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8/1090

  讲实话,哪怕是一开始有被吕武叮嘱,吕阳还是想做点事情。
  等到真正开始监国,吕阳明确发现一帮大臣看着很尊敬,实际上也只是尊重,礼仪上无可挑剔,实际上没拿自己当回事。这种体会对他来说很是糟糕。
  “国家,增兵三戎之地一‘师’,允准否?”解朔问道。
  刚才有些走神的吕阳实际上没听仔细,一段时间的监国经历都让他有点条件反射了,说道:“诸臣若觉妥当,本宫无异议。”
  怎么是用“本宫”来自称?这个就没错啦!
  从西汉到有明一朝,只要不是太过于奇葩,或者是异族政权,太子都是用“本宫”这个自称,要么就是自称“孤”了。
  当然,里面也有例外,比如被文官压得死死的的两宋,他们家的大领导被称呼为“官家”或“大家”,大领导只有在正式场合才会自称“朕”,平时用“我”或“吾”;太子的话,有史记载就是自称“我”或“吾”。
  到了“我大清”之后,一开始是使用满人的自称,后来逐渐汉化,搞到了妃以上(包括妃),对下及对平等位份可以自称“本宫”了。
  一帮汉国的大臣,不少人其实能看出吕阳刚才走神了。
  有人皱眉。
  有人无所谓。
  只是吧,他们还真不好说什么,心里则是多少觉得吕阳有点不靠谱。
  听都没听明白,问一问又怎么了?好过连讲什么都没有听清楚就表态呀。
  这一刻,吕阳则是在想:“君父到哪了?”
第786章
好惨的一个人
  吕武到哪里了?他们的队伍在八天前路过韩国,经由“虎牢”到了范国的“黄崖”附近。
  这里距离“新郑”也就不到三十里,算是广途大道的路线。
  一般情况下,大军或是商贾也是走这一条路线,比如以前晋军多次威逼“新郑”就是走这边。
  吕武并没有进入沿途经过的城池,每每路过一座城池还是会有当地的贵族前来问候。
  从晋国跟随范氏到新国家的贵族比跟随汉氏要多。这是因为范氏怎么都是个老牌贵族,有那么长的时间来经营,人脉更广,能够互相信任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
  汉氏子姓是吕武亲自发展起来,尽管吕武也很用心在经营,并且还借着职务的便利一再与人方面,由于家族历史着实太短的关系,成效其实也就那样。
  要不是吕武崛起的速度过于迅猛,使得很多贵族有一种趋炎附势的心态,再加上解氏和崔氏愿意追随汉氏,跟随吕武一起建立国家的贵族肯定还会更少。
  从晋国出去建国的三个家族之中,荀氏是贵族追随最少的家族。这里面的锅要落在智氏身上,也就是智瑩风光时表现得过于贪婪,间接影响到了荀氏整体的风评。
  “范举国态势紧张,大有战事一触即发姿态?”吕武用诧异的目光看向梁兴。
  在之前,梁兴按照邦交的基本礼节,作为使节去了“新郑”谒见士匄,亲自在“新郑”见识到了局势的紧张。
  吕武明知故问道:“彘裘何在?”
  周天子要敕封彘裘为侯爵,一下子让彘裘和士匄的矛盾爆发。
  得到敕封的彘裘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不知道是心动了,还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士匄的不满,反正让范国的局势变得非常紧张。
  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遭遇到公室出现这样的状况都会让局势变得紧张,不以某个公族成员实力强弱,内部纷争被掀开不提,还拿剑一捅再捅,人心方面的冲击力度会很大。
  彘裘在作为晋国“卿”的时候就有自己的家底,实力肯定比不过士匄,甚至算是作为宗主的士匄实力的一部分,但事实上就不是任人宰割的绝对弱势。
  “寡人所知,‘原’、‘共’、‘雍’、‘凡’……八城、二十六邑、过百之邦为彘裘所有?”吕武再一次明知故问。
  那些有的是本来在彘氏名下,大约三成是后来士匄分赏给了彘裘作为补偿。
  梁兴陷入了沉思。
  比较不靠谱的推测,彘裘现在手头的实力应该占范国的两成左右?没有外部势力干涉的话,哪怕是范国不属于公族的贵族保持中立,兵戈相见肯定不是士匄的对手。
  “彘裘乃是故作姿态,逼迫范侯复又补偿?”梁兴问道。
  可能吧,但是可能性不大。
  如果彘裘真的是那种想法,只能说有点蠢了。
  不过,看彘裘还是没对周天子的敕封做出明确回复,看着的确不像是个聪明人。
  发生那样的事情,彘裘要么第一时间答应,不然就该果断拒绝,拖着是最傻的选项。
  吕武有想过是不是士匄和彘裘在配合着演戏,想看一看范国内部的贵族,还有外部势力,会不会干涉范国的内政。
  真是这样的话,彘裘上一次出使“长安”就是表现出了非凡的演技,用以试探吕武的态度,也等于士匄无比忌惮汉国。
  吕武等人一路走过来,途经韩国时看到的是战后的破败,以及人心上面的混乱。
  这种状态汉国也历经过一段时期,只是很快被吕武执行的新制度吸引,没有能够让有心人干点什么,举国上下的注意力转到怎么获得爵位,再能够拥有自己的私产。
  同理,范国和荀国也有那么一段时期,有没有收拾好人心看各自的能力了。
  现在的情况对范国来说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多的矛盾在同一时间爆发。
  所以,真的是士匄和彘裘在配合演戏,吕武会由心地佩服士匄的胆气。
  这一次,吕武并不打算亲自去“新郑”拜访士匄,重新启程之后特地绕了一下路,走“锁”那边要去“制田”,再走“鄢陵”,然后一路向东前往宋国。
  “汉侯。”彘裘进行问候。
  彘裘的穿着有点怪,进了大帐才将遮住头的斗篷掀开,露出了一脸的疲惫。
  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吕武已经刻意在避,连士匄发出热情的邀请都没有前去“新郑”作客,更没有同意士匄一起南下的提议,结果在“鄢陵”被彘裘追上啦。
  能进入大帐?那肯定是得到了吕武的同意。
  “先请就席。”吕武在猜测彘裘过来是为了什么。
  彘裘却是行大礼,近乎于喊,道:“汉侯救我!”
  闹啥?
  是士匄要杀彘裘吗???
  好像有什么不对劲。
  之前彘裘就是待在“新郑”,哪怕是遭到了士匄的囚禁,能跑出来怎么是来找吕武,不是跑回自己的封地起兵呢?
  吕武满脸诧异,问道:“因何如此啊?”
  彘裘总该讲个清楚明白,才能让吕武最终决定到底干不干涉吧。
  吕武只是听了个大概。
  事实是,彘裘在“新郑”并没有遭到囚禁,然而士匄却是瓦解了彘氏,等于说彘裘在这一场范氏内部斗争中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
  听着好像很简单,对于实际参与者则是不知道历经了多少凶险,过程也绝对充满了曲折。
  吕武心想:“周天子没有搞这出前,源于彘裘表现出来的不满,肯定让士匄有不小的提防心。彘裘作为使节去了‘长安’,还待那么久的时间,足够士匄进行布局了。”
  说到底,彘氏是范氏的小宗之一,士匄有权干涉彘氏的事务,并且彘氏的一大帮人也不觉得自己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家族。
  这种现状就看彘裘懂不懂经营,没有抓住归属彘氏的人心,太容易让士匄干一点什么了。
  有些听懂了的吕武问道:“你需流亡于汉,寻我庇护?”
  彘裘再次行礼,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一下子让吕武变得目瞪口呆的同时,还觉得很好笑。
  真的是太闹,太搞笑了。
  尽管是小宗之主,彘裘平时都在干什么呀?能弄得让士匄对彘氏来个兵不血刃,该说彘裘太蠢,还是士匄太聪明?
  以吕武对士匄的了解,没看出士匄有真聪明,倒是士匄看着挺莽的。
  “我实败于楚,族中上下效忠主宗,屈服于匄。”彘裘讲出了缘由。
  哦,范国承认不如楚国,范氏的族人在国家与彘裘之间,选择了国家,将彘裘抛弃了?
  吕武开始能够理解彘裘为什么能安然来到这边,一定是士匄赢得太容易,哪怕仅仅是为了表现出顾念同族之情,能不杀彘裘就不杀了。
  换作是彘裘与士匄斗争得旗鼓相当,赢的一方绝对会杀死落败的那一方,免得事情再起反复。
  另外,士匄能放彘裘过来找吕武,极大的可能是希望吕武能够收留彘裘,里面有没有什么试探,不太好说了。
  吕武说道:“些许事情,寡人应当讲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8/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