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6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3/979


“承柱榫”。
显然,这又是一种新的榫卯结构,同样巧妙,适用性还很高,但在场的人竟然没一个人知道!
接下来,许问将零件一个个组合起来,有的只用手就可以了,有的则需要使用一些工具,但零件的结构和他的动作都很清楚,都是事前准备好了的,只是在这时进行一下现场操作罢了。
而他背后大屏幕上的文字,则不断在发生变化,有的是当前拼合的结构,一种新的榫卯连接方式;有的是上面雕刻的手法,或流传至今或已经失传,总之全是绝活。
下方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紧盯着上方,一刻也不敢闪神。
这个班门锁看上去只是细木手工,囊括的技艺门类其实远远不止于此。
从第一个高梁榫开始,它就把大木工程,也就是建筑结构融合了进去,而在之后,石、砖、瓦,甚至连丝织的一些手法,也被他融在了里面,而且融入得非常巧妙,绝不生硬。
简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超乎寻常,令人大开眼界。
这个班门锁,简直就是相当传统技艺的一次集中展示,一本百科全书。不管你会的是什么门类,你都能从许问的这次展示介绍里学到不少东西。
在场的人没人愿意错过这个机会,全部都在盯着看。
这时候,谁还会觉得现在太晚想让许问快点搞定?
都觉得他的操作实在流畅过头了,恨不得他慢点再慢点才好。
弹幕这时候也爆炸了,无数人正在热议。
“这什么意思?”
“这屏幕上是什么?”
“是他现在在使用的技艺,我认出了两个。”
“这不停在变的,全部都是他现在在用的技术?”
“一步一变?”
“哇,两项,一次两项!”
“正常,一个雕工一个拼合,两个不同的。”
“哇,三项!多出来那个是什么?”
“切割。”
“这也算?”
“那里有个结疤,锯开也是要技巧的。”
围观群众99%都是外行,但其中也并不乏内行人。
许问当前使用的技艺也并非全部都是失传的,有的至今仍然在使用,有的能在典籍中查到名称和部分描述,能跟许问当前的操作对应上。
这些内行人并不全在现场,也有喜欢凑热闹的,这时就在弹幕上给外行科普起来了。
三千万热度不代表三千万人,但熬着夜也在看直播的人确实很多。
而且这个时候,外行人可能熬不住困去睡觉了,内行人是必然会跟到最后的。
于是弹幕你一言我一语,不停地有人在解说。
自己也会的技艺介绍得详细一点,不会不懂的,也能介绍个边边角角,讲讲它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牛逼之处。
可能是因为主持人的提醒,许问一刻也没耽搁,操作得非常快。
后面大屏幕上的文字,几乎一刻不停地在变化,于是弹幕上的介绍,也一条跟着一条,完全就没停过。
就这样,也经常有延迟,跟不上许问的进度。
内行人介绍,外行人跟着讨论,弹幕比之前更加密集,都这个时候了,直播间热度不减反升!
这一方面是其他直播间的观众被吸引过来了,另一方面,还有人睡得好好的被自己的家人或者室友拍醒。
“快起来看,不看是你一生之憾!”
很多人都有起床气,被叫起来看直播,下意识就想骂人。
结果等他们搞清楚现在正在发生什么,惺忪的睡眼马上就睁大了。
确实,这要是不起来看,就太可惜了。
“班门锁”渐渐被拼接成形,很多人又有了新发现。
“合着这不光是百科全书?还是本文学书?”
弹幕一条发言,听上去有点离谱,但极为精准地表达了观众们此时的感受!
第773章
浑天
这个形容确实还是挺精准的。
鲁班锁这个东西,拼的是技巧,最后形成的,一般都是说不上什么东西的形状。
当然了,也没人会强求这一点,说到底,它只是个玩具,重点是拼合的过程和技巧难度,没人会拿艺术品的标准来要求它。
但许问拼出来的这个东西,很快就展露出了特定的形状,显然他一开始就是有设计和规划过的。
“那是什么?”
“好像是个地球仪?”
“有点像,但又不完全像……”
“像个蛋!”
“蛋你妹,你见过这么复杂精美的蛋吗?”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
“这是什么?”
“张衡《浑天仪注》,这是古人对世界的描述!”
基数一大,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弹幕人多,自有高人在,很快就有人摸到了许问的想法。
“那不就是古代的地球仪?”
“汉代就知道地球是圆的了啊……”
弹幕一阵赞叹,总地来说都挺期待的,现场也有人在窃窃私语,却是在讨论别的事情。
“他这是……把木件拆开,又重新雕刻拼合,形成图案?”
“没有直用原材……”
人群里,陈楠教授也站在一边,蹙着眉,有些疑惑又有些深思的样子。
拍卖会之前,他找到许问,当时就提出质疑。
在传统木雕中,一个不言自明的常规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在深刻理解原材料的基础上,依据原有的形态,加以处理,进行变化。
这与华夏传统的观念也是一致的。
在华夏传统的美学里,要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相互适应,顺应势态生活与生产,而不止是纯粹的强行改造。
许问得到这样一块宝塔纹血榉,是一块难得的好材料,运气非常不错。
这料子是他找到的,他要高价出售还是留下来自用,都是他的自由,其他人包括陈楠在内都没什么可指摘的。
所以陈楠本来也只是简单地关注,没打算出来说什么话。
但看见许问使用这材料的方式,他是真的有点难忍。
许问完全没按传统那样使用整木,而是将它分解切割,做成了零件来使用。
这样的话,他何必用这么一整块上好的血榉?用本来就零散的大小木块不是更便宜省事?
这块血榉确实是拣漏,买来的价格不高。但好材料本身就是天赐,暴殄天物,还是不能忍!
他去质问了许问,许问只说拍卖开始就知道了。
到现在,陈楠隐约感受到了一点什么,但还是有更多的疑惑,让他全神贯注紧盯许问,要看他将其全部完成。
在技巧上,大屏幕上的项目还在不断刷新,许问一步一技,所谓炫技,也就是这样了。
而与此同时,“地球仪”的形状也越来越完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3/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