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7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0/979


许问眯起眼睛,仰着脸。空气中有微风,带着暖意扑在他的面颊上,非常和煦。
“山势连绵起伏,路不太好走,但空气湿润清新。我们下了马车,叔叔被颠得有点难受,我去附近的小溪,用水打湿布巾,给他铺在额头解乏。他躺在被阳光晒暖的石头上,水面泛着金光,整个世界都像是在泛着金光。”
许问往前走,目光落在一块巨大的青石上。它有点像头牛,石脊微微向下凹,带出一个浅浅的弧度,看着就想让人往上躺。石边有一条小溪,流水潺潺,快活地向前奔走。
今天也是个晴天,天很蓝,云很白,阳光像碎金一样洒遍整个世界。
许问走到石头旁边,停驻脚步。
一瞬间,他仿佛真看见了吴可铭躺在石头上,有点难受地哼哼唧唧,连林林则站在石边,以手遮眼,望向远方。风吹起她的发丝,她的唇边带着微笑。
这幻觉转瞬即逝,却无比真实。
这一刻,许问无比确信,就是这里,就是面前的这座村庄。
在不同的时空,他与连林林站在了同样的地方。
第844章
赘婿
“站那干嘛呢?走,进去了。”宋继开没许问的感受,在他看来,这就是个普通的村头小溪嘛,溪边长着乱糟糟的杂草,唯一可取的可能是没什么垃圾,而且溪水挺清澈的。
“嗯,走吧。”许问转头,跟宋继开一起往村里走。
他一边走一边看。
他不知道连林林看见的村庄是什么样子的,但肯定跟他现在看见的不一样。
村庄外面有一段没一段的是水泥围墙,上面糊着一些标语,有的已经模糊不清,有的则是新刷上去的。一条水泥公路直通向村子正中央,顺着看过去,可以看见很多砖建的房屋,与其他常见的村庄并没有什么两样。
宋继开也在看,皱着眉毛说:“这里真的有流金竹吗?或者说,还有吗?”
“应该还有。”许问说着,伸手指向围墙后面。
那里的墙顶上,露出了一抹绿意,正是几根竹枝!
“走走走,过去看。”宋继开连忙说。
结果两人还没动身,就被人叫住:“你们俩哪来的,看着很眼生啊?”
许问转头,那是一个看上去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手里夹着根烟,穿着破旧褪色的劳保服,跟烟一样皱巴巴的。
不过他的声音倒很洪亮,问起话来中气十足,还有点警惕。
宋继开上前,直接掏出自己的工作证递过去,解释来意。
“流金竹?这什么玩意儿?我们这里竹子是不少,但没听说过你这个啊?”中年人说。
许问和宋继开对视一眼,心里同时觉得不妙。
流金竹是许问取的名字,原本不叫这个不奇怪。但这名字是根据它本身的特征取的,就算不叫这个,也应该很容易能对上号。
结果中年人说完全没听说过?
难道他们还是找错了地方?
“咱村有竹制品吗?”宋继开不急着去看竹子原样了,转过身来面对着中年人问道。
“有啊,怎么没有,要买吗,我带你去看看?”中年人突然变得有点热情。
“行啊,去看看。”宋继开对许问使了个眼色,应道。
许问知道他的意思。
如果竹子特征很明显的话,中年人不会不知道,还不如看下当地的竹制品,可能会更直接一点。
两人跟着中年人一起往村里走,路上问了他的名字。
中年人名叫龚志凡,本村土生土长,十几岁的时候去外地打过工,挣到了一点小钱,觉得太累就回来了。在外面挣到的钱给家里起了一幢房子,是本村很好的房子了。
龚志凡对这件事显然非常骄傲,专门描述了一下建房的时候,村里人是怎么羡慕他家的。
村子不算太大,大概有一大半是平房,还有一小半是农村常见的那种两三层小房,形制非常呆板,外面贴着马赛克,在晴日里反着耀眼的光。
路过一家的时候,龚志凡特地指了一下,骄傲地说:“那是我的房子!”
许问两人一起转头,是一幢三层小楼,贴着黄蓝白三色的马赛克,样式跟其他小楼差不多,但配色有点独树一帜,明显比村里的其他楼漂亮多了。
“很有品味啊!”许问有些意外,赞了一句。
宋继开跟着点头,显然也有同感。
“哈哈哈哈!”龚志凡得意极了,搓着手说,“这是我舅给我建议的,我自己又改了一下!人人都说好!”
“人人都说好”这一点其实是很难的,每个人的审美会根据自己的性格、生活环境、经历阅历等产生巨大的差异。龚志凡这句话不排除有夸张的部分,但这幢小楼确实也有这样的潜质。
这三色搭配的比例、位置,全部都是经过特别设计的,恰到好处地卡在了大俗和大雅之间,能在审美层面上进行最大限度的覆盖。
“你舅舅?”许问问道。
“对,我舅,叫卢定,倒插门到咱村来的,用现在的话来讲叫赘婿!”龚志凡这一听就知道是看网文的,“不过不管是他家,还是咱村,都没人敢瞧不起他,都仗着他过日子呢。”
龚志凡捏着烟,手往旁边一挥,说,“你看咱村的房子,比隔壁的都好多了吧?都是我舅带着大家挣出来的。可惜这些年年景不行了,生意没以前好做,钱没那时候赚得多了。”
许问和宋继开都是下了车直奔这里的,完全没去附近的其他村看过,没法比较。但就常识来说,这村子位置比较偏,交通也不是很便利,这么多小楼确实应该是比较罕见的。
“哦?做什么生意?”宋继开来兴趣了,问道。
“靠山吃山呗。山上放养黑猪和三黄鸡,风干做成猪肉鸡肉,还有竹筒肉去卖。还有菌菇木耳之类,都是露天野生的,营养得很!再就是你们说的藤编竹编,这个卖相一般,不如前面两种。哎,毕竟还是吃货比较多!”
龚志凡零零碎碎地说了一堆项目,跟大部分有山的村落都差不多。许问听着,也大概明白了一些事情。
听上去龚志凡这位名叫卢定的舅舅还是比较有远见的,在别人还没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就用土特产来发展商业,带动了本地的一些经济。
但本地土特产的一大问题就是同质化太强,缺少特色,所以后来大家普遍跟起了风,他们就泯然众人了。
说话间,三人走到了一幢小楼前,宋继开抬头一看,立刻赞了一句:“好房子!”
许问跟他同时抬头的,眼睛也是一亮。
如果说前面龚志凡的小楼配色非常出众的话,这幢小楼更加不像这村子里该有的建筑了。
细究起来,它的造型跟其他家的没太大区别,但红砖裸露,青藤蔓爬,四周矮篱包围,丛花点缀,情趣盎然。
竹篱敞着,花边是砖铺的空地,上面晒着很多腊肉菌菇之类。花样繁多,但并不拥挤,反而显得错落有致。
许问迅速看见了园中的一角,那里有个竹棚,堆着一捆一捆的竹子,有些被片成了竹蔑,同样一束束地扎着,还吊着很多竹制品,大部分都是村里常用的。
竹棚前面站着两个人,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戴着黑框眼镜,气质有些温文,另一个则是一名老者,两人拿着一根竹蔑,正在聊着什么。
许问的听力比普通人好得多,旁边两个人还没表示,他已经先听清楚了——
“算了,还是把这个项目去掉吧。”戴眼镜的男子叹了口气,说。

第845章
不是?
“小舅!”龚志凡打着招呼走上前去,叫的正是那个戴眼镜的男子。
许问之前就猜到了,龚志凡肯定是要把自己领到卢定家,毕竟他家确实做竹制品生意,跟他们的要求挺对路。
两人走上前去打招呼,宋继开上前跟他握手,递上自己的工作证,说道:“是这样的,我们是国家文物局的,最近在修复一件物品时,发现了一种暂命名为流金竹的竹子品种。据古书查询,流金竹出产于万箭庄,也就是此处,不知二位有否听说过?”
卢定认真接过宋继开的工作证查看,看完对旁边的老头对视了一眼,摇头道:“没听说过……你们是不是找错地方了?这里是山阴村,不是什么万箭庄。蔡叔,你听过万箭庄这名字吗?”
“没有……”老头冥思苦想,摇头。
“这边的竹制品是用本地竹子做的吗?可否让我们看一下?”许问问道。
“唔,你随意。”
卢定让出道路,许问简单道了声谢,却并没有去看那些竹制品,而是走到了捆扎好的竹竿旁边。
这些都是成年的竹子,直径大约十厘米左右,粗大结实。因为存放了一段时间,竹皮呈现黄绿色,上面有一层细毛,看上去跟毛竹没什么差别。
许问伸出手,轻轻摸了一下它的表面,又捏了一下残留的竹枝。
后面四个人都在看着他,他也知道,但与此同时,他又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境界。
他看见了这竿竹子从竹笋到幼竹到成竹直到被砍伐的全过程,它曾经感受过的风、水、光,甚至还有身边经过的小动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0/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