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7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2/979


最熟悉李昊的当然是兰月了,她回话说李昊没事,就是仿佛受到了什么触动,时不时有点走神。
许问也没有过多的关心,他知道蒲边丛寄了封信出去,是寄到京城的,他没有阻止,也没有把信拦下来看看是什么内容,而是任由他这样做了。
他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他们从京城带来的那批工匠的身上。在许问看来,这二十多个经验丰富,有一套完整工作方式的人,才是最值得重视的。
他本来准备好了一整套手段,包括而不仅限于向他们展示此处的技术实力,进行技术压制慑服他们;逐步引导,让他们了解本地工作方式的优越性与先进性,将他们融入进来,等等等等。
没想到事情比他想象中的简单多了,这些京城大师傅们有一半人的师父就在这里,跟许问一起工作了很长时间。他们只一个眼神,打个招呼,京城大师傅们就服首贴耳,老老实实,任由许问安排了。
许问也很绝,直接像普通工匠一样,给他们安排培训课程,让他们学习这里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通过考核之后才能进入工作。
这些初期的学习培训,最能体现逢春新城工地的特色,等他们学出来,他们就知道这里是什么样子的了。
结果没两天,他就听说了一件事情,震惊得他一时间话都说不出来了。
李昊去到了刘万阁那边,开始教课了!
刘万阁那边现在课程类型很多,有文化课,有常识课,有技术技艺方面的,也有规章制度方面的。
李昊教的是文化课。
身为皇子,他从小接受专业的系统的教育,千字文他五六岁就差不多全学完了。
听李晟,也就是林谢说,李昊性格不太好,但学问做得还不错,各门功课在他们兄弟中间都是领先的。
这也是他老丈人看中他,决定把宝押在他身上的重要原因。
所以,单就学识而言,他当这个老师肯定是足够的。
但教书育人,尤其是在他们这个地方,需要的不仅仅是学识。
许问和刘万阁一起,为这些工匠们设计了一整套全新的教学体系。
他们不需要也没办法进入科举系统,当个真正的读书人,但他们要通过学习来掌握一些基本的能力、了解这个世界、了解做人的道理。
事实上,在现代,语文课除了识字阅读,也有这方面的教化功能。
李昊真的担得起这个担子吗?
许问专门过去,偷偷旁听了一下,意外发现李昊教得还不错,挺耐心的。
当然也没有那么耐心,这些普通工匠年纪比较大,有些资质也很驽钝,很难教的。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比较听话,先生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但也越是这样,教不会的时候就越烦。
怎么都教不会的时候,李昊就会冲出去,对着墙角一棵老树发泄一通,过会儿回来再继续教。
而当他教会所有人一个字,测试全部通过的时候,他露出的充满了满足感的笑容,让许问看见了都觉得有些意外。
不久,他把兰月调出去了,让她跟着秦织锦,自己则调了那个小兵来给自己当贴身侍从。
兰月一开始以为自己犯了什么事,都吓哭了,结果李昊的态度非常坚决,很不耐烦地她说没事,就是不想老娘们呆在旁边,烦。
这话把兰月听傻了,到了秦织锦那里的时候还在忧心忡忡地问:“殿下这不会是染上了断袖之癖吧?”
秦织锦快笑死了,给她安排了住处,说:“放心吧,男人有时候就是只想跟男人一起玩的,你看我家那口子不也一样?”
“是吗……”兰月想起倪天养的情况,觉得好像有点道理,于是放下心,跟秦织锦一起去做自己最近最感兴趣的那件事去了。
许问把这些事情全部都写在信里,讲给了连林林听。
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大事,李昊就算给他找麻烦他也能轻松应付,但看见这种情况,他的心情还是非常之好。
“我也没想到会变得这么快,但真的觉得,我做的很多事情都得到了回报一样。”他在信里如是写道。
他的信还是通过内物阁的关系寄出去的,很快到了岳云罗的手上。
岳云罗小心拆开,把信全部看完,翘起嘴角笑了一下,把它递回到旁边的人手上。那人也匆匆看了一遍,又递给下一个人,吩咐他原样封好,不留一丝痕迹,再把它送出去。
然后他跟上岳云罗,有点不安地问道:“六殿下这……”
“不用理会。”岳云罗淡淡地道。
“可是这样一来,您之前的布局,还有在十一殿下身上花的那些心血……”
“什么心血?这世道,唯有能者居之。他无能,那他就不配。”
岳云罗说得轻描淡写,没有丝毫担忧。
她迈步向前,拨开丛丛苇蒿,刺鼻的味道立刻变得更加浓烈。
她唇边泛起笑意,道:“是这里了。”
第834章
人活一世
潜龙行宫和逢春新城的建设紧锣密鼓进行中,已然走上了正轨。许问的事情还是很多,但基本上已经理顺了,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的话,他也不会有过多的事情要做。
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他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了现代,许宅的重修上。
重修方案已经全部完成,递交给国家文物局进行审核。
许问本人没去帝都,而是由宋继开带去的,也由他全程跟踪讨论,跟进进度。
宋继开与这边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每天都会打一个长电话过来,告诉许问当前讨论的议题是什么,对面赞同什么,对什么有疑义。他会跟许问就这些问题讨论很长时间,然后信心满满地走进会议室。
文物局很重视这个案子,挑选了最顶尖的专家来研讨这份修复方案。他们确实水平很高,提出的很多问题都非常值得商榷。
许问在这些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大量修改与完善。
就像对待一尊雕像,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雏形,现在正在精雕细琢,打磨细节。
当然,修复方案不是作品的成品,不可能所有细节面面俱到,很多东西需要将来的临场发挥。但很多东西,确实也是可以预先准备好,或者做好考虑的。
在这段时间里,直播还在继续。
前期的整个直播方案,都是在观众的眼皮子底下完成的。
许问履行了最早的承诺,想要通过修复许宅的这个机会,带着大家了解传统文化,了解古建筑修复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古建筑修复,前期需要大量的实地考量、测量与检测工作。
譬如一处壁画腐朽了,它为什么会腐朽,腐朽的时间有多长,深度有多少,是哪些微生物造成的……这些全部都是要列入考虑范围内的。
再譬如,假如有一处建筑的某个角落下沉了,同样也要深入考虑它下沉的原因,是不是有什么地质因素。
因为修复同时也是保护,它相关的不仅是建筑文物眼前当下的情况,也包括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打个比方说,如果一座建筑的附近有地下水流造成的空洞,时间久了使得地面塌陷,延伸到了此地。现阶段这塌陷可能不是很严重,对建筑只有不多的一点影响。
但在修复时,你要考虑到以后,这种状况会不会更严重,使得修复好的建筑再度遭遇二次破坏。
如果判断未来情况会比较严重的话,这座古建筑可能就不能原址修复了,得要迁移到其他地方去。
总之,整个世界都是相互影响的,修复的时候不能只关注被修复物本身,还要关注对它施加影响的种种宏观或者微观的事物。
古建筑修复直播在此之前从未有过,许问这还是第一次。
开始直播的时候,有不少人,包括骆一凡在内都有些担心,觉得这么漫长枯燥的过程不可能有什么热度,看着看着观众就会全跑光了。
但许问很坚定,百里启和马玉山他们也很支持。
马玉山一句话就说服了骆一凡:“一个人看也是看啊,饭总是一口一口吃的。”
“……也对!是我急功近利了。”骆一凡怔了一下,笑着摇了摇头。
最近许问进行推广的战果实在太辉煌,他确实有点被冲昏了头脑,太过心急了。
结果情况比他们想象中好很多,观众对这个的兴趣比想象中浓厚很多,前期一直维持在一百五十万热度左右,接下来有一些下滑,到了一百万左右,再然后又不断缓慢上升,修复方案到最后阶段时,它在虎鲸平台的热度维持在了两百万以上,非常稳定。
这是后台没有调过的数据,也并没有什么礼物,可见稳定观看的人是相当不少的。
许问关注过相关的一些讨论,很多人表示,看这个的感觉有点像看熊猫直播,没事就想打开放在那里,不会持续关注,想起来就看看,会有一种分外安心的感觉。
当然,有一些段落会比较关键,但错过也没啥,可以回头看剪辑回放。
这个热度当然算不上特别高,远没有形成国民度什么的,但胜在稳定持久。
许问要的也就是这个,从有一部分人关注,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可以慢慢经营,他也等得起。
直播这种东西,最好是持续性的,每天固定时间开播,播固定的时间,这样才好稳定观众性,保持足够的热度。
修复方案拿去审核了,直播也不能中断,于是许问打开了四时堂的那些箱子。
“我刚来的时候,它们全堆在四时堂里,还有很多家具,堆得满满的。就像你们有些人回去老家,看见堆在柴房里的破桌子烂板凳一样。”
许问持着摄像头,一边说,一边带着观众们去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2/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