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8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9/979


“两年前,江南徒工试,我是主官。许问三连魁首,实力无可比拟,让人印象深刻。”孙博然言简意赅地介绍。
旁边的人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但眼神多少有点怪异。
三连魁首确实很了不起,但一想到许问两年前才通过徒工试,这资历……也忒浅了一点。
偏偏这样一个年轻人,现在就能站在这里跟他们平起平坐,感觉真是怪怪的。
就各方面来看,他可能确实有点本事,但这本事到什么程度,还得再看看。
孙博然在工部地位非常高,这次来是专门为了主持万流会议的。
没一会儿,各人纷纷入座,一位主事一席,在御座旁边盘腿坐下。
仿佛是一种默契,每位主事都带了三位亲随,坐在他们身后或者稍后一点的位置,看上去还挺整齐的。
孙博然一人一席,坐在御座旁边,所有席位之首。
孙博然拍了拍手,一列侍女姿态婀娜地从殿外进来,水袖如云,给各人上了茶水。
上好的西湖龙井,非常新鲜。
虽然是晋中,但取来江南的新茶,仿佛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
在古代,这就是皇权。
普通平民饭都吃不起,粤南的荔枝、江南的新茶、漠北的初雪,对他们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有些人意识到了这一点,脸上露出了敬畏,许问却一脸的习以为常。
啊?
顺丰不比这都快?
他倒是有点欣赏手上的茶盏。
上好的建窑黑瓷,有着完美的釉变,浓深地黑蓝色中绽放着金色的毫毛,匀称有致,仿佛初升日光,陡然刺破了云层。
他抬眼看了一眼这大殿——瓷色与大殿总体的颜色也完美融合,建筑与器物有着传承一致的美。
再加上旭日殿这名称……真有意思。
他一转眼,看见了上方的梁柱。
旭日殿是纯粹的木结构建筑,它使用了“减柱法”,清爽简单,同时又用类似人字柁架的方式,加大了殿内的空间。
整座大殿显得通透宽敞,比他以前看过的宫殿更加明亮。
今天天气不错,殿顶与四周有光柱透进,在地砖上形成美妙的光斑,仿佛自然绘就的图画一样。
坐在其中,手握茶盏,凝望光斑,许问不知不觉就变得心平气和了起来,心中虽然还是挂记着不久前看到的事情,但不管怎么说,没那么焦燥了。
孙博然看见了他的表情,目光停驻了一会儿,然后问道:“你在看什么?”
许问如实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孙博然于是也抬起了头。
他是木雕木刻方面的专家,对木结构建筑当然也不会陌生。
他看了一会儿,突然问道:“听说你在西漠建的那座天启宫,虽然是石建,但通透轻盈,不逊于木构?”
“是在朝这个方面努力。石材有自己的材料性质,真正不逊于木构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在结构与感官上进行一些调整。”许问答道。
“听说陛下也很喜欢天启宫,时时游览,赞不绝口?”
“那倒没有,这是谬传。陛下未到天启宫,地动就已发生。他心系民众,长驻城内,方便及时发布命令,抢险救灾。后来才搬进天启宫。这次地震强度很大,天启宫虽然没有动及根本,但也受到了损伤。陛下偶尔会去看看修葺的现场和情况,但时间不长,大部分时间还是忙于处理公务。”
许问说得都是实话,没有刻意拍皇帝马屁。
但他没这样说,不代表人家不会往这方面想。
他说话的时候,就有很多人露出了暧昧的表情,纷纷对视,有些人说不定还会觉得自己抓住了许问讨皇帝喜欢的关键。
许问表情如常,他无所谓别人怎么想,他只是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而已。
孙博然注视着他,倏而一笑,举杯道:“陛下心系民众,殚精竭虑。我大周有此君主,幸甚!让我等以茶代酒,在此遥祝陛下身体康健,万寿无疆!”
所有人齐齐举杯,许问也不例外。
就现在打交道的经过来看,皇帝对他很有好感,他对皇帝也是。
他是衷心祝福皇帝能活得久一点、再久一点的。
有皇帝的支持,他才能做更多的事情。换了下一任,即使是李晟或者李昊,也未必能有现在这样的默契。
接下来,各人约略聊了几句,各自介绍了身份。
许问认的果然没错,而现在近距离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他又有了一些新的收获。
怀恩渠修筑这件事非常紧急,绝不能拖延,所以孙博然没让他们多说闲话,片刻的松散之后,迅速拉入了正题。
“就工部商议结果,怀恩渠现在共分六段,四个主段,分别是京城、晋北、晋中、西漠。两个支段,分别是是京北流域,晋西流域。”孙博然第一时间把总体情况,以及当前已经确定了的事情讲给了他们听。
“这六段各有主事,就是你们六位。”孙博然的目光从他们身上扫过,表情严肃地道,“此事之前就已经通知了各位,要求探查所属段落的水文情况,尽早拟定工事图。现在各位想必已经准备好了吧?”
许问点头,拍拍身边的箱子,把它拎到了面前。
第994章
两幅仿画
这事工部确实很早就通知过,事实上,在通知之前,许问他们就已经开始执行了。
这次他们把资料全部带上,还在路上补充了一些。
其他主事也在点头,有的同样随身带了过来,有的则招呼随从,让他们从殿下把东西拉进来。
这些资料全部都不在少数,都得用箱子装,箱子一打开,里面放满了卷宗,看上去准备得非常充分。
孙博然看见了,摸了摸胡子,满意地点头。
“我把工部以前的水利水文工事图也全部都带了过来,各位可以参考一下,进行对照。”
随着他的话,一排六个箱子在御座前一字排开,全是上好的樟木大箱,里面的资料果然也塞得满满当当。
就现在看起来,所有人对此事都有足够的重视,做足了准备。
但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现在工部确定的只有河段、走向以及负责人等笼统的数据与情况,剩下有很多细节,每段怎么修,从哪里到哪里,每段宽度几何,预计动作多少人力、多长时间,段与段之间怎样对接等等,都需要在这次会议上确定。
所以,除了他们带来的这些资料,还有很多人候在殿外,一旦有数据有出入或者需要额外的资料,他们就要飞奔出去立刻收集统计,第一时间把结果传回到这里。
殿内,在孙博然的指挥下,两名侍从躬身,一人拉着卷轴的一头,向对面退行,将一幅长卷缓缓拉开。
这长卷极其宏伟,足有两丈,也就是七米左右。
刚刚展开,朱甘棠的眼睛就亮了,轻轻一拍桌案,道:“好画,好字!”
许问的呼吸也几乎屏住了。
他首先感觉到的是扑面而来的一股气势,仿如实质,从画中直涌而出,弥漫在了整座旭阳殿里。
然后,他才看清画上的内容,画的正是从京城到西漠,半座大周江山,这一路全部的景物!
这图画得很实也很细致,全部都是实景,没有一点虚构。
它是作为怀恩渠建渠参考用的,各景物的位置、比例大小几乎都是一样,与其说绘画作品,更不如说是实景图纸。
这种图纸通常求的是逼真,不会要求它有什么样的艺术价值。
但当它打开,许问首先感觉到的是它的气势,是它的意境!
雄浑、奇拙、优美、还有悲悯。
他画了景,但也不可避免地看见了其中的一些人。
市集、村庄、深山那些连村庄都算不上的聚集地,破落的衣衫与尊贵的华服,麻木的顺从与傲慢的漠视。
其实画者的笔墨非常简洁,也非常冷静,只求真实,绝不夸大。
但也正是因为这份真实,让他的情绪显得格外突出,令人感同身受。
当然,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许问看到的是这样,别人也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太漂亮了!我大周江山如此雄奇,简直风景如画!”卞渡眼睛一亮,大声赞叹,问道,“这就是李集天李大师的千里江山图?藏于宫中的那幅?”
“对,原画,实物。陛下命我把它原样带出来,说是或者用得上。”孙博然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9/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