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7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5/979


你总不能规划了新的路线重新挖,又挖到了新的古墓,再停工再重新规划吧?
这种规模的工程,凡停工就是大损失,所以必须要尽快找靠谱的专家过来,早点把这事情搞定,好重新开工。
秦天连就是为这个事情来的。
他其实没有官方的身份,只在几所大学兼了客座教授的身份,偶尔开场讲座,没有正式课程。
他的大部分活动区域都在民间,为官方的考古调查进行一些支援,为有钱有品味的人做鉴定与修复方面的工作。
他名声不算太显,但实力非常强,官方修复师提起他来都赞不绝口,遇到难题的时候,第一个想的就是征求他的意见。
近几年来,秦天连更少出现了,一直在西北与西南方向转悠,不知道在考察什么。
这次三十五工程队能找到他帮忙,运气真的不错。
宋继开不知道许问看到的“照片”是什么时候的,他打电话过去问那会儿,秦天连已经不在那里了。据说他很快确认了墓葬的范围,协助工程队规划了新的挖掘路线,现在他们施工非常顺利,再没遇到类似的情况。
而挖出来的那个古代墓葬,早已由官方考古队接手,开始了正式挖掘。
当时秦天连在那里停留了一段时间,帮了些忙,也修复了一些物品,不久就离开了。现在下落依旧不明。
“就是说,找不到他人?”许问脑子里有点乱,他的手下意识把玩着那个黄杨巧,嘴里问道。
“对,这个人怪得很,他很不喜欢用手机,说是带着手机就像系了根狗绳一样,随时得被牵着,烦得很。而且他工作的时候不喜欢打扰,更不喜欢手机铃在那时候响。”宋继开有点惊讶,这个时代了,还有这样的人存在。
“那别人怎么联系他?”许问也有点惊讶了。
“说到这个也很有意思,据说一早是用信件的。他有一个公开的信箱,要找他的可以写信寄到那里去。有疑问的可以在信里写,如果有东西想让他修复,就把东西的照片和详细描述写成档案附上。他会定期查看信箱,回复其中一些,有感兴趣的案例的话,他会突然出现,说不定你想都想不到。”宋继开兴致勃勃地说。
可能是因为近几年他涉外工作比较多,跟秦天连活动的区域范围不一样,他以前是真没听说过这个人,听到有这样的怪人,非常惊讶,追问了好多细节,现在全部讲给了许问听。
“不过就算这个人,也还是要受到时代的影响。五年前开始,他就把信箱改成了电子邮箱,寄邮件也可以,不过还是有个要求,邮件不能打字,只能自己手写。怪吧?”宋继开说。
“也有道理,字如其人,看字能观人。”许问道。
“咦,你怎么知道,他就是这样说的!不过也还行,这一行嘛,古雅一点有点怪癖都挺正常。不过他们也猜,可能是因为最近几年他的活动范围变化了,不方便回去查信,才改了一种方式。”宋继开说。
西北西南……许问还在揣摩这个,就听见宋继开那边传来了一些嘈杂的声音,好像有些事情。
宋继开也没再多说,匆匆对许问说回头把邮箱地址用微信发给他,就挂上了电话。
宋继开这个电话不长,但信息量非常大,也给许问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秦天连,真的就是连天青吗?
如果真的是,他为什么不来找他?
如果不是,为什么又会这么凑巧?
叮的一声,微信来了,宋继开作风很干脆,只发了邮箱的地址,一句多余的废话也没有。
许问盯着那串字母看了好一会儿,就是秦天连名字的拼音,再加四个数字,应该是开通邮箱的年份,看不出什么别的东西。
许问的心还是跳得很快,几乎有一些近乡情怯的感觉。
过了一会儿,上面传来脚步声,萧西山和胡本自下来了,看见许问就问:“电话打完了?”
许问点了点头,突然问道:“萧教授,您听说过秦天连这个人吗?”
萧西山眼睛一亮,反问道:“你认识他?”
“不认识,刚听说,教授您的意思是……”许问的眼睛也亮了。
“算不上认识,托他帮过一个忙。当时我们有个古陶片,上面有些很关键的甲骨文,很有研究价值的。但很麻烦,当时挖掘的时候出了事故,它一大半被嵌在了水泥里,只露出了两个半截字。当时我们都要放弃了,有个同事推荐了这位。”
萧西山一边说,一边伸出了一根手指。
“一天,一天他就搞定了。陶片上一点水泥渣子也不带,字迹清晰,釉色完整,简直神仙手法!”
“怎么联系到他的?”许问问道。
“写信啊,他不带手机,只能写信联系。不过当时他回得很快,估计也是觉得咱们这案子很有意思。”萧西山说,“后面我们有别的东西要修,也写过信列了档案过去。可惜没回,只好找别人来修了,就见过这一次。”
“这时代还有人不带手机啊,那不是很不方便?”胡本自做基站的,为自己的行业打抱不平。
“以前没手机的时候,也没见日子就不过了啊。也就是现在大家习惯了,被它绑架了,才觉得没它不行。”萧西山一生之中大部分时候都没手机可用,觉得这事挺正常的。
“也不能说绑架吧,还是个挺方便的工具的。”胡本自有点软了,弱弱地申冤。
“你要找这个人?”萧西山不理胡本自了,转过来问许问。
“对,刚拿到地址,准备写封信过去。”许问点了点头,又把手上那个黄杨巧递给他,问道,“萧教授,您能看出这个木雕的成作年份吗?”
“这不是刚才那个十八巧?”萧西山推了推眼镜,仔细观察,没一会儿就做出了判断,“如果不是放在恒温无菌的环境里保存,它的制作年份不会超过十年。”
话说得很保守,萧西山的语气却很笃定。大家都知道这东西放在哪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保存环境。
这个判断跟许问的是一致的,他沉吟着点了点头,从箱子里翻出一块棉布,把这个样品包了起来,握在手上。
他准备去问一下了。
第936章
他也不知道
许问第一个想到的是塔下见过的十五师傅,他给人的感觉有点像隐居在此的扫地僧,如果有人了解这七劫塔的情况,那一定非他莫属。
但他知不知道是一回事,愿不愿意说又是另一回事。
许问在塔下找到了他,他又在扫地,不放过飘过来的任何一片落叶和任何一点灰尘。
许问直接把那个黄杨巧拿出来了给他看,他直愣愣地盯着,一言不发。
胡本自在不远处看着,很小声地对身边的萧西山说:“之前他就这样,所以我们都以为他不会说话。不过他灵得很,之前我们有个同事,家里穷,喜欢小偷小摸,有次趁我们都不知道偷了个小石刻放包里,很小一个,巴掌大,一点也不起眼。结果刚下来就被十五师傅拦住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发现的。他就拦他面前,伸着手,不让走。我们领导觉得不对,把那家伙叫到一边去问,才问出来。”
不过这一次,十五师傅明显跟上一次不一样,他装不会说话不回答许问的问题,却也没拦着他,让他把黄杨巧带走了。
面对十五师傅这样的人,许问也很无奈。
他下了明堂山,跟萧西山和胡本自道别。
萧西山今天托他的福,终于进了七劫塔,虽然六七两层一无所获,但下面几层的收获还是非常丰富的。
他郑重其事地向许问道谢,表示回去之后会对照历史资料进一步查询,看能不能查出这些工匠大师所在的年代,有进展了会马上通知他。
两人交换了微信和电话,胡本自有点不好意思,但也各留了一个,还问萧西山能不能去学校旁听他的历史课。
萧西山非常高兴,连声表示欢迎。
不管胡本自这兴趣会持续多长时间,能有个开始当然是最好的。
许问本来打算回去的,但走到一半,又绕到那个刻着“舒服”字样石雕的小池塘旁边,在附近转了一圈。
他看见了隐藏在杂草里的树桩子,证明这里的黄杨木确实是会被班门取用的。
然后他一边走,一边抚摸着周围的黄杨木,感受着这里的水与风,阳光与蝉鸣。
最后,一种奇妙的感受,他知道手上这段黄杨木也是产自这里的,原本就是这里的群木之一。
然后,他拿出手机,又一个电话打给了陆立海。
拨电话的时候,他想起刚才萧西山跟胡本自的争执。
不管怎么说,手机确实是好用的工具,不然他要找陆立海,还得花两小时跑清遇去——这个前提还是他知道陆立海在哪。
知道陆立海现在方便说话之后,他把今天的经历选择一些要点讲给了他听,主要讲的就是这个十八巧。
“这黄杨巧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新制品,雕成至今不到十年,你们为什么会觉得黄杨巧已经失传了?”许问直截了当地问。
“啊?你说什么?”陆立海听上去比他还吃惊,“你等等,我想一想……”
他安静了一会儿,问道,“你是说,我们七劫塔的黄杨巧是新做的?”
“是的,你知道……你不知道?”
许问问了两句截然相反的话,陆立海却奇异般的听懂了,点头说:“是的,我知道七劫塔有黄杨巧的样品,还有其他几种。不过我一直以为那是祖宗传下来的,以前还拿来揣摩过……真不知道是新做的!”
“七劫塔这些物品没有出入库的记录吗?”许问问道。
“有的,都是十五叔在管,前段时间建基站,也是他看着把东西搬上搬下的。七劫塔的事,没有比他更熟的了。不过他不会说话,有些事情交流起来比较麻烦。”陆立海说。
“……不会说话?”许问反问了一句。
“是啊,他能听但是不能说……怎么,不是吗?”陆立海说到一半觉得了不对。
“他今天开了口,跟我打了招呼。”许问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5/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