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3/1090

  范鞅有点没有反应过来。
  如果能做主,范国当然更想速战速决。
  毕竟,交战是在范国进行,开战后的各种破坏不说了,战事没有停止下来,范人怎么进行耕作和其余的生产呢?
  从年初到临近冬至,范国的半壁江山是陷入战火笼罩的范围,等于说一大半个范国不但变得处处废墟,人口也出现了锐减,连带产出几乎也是没有,哪怕有产出也不一定是属于范人的。
  所以了,这一波之后,范国还能作为一个二流国家都算是好的,一旦搞到需要撤往虎牢以北,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连三流国家都当不成了。
  面对这种现状,范鞅急在心里,能够做的事情却是不多。
  反正吧,范鞅现在一点都不敢惹吕武,怕的就是吕武撤军,任由范国自生自灭。
  “短短几年,范氏沦落自此?”范鞅着实是心理落差极大,同时也搞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了。
  跟楚国交战而已呀,哪个诸侯国没有敌国,耗时日长的交战挺正常的,没看到哪个诸侯国短短几年闹得这么惨。
  如果范鞅请教吕武,其实吕武多少是能给范鞅一些答案。
  无外乎就是范氏张开大口吞并郑国,偏偏没有将吃下去的转为实力的一部分。他们对楚国的交战不顺利,交战过程中损耗的不止是范氏的老家底,还有范氏统治的郑人一再出现心理变化,形成了一种内困外交的局面而已。
  看看人家荀国,一样是建国之后跟齐国、鲁国、曹国时不时就开打,问题是荀军掌握了战事主动权,战场在鲁国境内,也就对卫人形成了一种心里上压制,源于整体态势上的良好状况,荀国并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汉国吞并秦国?整个过程耗费了十多年,谋求复国的秦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再被清除,秦人也被汉国的各种新政策吸引着想要过好日子,慢慢他们将自己当成了汉人,肯定没有范国和荀国面临的那么多危机了。
  “寡人给予韩王期限还余四日。”吕武的目光变得比较深邃。
  十多天过去,韩军还是跟郑军在闹着玩,一点见不到有大决战该有的迹象。
  吕武有理由相信韩起是想抗命,并且韩起还会找到看似和平合理的理由进行搪塞。
  用忽悠大法忽悠来那么多人的子产,以他的智慧肯定发现了韩起的异常,才会配合着玩闹吧?
  他们现在无非是在等“新郑”的战事出现结果而已,汉军获胜会让韩军开始对郑军玩真的,楚军获胜则是让韩军撤退,使得子产不用耗费多少伤亡去光复失地。
  又或者,韩起是不是跟子产有了什么沟通???
  “韩王如此作为,陷己于不义,亦深害我也!”范鞅说道。
  是啊。
  所以,你是不是该三天两头派人去哭一哭。
  然后,范国要不要将韩起的所作所为通报天下,使得天下人来一起唾弃韩起的装模作样呢?
  韩起那边已经连脸都不要了,搞得吕武已经放弃与之沟通。
  同时,吕武为了不给荀氏有对自己做什么的机会,早早就让荀会和荀家带着荀军离开“新郑”这个战场,给了一个绕道去攻打宋国的任务。
  不管荀军会不会听取吕武的命令去攻打宋国,还是他们直接转道回国,有了韩军的举动,再加上荀军离开“新郑”主战场,明摆着的事情就是“四晋一体”变成了笑话,还是天下诸侯都知道了的笑话。
  他们喊“四晋一体”才多久?也就两三年的时间。
  范国眼见着要不行了。
  然后,楚国看似军力鼎盛,内部怎么样也不难猜。
  是不是因为楚国的衰落已经无法避免,又有汉国逐渐展露出来的强势,才导致“四晋”分崩离析?
  交战仍在继续,不止是在“新郑”开打,大半个范国的南方都是战场。
  楚军表现得很急切,他们在“新郑”这边遭到汉军挂起免战牌,选择了罢战三日,其它地方的用兵一看就是越来越着急,遭到汉军避战的之战,甚至做出了兵逼“虎牢”的意图,吓得范国不轻。
  “仅剩一日,韩王亦无与郑君决战姿态。”彘裘是伴随范鞅一起过来见吕武的。
  这也是时间过去那么久之后,吕武再一次见到彘裘。
  这一次彘裘过来,主要是范鞅对迁都决议举棋不定,他们需要来自吕武的意见。
  “汉王。荀王使我归国不安好心,我乃范氏子孙,不可祸害宗族、国家。荀、韩皆是背信弃义之国,唯汉倾力助我。”彘裘说得很动情。
  范鞅已经在一边无声哽咽。
  彘裘又说道:“此战过后,范如何境地,我必将韩王、荀王丑恶嘴脸示以天下人。”
  这个好。
  就是吧,时机好像不是那么合适?
  吕武沉默了一小会,说道:“我知楚使时时出入韩王大帐,亦有楚使往‘沫’来回。”
  什么意思,懂吗?
  范鞅和彘裘应该有渠道知晓那些消息的。
  所以是,韩国和荀国暂时没有做出反戈一击的事情,实际上已经有悖盟之实了吧?
  吕武又说道:“我之辎重需过境韩国,些许事情不得不防。如事不可为,二位当有弃‘新郑’行新都于它处觉悟。”
  范鞅与彘裘对视了一眼。
  迁都啊?哪怕知道迁都代表着国势急转直下,范国内部经过一再的思考和讨论,他们根据现实得出一个结论,迁都或许势在必行。
  彘裘问道:“韩国有悖盟攻汉之胆?”
  吕武说道:“韩王已深信汉有兼并之心。韩不如我,先发制人乃是首选,亦可与楚同盟,两者合着有利,荀等诸侯或将会盟,共讨于我。”
  范鞅和彘裘该说什么?
  局势到了这一步,再看汉国所展现出来的军事实力,结合汉国以往的一些所作所为,事情好像就是明摆在那里呀。
  吕武笑了笑,看着脸色复杂的彘裘和范鞅,说道:“如范愿屈从于楚,或可苟活?”
  “我于荀多岁,深知荀王有‘四晋归一’雄心,碍于齐、鲁假意奉汉为伯。”彘裘深呼吸了一口气,说道:“诸王皆有使‘四晋归一’雄心,汉王以为然否?”
  吕武很直接地点头,应道:“如事有可为,当为之。”
  彘裘看了一眼范鞅。
  而范鞅行礼说道:“汉王于范氏有大恩。待此危机化解,我必举国归汉,可成一家也。”
  这一刻,吕武心动了。
  有这个可能性吗?不能说完全没有。
  吕武的脑子却是很清醒,知道掌握了至高权力的人,他们哪怕是到了死前的那一刻都不愿意放掉手中的权力。
  没错,范国现在看上去岌岌可危,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活路,可以屈从楚国得到苟延残喘的时间,说不定能够玩一手复兴呢?
  吕武结合韩起的一系列作为,再有范鞅和彘裘今天来玩这一出,察觉到了危险……
第817章
不讲武德啊!
  范国、韩国和荀国有可能联合楚国、齐国、鲁国、宋国、郑国……等国家,一起来对付汉国吗?
  考虑到汉国本来展现出来的战斗力就很强,再加上好些国家近几年一再大战产生的损失很大,独有汉国能够最大程度的休养生息,他们就有联合起来坑汉国一把的念头。
  道理就摆在那里,大家都过得挺惨的,凭什么有个家伙能过得那么滋润,是吧?
  另外就是范国、韩国和荀国认定汉国有“四晋归一”的想法,他们无法猜测吕武的决心有多大,听说“大一统”理论是从汉国传出,一下子就有点慌了。
  吕武给予韩起的最后期限到了。
  韩起果然是找了个各种理由,反正韩军没有按照吕武的意愿解决郑军,甚至还往后进行退却,让出了“密”这个“新郑”的侧翼防御线。
  “今夜寅时二刻攻楚营寨,申时一刻战事如何皆退兵。”吕武脸色并不好看。
  凌晨三点半展开进攻,打到下午三点左右停止。
  也就是,吕武决定夜袭偷一把,不跟楚军玩堂堂正正之战了。
  至于说撤军?当前的氛围之下,吕武决定继续耗下去才是真的傻。
  韩军打不过郑军是有可能的事情,关键问题在于韩军和郑军并没有展开殊死较量,轻易放弃“密”就是某种信号。
  这里不管韩起是不想韩军出现消耗,担忧军力受损导致后续变动无力保住国祚,或是其余的什么原因,反正吕武就是应该做点什么了。
  在韩起干出那种事情之后,吕武连派人前去训斥都没有,后面也拒绝了范鞅的求见。
  现在还见个毛线,要是出现“专诸刺王僚”的戏码,就太特么的搞笑了。
  吕武倒是有派人去见楚王招,谈的是合作的可能性。
  不管楚王招给了什么回复,今夜汉军的夜袭战都会进行,打完之后汉国和楚国还能不能有什么合作,以后再说的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3/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