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0/1090

  有了期待的心思更傻。
  以前同在一国效力,各家玩各家是一种规矩,换成了有各自的国家,想要取得专利权,想多了喂。
  有胆子,侵犯专利呗?到时候汉国东出都不用再找其它的借口了。
  韩起见吕武没有任何表态,谈不上有什么失望,想起了昨夜求见楚国使节讲的那些话……
第814章
各自的心怀鬼胎
  韩起能不知道从晋国分裂出去的几个都有一颗“统一”的心吗?正因为原本都是晋国的一员,他简直是太清楚了!
  曾经的晋国哪怕跟楚国的争霸战争打得比较辛苦,不还是能够以一己之力震慑天下诸侯?
  而那还是因为晋国内部卿位家族互相忌惮,时不时再互相争斗一下,导致晋国无法拿出全部的力量对外,一旦晋国能够做到真正的团结,又该是能够爆发出多么强大的力量。
  各家都玩了一手化家为国,先期还有一颗作为强者的心,精神状态完好,再加上有不俗的底子,范国和荀国不但各自吞并了一国,对周边的列国也能形成压制。
  天下局势出现转变是以楚国干涉开始。
  楚国的地盘很大,人口方面也不少,他们还是曾经的两大霸主之一,或许会在一两次交锋中落败,但凡没有在虚弱的时候被灭亡,一段时间之后总是能够再次复兴的。
  事实证明楚国不愧是曾经的两大霸主之一,他们已经拖垮了范国,就是自身的资源消耗和兵力损失肯定也不小。
  范国的老兵几乎伤亡殆尽,楚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用数据说话就是兵力可能有所增加,质量方面则是绝对出现了下降。
  如果说近几年几大强大一直出现战事,有哪几个国家用兵的数量稍微少一些呢?
  汉国绝对算其中的一个,他们从四年前就不再出兵东征,有战事也是跟三戎或西北的狄戎、北方的楼烦在小打小闹,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修生养息的空档。
  另外一个有实力而又没有大举用兵的国家则是韩国,只是韩国吃吞吃了汉氏、范氏和荀氏不要的一些“残羹剩饭”,先天性上面有点不足,着实也是强大不到哪去。
  “汉王有消灭韩国、范国和荀国的心思,我们又何尝没有?”韩起心想。
  这个根本不用熊招刻意派人来提,韩起一直也有这样的念头,只是现实逼迫韩起更多的精力去思考要怎么自保。
  就说士匄为什么会选择跟楚国对上,无非就是想用击败楚国来提升范国的声威,再压服荀国和韩国,使三家能够力气往一块使,进而再使汉国屈服嘛。
  一旦范国、汉国、荀国和韩国形成了有约束力的同盟,不止是曾经的晋国各项软硬实力,别忘记汉氏吞并了秦国,范氏吞并了郑国,荀氏吞并了卫国,他们真的能一条心的话,爆发出来的力量必定比曾经的晋国更加恐怖。
  “士匄的雄心很足,只是没有认清现实,国内的局势无法稳定,轻易跟楚国对上了。”韩起觉得要是自己,必要时刻对楚国认怂也是可以,将子产解决掉比什么都重要,才不会傻乎乎跟楚国闹什么不死不休。
  这算是马后炮了。
  谁能猜到已经成为孤军破落户的子产能玩得那么大,别人玩的是有可能成功的变法,他则是玩起了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忽悠大法,偏偏还蛊惑了一大帮人给卖命。
  另外,范国并不弱小,仅以纸面数据来说话,范氏一度可用的兵力超过十二万,辎重方面也能跟得上,认为对上陷入衰弱期的楚国能打赢,公道而言不算是什么白日做梦。
  现在说那么多没用,事实就是范国没能耗过楚国。
  韩起想到了荀国,思考起中行吴在见到楚王招的使者后会进行什么样的选择。
  “荀国一边跟齐国、鲁国等联军交战,另一边还能对长狄用兵,不像是筋疲力尽的样子?”韩起觉得如果发生了最恶劣的状况,也许韩国要依靠荀国来抵抗汉国的东出,或是楚国的北上了。
  韩起有想过阵前背刺汉军来打击汉国吗?有的,并且这个想法很强烈,一再努力克制才压制住念头。
  想要做这件事情?韩起必须跟楚王招、荀王吴、范公子鞅取得绝对的共识,商议出一套周密的计划出来,到时候大家伙的力气往一块使,最好是不但消灭东出的汉军,还要将吕武给当场解决掉。
  要命的是,韩起不敢作为发起人来进行周旋,一来是怕消息泄漏让吕武带上汉军开溜,再则就是担忧被范鞅或是中行吴给卖了。
  中行吴不在“新郑”这边,想卖也会有时间延迟性。
  范国当前的状况很糟糕,范鞅跟楚国有杀父之仇?与之汉国可能在某天兼并范国相比,范国一定要灭亡的话,范鞅估计宁愿遭到汉国的兼并,也不会跟有杀父之仇的楚国合作?
  所以了,韩起思来想去,不再犹豫赶紧亲自过去找吕武。
  结果是,韩起来了吕武这边,发现范鞅果然在场。
  “楚王招派人寻我,已被我斩杀。”韩起说道。
  吕武看上去没有什么情绪波动。
  倒是范鞅先是错愕,随后有那么点小惊慌。
  范鞅的表现被韩起看在眼里,使得后者的脑子一懵。
  “范鞅没有提到楚国使节的事情?”韩起这一刻简直是后悔要肠子都要青了。
  吕武笑呵呵问道:“可曾言及何事?”
  韩起说道:“来者危言耸听,言及汉王欲攻韩而并之。为破我等之盟,使此小人伎俩。”
  那什么,范鞅为什么来吕武这边,到底有没有将楚国派来使节的事情说出来呀?
  吕武理解韩起说出来是一种试探,露出了稍微诧异的表情,说道:“楚亦有使者前来,告知韩、范、荀欲与我悖盟,合楚、宋诸国之兵,行郑军‘沫’之故事。”
  那个“沫”有什么郑军的故事?就是郑军作为楚军的盟友,搞出了临阵倒戈的事情。
  然而,假的。
  楚国是有派使者来见吕武,谈的事情却不是那些。
  那位楚国使节来提的是休战一段时间,各自再从本国摇人,要打就打一场大的;另外就是谋求赎回被俘的楚军士兵,尤其是属于“左右广”的那一部分。
  韩起大声说道:“果为蛮夷!”
  尼玛!
  真的还是假的?
  一方面派人来俺这里提出联合起来一块坑汉国,另一方面却告诉汉王俺要坑他!?
  骚,果然还是楚人骚呀!!!
  吕武说道:“当下礼崩乐坏,楚人亦不尊周王室礼乐,使之然也。”
  现场有那么一个人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个人就是范鞅了。
  范鞅来吕武这边没太复杂的原因,简单的来联络感情而已。他现在就想将“假父”与“假子”这层关系确定下来。
  有楚国的使节找到范鞅吗?有的。
  找范鞅的楚国使节讲了不少话,寻求跟范国的和解,为此愿意解决掉子产,再归还从范国抢夺的城邑,作为回报需要让范国一块对付汉国。
  范鞅没有答应下来,却也没有拒绝,礼送走了楚国使节。
  那么问题来了,士匄算是死在楚国手里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定义起来很是模糊。
  士匄的病是因为操劳国事,范国一直在跟楚国交战,他却不是直接死在楚军的利器之下。
  如果范鞅觉得自己的父亲是楚国害死的,那就是;换而言之,范鞅觉得老父亲的死不能全部推给楚国,道理也能圆得回来。
  吕武展现出来的态度就一个,楚国已经开始在玩骚手段,大家伙要将眼睛放亮一些,可别在这个时候内讧呀。
  当然,吕武对自己的安全没有过多担忧,哪怕是韩国或范国想搞事,在“新郑”这边的汉军结营固守到后续援军过来的问题不大,乃至于是付出一些代价进行突围也能办到,只是局势会变得对汉国相当不利而已。
  韩起赶忙就是一连串的保证,只差诅咒发誓来证明自己不会对汉国悖盟了。
  刚才吕武的那一句话对韩起的影响超乎想象的大。
  在韩起看来,楚国一边联系自己,另一边又联系汉国,搞出了那种骚操作,无疑就是一个完全不能相信的国家。
  说起来,韩起没有想过是不是吕武骗自己。并不是吕武的信誉值有多高,其实是对比起来楚国的信誉值比吕武低,下意识就让韩起有了选择上的偏向。
  吕武问起了韩军跟宋军的交战结果。
  现在韩起的心态乱得很,心里跟猫抓似得,偏偏要克制着让自己看上去正常一些,简要地提到了交战结果。
  那一次交战,三千韩军对阵六千宋军,结果当然是韩军获胜,军事物资上的消耗韩起没讲,只提到韩军出现千余人的伤亡,俘获了八百左右的宋军。
  “宋军未退。”吕武说道。
  宋军败了,他们并没有脱离战场范围。
  当日,吕武有在城墙上观战,目测宋军退回营寨的兵力应该是还有个四千左右。
  那么就是说,韩军和宋军的交战其实很克制,尤其是宋军见事不可为立马撤退,韩军也没有过分的追击。
  跟汉军与楚军的那一战相比,韩军跟宋军的交战不但场面更小,打起来也跟幼童打架似得,互相挥舞粉嘟嘟的拳头呀。
  汉军仅在那一战俘获的楚军就达到一万七千余,光是“左右广”就有将近三千。
  只是吧,那一批楚军俘虏中有太多的伤患,要是汉军这边不进行救治,可能在十天到一个月之内会有五六千楚军俘虏先后死去,死因绝大多数会跟伤口感染有关。
  认真论起来,被俘的“左右广”士兵伤患最少。这个跟他们身穿重甲有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0/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