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9/1090

  那个“不谷”是什么意思?一般是楚国称王之后,国君的一个特定用词,会在心态傲娇或恼怒的时候使用。
  君王提问应该怎么来处置有罪之人?代表内心里也在犹豫,不知道该怎么进行处置。
  旁人要是想力保,肯定要马上给戴罪之身的人找理由,戴罪之身的人也能赶紧表演一波自救。
  不知道是还处在被汉军远程攻击能力强悍威慑心神的状态,或是蒍子冯的人缘太差,反正没人站出来为蒍子冯说好话。
  即便是有人想要帮蒍子冯说好话,蒍子冯统兵败得着实太过于惨不忍睹,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开脱的理由吧?
  蒍子冯先站起来,又重复对熊招行了一次大礼,随后再行躬礼,转身走出了大帐。
  没有一小会,有人进来汇报,说是蒍子冯自裁谢罪了。
  熊招已经知道会是这种结果,表演了一下下痛失爱将的态度,才问道:“如今奈何?”
  蒍以邓站出来,说道:“免战之期可有三日,三日之后或战、或退?”
  楚军高挂免战牌,汉军也守规矩不再进攻。
  免战牌只是处在劣势一方能够喘息几天的工具,并不属于绝对的保命符。
  停战期限结束之后,看挂出免战牌的一方是想投降输一半,还是继续打,又或者想花招撤离战场了。
  没人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蒍以邓。
  刚才蒍子冯自裁,再有蒍以邓站出来,大家伙其实已经接收到信号了。
  想来,蒍以邓是要洗刷属于蒍氏身上的耻辱,使得原本想要建议退兵的人需要思考自家能不能扛上蒍氏,不敢再轻易表态。
  有那么一个人能做主,熊招完全可以对继续作战或撤兵一言而决,只是他一时半会需要琢磨的事情太多,无法在短时间内拿出决议。
  “如若再战,胜固可喜,败之如何?”熊招发出了灵魂一问。
  长久沉默的公子午说道:“王上,臣以为汉军当不再以箭雨逞威。”
  熊招不是那么好奇地问道:“为何?”
  公子午说道:“箭矢制之不易,汉新兴之国也,即便经年不战留有库存,此番救范而非本国有生死存亡之危;再则言,汉非范、荀、韩之辈,臣料汉王定有‘四晋归一’雄心。”
  哪四晋?从晋国分家出去的汉国、范国和荀国,还有后面玩取而代之的韩国。
  他们一开始可能会安分守己,等某天哪个国家强盛了,不免会心生吞并“同为一源”的国家,完成小范围的“大一统”,也就是所谓的“四晋归一”了。
  公子午又说道:“天下大一统之说,虽无凭证出自汉氏,臣以为当是无误,乃有‘四晋归一’之说。”
  说实话,熊招对“大一统”非常感兴趣,加速了楚国吞并陈国、蔡国、沈国和吴国的操作,要不然其实应该还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这个“大一统”对有为之君无疑是深挖不绝的宝藏,不但能够完美的阐述一名有为之君的野心,还能对所作所为进行美化。
  曾经的列国一再骂楚国,其中就包括楚国吞并的国家着实是太多了。有了“大一统”这个论点,楚国干的就是一件“自己好,大家也能一起好”的美事,不再是单纯为了扩张而扩张的残暴举动。
  说者可能无心,听者却是有意。
  熊招心中一动,环视了神色各异的众人一圈,说道:“寡人决议再战!”
  想再继续阐述观点的公子午明显有点懵逼。
  公子午的话还没有说完,先前那些话听着像是力主再战,其实只是为后面的撤军建议埋伏笔。
  这一下,伏笔还没有得到延伸,一下子将所有人给埋了进去?
  按照公子午的想法,既然汉国有吞并范国、韩国和荀国的野心,他们这一战已经处在劣势,该玩的就是撤军回去,再寻求与范国达成和解,此后一再使劲干扰汉国,不使汉国能够成功吞并范国、韩国和荀国的机会。
  现在是怎么回事?公子午话没讲完,那些话到底让熊招想到了什么才决定继续打???
  熊招又说道:“遣使谒见范公子,再寻韩王,荀公族,揭露汉王之雄心意图。”
  公子午最先反应过来,赞道:“王上圣明!”
  看看能不能瓦解对方的联盟,乃至于拉拢其中的几个,联合起来坑一波汉国,是吧?
  手段上面可能肮脏了一些,但是楚国从来不在乎这一方面的嘛。
  熊招看向了一众小弟,说道:“不谷,仰仗诸位多也。”
  众小弟的态度是:可别!
  当老大的一旦需要用到小弟,超大概率不仅仅是小弟需要小小地奉献一波,极可能是最大程度的要命。
  熊招的目光定格在宋国统军大将向戎,说道:“明日宋军出营,邀战韩军。”
  被点到名的向戎有点纳闷,说道:“韩军在‘密’,不在‘新郑’。”
  这事该知道的人,他们还能不知道吗?
  另外,楚军的营地挂起了免战牌,楚军和其余小弟并不共处一个营寨,护身符的光环可没有笼罩在他们身上。
  熊招不再说话,示意公子午给向戎好好解释解释。
  公子午说道:“正因韩军主力不在,方有邀战之举。”
  要不然,以为汉军会对那些没有挂免战牌的各国之军视而不见?
  宋国等列国,他们其实也能选择挂免战牌,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免战一波了。
  愿意遵守规则其实都有一个前提,也就是双方要有足够的尊重,等于实力的差距不能太大。
  以熊招看来,汉国根本不需要去尊重宋国等等的那些国家,理由是大象才不会去管抬起脚踩下,会踩死什么小动物。
  向戎觉得还是楚国君臣会玩,邀战一支实力弱小的敌军,避免被更强大的敌军进行打击。
  众小弟离场,熊招说道:“令尹方才有不尽之言?”
  公子午心态复杂,之前的话肯定不能再讲,转为说道:“汉王既有‘四晋归一’雄心,无非两种作为。展露汉军强悍之姿,抑或使范、韩、荀兵力于战场消耗。”
  熊招说道:“强汉之姿?”
  公子午点头。
  也就在今天,汉国的确已经展示了什么叫强汉,不止楚国在一波损失之后心里滴血,想必包括范国、荀国、韩国、宋国等等诸侯国也被吓得小心肝噗通乱跳吧。
  熊招没有说什么“我楚国地大物博”之类的废话来自我催眠,沉默了一小会,挥手让公子午该干点什么去干。
  翌日。
  宋国的向戎按照楚国君臣的指示,派人去邀请韩军交战。
  因为士匄薨逝的关系,从“密”那边快赶到“新郑”的韩起只是带来了两个“旅”的韩军。
  韩起遭到邀战,心里什么想法很难说,当即接受了宋使的邀战,能看到当时那个宋使明显傻眼了。
  知道韩王同意出兵交战消息的向戎倒是没有半点意外。
  宋军来了多少?也就六千左右的兵力,合约晋国编制的四个“旅”,周王室制度下的不到三个“师”。
  韩氏再怎么也是曾经晋国的一个家族,他们还有成为晋国卿位家族的历史,尽管是三千对六千,还是跟宋军交战,怂是不可能怂的。
  “韩王亟待展现实力,不至为汉军震慑心神无有日后,应战乃是预料当中之事。”向戎说道。
  宋军出营了,还是倾巢而出的那种。
  向戎没有去找楚国君臣抱怨,比如“埋怨不是说好韩军不会应战的吗?”之类,准备拿出看家本领展露一下属于宋国的价值。
  这么干很现实,宋军对上传闻中战斗力是原本晋国卿位家族垫底的韩氏,只要能够打得稍微漂亮一些,能够展示属于宋国的战斗力,未来不管是汉国一方阵营强势,还是楚国一方阵营强势,不至于不堪一击的宋国才会显得有所价值。
  统率韩军出战的是韩无忌,他以韩起兄长的身份显得超然一些,实际上在韩国并没有明确的职位。
  不太好说韩起是忌惮才没有给韩无忌安排官职,还是两兄弟的感情非常好,反正比士匄跟彘裘最后闹成那样,场面上无疑是要好看太多了。
  应该是韩氏两兄弟有过交心的沟通,否则韩起也不会给韩无忌兵权?
  韩军与宋军的对阵,采取的是那一种“守礼”的方式。
  两军各自互不干扰地摆阵,开战前大将上去互相问候,开打之后也是中规中矩的场面,拼得是两军的兵源素质,没有太多的花活。
  以善射闻名的韩氏,他们今天尽管还是组织箭阵,有了昨天汉军那种箭如飞蝗的震撼画面,今天韩军弓箭手的射箭场面只能说是画面效果一般般。
  韩军的远程部队好像也就那样?懂行的人看着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射箭场面不那么浩大,韩军弓箭手每每进行箭阵覆盖总是能够起到关键作用,或是掩护己方冲阵部队得以更轻松地上前,也能是阻断宋军的后续部队推进,必要时对某个区域的宋军进行覆盖打击。
  范鞅观看的同时,感概道:“如韩军可使弩,必当更盛。”
  韩起听到了,用眼角余光偷偷观察吕武。
  而吕武看了一眼范鞅,再看了看韩起,给出了一脸的蜜汁微笑。
  试探的方式很傻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9/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