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1090

  大多数身有疾病的人都会比较敏感,导致易怒易暴躁,还难以沟通。
  师旷显然不是那样的人?
  他猜测众人在看什么,知道已经上了山,以自己的想象用音乐表达出来。
  大厅之内响着有节奏的拍子。
  吕武偷偷观察了一下,发现不少人露出了如痴如醉的表情。
  他很努力地听着,倒是能听出在打节拍,关键是完全搞不懂什么情况,无法融入进去,考虑是装着听懂了跟着露出欣赏的表情,还是只保持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比较真实的一个情况。
  吕武生长在什么环境,自己认为的音乐是那么回事,跟春秋时期有着天与地的区别,无法代入一点都不值得奇怪。
  而春秋的人,不到一定的身份地位,一生中连音乐都没有听过。
  因为当时文化的关系,再来是真需要一定身份地位才能有听音乐这种享受,以至于有了孔子在齐国听过了《韶》,三个月光顾着研究,连肉味是什么,都忘记的故事。
  孔子太清楚能听到音乐,尤其是交响乐团级别来演奏的音乐,是多么的荣幸了。
  那可是国君才有的待遇!
  甚至可以说,不是每一个国君都能有那待遇,需要爵位足够的同时,有财力置办乐器,并养得起一支乐团。
  师旷在脑海中想象从山上眺望是什么样的风景,用自己的音乐给表达了出来。
  知道他名声的众人,觉得这一趟来得实在是太对了。
  吕武发现韩起的一脸懵逼,又扫了几眼众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里定性的关系,他总觉得有那么几个人的表演有些假。
  每一个案几上都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用餐工具,却不是现在就开始上食物。
  吕武示意仆人带着来客下去梳洗。
  来了客人会待很久,梳洗并给予更换衣物,是贵族招待的必然流程。
  韩起很刻意地留了下来,说道:“武,父亲之意为……”
  简而言之就是,韩厥能看出吕武根本不懂贵族礼仪,大家其实也都知道,只是清楚老吕家以前是怎么样,没有计较罢了。
  现在,吕武怎么都是一名下大夫,又因为会盟期间的表现,未来肯定会有更广阔的人生舞台,有些该学的不能不学。
  那些人呢,韩氏是帮忙请到了老吕家,能不能将他们留下来教导吕武,看吕武自己的表现。
  另外,师旷并不是要来当老师,他只是听说了吕武在会盟时的表现,来老吕家的半路上遇上韩起的队伍被收纳。
  这样一来,吕武接下来会有什么生活也就比较明显,肯定是跟几位老师好好地学习了。
第108章
秦国悖盟!
  学习使吕武感到快乐。
  其实,要是能够穿越回小时候,多数人在面对学习方面,必然会用更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一切只因为等长大成人之后,才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并不是一句空话。
  学习礼仪对吕武来讲是重中之重。
  随着地位的提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礼仪规范。
  不懂礼仪在现代的代价不是那么大。
  春秋时期要是不懂礼仪,什么时候被拉出去砍头了,还满肚子的疑问和委屈,压根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
  因为礼仪缺失,明明能够更进一步却没了,于春秋并不是个段子,会是一件无比真实的事情。
  教吕武礼仪的叫师宾,他来自周王室治下,就是专门依靠教导贵族礼仪吃饭的人。
  周王室已经没落,有着大批的公卿,他们没办法再玩征战这种高端的游戏,只能寻找一些有能力去玩的项目。
  征战的确是一种极为高端的游戏。
  首先要有足够的国力和人口,来支撑组建一支数量足够的军队。
  再来就是耗费一定的资源,武装并训练这一支军队,使他们上了战场不至于一触即溃。
  以当前的时局来看,周王室那么多的公卿,他们连维持三军部队都困难,还是周制下五百辆战车和一万两千五百名士兵的军团,不是晋国五百辆战车和三万七千五百士兵的军团。
  这个“三军”指的是上、中、下,不是海、陆、空。
  古时候的将军总会来上一句“三军将士听令”,其实就是周王室的三军,后面成了一句习惯用词。
  周王室还是那个周王室,就是直属的贵族和属民基本上都成了和平爱好者,导致三军已经是空架子,拉到战场连装样子都办不到。
  吕武除了学习礼仪,需要跟着师兵学习武技。
  师是职业,兵是名,就是那位老师的称呼。
  以前肯定不叫兵,应该是为了表达专业性,后面才改的。
  他来自智氏,只会教导吕武直至来年春暖花开的季节。
  其余的老师,专业方面也会有针对性,比如教画画、教字、教驾驭战车等等,甚至还有教房中术这种老师。
  是不是缺了什么?
  没错,就是少了一个教音乐的老师。
  很符合当前时代的特性。
  音乐就不是谁能随便听,懂得鼓捣音律的就更少。
  贵族可以特别去找音乐老师,但音乐老师过于枪手,很难找到。
  师旷就是来老吕家做客,不是来当老师的。
  他一点教吕武音乐的想法都没有,认为这样会耽误了吕武的本质。
  所谓的“本质”,就是好好带兵,好好去杀人,就别学这么“雅”的技能了。
  等吕武的爵位到了上大夫再去专门学音乐还来得及,在此之前就不用刻意追求了。
  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的吕武,一段时间后讶异地发现,家臣向自己禀告的频率在减少。
  他特地查了一下。
  有计划表这种东西,什么时间做什么,完成了一个项目之后该干什么,跟着计划表去做就行了。
  再来是,家臣认为学习更加重要,不是发生意料外的事情,不敢过多打扰。
  吕武对此很不满意。
  身为一家之主,总是需要拥有绝对的掌控能力,别拿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当事,养成不汇报的习惯可咋整?
  要纠正家臣时,他发现了更值得纳闷的事情。
  那些家臣也许觉得不禀告不好,他们却是跑去向吕阳……,也就是吕武那个还不会说话的儿子禀告。
  知道这么一个情况后,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一群羊驼奔跑而过的画面。
  我还活着,怎么看都无比健康。
  有事不来禀告我,跑去向我那个还不会说话的儿子汇报,是上演哪出戏?
  吕武花了点精力和时间,就想搞清楚是个什么情况。
  结果,他后面知道家臣这样做是春秋时代的一种习俗,不是要架空他,更不是家臣变得跋扈了。
  现在是嫡长子继承一切的规则,吕武的一切要是没发生意外,以后都会是吕阳的。
  尽管吕阳还没有学会讲话,却是老吕家理所当然的二代目。
  家主因为一些事情不能打扰,家臣去跟二代目汇报属于正常流程。
  也就是春秋时代了,换作以后的时代,哪个臣子敢这么干肯定是包藏祸心,想看一场父杀子或子杀父的大戏。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很快迎来了秋收的季节。
  在这一段时间里,韩妏如愿以偿了,肚子一点点地鼓了起来。
  而小透明赵辛的怀孕比韩妏还要早上一段时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