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5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6/1090

  肯定是要大军到了地方再宣战。
  哪能早早地让齐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备战。
  吕武让葛存先去鲁国绕不开魏氏。
  只因为负责鲁国邦交的是魏氏,他需要遵守晋国“卿”之间的游戏规则。
  他们现在并不知道鲁国有没有答应秦楚的会盟邀请。
  另外,哪怕是鲁国已经答应了秦国的邀请,也是能够改变的嘛。
  士鲂现在最为关心的是吕武要怎么打齐国,又是打到哪种程度,问了一下关于攻击目标的选择。
  齐国是大国,发展的时间早,人口密度大,城池的数量非常多。
  无论是选择从哪一路进攻齐国,少不了一路攻城拔寨打进去。
  吕武对齐国的山川地理并不熟知。
  他问过魏琦与士鲂。
  两位同僚也就士鲂多少了解一些齐国,但说不上有多熟悉。
  那么,鲁国愿不愿意参与这一次攻齐也就显得重要了一些。
  重要的不是鲁国军队的战斗力怎么样。
  晋军需要的是熟知齐国山川地理的鲁国人来充当向导!
  他们在“戚”驻扎的第六天,孙林父带着曹君姬负刍过来了。
  以外表来看,曹君姬负刍看上去发福了不少,只是精神状况有些差。
  “寡人谢过诸位了。”曹君姬负刍态度平和,甚至很礼贤下士。
  他在卫国当然不会受到什么虐待,甚至一直是好吃好喝的待着。
  精神方面比较差?
  谁被软禁还能精神好到哪去。
  等待曹君姬负刍离开。
  孙林父才一脸抑郁地说:“寡君决意与秦楚会盟。”
  国君让吕武救出曹君姬负刍的任务已经达成。
  卫国要不要去蜀地参与秦楚会盟?
  吕武没有得到阻止的任务。
  他向孙林父表达了谢意,又说道:“我闻足下愿合兵攻齐?”
  解朔适当地挺了挺腰,表示这是他的政绩。
  是政绩。
  只不过更多的是添乱啊!
  并且,解朔太过于需要成绩,明显是被利用了。
  孙林父想要卫国出兵参与攻打齐国,还不是卫国不能真的得罪晋国。
  卫君卫衎脑子抽了。
  孙林父身为卫国执政,只能为卫国操碎了心。
  说白了,卫国实际上就是在两头下注呗。
  当前阶段是晋国认清楚一帮小弟的好时机,能辨认出艰难时刻,哪一个小弟会不离不弃。
  早就表态的曹国,因为他们的国君不在国内,其实是不能多么算数的。
  他们的表态带着杂质,希望晋国能帮忙从卫国那里将曹君姬负刍救回去。
  现在,卫国先有国君卫衎坚定地要跟秦楚会盟,又有执政孙林父表示愿意出兵跟晋国一块打齐国?
  杂质方面比曹国还明显。
  吕武知道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
  晋国的其余人,可能知道那个道理,可能也不知道。
  他们会因为外交关系中含有“杂质”而感到苦恼吧?
  那些是国君和元戎该头疼的事情。
  吕武没有立即表态。
  孙林父需要去做解朔的工作。
  接下来就是解朔一再跟吕武讲道理,士鲂和魏琦则在旁边看戏。
  吕武又是拖了四天,等葛存传来新的消息,才拒绝卫国出兵的请求。
  在告别时,孙林父特地找机会与吕武进行了私下的独处。
  他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靠拢向解氏是暂时的,觉得阴氏才值得卫国投靠。
  以为只是那么简单吗?
  他又很隐晦地试探吕武关于孙氏举族依附晋国的可能性。
  老实说,吕武当时脸色不变,内心却是被震惊到了。
  孙林父与卫君卫衎的矛盾大到不可调和了吗?
  如果真的是那样,说明孙林父很用心在为晋国办事啊!
  反应过来的吕武进行了思索。
  孙氏在卫国当然是大族,孙林父其实也是姬姓。
  晋君姬周应该会欢迎的吧?
  其余的“卿”则是会感到异常的苦恼。
  晋国交好各国的国君和贵族,主要是为了达到控制的效果,估计没想过搞什么和平演变。
  一旦孙林父带着封地,甚至带上一帮贵族成为晋国的一部分?
  其余的诸侯国会不会被吓死?
  他们还敢不敢亲近晋国?
  以吕武还是下军将的地位,一样不用为了这些事情操心。
  他们带上大军离开“戚”这个地方,经过二十来天的行军抵达鲁国边界处。
  鲁国是季孙行父来进行迎接。
  吕武只是在迎接场合上跟季孙行父交流了几句。
  晋国出面与季孙行父洽会的是魏琦。
  等待他俩谈完,魏琦进行了有选择性的汇报。
  “鲁君答应楚使将往蜀地与会,亦决意合兵攻齐。”魏琦不知道什么叫蛇鼠两端,讲的话就是那么个意思。
  士鲂说道:“鲁因晋方有安宁。此悖盟之举,自绝于晋。”
  没错。
  鲁国是依靠晋国的保护才能抵御来自齐国的欺压,怎么就敢答应去蜀地参加秦国和楚国主持的会盟呢?
  魏琦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鲁执政告我,为晋而往。”
  啥玩意?
  也就是说,鲁国背叛了晋国,晋国还要感激鲁国肯去当卧底咯???
  等等!
  这一套好像在哪发生过?
  吕武想起来了!
  宋国对晋国也是这么解释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6/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