,有点麻烦。它是用那个,油灰泥,再加一丁点水泥红,一起做。一天做不完,要放水里,就会一直软着,等第二天继续做。三天时间有点短,做得一般,你们不要见笑。”
他很费劲地讲完了,把话筒还给工作人员。
荣显使劲听了半天才听懂,笑着说:“这老爷子也太实诚了吧?怎么连做得不好都说出来了?这时候不是应该使劲吹给自己抬抬价吗?”
“老派人,是这样的。”许问说。
“老爷爷年纪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让他上台呢?不能让徒弟什么的来帮帮忙吗?”高小树挺不满的。
“这是失传技艺的拍卖会场。”许问叹了口气,道。
“啊?”
“就是说,这门手艺只有老爷子才会,也只有他能讲。等他过世,它就失传了。”
“啊?”
高小树又啊了一声,不过很明显,这一次他不是没有听懂,而是吃惊。
然后,他的目光从许问脸上移开,看向大屏幕。
屏幕的画面停留在这件作品上,把它照得非常清晰。
可以看出,它本身的肌底是赭红色的。老爷子刚才说过,这是因为里面加了水泥红,高小树知道这是一种颜料的名字。
它捏的是两个小人,民间的福娃娃,憨态可掬,非常可爱。赭红色的基底上涂着颜料,娃娃的黑发、白肤、红衣、绿腰带、黄背心都非常鲜明,色彩对比非常强烈。
不过不知道是因为老爷子年纪大了手不稳,还是因为这门手艺本身就是这样的,鲜明的色彩之下,娃娃的细节略有些粗糙,边缘也不那么清晰,最重要的是,它看上去跟普通灰塑差别不大,甚至可以说没什么差别。
这就很尴尬了,作为一项将要失传的工艺,它并不比它的同类更具有独特性。而照老爷子说的,它耗时比较久,工作中断的时候,要把它放进水里隔绝空气保存,三天时间也不足以彻底完成。
这表示,它的工序漫长而复杂,相比简便易得的灰塑,更没有竞争力了。
所以,在它还没有失传的那个时代,油灰塑就远不如灰塑普及常见,而在今天,灰塑还是相对比较常见的工艺,而油灰塑,基本上已经是最后一代,马上就要失传了。
接下来的拍卖过程也算是一个证明,参与拍卖的人不多,价格也不算高。最后,它被现场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拿下,只花了四千块。
成交的时候,男子笑着对旁边的同伴说:“等失传了,这就是孤品,也算赚了!”
显然,如果没有失传的话,他并不觉得它值这个价。
他没掩饰自己的声音,老爷子明显听见了。
他坐在椅子上,闭了闭眼睛,唇畔露出一丝笑容,慢吞吞地站起来,走了下去。

第767章
谢谢
第二件作品的待遇就好多了,甚至炒起了四号会场的第一个热度。
这是一件香稿塑作品,同样出自岭南地区。
它是用香稿树的木质磨成粉末,加上桃胶混合成泥状,捏塑成形,晾干涂色而成的。
香稿粉末也是岭南地区制作神香的原料,所以香稿塑也称为香末塑。
制作它的大师姓黄,他的头发也全白了,但看上去比前一位大师精神多了。
他笑吟吟的,上来先道:“我知道大家对香稿塑这个词很陌生,但我相信,在场其实很多人都见过咱们香稿塑作品。”
这话一出,场下马上就议论起来了。
“你见过?”
“我没有……”
“这三个字单独我都认识,连一起就不认识了。”
“听都没听说过,怎么见过?”
四个会场的拍卖过程都是全程直播的,还接受网络出价,这种时候弹幕肯定是少不了的。
四号会场因为有“将失传工艺”这个噱头,观看人数和弹幕人数并不比其他会场来得少,这时也在讨论同样的事情,都在表示没有见过。
黄大师眨了眨眼睛,一挥手,屏幕上放起了一段视频。
那是一段动画片,更准确地说,美术片。
美术片的概念比动画片更大,它是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等的总称。上个世纪,华夏制作了一大批这样的作品,剪纸片、木偶片、水墨动画片……种类相当多。
那时候影视剧很少,做给孩子看的更少,这些美术片在电视上反复播放,给当时的大人小孩们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现在屏幕上放出来的是一部泥塑片,名叫《刘胡兰》,取材自解放以前一位女性英雄烈士的生平。
这部泥塑片也是以前反复播放的美术片之一,在场的很多人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都有印象。片子一放,他们马上就想起来了。
不过在场的也有像荣显高小树这样的小孩子,甚至许问都没怎么看过这个,但听旁边的人热情介绍,马上就明白过来了。
看着屏幕上活灵活现的小泥人做出生动的动作,表演着剧情,下面的人恍然大悟:“这就是香稿塑?”
有个人声音比较大,黄大师听见了,他在台上笑着眯起了眼睛,大声说:“对,这就是香稿塑!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我和我父亲一起做的一套作品。对于香稿塑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它确实是陪着我们一起长大的。”
他不像是来参加拍卖会的,反倒像是来宣传香稿塑这门手艺的。
他就着工艺本身介绍了比较长的时间,主要在讲它在当代生活中的运用。这门手艺不为人所知,濒临失传,代表着它没人来学了。
黄大师对它有很深刻的感情,竭尽全力想要挽救它。
所以,他想了很多办法。
当初会把香稿塑与美术片结合,可见他确实拥有相当的创新精神,可惜当年时候有点不对,对于普罗大众来说,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情玩赏这个。
对于刘胡兰,他们确实留有印象,但大部分都只记得是泥塑了,并不记得它是下面更细微的分支。
不过,你所有认真做过的事情都不会是白费的,譬如现在在这里,他提起这部美术片,很多人都留下了印象,对这门手艺,瞬间就感觉更亲切了。
接下来正式拍卖的时候,这成为了巨大的加分项,起价不高,出手参拍的人非常多。
黄大师的作品很有趣,是一个半个桌面大的迷你场景,捏的是书生小姐夜晚在后花园密会的情景。
他年纪大了,但手艺非常精湛,塑造得极为精细。
书生刚从树干爬到墙上,倚着墙头,有点惊慌又有点喜悦;小姐与丫环在另一边往外探看,小姐满怀期盼,丫环则紧张而警惕。
人物的表情、花园的亭桥流水都非常逼真生动,最巧妙的是,这是在夜晚,他没有捏出天上的星月,却用色彩的交错表现出了光影,宛如真的能看见月光洒落一样。
“这塑造场景的技术,真是独到。”许问凝视着那件香稿塑,赞叹道,“这是把书画里面的一些技巧用进来了。”
这件作品的起价只有五百,很快就来到了七万块。
荣显低着头,在旁边拿着手机捣鼓了一会儿,台上大屏幕的角落迅速出现一个新数字——
“十万!一位名叫我要学木工的网络买家出价十万!十万,看来他认为这件作品确实具有相当的价值,还有比这更高的吗?”
拍卖师瞬间激动,声音提得比之前更高了。
网络买家参拍时可以使用网名,但实际都是事前经过实名认证并验了资的,绝不会有乱拍的情况。
但这个名字还是让下面很多人的表情都有点古怪了。
“我要学木工?学木工的来拍香稿塑?”一个人嘀咕。
这人就在荣显旁边,他听见了,斜了对面一眼,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好东西人人都喜欢!”
“是你拍的?”许问小声问。
“嗯嗯,喜欢,想收藏!”荣显马上换了个态度。
荣显有钱,这也是他的个人举动,许问当然不会干涉。
原先的出价是七万,十万在这基础上一下抬了三万,竞争的人马上就变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8/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