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7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3/979


许问掌镜,是直播观众最喜欢的环节。
明明都是一样的摄像机,从他手里出来的画面,感觉就是格外吸引人一些,仿佛有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温度似的。
“谁老家还有这种东西啊,早清出去了。”
“哇,古宅老家具,那不是古董?”
弹幕纷纷议论。
“是古董。”许问和弹幕交流,如常回答,“而且很多都是名家之作,技艺非常精湛,收藏价值很高。”
“哇!”
“竟有这等好事!”
“赚大发了!”
“我怎么没有这样一个爷爷!”
弹幕迅速炸开了锅。
古宅至宝,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东西确实都是好东西,就是破损比较严重,需要很深层次的修复。古宅修复需要资金,一开始我打算把这些文物修复好了,拿去拍卖换钱,再来修这座宅子。然后一个长辈问我,难道我最后修好的,只能是一座空荡荡的屋子吗?我心想也对,所以向国家申请了资金,这些东西修归修,最后能不卖,我还是不打算卖了。”
许问徐徐道来,语气和缓而诚恳。
弹幕仿佛受到他语气的影响,安静了一会儿,接着有人问:“那你不打算挣钱了?”
“有衣穿,有屋住,有食吃,还要什么?人活一世,最美的不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许问刚刚接手这座宅子的时候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如此坦然地接受它,把它当成自己毕生的追求。
而此时,他从容而笑,弹幕一片安静。

第835章
一个镜架
许问走到一堆破烂跟前,弯下腰,拨弄了一下。
摄像头在他手上,跟了过去,直播间的观众只看见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具体是什么完全看不清楚。
他招了招手,高小树跟他一起小心把那堆破烂放到旁边的平板拖车上,一起把它拖了出去。
现在的荣显和高小树两人当然走的不是同一条道路。
荣显不可能完全脱离学业,假期过后就回去继续上他的高中了。不过他还是常常跟许问联系,据他自称,他闲暇时间还在不断锻炼自己的手艺,并且开始学习其他相关这个更高级一点的知识。
他经常向许问汇报自己的学习进度,请他指点。
就微信和邮件交流起来的情况看,短短三个月时间,他仿佛成熟了不少。
高小树则已经正式地开始技工学习的道路。他通过初级考试,现在一边学习中级的内容,一边累积必要的工作经验。
他妈之后才知道短期班和长期班的区别,长期学习出来可以直接成为高级技工,不需要那么长的工作时间。她很不好意思地跟儿子道歉,问要不要重新给他报班。
高小树很明确地拒绝了。
他真的还得感谢他妈当时的粗心大意,让他有了一段完全不同的机缘。
不管怎么看,跟着许问一起学,都比出去读那个全日制技校要强得太多太多了。
他妈从电视上看到过许问的事情,甚至也看到过自己的儿子。所以她很快就接受了,叮嘱高小树跟着许问好好学。
毕竟将来,他就要靠自己的这一双手来养活自己了。
这段时间他一直跟着许问,见识了不少东西,跟他也有了相当的默契。现在两人一起动手,把地上的垃圾堆一样的东西转移到平板车上,原模原样,连那垃圾一样的形状都没怎么改变。
然后,两人一起推着车走出了这间库房,到了许问的工作间——现在的许宅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重建,但已经经过了一些规划,有了一些功能区域。
这里明亮多了,所以很容易能看出来,那黑糊糊的玩意儿其实是一堆烂木头,有长形的木条、有椭圆的木板,但全部都朽烂了,配在一起根本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
弹幕一阵哗然。
“这什么?”
“这不是垃圾吗”
“放路边我都不会拣”
“这真是古董???”
什么样的声音都有,都看不懂这东西是什么,更加一点也不看好,还有些人表示就算他爸拣回来放家里,他妈肯定也得马上就给它扔了。
“这是一个洗脸镜架。”许问笑了,对着弹幕解释,“三足镜架,形态非常优美,雕工精细,绝非凡品。而且,看这形制,它是婚嫁用品,也许当初有个新娘子,在新婚之夜,坐在这个镜架前面,卸去妆容,期待着她的丈夫。”
“呃……”
“形态优美雕工精细?打哪儿看出来的??”
“等我修出来给你们看。”许问卖了个关子,并没有详细给他们解释,而是直接动起了手。
“大部分情况下,文物修复的流程都是一致的。”
许问一边修,一边向着屏幕前的观众介绍。他声音清朗,吐词清晰,没什么口音。再加上语气从容平和,带着不言而喻的自信笃定,非常吸引人。
“第一步是拆解,把文物的各个部件拆开。这个洗脸架自己就散架了,看来我们可以省去这一步。第二部分是清理,这部分包括两个环节,一个是清洗,一个是整理。”
“这一步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要清洗与整理,首先要知道它是出了什么问题。譬如这一段木头,它腐朽了,我们先要研究它究竟是为什么腐朽的,腐朽到了什么程度,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文物修复,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我们要保护的不仅是现在,也是一段时间内的未来。弄清楚它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在之后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保护,让这种损坏不会再持续下去,或者不断地反复出现。”
接下来,他根据眼前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分析这段木头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他用了古今两种手法,古代的是一些经验与口诀——这些口诀是古代的工匠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观察结果总结出来的,非常细致,也有一定规律。
当然,它们也不一定全部准确,很多都是牵强附会。但会被许问记下来讲给观众们听的,一定经过他的亲自验证,必定真实有效。
现代的则是使用科学仪器,进行微观的分析,观察上面有什么样的细菌与真菌,腐朽给木料造成的变化等等,判断各个部分分别需要什么样的处理。
这些判断细致而复杂,许问分析处理起来却游刃有余,条理非常清晰。
明明很枯燥的内容,他讲起来却格外吸引人,有些人只是随便点进直播间来听听看的,没想到竟然就这样停下了脚步,认真地听了起来。
那些口诀每一句都朗朗上口,里面的内容仿佛每一句都可以和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挂钩;显微镜下展现出来的微观世界,为他们展示了生活的另一面。
这也是文物有趣的一点。
类似洗脸架这样的文物,它非常的生活化,是古人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用的物品。
所以它从设计制作出来开始,就与“人”密切挂钩,有了分割不开的关系。
所以,透过宏观与微观的这些细节,完全可以看到古人生活的痕迹,也可以看到这件物品在荒弃之后,延续了百年千年的孤单与寂寞。
物因人而生,因人而废,它本身没有生命、没有灵魂,但透过时光与人生活的痕迹,它仿佛与人共享了一段生命一样。
万物自有灵,这灵,自它本身透出,自它的每一个角落透出。
说来也怪,许问的这段直播时间并不算太长,但透过他做的这些事情和他说的话,观众们莫明其妙对这一堆烂木头产生了感情,迫不及待地想要看见它修复之后的样子了。
许问讲得很细致,动作却也不慢。
他一边把木头切片送去检测,一边趁着结果出来的时间画了详细的图样,拟定修复的流程设计。
这些步骤他都是当着观众的面做的,认真严谨,丝毫不乱。
与宋继开等文物局的人朝夕相处了三个月,他的工作方式也有了不小的变化。
修复的第二步是清理,第三步是补配。
这个洗脸镜架的损坏比较严重,有一些部分已经彻底无法使用了,只能照样制作全新的。它是酸枝木的,许问的仓库里倒有材料,不需要另外去买。
上面的镜子还有残存,是玻璃镜,背后的水银花得很厉害,镜面也显得斑驳不清。
许问把它从边框上取了下来,准备看看是清理一下继续使用,还是换一面。
他把它翻过来,擦了一下粘附的积垢,手突然一顿。
他在镜子背后看见了两个字。
“木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3/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