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090

  他们送来了征召命令,指明吕武出战,又该多少战车和多少名士兵。
  通知完老吕家之后,霍城的队伍一刻不停地赶往下一家。
  而接到命令的时候,吕武想带去出征的那一套扎甲,只是做到了一半。
  板甲因为制作工序少得多的关系,倒是造出了二十多套,但就别要求能有多好看了。
  临近出征前,吕武按照华夏习俗去拜见了老祖母。
  而因为老吕家只有老祖母这么一位长辈健在的关系,她亲自安排送行。
  只是在吕武出发的当天,老祖母并没有露面,主持送行仪式的是家老卓。
  能到场的属民则是全来进行观礼。
  礼仪没太过复杂的地方,无非就是祭奠祖先与各方神明,请求他们注视着老吕家要出征的人,庇护他们不在战场被流矢所伤(杀),能够在战场上取得收获,荣耀而归,等等。
  同时,老吕家搭建了“棘门”,出征队伍从“棘门”而出,就代表进入到出征状态。
  所谓的“棘门”,原先是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称“棘门”。(棘,通“戟”。)
  后来逐渐出现了演变,然后数次演变成为不同的习俗,回归到成为君王仪仗的一部分。
  老吕家的“棘门”,其实就是一种用荆棘和各种材料搭建起来的拱门。
  出“棘门”预示着进入服役状态。
  等待归师回军再走“棘门”则是代表解除作战姿态。
  所以“棘门”其实也能当成凯旋门的一种。
  吕武自己乘坐一辆战车,配以御手与戎右,成为一个战车组,他们身后跟随着徒步的二十五名武士;跟着的那一辆则是宋彬为“主”,再加上御手与戎右,一样有二十五名武士牢牢跟随,更后面则是装载物资的车辆以及属民。
  而这一次,他还征发一百二十名属民作为民伕。
  这年头,贵族出征,算是纳“赋”的话,粮食要自己携带。
  属民不是要去战场上拼杀,主要是服务领主和武士,也是看管携带的物资。
  在满山的秋叶,以及遍地枯黄杂草的季节,吕武将要第一次履行作为贵族对国君(国家)的义务了。
第35章
是不是过于张扬了一些?
  这是吕武在这个年代迎来的第一个秋天。
  春秋时代的秋季,不知道是地里位置的关系,又或是气候本来就跟现代不一样,他觉得比自己在现代的时候还要冷。
  这一次去服役,他并不知道会服役多少时间,进行了充足的准备。
  除了该带的粮草、兵器、护甲、帐篷以及杂七杂八的东西之外,老吕家还备下了将近三百套的冬衣。
  当然了,吕武又犯下了一个穿越者的错误,本来该由武士包揽的物资,他很谨慎了多备下了不少。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武士、属民得到召唤出征,任何的物资其实都该自行准备,领主不用负担。
  只有超出了武士和属民的服役期限,后勤的负担才会落在领主身上。
  因为吕武要携带的东西太多,队伍中的马车也就多了一些。
  武士对吕武的举动有自己的想法。
  他们觉得摊上这么一位领主有点无奈,但感到无比的放心。
  没有武士愿意动不动就欠领主物资,怕的是自己还不上,真到了要还的那一刻,该用命去还。
  自然,武士的命本来也是在领主手里,只是心甘情愿和不甘不愿去拼命的区别而已。
  属民则又有自己的想法。
  他们只有拥有的财产太少,领主愿意给就愿意接受。
  简单说,属民大多还是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心思,没有武士的思想负担。
  上一次他们去霍城,出发到抵达一共耗费了七天的时间。
  按照每天走了将近三十里的脚程,老吕家距离霍城应该是在一百三十里到一百五十里之间。
  明明是三七二十一,怎么不是二百一十里?
  因为路,它不是笔直从老吕家通往霍城啊!
  这一次,吕武花了五天的时间来到霍城。
  比上一次快了两天的原因很真实,走了一遍之后,他们不用再耗费时间勘察路线。
  而且,上一次驻营留下的木头设施也都还在,能节省下不少时间用在多赶路上面。
  根据征召命令,吕武需要在十五天之内抵达霍城。
  他们却是在接到征召之后,只用了五天的时间就来了。
  霍城从表面上来看与上次出现了不小的变化。
  吕武看到城墙之上站岗的士兵不但增多,亮出的旗帜也全部改了。
  同时,城墙的墙面多了一个之前没看过的东西。
  例如安装了拍杆,架起了油锅,叠起了檑木与石头。
  靠近城墙的区域,摆着数量极多的拒马,还凸起了东一个西一个的土堆。
  这些都是之前所没有的东西。
  一看之下,明显增加了大战临近的紧张感。
  吕武的这一支队伍靠近霍城三十里时,不止一次遇上了巡逻的军队。
  由不得他一次两次地亮出了自己拿到的那个征召令。
  来到城门外时,队伍被拦停了下来。
  一名身穿甲胄的中年人,他没有报出自己的名字,自报官职是军尉,负责检查受征召到来的队伍成份。
  赶路时肯定不会全部全副武装。
  吕武一听要检查,下令武士着甲,自己也开始了换装。
  这一下子,吕武披上了板甲,然后在青的帮助下又配上了护肩、护腰、甲裙。
  其余的武士,他们的甲胄套装缺失了护腰和甲裙。
  一支钢铁军队也就亮相了。
  “此……恶金也?”军尉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款式的甲胄,忍住了好奇,又查看是否都有列装兵器,检查完毕后,才问吕武,道:“为何?”
  什么为什么?
  其余武士的一套甲穿起来,要害的防护肯定有保证,只是太过于赶工的关系,造型上真没多么好看。
  吕武这一套不一样。
  胸前板甲经过了细磨,看上去光滑有反光。
  扎甲没有全套完成,兜(头盔)护肩、护腕、护臂、裙甲、护腿,却是赶了出来。
  吕武现在就是胸前一块黑幽幽且能反光的钢板,肩、手腕、手臂、腰两侧、胯部、膝盖、小腿,都有扎甲款式的配套保护。
  讲真,这么一套金属甲胄穿在身上,重量达到了二十公斤左右,看着却是有如行走的钢铁人,显得威风凛凛。
  军尉并不是没看过人穿铁甲,但布局方面只能说乱糟糟,看上去不但没觉得好看,还显得无比怪异。
  他问的是铁甲会生锈,吕武怎么选了这么一种金属。
  吕武显然听懂了,苦笑说道:“无它,拮据。”
  军尉听到答案愣了愣神,道:“此物,华也。”
  吕武见军尉还不放行,都开始以为是在索要好处,想着是不是递红包啥的,结果军尉记录吕武带来的都是甲士,给放行了。
  晋国军中的军尉是什么呢?
  简单的说,就是辅助将军的官职。
  晋国的每一军都由军将来担任最高长官,再配置一名军佐来充任参谋长,还有司马(军法官)、舆尉(斥候长)等一些官职,直接服务最高长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