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1/1090

  吕武在脑中计算:“原本每年能够获得三万多匹战马,再有陇西每年提供两万匹?每年能够获得的战马应该能增加到三万五千左右吧?”
  为什么陇西提供两万匹,战马却是只增加了五千匹左右?那当然是因为并非每一匹马都能成为战马,除了体格、耐力等等的要求之外,驯服也是一个关键。
  想要训练出一匹战马,可能过程中会淘汰掉三四匹。
  汉国目前要是进行征召,能从从北地和汉地征召到约六万名骑兵,止于目前为止吕武还没有一次性动用超过五万名骑兵,一来是没有必要,再则也是用不起。
  有那么一点,汉军对战马的消耗一直挺大,原因当然是没有细养。
  如果是精细了来养战马,所耗花费会非常重,用后世的说法就是照顾一匹战马的花费会是五名步兵的量。
  汉国没有太在乎,一来是相关的经验不足,喂养方式是诸夏与诸胡相结合,并不像后面那些朝代会在草料里面加肉沫、油等等东西,又或是完全喂谷物。
  事实上,光是吃草的马永远不可能成为优质战马。
  茅坪用着满是期盼的表情说道:“如王上可迁徙口众而来,亦可操持农耕。如此,此地便可自给自足。”
  吕武收回看向西边的目光,转为看向了北边。
  他们所处的位置,向北并不是阴山区域,以后世的地理明明是青海。
  现在诸夏的脚步没有走那么远,能够知道的是那边有着大量的无人区,地貌以草原状态为主。
  迁徙人口到陇西?这个在宇内混一之前,不会出现在吕武的计划之内。
  京畿范围内先将人口充实起来不好吗?边疆区域要那么多的人口做什么。
  吕武没有记错的话,从东汉灭亡……又或者说是五胡乱华之后,陇西这片地方一直是造反的主力来着?
  当然,吕武并不是因为鞭长莫及才不愿意迁徙人口到陇西,主要是迁徙往京畿以北,远比陇西这边更加重要。
  汉国的京畿以北就是北地郡,再往北就是阴山。
  吕武有专门派人去侦查过,阴山附近目前属于林胡的地盘,什么月氏、匈奴当前是不存在的。
  目前林胡的势力范围其实就是后面月氏人和匈奴人的活动区域,使得吕武很好奇林胡到底是月氏的前身,还是匈奴的前身。
  然而,这个林胡不是月氏的前身,也不是匈奴的前身,历史记载李牧大破林胡与楼烦,随后林胡不知所踪,倒是后来楼烦成了匈奴的一部。
  暂时阶段,吕武没有打算找周边诸胡的麻烦,集中所有的实力致力于宇内混一才是最重要的。
  怎么不学秦国先把各种狄和各种戎吞了,再寻求东出?
  真实情况是什么?是秦国吞了太多的戎与狄,自身的风俗都差点“去诸夏化”了,并且秦国也没有因为吃掉那么多的戎与狄就东出得无比顺利,没有商鞅变法前也是一再受挫,不是当时的魏侯心没那么大,早就没有秦国这个国家了。
  吕武什么时候会将目光盯上诸胡?要么是尝试过后无法宇内混一,不然就是完成宇内混一。
  还是那一句话,以汉国现在的人口总量,真心不是版图越大越好,没有这个清醒认知的话,任何国家都会被统治者玩没了的。
  吕武在公元前549年外出,差不多在外待了三年,也就是到了公元前547年才回到“长安”。
  在这三年之中,小事由太子和留守大臣处理,大事则是报到吕武行辕处。
  本来吕武没有打算回到“长安”,主要是范国那边传来消息,范军在“湛阪”遭遇大败,统率联军打赢范军的是子产。
  范国那一败,直接丢了颍水周边二十余座城邑,导致“新郑”暴露在联军兵锋之下。
  比较严重的是,范国三年来跟楚国大大小小打了十余战,连带“湛阪”一败,前前后后丢进去的兵力已经让范国伤筋动骨,顺带还让韩国没了一个前往增援的“师”。
  “范王之使刘明已在‘未央宫’外哭嚎两天一夜。”吕阳看上去有无奈,更多的是气愤。
  这个消息吕武没回到“长安”就已经得知,内心里也是挺无语的。
第798章
范使哭汉庭
  闹啥呢?玩了一出“范使哭汉庭”的戏码。
  对这事,吕武有点熟,历史上就出现了“申包胥哭秦庭”的事,后来变成了“请兵抒国难”的必演节目。
  申包胥是楚国的贵族,当时吴国已经灭掉了楚国,统率吴军灭掉楚国的就是伍子胥,而伍子胥与申包胥其实是朋友;申包胥在楚国被灭之后跑到秦国求援,遭到秦哀公的拒绝,随后申包胥就在秦国宫外哭嚎了七天,《春秋左传》有云:“申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矮油?我了个去!
  一个人七天七夜不睡觉,不是没人能够办到。
  有那么件事情突破常理了!也就是一个人竟然能七天七夜不吃不喝,并且还能大声哭嚎,后面更是能活蹦乱跳,牛逼啊!!!(此处破音)
  当然啦,谁不知道《春秋左传》是后面儒教一些人随便瞎几把乱写的话本,里面的故事其实也就只是故事,不能当真的。
  吕武知道这一次范国有些惨,甚至连带韩国一起坑了。
  早在当时士匄要出兵跟楚国打,态势明显就是对范国不利,才有了吕武不待在“长安”外出巡视疆土。
  为什么吕武不待在“长安”呢?不就是为了躲嘛!
  如果士匄用了一次兵就收手,楚国肯定也需要时间舔伤口,两国肯定就能消停喘口气了。
  要命的是士匄打了一场没输也没赢的战役,第二年还是继续出兵。这不是逼着楚国跟范国继续干吗?
  “子产收复故土,重得二十余座城邑,郑人重归治下;范国余下城邑,原属郑国城邑皆有躁动。”解朔说道。
  不得不说,子产这个人一直都挺有本事,看待事物的眼光准,个人的政治能力以及军事能力也是一流。
  算一算的话,范国占夺郑国那些城邑也才过去五年,他们还没有怎么用心去经营让郑人产生爱戴,并且还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歧视。
  要是范国一直强势,郑人迟早有一天会忘记身份,老老实实从此当一名范人。
  现在子产带着各国联军重新夺回二十多座城邑,不但增强了解放区郑人的自信,明摆着也会让范国统治区的郑人心里有想法。
  梁兴说道:“子产学我,比之齐国更甚。”
  早先郑国就在子产的主持下进行变法,只是当时郑国的变法是剥夺贵族的利益,狠狠地肥了郑国公族。
  现在子产不搞以前那一套了,一方面顾及贵族的利益,另一方面给黎庶更多的甜头。
  吕武心想:“子产现在只差大喊‘迎郑君,盼郑君,郑君来了不纳粮’了。”
  先不管口号什么的,这是诸夏历史上有一国之君首次放下身段讨好黎庶,为的当然是号召黎庶站起来反抗,再将自己迎接进去。
  当然,真的信了脑袋上换人作威作福能不交税、纳粮,脑子一定是坏掉了。
  真的不用交税或纳粮,国家哪来的钱维持国家统治,有敌人入侵了又该咋整?
  不管怎么说,子产开了历史先河,很难令人搞明白的是楚王以及其他诸侯怎么能同意。
  子产为了收复失地,能够放下身段,并且什么承诺都敢开口,肯定是对郑国的事业有帮助。
  关键点是什么?是子产打破了原有的游戏规则!
  解朔皱眉说道:“子产现有八万之众。”
  连“军队”这种字眼都不提起?足以说明解朔一点不拿子产麾下大军放在眼里,并且心里对子产无比鄙视,可能还充满了愤怒。
  八万之众,经过正儿八经训练的有多少?里面多少人有武器,又有多少人披甲?
  只是能够确定一点,加入子产麾下的那些人,他们绝对会被子产忽悠得找不着北。
  解朔继续说道:“子产放言,如能收复城邑,麾下之人必得封赏,如胜得田不下一‘井’之数。”
  现在的一“井”是多少亩?就是九百亩。
  好家伙,那可是九百亩土地,有这种奖赏,谁不是卯足了劲,卖命也要把战争打赢了。
  吕武摇头说道:“倾尽原郑国之土,未有七千二百万亩农田。”
  七千两百万亩是按子产现在只有八万之众来算,到底是需要更多,还是更少,有点不好说了。
  汉国也有自己的功勋田,依照汉律功勋田在前三年是不需要交税的。
  子产简直太牛逼了,画了一个人获得九百亩的大饼,要不要交税的事一点都没有提及。
  事实上,哪怕后面跟着子产干的人能够获得九百亩土地,没有数量足够的亲戚或奴隶,得到土地又怎么耕作来着?
  汉国这边就人性多了,爵位会获得什么奖励都写的清清楚楚,外加派人念的明明白白,土地、奴隶、财帛……物资类,乡里特权、县特权、郡特权和去都城谒见君王的权利,每级有什么递增,几乎是人们所有想要的,国家基本都会安排得妥妥当当,缺的只是人们立下功劳去换了。
  付出有收获,获得了收获又有其它义务和责任,挺正常的一个流程,缺了这些玩意,说破了天就是一场骗局。
  他们人在后殿进行小朝会,隐隐约约能听到外面传来的哭嚎声。
  刘明是谁?他们是范氏的小宗刘氏呀。而刘明是刘邦的祖宗之一来着。
  现在,刘明知道吕武回到“长安”了,哪能不扯着嗓子努力大声嚎呢?
  刘明这么干,一来是向汉国祈兵,再来就是表演给各诸侯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1/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