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1/1090

  吕武将众人一一扫视过去,心中有所感慨,不禁说道:“我等相识于年少,如今皆老矣。”
  当初,智朔显得意气风发,一副在智慧上舍我其谁的架势,却是偏偏被魏相压得不得翻身。
  那个时候,三郤风头一时无两,尤其以郤琦最能惹事,每每搞得郤犨和郤至需要帮忙擦屁股。
  公认的老好人韩厥看似人缘不错,实际上却是被大家敬而远之。
  看上去很贪婪,实际上也真的是够贪婪的智瑩,他的风评属于两极化,喜欢的特别喜欢,讨厌的也特别讨厌。
  中行偃年少时倒霉,成年后更倒霉,一度差点带着荀氏和中行氏跌入深渊。
  在那个时代留下最深痕迹的栾书,属于是一个公认的老阴逼,哪怕没有因为弑君被程滑杀死,后面也绝对会是一个不得好死的下场。
  还有谁?
  这些人曾经厮杀风云,一言一语能够影响千人万人,还能使得列国动荡不安,大多数骨头已经能够敲鼓。
  吕武脑海中出现了魏琦和魏相的长相,慢慢一个更年轻的少年面容更加清晰,这人叫魏武,一个本来不会出现的人物。
  “说甚老矣。”士匄一阵‘哈哈’大笑,结果又是一串咳嗽,摆出不服老的姿态,却是话说得有气无力,道:“当年我等可楚都阅兵,饮马大江,如今亦可!”
  还说不服老?年轻才不会动不动追忆过去,不老回忆什么峥嵘岁月。
  感慨也就让吕武稍微伤感那么一下下,不会因为一时的感情波动而去变更家国的发展策略。
  韩起率先说起了陈国、蔡国和沈国被楚国吞并的事情,重点提到楚国没有留下三个被灭国家君王的子嗣。
  这种段人传承和绝其祭祀的事情,在整个春秋的过程中不是没有,只是非常的少见。
  时代已经进入战国时期,以后除非是遇到气量大的君王,要不然灭人国和绝其祀会变成常态。
  吕武对于陈国、蔡国和沈国被楚国吞并其实并不感到意外,消息很早之前就收到了。
  说起这三个国家,以实力来算也就是三流,他们之前还遭到了楚国的各种渗透,没有吕武率军南下“解放”了一波,迟早也是要被楚国消化掉的。
  要说有什么改变,无非就是渗透陈国、蔡国和沈国的楚人被吕武命人杀掉或驱赶走,三国并没有抓住机会自强自保,甚至又让楚国派人轻易渗透和控制,自己找死又能怪得了谁?
  吞并了陈国、蔡国和沈国的楚国,他们一下子能够增加约四十万左右的人口,到底是能够消化掉成为国力的一部分,还是遭到陈人、蔡人和沈人的抵抗变成麻烦,应该是前者的机率更高一些。
  吕武过来接触士匄、中行吴和韩起,要说没有担忧楚国经过新一轮扩张变得更强大,那一定是假的不能再假的假话。
  “齐国复灭莱国,莒国心生退缩,愿与齐国和谈。”中行吴说了一件吕武暂时没有收到消息的事情。
  莱国覆灭了一次,国家的高层遭到了极大的重创,要说人口的损失倒是没有那么严重。
  在任何时代,一个国家的精英阶层遭到创造,必然会使得那个国家就此出现走下坡路的状况。这个就是为什么大胡子要下令集中大波波各阶级精英,再去卡廷全部喂花生米的原因,主要就是哪怕无法进行彻底吞并,也要让大波波就此一蹶不振。
  以当前的时代而言,齐国弄死了绝大部分的莱国高层,其实就是让莱国的统治力极大下降,明摆着就是哪怕能集结出一支大军,没有足够多合格军的官之下,大军想不成为乌合之众都难。
  事实就是那样,有再精锐的士兵,缺乏合格的军官,失去了协调能力和配合度,基本也就等于不存在组织度。没有组织度的军队,士兵的个体战斗力再强,以集体而言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中行吴讲那话就一个意思:汉国的邦交实力被削了一国。
  排除掉盟友的损失,荀国当前的状况其实挺好。他们一边在跟长狄交战,另一边已经攻克了鲁国的大量城邑。
  鲁国很难受,最为难受的是齐国竟然没有拿出全部实力援救,跑去把莱国灭了。
  齐国再一次灭掉莱国,没有学习楚国搞灭人国和绝其祀的事,挑了莱君的一位子嗣给予一块封地。
  有意思的是,齐国给莱君子嗣的封地是一座小岛,现代被称呼为“大黑山岛”。
  这一次,莱国的贵族被齐国杀得更严重,近乎于被杀绝了。
  楚国和齐国搞出来的动静,无疑是在为时代的变动背书,诸夏这边已经抛弃掉了旧有秩序,进入到更为血淋淋的时代。
  士匄又是一段咳嗽,喘息了一小会,笑着说道:“我等多国一体,未曾昭告天下,何不寻地会盟,以昭世人?”
  想起这一遭啦?
  展开正式的结盟,能够选出一个老大,再来就是让彼此的关系得到确认,不再是依靠默契。
  中行吴和韩起当然赞成,三个人也就齐刷刷看向了吕武,等着吕武进行表态。
  结盟啊?对汉国有什么好处吗?
  士匄说道:“阿武可为‘伯’,二位以为如何?”
  中行吴和韩起又不傻,当然是同意啦。
  当盟主啊?吕武其实不是那么想当。
  结不结盟什么的,对汉国来说有什么区别吗?
  如果正式结盟,汉国东出还能是放着韩国、范国或荀国不动,跑去玩开拓飞地?这样的话,岂不是走了历史上魏国的老路啦。
  吕武已经初步制定了一个东出计划,第一个要灭的国家就是韩国,接下来会是范国还是荀国,看当时的情况而定。
  当然,汉国能先灭掉荀国,绝对不会去选择范国,理由是不想那么快跟楚国面对面扛上。
  吕武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道:“今次会盟,可是为出兵楚国一事?”
  结盟?没几年汉军就要东出,能不背上一个悖盟的坏名声,为什么要背呢!
  士匄就跟中行吴对视了一眼,随后说道:“我等可置换城邑,由我割于韩,韩赠城予汉,以作汉军出征之资。”
  这件事情吕武还真不知道。
  不过想来也是,韩国早就不想将“新田”当成都城,寻找其它出路很实在。
  吕武听了下来,士匄要将“原”割让给韩起,作为韩国的新都城。
  “这是韩起没有安全感,想跟士匄抱团取暖了?”吕武心想。
第807章
宇内混一,舍我其谁?
  以城池作为出兵酬劳?士匄进步了啊!
  以前,士匄就是一副吕武出兵救援属于理所当然的态度,不仅把自己当成了老大哥,剥削和压榨起小弟也是竭尽所能。
  当时的范国真的够资格当汉国的老大哥吗?从声势上去看,源于吕武的低调,范国在跟楚国较量,好像范国的声势是比汉国更强一些。
  真的计算各方各面的实力,范国哪有汉国的强大?需要大约五个范国才能有一个汉国的实力。
  所谓的五个范国才有一个汉国的实力,不单纯是比拼人口和军事实力,需要将生产力算进去。
  说到生产力,其它区域不太清楚,在“东方世界”这一边的话,无疑是汉国处在领先地位。
  汉国大肆建设了水利工程,又搞了肥料灌溉的法子,其它诸侯国一亩能产出一石,汉国这边至少是三石起步。
  有了肥料灌溉还带来了一个新的改变!
  耕作的话,其实有轮耕的规矩,也就是一块地耕作几年又休耕几年,好让那一块地恢复“地力”这么一种玩意。
  有了肥料之后,土地的“地力”可以人工增肥,前几年不但会增加粮食的产出,休耕也成了一种非必要。
  肥料是什么?以当前的技术,能做到的就是收集各种粪便施肥咯。
  粮食的产出只是一方面,因为吕武极度重视“奇技淫巧”的关系,汉国对工匠的培养可谓是竭尽全力,不但在工业产能方面得到加强,各种有用没用的东西也是层出不穷。
  一个国家想要强大,需要干些什么?
  要是时代走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是“以商强国”啦。
  在封建时代,国家的强大首先需要粮食的产出得到保证,进而需要到各种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好用的工具来增加粮食的产量。有足够的粮食,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人口大爆炸又保证口粮,想不强大都难。
  呃……,也许也不一定?毕竟,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那种过亿人口被几百万人口打趴下并死死压住进行统治的例子。
  以大概率来说,只要不是烂到一定程度,智能工业化时代来临之前,人口多就会代表强大。
  说白了就是:人多力量大!
  用经济的说法:人口红利。
  只要吕武能搞出一套靠谱的医疗体系,汉国必定会迎来人口大爆炸的时代,再加上汉国远比其它诸侯国更高效的产出,一统天下舍汉国其谁?
  所以了,吕武真的不想搞什么结盟,哪怕是能够用结盟来搞一些花样,还是不想背上悖盟的坏名声。
  大家不是盟友,打你也就打你了,顶多就是再找一个过得去的理由。
  成为盟友之后的某天再攻打,有再好的理由也无法抹去悖盟的事实。
  说到了联合出兵攻打楚国,士匄一下子就“忘记”了结盟的事情,注意力完全转移到吕武愿意出动多少军队了。
  “汉王可出兵几多?”士匄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1/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