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7/1090

  那不能说是著书,应该说是写私人手札吧?
  至于著书,吕武打算从再研究一遍汉律开始,之后可能会修改和细化一下汉律,衍生出著作一本法家学术书籍。
  吕政经常会过来对吕武进行汇报,再像个孙子那样跟自己的爷爷聊一聊。
  “智盈在长狄,探子回报有迁徙再向北迹象。”吕政想到了赵氏,不免又想起了自己那位死于郁郁寡欢的奶奶。
  赵氏也是向北转移,赵武一开始有什么图谋随着他的死去变得不再重要,赵氏也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泛起一丝丝的涟漪就消失不见了。
  赵武死亡的消息传到当时还是阴氏的这边,㜔嬴就开始进入到抑郁时刻,硬撑了三年就病逝了。
  阴氏当时还不是汉氏,也就是没有立国,作为主母的㜔嬴病逝,自然也就不会将丧礼办得怎么样,谥号什么的就更别想了。
  㜔嬴病逝,夫人之位被谁得去了?没有的事。那些媵还是媵,嬖人也继续当她们的嬖人,不想死就别想着在正牌妇人死后搞东搞西,吕武不会允许,吕阳就更不会了。
  什么叫嫡出?就是正牌夫人生出来的孩子。
  在正牌夫人死了之后,递补上来的继妇,哪怕是递补的,她也还是夫人。这么一搞,这位继位的夫人有孩子,该是成为嫡出,还是继续作为庶出?
  关乎到继承权这种事情,贵族都不会瞎胡搞,何况是已经成了一国之君的吕武呢。
  “中行寅流亡楚国,得楚王围敕封为蒲骚大夫。”吕政说的‘蒲骚’可不是骂人。
  这个“蒲骚”在楚国中部,它在清发水的边上。清发水可能会令很多人感到陌生,知道是在云梦泽附近就行了。
  然后,云梦泽对现在的楚国来说真不是什么穷乡僻壤的所在,相反那边的物产非常丰富,绝对能算是楚国比较肥美的封地之一了。
  云梦泽变成一个穷山僻壤,主要是从开始盘踞大量的匪盗开始,而那是在楚国灭亡之后的事情啦。
  吕政说道:“祖父,可需遣使追回中行寅?”
  楚国会交出中行寅吗?还是有一定的几率,只是不那么大。
  看似进入衰弱期的楚国,他们只是内部的力量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并不是从硬实力上真的衰败不堪了。
  只是话又说回来,楚国除了有限的几位国君能有效整合大多数的力量之外,其余国君都没有那个能力。以至于看着很强大的楚国,展现出来的力量远远没有一个霸主国该有的样子。
  吕武点头,说道:“可。”
  甭管结果怎么样,试一试楚国对汉国的邦交态度也是极好的。
  吕政犹豫了一小会,说道:“祖父既在,孙儿如今以学业为重,是否……不再监国?”
  吕武在整理近期写的手札,挑挑拣拣看上去挺忙,一边说道:“治国便是学习。”
  他在挑选一些要给吕政看的手札,说治国就是最好的学习也没有错,只是吕阳还健在,得到储君待遇的人不该是吕政啊。
  不就是因为这一点,吕政才多次请求吕武收回监国权力的吗?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总之又再一次被吕武拒绝了。
  “此些你得空可以读读。”吕武将挑选出来的手札放在一个盘子里,一一介绍都是一些什么东西。
  不知道为什么,吕政总觉得出征荀国归来的祖父有了一些变化,一开始还没有想明白,后来醒悟过来,那是祖父变得更像是一位老人了。
  这种变化不是体现在模样短时间内苍老了许多,完全就是一种心态上的转变。
  以前的吕武恨不得三天能处理完的事情在一个时辰内做完,面对什么抉择也是一副一代人能解决就必定是一种锐意进取的表现。
  现在?吕武做事不但不急不缓,还在择决上少了锐利,多了许多的耐心。
  拿吕武对吕阳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以往谈起吕阳不是很快不耐烦,便是谈都不想谈,到后面愿意听吕阳在做什么,几次还表达想要吕阳尽快回到“长安”的情感。
  “需得让父亲快些回来……”吕政心想。
第862章



  吕阳是在公元前534年才返回“长安”,回去前已经在北方待了差不多三年。
  在所有国家的储君中,没有一个像吕阳长久待在都城之外,一般哪怕不是被锁在宫城,基本也没有多少能够离开都城的机会,出去很快也会回去了。
  好些诸侯一直在好奇吕武和吕阳的相处模式,又盼着这对父子什么时候能闹上一出,只是他们很清楚吕阳再挣扎也就那样,不挣扎还能把储君当下去,一旦挣扎很快就要“被”病逝了。
  开国之君能被自己儿子搞了这种事情,诸夏历史上就没有几例。这是因为开国之君的威望很惊人,没有能力也无法开创出那份基业。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开国之君的李渊怎么轻易就被李世民干挺了呢?里面的秘密绝对多到吓人的程度,少不了门阀与世家扮演着某些关键角色。
  然后,赵家两兄弟究竟是怎么回事?总不能是一个“烛光斧影”就完成了兄终弟及吧。
  吕阳回“长安”带上了一万四千军队,其中骑兵数量达到八千。他还带回了近万的俘虏,其余缴获多不胜数。
  楼烦被驱赶向北四百来里,汉国边境短期之内不再有忧患,便是吕阳主持下对楼烦发动战争交上来的答卷。
  吕阳就是想用行动告诉自己的父亲,他不光只会杀杀杀,更能对外取得胜利,还具有自己的战略眼光。
  得胜之师归来是吕政带领官员进行迎接,该有的排场肯定也有,甚至还举行了献俘仪式。
  整个过程吕武并没有露面,使得吕阳的心情不是那么美丽。
  吕阳来到未央宫见自己的父亲,走进室内被满屋的书籍或文牍惊到了。
  一个个架子上都是摆满了书盒,而室内的架子列得一排排,使人一看就会心想:“那该是多少书啊?”
  吕武头都没有抬,说道:“来了?”
  一时间没看到自己父亲的吕阳还是走了一段距离,才在一个书架后面看到手捧着书在看的父亲。
  光线并不昏暗,天上的阳光能够透过玻璃照射下来,使得吕武头上的华发看去更清楚了一些。
  吕阳看到自己的父亲,也看到了从来不会松拉肩膀的父亲微微有了一些驼背,一时间有再多想要说的话都说不出来,走过去行跪拜礼,说道:“父亲,孩儿回来了。”
  “楼烦远遁千里,寡人如何赏你?”吕武的视线总算落到了吕阳身上。
  跪在地上埋首下去的吕阳说道:“无有千里之数,楼烦仅是远离大河,逃往漠北。”
  什么“漠”呢?其实就是大河往北两百里左右,那边有一片因为过度放牧而产生的荒漠,面积方面在当前还不大,以现代地理位置算是在达兰札达加德附近。
  那边暂时是汉军脚步没有踩踏过的地方,生活着一批还处在原始时代的野人。
  不是开玩笑,更不是一种修饰,当前世界各地的很多地方还有非常多的人处在石器时代。他们没有掌握冶炼技术,最锋利的家伙不是骨器就是石器,习性到社会结构真的就是处在原始部落阶段。
  以诸夏这边的历史进程记录方式,楼烦人逃去的地方,那边是处在石板墓文化时期。
  如果楼烦人不眷恋故土,他们奔向了陌生的环境,也会发现新的世界,看到那里的野人那么好欺负,能放牧的地方又多,不心心念念想着找汉人报仇,大概率不会主动南下,只会在某天汉人北上时再次遭遇到了。
  吕武是在问吕阳办到了什么成就吗?给儿子那么一较真,好些事情也得较真了。
  “赏罚交予国尉即可。”吕武让吕阳起来,透过书架看到了吕政,干脆也就走了出去。
  爷、儿、孙三人来到室外,没有交谈地走了一小会,来到一个花园处才驻脚。
  当然了,哪怕是在未央宫走动,有鉴于他们的身份,肯定会有一大帮人跟着。
  吕武走进亭子里面就在石椅坐下,示意儿子和孙子也坐,才说道:“荀国兼并将成,齐国、鲁国互盟,有纠结楚国一致犯我之意图。”
  几年过去,齐国和鲁国对自己的“小目标”完成得并不好。
  主要是莒国及时支援杞国,搞得齐国对杞国的吞并变成跟莒国的交战。
  以莒国的实力想打赢齐国不容易,只是双方一时半会很难分出胜负。
  汉国在期间一直有干涉,只是有些事情不为汉国的意志而左右,后来齐国和莒国达成瓜分杞国的合作,杞国遭到齐国和莒国的瓜分,莒国也成了齐国的盟友。
  鲁国对上大邾则是一种摆烂了。
  鲁国先后三次对邾国出兵,得了个一胜、一败、一平的结果,仅仅是攻下了大邾的四个城邑,鲁国就主动提议停战。
  继续打下去会被耗死的大邾同意了鲁国的停战提议,要求鲁国至少归还一座城邑,鲁国同意后,两国也就停战了。
  楚国内部的矛盾有了几年的时间来解决,楚王围渐渐被楚人所接受,再有就是吴王僚尝试夺回旧地,逼得楚国君臣必须搁置争议,进一步也就让楚国君臣愿意沟通了。
  一直喊着要变法的楚王围根本没有付之行动,他趁着局势转好,提议出兵攻打吴国的同时,还要主动谋求结盟齐国和郑国、鲁国、宋国、等一些列国,用意是让“东方世界”形成两大阵营。
  这两大阵营,一个当然是以楚国为首的联盟,另一个就是汉国以及其盟友了。
  “如此说来,楚王围谋算深远啊?”吕阳一直挺看不起楚王熊围,没想到事情的进展变成现在这般模样。
  吕武说道:“非也,乃是郑君桥提议。”
  郑国现在把范国逼得够狠,尤其是“虎牢”以北的范国城邑先后宣布归入汉国,一下子让范国的处境变得更为艰难。
  从范鞅对纳入汉国想要讨价还价,已经变成范鞅哭着喊着要主动并入汉国,只是吕武一直在拖着。
  去年郑君桥亲自出使楚国,提出组建一个大型联盟,一下子让楚王围来了很大兴趣,消息传到“新郑”给范鞅听到,范鞅对于纳入汉国的心态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吕武说道:“并范时机已然成熟,寡人需你南下,主持并范之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7/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