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7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6/979


电话两边安静了一会儿,淡淡的尴尬弥漫其中。
过了一会儿,陆立海有点不可思议地问:“他会说话?!”
“看来你是真的不知道了……”
“等等,他会说话的话,你为什么不直接问他?”
“他不愿意告诉我。”
“嗯……”
陆立海沉默了一会儿,似乎也是想到了他十五叔的性格。
“这样,我忙完手上这件事,马上就回五岛,到时候我找他把帐本拿出来给你看。”陆立海承诺。
“那就拜托了,真的感谢。”许问声音里充满谢意。
最近两次陆立海两边奔波,都是因为他的事情。
挂上电话,光线已经略微有些黯淡,余晖倾斜着落到黄杨树圆圆的叶子上,反射出炽亮的光芒。
许问走到树干旁边,轻轻抚摸了一下。
风过,树叶齐齐摇动,发出刷刷的声音。池塘的水面也晃动了起来,树影婆娑。
许问的目光落到池塘旁边的石雕之上,那两个漂亮的草书自由自在地舒展着,完全不会被青苔抹灭它的姿态。
许问站在风中,可以清晰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他握着手机,那种近乡情怯的感觉更重了。
不过下一刻,他还是动了起来,离开了这里。
许问沿着五岛的小道,来到了一间书轩面前,上面写着悦林轩三个字。
他抬头看这三个字,虽然它的名字跟悦木轩非常相似,但无疑此时许问想到的是另一个人。
他正站着,一个中年人走了出来,意外地问道:“许先生?”
“是我。我想过来借下纸笔。”许问知道他姓荆,但不知道名字,总之就是班门荆家的人。
“请进。”中年人微微笑着,侧身引他进去。
悦林轩正厅有道屏风,屏风后面摆着一张孔子像,整整齐齐地放着一些课桌以及蒲团。
许问被陆立海带着过来参观过,知道这里是班门的启蒙学堂,最早的时候班门的孩子们都是到这里来上学的,读书识字。
后来普及了义务教育,国家强制执行,即使班门像世外之地一样,也得接受万园市统一管理。
所以小孩们一到年纪,就要到外面去上学了。
悦林轩的课堂本来一共三间,现在只留下了中间一间,用作学前启蒙教学,左右两间都改成了书房,年轻人们可以随意到这里来看看书、写写字。
许问跟着中年人一起走进右边那间,这里竹窗芭蕉,轻轻摇曳,气氛十分幽静雅致。
明净窗前摆着桌案,笔墨纸砚全部都是齐整的。
中年人向许问欠了一下身,示意道:“那边也有钢笔墨水,许先生请随意取用。”
“不用,我用毛笔就好。”
中年人仿佛觉得这回答理所当然,微微一笑,就出去了。没一会儿捧了杯白茶进来,就再不过来打扰。
案上有笔架,整整齐齐挂着一排排的毛笔,各种型号大小的都有。
许问伸手拿起那些笔,一支支地试上面的毛,进行挑选。
他的动作很慢,既像不急于写信,又像还没有考虑好写什么内容。
他选到了一支合意的羊毫,又开始磨墨。
墨碇一圈一圈地在砚台里转动,黑色晕染了清澈的水洼。
最后,许问终于铺开纸,悬笔于纸上,又犹豫了半天,写下第一句话。
“秦先生您好。”
第937章

许问很小的时候,跟着学校的老师一起练过毛笔字。
那时候市里要举行一个小学生书法的比赛,老师从班上选了几个聪明有定性的孩子,教他们怎么用毛笔,怎么写字。
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其实是很难获奖的,但这位刚来的老师却非常积极,乐此不疲。
笔怎么握,横怎么写,竖怎么写,怎么起笔,怎么回笔。
老师一点点地教,他们一点点地学。
最后十几个孩子选了三个,每个人分配一件作品,翻来覆去地练。
另两个孩子里有一个是用大笔写一个字,忘记是什么字了,只记得笔大墨浓,气势很足,许问非常羡慕。
但是他还是认认真真地写自己这四个字,横平竖直,一丝不苟,反反复复。
许问到现在也记得自己分配到的任务是什么,山高水长四个字,楷体。
后来他们的作品被交上去,他竟然获奖了,最末等的优秀奖,但老师非常高兴,连声夸奖他有定性,有静气。
许问还小,只会腼腆地笑,其实也很高兴。
他很想跟着老师继续学下去,但老师好像对此没什么兴趣了,他又教起了孩子们打乒乓球、踢毽子。
相比坐在书桌旁边默不吭声地写字,小学生们更喜欢这种活动,他们兴致勃勃,在操场上又笑又闹。
只有许问有点失望,他回去之后想找爸妈要点钱,买自己的毛笔墨水。
他计划着,纸就不用了,他可以去捡废报纸,一样好用。
结果爸爸妈妈匆匆忙忙,上班下班,回来家里一脸疲倦,连跟他说话都很少。
许问看着他们,最后还是一个字也没跟他们说。
那时候他还在上小学,虽然练过一段时间的毛笔字,印象还很深,但其实也仅仅就是学会了怎么执笔,以及一些最粗浅的运笔规范。
到班门世界之后,他宛如新生,什么东西都要从头开始学,毛笔字也是。
一开始,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教连林林和许三师兄弟们一些东西,连天青给他扔了一本三字经,暗示他从最粗浅的地方起步。
后来,连天青不知道想了什么,可能是受不了他自己都不懂个啥还要教他女儿,终于有一天出现在书室里,面无表情地说:“我说怎么写,你们就怎么写。”
从头开始教起了他们书法。
许问那点浅薄的基础在连天青面前完全不值一提,而且他教他们的不止是怎么写,如何运用基础的技巧,最关键的是审美。
他带他们看了很多书法作品,自己也写了很多给他们看,教他们学会欣赏。
他从不像许问看见的一些师父那样,会手把手地纠正他们的运笔姿势,只会在看见不对的时候,用木板啪的一声打下来。
但他带着许问,带着他们所有人,看见了旧木场之外,悠久绵长的一个广阔的世界。
有一次,许问从纸上抬头,看见了连天青的侧脸。他没有表情,嘴角向来都是绷得紧紧的,但这表情,比小学时候看到的父母的敷衍笑容亲切多了……
许问落笔于纸上,回想起了当初看见的那半张脸,唇畔不自觉地浮现出了笑容,有些怀念。
旧木场不是什么东西,却有如他人生的新起点,无数美好的回忆都从彼处而来。
他缓缓给“秦天连”写着信,不知不觉之中,这样的情感情绪就被注入了进去,体现在了字里行间、落下的每一个笔画里。
不过他到现在还不能确定秦天连就是连天青,所以用词语气都比较客气。
而且他才得到了一个上好的素材,可以与他引起话题。
他写他得到了一个黄杨巧,仿佛融汇了黄杨木雕刻的各种刀工,但只有样品,没有技法,问秦天连知不知道。
而且这黄杨巧看上去是近年来的作品,雕刻它的人多半还存于世间,秦天连认识这个人吗?有没有在别处听说过?
写到这里的时候,许问停了一下笔。
当然万物归宗里也有黄杨巧,这游戏现在还挺有热度的,但秦天连连手机都没有,怎么会去玩游戏。
更何况他近几年一直在西北,据许问所知,万物归宗的主要受众现在还主要聚集在华夏东部。
秦天连从这个渠道知道的可能性并不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6/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