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3/1090

  拿荀国来说,一下子让“潞氏”那边不再为飞地,也就是将“黎②”和“五氏(寒氏)”拿到手,完成了对“邯郸”的包围。
  中行吴盯上“邯郸”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思思念念将“邯郸”拿到手,改建成了荀国的都城,再对“甲氏”进行图谋。
  那个“甲氏”很大,当前有十分之七左右落到了汉国手里,还有大约十分之三属于无主之地。
  好像也不能说是无主之地,当地有一些狄人部落在栖息。他们在诸夏的史书上被统一称呼为“东山皋落氏”。
  原历史上,这个“东山皋落氏”是被智氏解决掉,后来则是被赵氏接受了遗产。
  韩起有点怕了,看向士匄问道:“可有与楚止戈可能?”
  搞得韩起忌惮汉国是士匄所愿意看到的。
  只是吧,当前想跟楚国休战,范国需要付出的代价会非常大,除非将原郑国的城邑交出去,可能还要加上虎牢关,要不然楚国怎么可能干休?
  一旦连虎牢关,也就是“祭”地都弄没了,范国不但要就此沦为三流国家,门户洞开之下什么时候死,几乎是看周边国家的脸色了。
  真成了那样,范国别说是害怕楚国,说不准到时连韩国都要刻意逢迎。这样的话,士匄宁愿范国灭亡得轰轰烈烈,也不想某天范氏会沦落到那种地步。
  中行吴说道:“日后事,日后忧。且大败楚,再行谋划。”
  韩起知道中行吴说得对,不管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目前汉国愿意出兵合力攻打楚国,先将当前的事情办好了。
  “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坑汉军一波?”韩起想到了削弱汉国的实力,争取更多发展自身的时间。
  士匄和中行吴肯定也有类似的想法,只是他们谁都不会述之于口罢了,免得有谁拿这个当投名状去讨好吕武。
  几个国家的君王在函谷关之外会面,谈了该谈的事情,没有多余的耽搁就各自回国。
  这一次会面,吕武表态会出兵,还是出动一个“军”外加两万骑兵,换取“新田”、“贾”、“荀”以及所属的十七座城邑。
  韩国将会出动两个“师”,除了从范国那边获得了交给汉国的城邑补偿之外,他们还获得了“樊”、“台谷”、“温”等六座大城以及二十三座城邑。
  一旦置换完成,韩国将会将都城定在“原”。
  那么一交换,汉国又向东扩张了接近三百里,保证了关中与关外的畅通,同时想要东出再也不会被穷山峻岭给挡住。
  韩国并不吃亏,甚至是大赚特赚,就此不用让都城直面汉军的兵锋,尤其重要的是获得了“原”和“温”这两块粮食高产的地皮,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离周王室足够近了。
  要说占便宜,这一次荀国从韩国身上占的便宜才是最多。
  荀国正在跟齐国、鲁国等国交战,只是出动了一个“旅”帮助范国意思意思。他们却是从韩国这边获得了大量的城邑,完成了跟飞地的衔接,还彻底包围了“邯郸”。
  既然已经决议出兵,考虑到一年四季中也就那么几个月的气候适合用来大战,汉国的军队开出函谷关,顺道接收了该获得的城邑,大军径直往“虎牢”那边去了。
  等待吕武率军来到“虎牢”这边,得知韩起早早带着两个“师”抵达,荀家则是则是带着一个“旅”也早到了,并且有一个“军”又三个“师”的范军已经在“宛”跟楚国等联军形成对峙。
  范国负责接待友军的是刘明,他是当前范国的元戎,士匄则是亲自在“宛”那边领兵。
  “敌军为数超十五万,由楚王亲自统兵。”刘明一脸的忧愁。
  又是十五万?楚国真心牛逼啊!
  楚国连续好几年用兵,中间还吞并了陈国、蔡国、沈国和吴国,一再损失还能拉出十五万兵力,就是不知道兵源素质怎么样。
  是的,楚国宣布吞并了吴国,只是有很多吴人躲在山林里跟楚国过不去。
  吕武一听,心里不忧反喜,想道:“楚军越多越好,这一次哪怕我的损失会大一些,只要能吃掉这一支楚军,怎么都能让楚国衰落个十来年的吧?”
  到了汉军损失惨重的地步,范军、韩军不可能能独善其身,吕武一旦到了地方,要干的第一时间会是获得联盟军队的指挥权。
  当然,遭到侵犯的是范国,作为东道主的士匄在天然上会是联盟大军的指挥官。
  吕武想要获得大军指挥权,过程中肯定是会出现一些波折的。
  因为汉军刚刚抵达的关系,怎么都需要休整个两三天的时间,他们才会启程行军。
  重新开拔之后,吕武刻意观察范国的状况,发现经年大战下来的范国,有一样算一样都进入了萧条的环境,贵族心态仓皇,原本作为郑人的黎庶在精神气方面显得像是一座火山。
  那是因为范国处在战争爆发后的不利地位,致使郑人对于重归母国有了更多的自信,心理上肯定也就生出了抵抗范氏统治的想法。
  “郑君产率军攻‘密’,请韩王率军往而击之?”刘明在某天找到了正在闲聊的吕武和韩起,说了这事。
  这个“密”在哪?它在“新郑”西北方向,一旦失守不但会让“新郑”面临威胁,连带洧水也有可能会被利用起来实施水攻。
  韩起皱了一下眉头,问道:“郑军多寡?”
  刘明答道:“约有十一万之众。”
  啊?
  一个几乎亡了国家的郑国,子产麾下竟然有十一万人?
  那不是子产画了大饼,忽悠郑人、许人、顿人、狄人、戎人加入麾下去拼命嘛。
  根据子产的变革,加入郑军就能够获得九百亩的土地,别说是一些破落国家的黎庶,对楚国、范国、等等一些没有自己土地的黎庶吸引力也是极大的。
  子产能不能拿出那么多的土地?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没有的。还是那种光复郑国全境,乃至于是杀进虎牢关以北,还是土地绝对不够的状态。
  事实上是,越来越多的黎庶加入到子产麾下,只要子产不败亡或是画饼的虚幻被捅破,会有更多的黎庶被吸引,滚雪球一般的状态之下,子产要将统治范围扩张得多大,才能兑现一人九百亩的诺言?
  韩起并不是担心带两个“师”无法击败子产那群乌合之众,他现在着实是不愿意离吕武……又或者说离汉军太远,免得很多想法无法得到实施。
  什么想法?猜呗。
第809章
范王匄,薨。
  吕武所在的大军靠近“宛”之前,范军已经跟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展开交战。
  也是随着越来越接近战场,一些新的消息传了过来,使人意外的是宋军出现在了楚国的阵营之中。
  那么就是说,宋国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他们对范国进行了悖盟。
  换作是以前,结盟而又悖盟必定会遭到天下人的唾弃,经常那么干的郑国成了过街老鼠一般的存在,郑国的境遇再怎么悲惨都没有人同情。
  现在,世人对宋国对范国悖盟却是反应比较平淡,骂会骂几句,鄙视也绝对在心里鄙视,要说理解倒是也能理解。
  这个无疑证明了一点,时代已经走进了不同的阶段,以往的游戏规则已经成为了过去。
  宋国为什么要对范国悖盟?无外乎就是范国的境况太糟糕,楚国在范国失去大量城邑之后声势渐盛,宋国担忧范国从此一蹶不振,导致楚国将宋国给收拾了,说是委曲求全什么的都好,反正宋国屈服了楚国。
  “联军增至十七万。”刘明说道。
  往十几万的数量用兵,足以证明楚国还是那个巨无霸。而楚国内部的情况怎么样?其实他们没有看上去那么顺心如意,内部也在酝酿着动荡。
  吕武率军停在了“长葛”,希望刘明能先联络士匄,对当前的情况进行必要沟通。
  汉军一路走来,国境内的行军耗时一个月左右,进入韩国再到范国,仅仅是在“虎牢”那边休整了三天,来到“长葛”又花了二十来天,要说成为疲惫之师肯定是有点的。
  大军疲劳状态直接奔赴战场,十成的战斗力能发挥出七成就算是不错了,甭管有没有空档怎么都要休整上一段时日。
  作为原郑国的疆域,也就是范军正在跟楚国联军交战的“宛”那边,地势方面是一种相对平坦的地形。
  那个“宛”只是一座小城,士匄并不是以“宛”为防线,约四万左右范军在平原驻营,再以“宛”为辎重囤放点,他们跟楚国等国的联军打的是一种野战。
  哪怕是已经进入到战国时代,大多数诸侯开战玩得还是面对面摆阵开战的模式,没有去搞太多的花样。
  历史进程都是有波澜的,需要有谁先去玩新鲜花样,渐渐让人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悟,随后形成了所谓的“战争艺术”了。
  什么是战争艺术?讲透了无非就是各施手段,只要能赢就别讲什么正大光明,玩的就是一种无所不用其极。
  因为兵力处在绝对的劣势,范军跟以楚国为首的联军打堂堂正正之战,士匄手头的兵力每天都在快速减少,以交换比例而言,哪怕范军消灭的敌军要多一些,实际上战况对范国来说是越来越不利的现状。
  吕武停驻在“长葛”的第二天,有刘明不断请求汉军开拔奔赴战场,随后的每一天都要催一催,一次比一次更着急。
  一直到了第四天,刘明再一次找到吕武,一见面就是哭嚎,嚎够了才说道:“我王麾下已不足两万,请汉王速速发兵援救!”
  吕武有派自己的斥候前往刺探战况。
  情报显示熊招充分发挥了手头的兵力优势,一再使用车轮战消耗范军,有时候甚至到了夜晚都不消停。
  从开打到吕武率军抵达的第四天,不管当天的气候怎么样,“宛”那边的交战没有中断,交战一个月下来搞得范军疲惫不堪,后面范军因为疲劳的关系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吕武问道:“范国援军何在?”
  刘明愣了一下,心说:“你们不就是援军吗?”
  吕武又问:“范国再无集结?”
  刘明总算是反应过来,说道:“经年之前五氏叛乱,东北近来反叛不断,再有子产蛊惑人心,余地皆有乱象。”
  那么就是说,范国有太多的地方需要用兵,搞得士匄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汉国、韩国和荀国的支援上?
  这是在搞笑的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3/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