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1/1090

  “荀有齐、鲁在东,荀王不似行险之人。”范鞅还是觉得韩起看待事情太简单了。
  韩起有点气闷,想道:“我竟然被小辈教育了?只是中行吴没有彻底解决东面的威胁之前,恐怕不敢跟汉武撕破脸。现在就看汉武愿不愿意吃亏,坐视中行吴的不劳而获了。”
  汉国吃了什么亏?以四路汉军齐出的攻击态势,好像是能够办到将韩国的城邑全部拿到手,结果中行吴跳出来搅局了呀。
  尽管已经醒悟了一些什么,韩起还是不愿意直接认输。
  这个是韩起真正品尝过权力的甘美,哪像范鞅没有接手权力就面对那等困局。
  而范鞅就真的认命了吗?他只是在给范氏寻找退路而已,但凡还有挣扎一番的可能性,其实也不会那么快就认命的。
  在接下来,韩起带着自己的部队赶往“雍梁”,下一步又马不停蹄约子产在“狐人”私密见面。
  范鞅则是回到“新郑”处理烂摊子,一面派人去“虎牢”北边的各城邑下达征召命令。
  当前的范国就真的是烂摊子遍地,大量的郑人在子产卷土重来之后反抗范国的统治,再有五氏的残余到处宣传范氏的残暴,导致的是“虎牢”以南的城邑不是失守就是失去了有效控制,哪怕是勉强控制住中枢也难以获得地方上的产出和兵力等方面的支持。
  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
  汉国跟荀国暂时看不到大动干戈的迹象,吕武和中行吴也没有昭告将举行会盟,关于汉国和荀国怎么来相处的事情被两国刻意的淡化了。
  作为聪明人的子产没有逼迫范鞅太甚,他在干的事情是兑现一部分承诺,也就是丈量土地给追随自己的人。
  子产的做法一下子造成了很大的轰动,他是第一个大肆给非贵族分田的一国之君,很难不遭到天下诸侯的侧目。
  因为子产在兑现承诺,一下子给周边的几个国家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想要拥有属于名下土地的各国黎庶纷纷投奔过去;范国遭到的麻烦最大,近乎于是雪上加霜;楚国在发现大量黎庶投奔郑国,威胁不归还逃民就要断掉对郑国的粮秣支持。
  作为郑国邻居之一的韩国,暂居在“雍梁”的韩起发现麾下也有投奔子产的现象,派出韩无忌前往与子产进行沟通,翻脸什么的则是一句没提。
  心态惶恐的韩起,他还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再是郁闷都要暂时忍着。
  季节来到春季下旬时分,楚国那边熊围成功篡位的消息被传出,熊氏内部因为大位之争搞得血淋淋,刚继位不足一个月的熊员被杀,连带子嗣也近乎于被熊围杀了个干干净净,不止令天下诸侯感到震惊,还吓得很多原本在“郢”的楚国公族逃回自己的封地。
  同时,关于新任楚王,也就是熊围派出使节出使汉国的事情,范国是作为第一个知道的国家。
  原因?楚国使节团没有躲躲藏藏,他们要前往汉国选择的是范国的路线,不但让范国知晓,连带子产和韩起也先后知情。
  楚国负责出使的正使是公子罢敌,他是熊围的第二个儿子,以楚国的制度会是下一批手握很大权力的第一梯队。
  公子罢敌接受沿途贵族招待时没有隐瞒前往汉国的使命,一下子让得知楚国想要跟汉国停战的消息传得满天飞。
  那一时间,不知道有多少人感到失望,又觉得汉国简直就是运气逆天。
  怎么会有那种想法?楚康王熊招死在与汉军的交战之中,以楚人的性情怎么可能会不想着报仇,偏偏熊围干掉了熊招的子孙后代,等于最想报仇的那一部分楚人没了。
  楚国轮到得位不正的熊围当家作主,熊围因为得位不正肯定要先稳住内部,要不要找汉国报仇将是后面的事情了。
  已经回到“长安”的吕武接到来自“虎牢”的八百加急快马汇报,得知楚国爆发夺位之争,脸上的表情有点精彩。
  吕武哪里知道熊招早早就该薨逝,熊招的儿子熊员上位四年被叔叔熊围干掉。
  “这样一来,楚国三五年内没有大举北上的可能性了?”吕武需要思考这是不是运气,汉国在这三五年内又该做点什么。
第823章
大汉太子
  国家与国家的相争哪有什么运气之说。无外乎就是小事和大事一块积累,有一个快速或缓慢的酝酿过程,再形成最终的大势罢了。
  即便是某个国君病死,不还有个“忧虑成疾”的理由吗?为什么忧虑,肯定是国家局势不好,想一想怎么会不好,里面或多或少会跟外患有所关联。
  所以了,吕武并不相信什么运气,面对气运之说倒是有点拿捏不准了。
  “你往楚境,可有见闻?”吕武问话的人是吕阳。
  自从四年前……,不,现在应该是五年前了。吕阳在五年前离国,途径辗转的诸侯国很多,逗留时间比较长的有韩国、齐国和楚国,其中楚国足足待了两年之久。
  那一段时间吕阳去了哪里,见了一些什么人,干了些什么事,事无巨细都有人进行记录,再汇报到吕武这边。
  在吕阳游历时期并不是没有遭遇危险,只要不是某个势力刻意为之,一般是由吕阳等人自己处理。
  事实上,吕武“流放”吕阳就是为了让这个嫡长子品味世间百态,有派人暗中保护是一种必要措施,事事给完全挡住也就没有了历练的味道。
  现在这么个年头,四处游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旷野的野兽不要太多,再来是医疗技术太过于落后导致小病都会变成大病得个病亡下场,总之哪怕是没有势力刻意针对,还是会让游历充满了各种风险。
  长达五年的游历,哪怕吕阳之前不是过着泡在蜜罐的生活,在外的种种依然在他身上留下了足够的痕迹。
  皮肤被晒黑以及变得粗糙是一种必然,以至于四十一岁的年纪看去像足了五十多岁,显老只是一方面,气质上也能看出历尽沧桑。
  现在让吕武和吕阳并列,问陌生人两父子是什么关系,源于两父子的五官非常相似,极可能得到的答案会是,吕阳是吕武的大哥之类。
  吕武到了公元前539年已经五十七岁,也就等于吕阳是在吕武十六岁时出生,说实话父子相差的年纪有点少了,很不利于国家的传承。
  当然了,刚刚归国的吕阳只是看着显老,身体方面没什么毛病,稍微养一段时间总是能抹去一些岁月痕迹。
  有那么件事,吕武一直以来健健康康,一帮儿女的身体也是倍棒,连带后宫诸女也是安康,四十多年过去一家人都健在。
  一家子整整齐齐,第三代看着也是极为健康,事实上在当前简直就是一种奇迹。
  看看其余的家庭,条件再好也不免有婴儿夭折,又或是长辈早早疾病缠身,汉氏子姓一家子的状况过度解读肯定能品出一些什么,想玩花样搞一些神神道道的玩意,真心不要太简单。
  吕武觉得自己起码能活到八十岁,甚至活成“人瑞”的可能性极高,随着岁数越来越高,一些担忧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谁呐喊的了来着,反正就是“天下岂有三十年之太子”这句话。
  哪怕是皇帝,也是一位父亲,听了儿子那句话,悲伤肯定比恼怒更多。
  吕武在担忧自己要是活得够久,会不会活得令人生厌,自己册立的太子会不会讲出相同的话来,又或是搞出儿子造老爹反的事情。
  “孩儿在楚,游历大江沿岸,南及杨越之地……”吕阳在慢慢讲述。
  楚国的疆域很大,西边占了一部分巴地,最南到后世的洞庭湖周边,东面则是将吴国朝廷驱赶走之后一直到大江出口的大海,最北面则是都快逼到“新郑”鼻子下了。
  按照吕阳的讲述,楚国的疆域很大,聚居点却是相对比较集中,绝大多数城邑集中在大江中上游以及汉水、清发水等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其余更多的地方属于荒无人烟。
  因为楚国境内的河系实在太多,陆地交通也就显得非常不方便,倒是对农耕有着很大的好处。
  之前楚国最大的产粮区在汉水周边,只是吕武还是晋国元戎的时候进军攻打了一波楚国西北境,慢慢逼得楚国开发其余产粮区,有点要向大江沿岸发展的趋势。
  数年过去之后,汉水周边的农耕已经得到恢复,再有楚国去大江沿岸的开垦,要是给楚国更多的时间,以后想要用漫长的交战来拖垮楚国会变得更难。
  “孩儿窥得楚人大肆转移口众往‘鸠兹’而去,已然着手开垦事宜,主持之人原为公子平夏。公子平夏遭诱杀,更为公子禄。”吕阳说道。
  这些事情怎么可能逃过汉国的探子,也就是吕武等中枢重臣早就知道了,并且情报方面比吕阳口述的部分还要详细。
  那个公子禄是楚国新任楚王熊围的嫡长子,不出意外会成为楚国的太子,能不能顺利继位则是犹未可知。
  “开垦‘鸠兹’之地?”吕武没记错的话,那边是长江中下游的平原之一,也就是后世的苏州平原。
  总是说什么诸夏地大物博,泛泛之谈显得无比空洞,以封建时代而言能作为产粮区的平原其实少得可怜。
  一直到工业时代,哪怕是到了工业时代之后,诸夏的各种资源其实都算不上丰富,尤其是各种山简直多到要命的程度,给予各种建设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说白了,哪怕是某地有什么珍贵资源,没有一条路能运得出去吗?运不出去,再珍贵的资源都无法变现,其实也就是堆在那里而已。
  而诸夏就是个多山地的地形,修路将会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想要有所收获之前的投入成本会显得很夸张。
  吕武现在有着很大的地盘,还没有办到“大一统”就深深感觉到了地形带来的恶意,深切地感受到统治的脆弱,猜测想要维持统治需要投入的成本会有多么的惊人。
  中枢朝廷有威望又能服众,维持人心上的向心力,有一个安定的社会,哪怕是这样统治力都显得脆弱,一旦搞得人心思变再出现处处烽烟,立马就会变成困守一地的“京城天子”了。
  所以了,在诸夏想要单纯依靠暴力维持统治就是个笑话,以至于一直以来一再强调名正言顺或众望所归的重要性,原因当然是受限于交通的因素呀!
  “依你之见,楚国开垦需以几年?”吕武问道。
  从无到有去开发一个地方并不简单,哪怕是动用国家力量,没有一个合理的开发方案,再配上一个能做事的班子,会变成做越多错越多。
  吕阳答道:“‘鸠兹’地势平缓,其地多水系,开垦极易。如公子禄不加肆意妄为,快则五年,慢则八年?”
  这么说,耗时也不是太长。
  本来吧,想拖垮楚国就有点难,有没有多一个产粮区,区别方面其实不大。
  吕武一开始就没想过用拖垮的方式来解决楚国,他即便对春秋再不熟悉,还能不知道楚国是个在粮秣供应上拖不跨的国家吗?
  事实也是那样,无论在春秋还是到战国,任何史书上都看不见楚国军队缺粮的记载。
  历史上秦国有试图拖垮楚国,结果是秦国自己差点被拖垮,认清拖不跨楚国的秦国冒险选择了毕其功于一役的方式。
  吕武现在需要庆幸的是徐国和钟吾国的疆域没有落到楚国手里。
  一旦徐国和钟吾国成了楚国的疆域,楚国又清醒地认识到需要增加产粮区,泗水那边被开发成为粮仓,以后汉国想击败楚国的难度还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
  吕阳又提到了楚国的权贵。
  在晋国仍然为中原霸主的时间段,周王室的众分封国是一个体系,楚国自成一个体系,吴国的体系跟楚国很相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1/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