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090

  然后,就是帅(师长)、旅帅(旅长)、卒长、两司马、伍长。
  同时,其实还有领来庞大私军的将(不是军将,只是将军),还有服务于将军的军尉。
  这名军尉给吕武的交代就是,进城之后直接去城东军营,等候安排给某个谁,划归到他那一“卒”的建制。
  吕武来到营区,里面早就进驻了人。
  营地里的人看到又有新的部队到来,离营门近的都放下手头的事务,好奇地进行观看。
  “武子!”
  一声大喊让吕武转头看过去,看到了接触过一次的梁挈,抬手挥了挥进行招呼。
  应该是吕武的穿着相较这个时代甲胄过于特殊的关系?
  梁挈边上的几名贵族立刻问吕武是什么来头。
  其实,这个营地也是小贵族的集中区域。
  他们受到征召过来,可是带来的兵力都不多,一般是要增补到某个大贵族的直接指挥体系下。
  “挈子。”吕武进了营地,不熟络也要装得熟络,与梁挈热情呼应,又说道:“久也,念也。”
  好久不见啊,我都有点想你了。
  梁挈说了差不多同样的话,再转了个话题,看着吕武身上的甲胄,惊叹地说:“此物,华也。与武子所赠,大有不同。”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人称赞吕武的甲胄华丽,甚至都忘记嘲讽是铁制作的。
  吕武能告诉梁挈上次送的是样子货吗?
  肯定不能啊!
  他一再被称赞甲胄华丽,又看到其余贵族羡慕嫉妒的眼神,纳闷自己是不是太装逼了。
  “要不……”吕武闷闷地想道:“平时还是朴素点?”
第36章
与众不同的老吕家
  选择了营区驻扎位置,吕武忙里忙外地忙了一圈,夜幕也准时地降临了。
  夜色之下的霍城,城墙段上布置了火把,城墙外的五十米处也都布置了篝火,尤其以城门口外围点的篝火数量最多。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被突袭。
  城内,却有司马派出执法队进行同时,严格规定哪些地方能起篝火,哪些位置则是要放置火盆,有些地方则不是有一丝火光。
  吕武所在的营地是小贵族集中地。
  他自然要趁着这个机会多认识几个人,找到机会扩展人脉。
  有梁挈这么一个看似交游广阔的润滑剂在,吕武与其他小贵族很快就渡过了刚认识时的拘束。
  他们天南地北地聊了一阵,大多是在吹牛逼。
  比如,某贵族讲自己去过哪些地方,认识的人(特指贵族)有多少,他们多么的看重自己,什么的之类。
  还有贵族炫耀自己参加了多少次战争,表现是多么的优异等等,觉得自己在这一次之后,肯定会让上司看到自己的优秀,获得好职位,又或是增加多少封领的面积。
  轮到梁挈吹牛逼,他吹的是自己时不时去欺负北边的胡人,每次能抓多少奴隶。
  当然了,他还不了吹嘘自己领地的富足,点了吕武、霍角、间原等几个小贵族的名字,说都在进行贸易,还主要是他卖东西给他们。
  包括吕武在内被点到名字的小贵族,很给面子地回应,说是有那么一回事。
  一个叫原密的小贵族有点看不过去,嘀咕了几声,说梁挈不就是欺负了胡人嘛,好像其余贵族欺负不了似得,充分表示出了自己的不屑。
  而这个叫原密的小贵族并不是在无的放矢的进行嘲讽。看他的氏是原,排除祖先一再迁徙的可能,绝对是原地的贵族。
  原地在赵地以北,是一个布满了沼泽的区域。(不是宗周的那个原,是邯郸以北,后来改为甲氏)
  那里归于赵氏的时候就没经过多少开发,甚至被狄人进行了渗透。
  简单的说,原地那边华夏贵族的数量很少,狄人的部落却是非常多。
  能在原地立足的贵族,绝对是有两把刷子的。
  梁挈没直接呛原密,甚至没有回击,改了话题引到了吕武身上,谈起了前一次吕武送他的甲胄,又提到了吕武在批发陶器的事情。
  关于吕武的甲胄,他们之前都已经亲眼见识过,只是不知道彼甲跟此甲完全是两个样。
  原密或许觉得吕武跟梁挈是一伙的,对吕武启动了嘲讽模式。
  先评价铁甲的坏处,少不了讲生锈带来的恶果之类。
  又提到老吕家贩陶,小打小闹也就罢了,大肆宣扬是要跟范氏正面互刚吗?
  提到了范氏,不少小贵族都是脸色一变。
  吕武挺纳闷原密怎么逮谁喷谁,却不得不解释清楚。
  挑战范氏这个贩陶业霸主,哪怕真的要挑战,找死了才大张旗鼓。
  “此人位于原地。”梁挈偷偷跟吕武讲:“原地多狄人,必是深受其害。”
  别跟这倒霉蛋一般见识,他这个苦逼的封地在“原”,平时压根就没好日子过,还不知道啥时候家破族灭。
  吕武问道:“因何纳赋?”
  梁挈一脸神秘地摇了摇头。
  这是什么意思?
  是知道了,不想说。
  还是压根就不知道?
  赵氏主宗已经覆灭,赵氏成了祁奚封地之一。
  原地和屏地原属于赵氏主宗的封地。
  等赵氏主宗一灭,赵地倒是有了新的封建领主。
  另外的原地和屏地则被看成了鸡肋,压根就没有大贵族愿意接盘,小贵族则没那个资格去接盘。
  上面没有一个大贵族作为靠山,像原密这种封地在原地和屏地的小贵族就彻底苦逼了。
  包括但不限制于没有个大靠山顶在前面,平时的纳赋也出现了问题。
  不想被削减封领,必须完成纳赋行为。
  原密肯定是找到了路子。
  这就是原密为什么明明是原地的贵族,跟霍城这里距离那么远,却跑过来纳赋的原因所在。
  只是原密绝对满腹的牢骚与委屈,以至于成了人形喷子。
  吕武归纳了信息。
  别人怎么想的不知道,他却是觉得原密既然能在狄人遍布的原地站稳脚跟,还找到路子纳赋,显得很不简单。
  首先证明原密的家族武士不差,还有贵族愿意罩着,或许是个不错的临时队友。
  有原密这么个人形喷子,小贵族饭前的社交有那么点不欢而散的各自离去。
  要是原密只喷吕武,他绝对是要回击。
  关键是原密逮谁喷谁,吕武才不愿意当那个出头的椽字。
  同时,他发现原密得罪的人着实有些多,打消了找原密当临时队友的心思。
  他们虽然是在营地,霍城却是不会管吃管喝。
  也就是说,他们需要自己去寻找水源,也要自己生火造饭。
  营地里却是有专门的灶台,由于绝大多数得到征召的贵族还没有到齐,灶台的数量十分充足。
  吕武来到春秋吃了将近一个月的猪食,说什么也不乐意再委屈自己。
  哪怕是出门在外,他都带上了自己的炊具。
  没有那个条件去搞足够的食材,灶台摆上陶罐,先生火将稻米煮成了饭,好了之后进行冷却;再去将肉糜、葱、腊肠先爆炒一下;随后烧一罐沸水;一切程序完毕,米饭再混着其余的食材一块煮一小会,煲仔粥也就算是成了。
  在吕武进行烹饪时,周边其余贵族的臣属都傻眼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