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4/1090

  哪有将国家安慰寄托在友邦之上的道理?不该是自己在面临危急的时刻,竭尽所能地去动员,挖掘出更多的潜力,好来渡过当前的危机吗?
  刘明苦笑说道:“公子四处奔走招来万余……”
  公子?范鞅是吧?只有一万,奔赴战场基本也是送菜。
  吕武走到了山川舆图前面,扫视着又思考着,有那么一小会才说道:“‘宛’之局势溃烂,你亲往劝谏范王退兵,诱使敌军往之‘新郑’城下。”
  刘明惊了,说道:“我王麾下不足两万,敌军尚有十四万之众,若是……”
  “我出骑兵以为奥援,必可使范王全身而退。”吕武说道。
  道理就摆在那里,“宛”周边的地形适合大兵团作战,范国兵力处在劣势,偏偏还将战场设在了“宛”那边,真心是不知道在“宛”的交战是意外,还是士匄脑子昏了才选的那么个交战地点。
  刘明还是迟疑。
  吕武说道:“寡人身经百战,未尝一败也。”
  先不提汉国现在是范国的救命稻草,范国的情况已经万分危急,范国君臣自己又没有什么扭转局势的能力,吕武愿意出招他们还不懂珍惜?
  只是吧,范国君臣有顾虑也算是理所当然,他们不但要害怕局势颓丧到无可挽回,还要担心汉国会不会悖弃范国。
  刘明一咬牙,郑重地对吕武行了一个大礼,道:“范国安危托付汉王之手,万请汉王吝惜。”
  吕武颔首道:“去罢。”
  事情的发展已经到了这一步,刘明还能怎么着?
  吕武却也不是让刘明带着小部分范军前往,下令霍擅出动六千骑兵一同前去。
  等待队伍出发,解朔才说道:“王上,‘宛’为平原,正当我之骑士发挥之时,因何……”
  吕武解释道:“天时地利人和,如今人和在楚王招,地利无可凭借。”
  可以想象即将获得战役胜利的楚国一方联军是多么的士气高涨,他们结营在平原之上,军队并没有进行分散,哪怕是身处平原,吕武将带来的两万骑兵投入进去打的也会是消耗战,不可能出现什么马踏联营一击而溃的场面。
  “于‘新郑’交战,范人处不胜则亡态势,怎敢不舍生忘死?寡人需消耗敌军锐气,届时自有破敌歼灭之机。”吕武说道。
  解朔其实还是不那么理解。
  另外,解朔不理解也就对了。他们这一代人玩得就是堂堂正正,率兵交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军队本身的素质,不是看某个谁能够计谋百出。
  因为玩的是堂堂正正的交战,强国会永远是强国,弱国则是几近没有翻身的机会。所以了,取决的是必须玩堂堂正正交战的规则被建立之前,哪个诸侯先吃了个满嘴流油。
  当然了,人口多和疆域大不一定就是强国,要不然最先发达起来的卫国不该是那副模样。
  要么是像晋国先找到强军的方向,不然就是像楚国怎么耗都耗不死,走卫国那种得过且过并不爱惜自强的路线就是灭亡了。
  刘明出发后的第二天,有楚国的使节来到“长葛”求见吕武了。
  楚国的来人是屈荡,他是楚国的“连尹”,说白了就是楚王熊招的侍卫头子。
  “拜见汉王。”屈荡行礼问候,没等吕武有所回应,径直又说道:“范以不义灭郑,幸有公孙侨留存。如今我王救郑于倒悬,在‘宛’败范,将一扫郑土于尘夜,汉王何不共襄盛举,灭范于今朝,得郑伯之恩情?”
  唉?
  楚国灭掉了那么多的国家,还能是用仁义的方式去灭亡的吗?
  这种大哥别说二哥的事,能够那么冠冕堂皇说出来,只证明楚国不那么在乎脸面。
  屈荡见吕武没有发怒,或许是觉得有戏,复道:“子产本为公孙,郑不幸惜亡,方有继位为君之日。其多次感叹郑不幸,无有持国之德,我王或可吝惜之,邀汉王联袂于予解脱?”
  亲,来呀,一块把范国灭了,咱们再坐下来谈一谈怎么瓜分地盘的事情。
  来自荀国的荀家就在帐内,一听就霍地站起来,骂道:“楚果为蛮夷也!”
  屈荡之前就看到了荀家,并且很清楚荀家是谁。他挨了骂,用嘲讽的脸色看了荀家一眼,再将视线转到吕武身上,说道:“我虽蛮夷,仍有仁德之举,荀自认礼仪之邦,敢问有所足以言道之举?”
  荀家突然来这么一出,实际上已经是冒犯到了吕武。
  毕竟,楚国使节来找的是汉王,聊的是楚国和汉王可能进行的合作,作为外人的荀家有什么资格跳出来骂?
  问题是荀家很害怕吕武动心,真的跟楚国联合起来灭掉范国,一旦成真对荀国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
  “无有功业,窃居其位;无有德行,内不安民,外无善行,乃为荀氏是也。”屈荡回击了,并且击中了荀氏的痛点。
  说白了,他们没有从晋国分家之前,荀氏、中行氏等等家族也就跟在吕武后面占便宜,击败楚国并且干出“郢”城外阅兵、饮马大江的人是吕武,跟中行吴的关系真没有多少。
  阴氏可以成为汉氏子姓,有些人哪怕是骂归骂,不承认吕武做出的历史贡献,算是一种对所有建立功业者的否认,骂也就骂一句“不当人臣”罢了,其余还是守着点口德。
  荀家想反击,要命的是没有无耻到能够否认事实,再则是反击可能把汉氏子姓卷进去再得罪,一时间有那么点进退两难。
  吕武开口说道:“范,我之友;荀亦我之友也。”
  荀家行礼。
  屈荡也跟着行礼,却是说道:“友善互助为友,为祸友人为害,无甚助益为陌人。请问汉王,楚可助汉获利,范、荀仅有索取而无回报,何人当为友也?”
  道理好像就是这样的道理。
  作为朋友没有利害关系也就罢了,不能一直单方面的索取吧?
  只要能够给予好处,哪怕之前是路人,慢慢也能变成朋友,哪怕是酒肉朋友也是能当一当的。
  成为朋友之后再各取所需,以后是再次形同陌路,还是反目成仇,一开始就互相了解对方,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的咯。
  吕武沉默一小会,能发现荀家看上去非常紧张,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才说道:“今次我率军救范,怎可行不义之举?如有将来,汉楚再行叙说,唯今刀兵相向可也。”
  以后怎么样,等以后再说。
  现在什么都不要多说,战场上见吧。
  屈荡寻思了一下下,好像是试探出了一点点的意思,又再讲了一些闲话,随后告辞离开了。
  “楚无乃蛮夷,毫无信义,汉王明鉴。”荀家心里为汉国未来的选择感到无比的忧虑。
  吕武摇头说道:“任其口若悬河,为瓦解多家友善罢了。”
  荀家重重点头:“其心可诛!”
  诛不诛什么的,荀国倒是出兵来诛呀?很现实的是荀国连齐国都难以解决,哪有余力找楚国的不痛快。
  吕武等来了士匄率军后撤的消息,再次派出汉军前往接应。
  在“长葛”这边的汉军、范军和荀军则是早早做好了撤退的准备,等着士匄过来就放弃营地,溜着联军的一部分追兵,有序且地撤往了“新郑”的方向。
  “阿武,我命不久矣。”士匄看上去双眼都凹了。
  他们花了四天的时间撤到了“新郑”城下,大军并没有全数入城,选择在城外的有利地形安营扎寨,等着敌军逼上来。
  士匄肯定是要入城,当天就邀请吕武和荀家、韩无忌来到宫城。
  众人的确是从士匄身上看到了死气。
  士匄之前身子骨就不好,又在“宛”那边吃了败仗,精气神历经再一次的打击,一口气真撑不住了。
  “我之一生灿烂,亦有黑暗之时。若时光可回转,真想归回少年。”士匄很神奇地不再一直咳嗽,能看出陷入了回忆。
  吕武就坐在病榻的不远处。
  范鞅以及士匄的其它儿女倚在病榻周边,一个个看上去十分悲戚,还有人在无声地哽咽着。
  “那时年少,无有忧愁,我等走马狩猎,好不快活啊。”士匄说着看向吕武给了一个笑脸,视线扫视了子女一圈,目光停留在范鞅身上一小会,重新看向吕武,说道:“如有一日,阿武定当善待我之子女,可……否?”
  吕武心里思考着怎么回答,又在想有没有埋伏刀斧手什么的,猛然间发现士匄的腹部不再起伏,并且士匄脸上的表情已经凝固了。
  公元前542年,范王匄兵败于“宛”,归都薨。
第810章
危若累卵
  所有人,包括士匄自己在内,没有人知道他多活了六年。
  范王薨逝的消息很快传开了。
  君王没了的范国人,公族当然悲戚,贵族则是更加心中惶惶,对普通人的影响其实也就那样。
  按照惯例,范鞅接手了范国一应的事务,第一件做的事情是派人广布四方,包括周天子以及列国之君,还有率军逼近“新郑”郊外的敌对一方。
  随后,“新郑”满城布白,公族的女眷赶紧到宫城之外哭丧,男子则是入宫一一参见守灵的范鞅,以这种姿态表示效忠王位继承人。
  原本在“密”统兵与郑军作战的韩起紧急赶到“新郑”,他们过来时并没有遭到袭击,倒是“密”那边的战事并没有停下。
  另外,得知士匄薨逝的楚王招没有攻打“新郑”,楚军留下约六万在“新郑”城外,其余的楚军以及其盟军四散袭击范国的其它城邑去了。
  在中间,知道士匄薨逝消息的宋君子成提议退兵,理由是“国有丧而不伐”,遭到了楚国令尹公子午的极力反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4/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