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0/1090

  陌刀?这玩意在两汉时期被称呼为三尖两刃刀,柄的长度约一米五,有五十厘米的双边开刃金属。
  如果这种兵器只开了一遍的刃,金属再有弯曲幅度,会变成斩马刀;金属的面宽一些也短一些,并且带上弯曲幅度,一下子变成了关刀。
  吕武在一万五千常备军里面挑选了两千五百人,教导他们使用陌刀的方法。
  而在随后,汉国又补充了两千五百人到常备军,使得常备军的总数量达到了一万七千五百人。
  当然了,挑选出两千五百人,不一定就能全部成为合格的陌刀兵,过程中会出现淘汰以及从常备军再次挑选补充。
  汉国建立陌刀大队并不是用来针对骑兵,当前游牧诸胡还用不着汉军做出这种针对。
  打从事实上来说,身穿重甲又配置陌刀对付起步兵一样犀利,才没有区分专门用来针对骑兵或是步兵。
  得益于现在的诸夏人种优势,一米八左右的壮士并不难找,并且一个个绝对是身宽体大,耐力方面肯定也是优秀,懂得怎么使用陌刀,打造出陌刀再训练成军,难度大的仅仅是纪律上面的要求。
  必须说明的是,冷兵器时代并不追求士兵一身的腱子肉,有多一些的脂肪才是首选。
  当然,有一身脂肪不代表是跑两步就气喘吁吁的胖子。
  之所以是有脂肪更好,原因是冷兵器时代一般战争爆发就是需要硬熬,谁能熬得更久也就成了优势。
  现在的四百多万汉人,有大约一百七十万是晋人的出身,其余的来援就很是复杂了;两百三十万汉人,他们可能是十多年前作为齐人时被俘,后来从奴隶的身份变成自由民;也有几年前明明是郑人,后来郑国大败被掳,大部分还是奴隶的身份;更有来自白翟、义渠、赤狄、狐氏的人。现在他们共同的身份都是汉人。
  吕武为什么执着于一统?他是真心不想给汉人这个名称丢脸,只有完成大一统,之后再向外开拓,才会不负汉人这个称呼。
  而汉国现在应该做的事情是赶紧整顿好内政,花六年的时间修渠,其它方面该抓紧也不能放松。
  吕武有一个计划表,长渠修成之后,等两年看看渠给农耕带来的成效,能夺下巴蜀也该有开发计划,不能光是占了地盘,让疆域图好看而已。
  十年,应该是十年?
  十年的时间足够汉国的基础得到巩固,该练的军队也练起来了。
  吕武需要等十年,耐心的等待!
第797章
匆匆三年
  吕武并不喜欢当前的时代,哪怕是成为晋国贵族,再进步到获得卿位,后来成了一国之君和称王,依然是不喜欢。
  为什么会不喜欢?一切都享受过了之后,就好像是进入到贤者时间,什么都会觉得索然无味。
  如果不是一路都有目标,享受过现代的各种物质,耍过那么多的娱乐,吕武穿越后最大的概率会是进入到自我毁灭的时刻。
  任何人到了要什么没什么的年代,懂得的“发明”弄完,一定会精神状态一再消磨,人生失去目标也就变成了行尸走肉。
  当前吕武的目标是将汉国建设好,为尝试进行宇内混一做准备。
  这个过程很繁琐也非常枯燥,亲自能干的事情却是一点都不多,无非就是该露脸巡视就去某地,其它时间一定是被各种文牍埋了。
  自然了,吕武想要达到宇内混一的目标,自身得到巩固与发展,国外少不了要搞东搞西。
  范国跟楚国阵营杠上,荀国与齐国阵营没完没了的打,里面并没有吕武插一杠子。
  不过,既然态势成了那个样子,吕武肯定希望他们没有休止地纠缠下去,少不得会在暗地里搞点什么的。
  打从事实上来讲,几个国家互相对上没有汉国的手笔,其实就是一种懈怠。
  想要完成宇内混一?怎么可能安份等待机会,不及早行动起来去创造机会,不是一种懈怠又是什么。
  “不论何国,不问出身,如能使战事胶着,予金可也。”吕武来到了陇右。
  一国之主不待在都城,重大的事情不是监国的太子能做主,肯定需要大臣来回奔波了。
  这个也是吕武不是漫无目的瞎跑才能找到,他想去某地不是拍拍屁股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履行,事先需要做的准备比较多,包括派人通知都城的监国太子以及众臣。
  现在开始收买各国能收买的人并不算晚,只是现在想收买贵族的难度有点大。
  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春秋时期的贵族绝对要比进入战国时代之后更有节操,使得收买需要讲究技巧,一般就是拿捏住把柄;换作是明晃晃带上钱去拜访,给再多的钱都没有用,甚至会被认为是一种侮辱。
  梁兴来汇报的事情挺大,提到孙林父寻求投奔到汉国,一同愿意迁徙到汉国的贵族超过二十家。
  如果说战国时代是三个新国家的诞生给打开大门,那么卫国的孙氏以及齐国的崔氏外奔就是递上打开大门的钥匙。
  吕武已经嫌弃本国的外姓大贵族有点多,打从心里不愿意再接纳有贵族拖家带口来投奔。
  或许会有人说,拖家带口过来,日后再吃干抹净就好了。这个说法没考虑到时效,对吕武这种有紧迫感的人来讲,时间很宝贵的。
  现在吕武就想要内部的纯洁性质,因为他太清楚一个纯洁而又团结的集体,远比一个看上去无比肿胖却乱糟糟的集体,强上不止一百倍那么多。
  汉国有哪些外姓大贵族?担任国尉的解朔算是其中最强的一家,解氏虽然是吕武的臣子,其实就是带资入伙的性质,不光是有近三十万口众,属于解氏的城邑也原封不动照旧归他们。
  吕武在计算汉国人口时,得到四百万左右的这个数据,并没有将外姓贵族算进去,真要算进去也要等外姓贵族治下口众用个体身份的方式参军,不然以任何修饰文字讲述都无法改变是一个国中之国的实情。
  如果将外姓贵族治下的人口一块算在内,汉国的总人口应该是四百五十万左右。
  现在孙氏和二十来个贵族要拖家带口到汉国?先不说会带来接近十八万左右人口的红利,他们为汉国立下了什么功劳,不安排肯定是不合适的,吕武给没有功劳的人安排地皮合适吗?
  所以了,吕武需要梁兴好好操作,要孙林父待在荀国,却是为了汉国的事业继续待。
  这件事情让梁兴很难办,单纯拒绝孙林父有难度,不立刻接纳孙林父还要让其随时当二五仔不止是有难度了。
  梁兴愁着一张脸着实不知道该说什么,纠结了有一小会,不那么自信地说道:“臣勉力为之。”
  讲真话,源于没有相关的例子,梁兴真心不知道该怎么搞,打算回去之后绞尽脑汁努力想。
  吕武看梁兴那副模样,哪能不知道自己这个臣下有点抓瞎,管却是不会去管的。
  说难听点,什么事情都要一国之君去给方案,要那么多的臣子做什么?
  吕武目送梁兴远去,对着远处的茅坪招了招手。
  “‘冀’地复为我家再添一牧马地。”吕武说道。
  这一片区域之前并没有被秦国完全拿到手,秦人涉及到西边最远的是到后世的“甘谷”附近,也就是渭水中上游地段。
  “此处胡人多也,以犬戎甚众。”茅坪现在是‘陇西郡’的郡守。
  而“陇西郡”是吕武近期新设,以“冀”为首府,下辖“秦①(也称呼西犬丘)”、“邽”、“绵诸”三城,人口是汉国最少的一个郡。
  犬戎是一个很古老的民族了,他们也会一直古老下去,直至被消灭或吞并的那一天到来。
  当前的犬戎跟豲戎合居,双方组成了一个“二巨头联盟”,不到活不下去根本不会向东。
  “二者略显温顺,未有袭扰之举。其头人入‘冀’求我与之易物,彼可供马、牛、羊、皮毛、牛筋,与我易盐巴、青铜、布匹。”茅坪心里好奇刚才梁兴怎么会一脸愁容离去,问那是不敢问,也不该问的。
  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一个部落会有一个头人,管理几个部落的领导才被称呼为首领。
  至于说什么“大汗”之类,反正现在是没有这个称呼的。
  管理陇西郡对茅坪有几个难处,首先是人口的数量太少,再来才是大部分人是移动放牧状态。
  没错,汉国现在也是一个农耕和游牧都有在做的国家,只是有固定定居在农耕的人口占了八成。
  现在大多数北方诸侯国,其实都存在以放牧为生的群体,区别无非就是或多或少罢了。
  秦国没有灭亡之前,总人口里面有四成是移动放牧的生活姿态,算是诸侯里面的一朵奇葩了。
  吕武站在山坡之上遥望西边,轻声说道:“大汉现今无有西扩之心,如二者可挡狄戎,与之易物可也。”
  根据情报收集,豲戎和犬戎的人口合起来也就三万多,能操家伙的人约有六七千。而这六七千能作战的人并不区分男女老幼,能拿得动武器就算。
  事实上,北方游牧民族在冷兵器时代真的是全民皆兵,他们才没有战争让女人走开那么一回事,南下打草谷的大军里面不会缺少女人。
  诸夏这边?看是什么情况吧,反正到西汉时期还有女人在军中,干的并不是后勤工作,也能操刀子上阵的。
  至于说老人和孩子?贯穿历史也就到现代才是精壮年作为军队主力,其余年代下到十来岁的孩子,上到五六十老兵,占了军队的不小比例。
  汉国其实是继承了晋国的军制,哪怕是吕武都无法要求孩子或老人不能进入军队。
  为什么?原因在于规则就是那样。
  家中实在没了大人,孩子不纳赋就要交税,不纳赋也不交税,贵族的权益白白享受啦?
  而到了五六十还纳赋的情况比较少。毕竟现在这种年代,能纳赋的也就那几类人,除非是个人不愿意,要不然怎么可能成了鳏夫。
  吕武唯一能够精益求精的也那一支就常备军,其它哪怕是一国君王也不是那么顺心如意。
  “陇右每岁可为大汉供给良马两万匹。再有三五岁,或可增至四万匹。”茅坪看着挺有干劲。
  汉国不是消灭了乌氏和空同氏吗?肥了一波的事不提,又增加了三万多的国属奴隶。
  游牧部落的生活环境不比诸夏,他们要是干不动活基本也就进入到等死的时刻,能动弹就要有一技之长,通常就是跟放牧有关。
  所以,一旦从游牧部落捕捉到奴隶,种田可能教了还是不会,用来放牧则是非常合适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0/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