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5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7/1090

  军帐之内一时间陷入了落针可闻的寂静。
  他们不傻。
  宋国一再遭遇楚国和郑国的联合打击,极度需要时间缓过劲来,不敢拒绝楚国的邀请,又需要给晋国一个过得去的解释,才那么讲。
  晋国君臣考虑到不能让宋国过于衰弱,又没办法奶宋国一波,装聋作哑却实际上谅解了宋国。
  如果说宋国是情有可原的话?
  那么卫国和鲁国算怎么回事?
  卫国可能是卫君卫衎脑子不正常。
  一个脑子不正常的人,干出什么都能理解。
  没听说鲁国新即位的新君午是个神经病啊?
  鲁国是在去年发生了君位变动,先君黑肱在夏季病死于寝宫,向周天子汇报之后由公子午接任国君之位。
  当时还不是元戎却总理国政的智罃还派人到鲁国参加葬礼,随后参加了鲁君午的登基大典。
  卫国的锅被解氏心甘情愿地背起来。
  魏氏这是打算帮鲁国把锅给扛了?
  魏琦见几位同僚用怪异地目光盯着自己,无奈地说道:“鲁君拒不见我。”
  新即位的鲁君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是抱着什么样的主意?
  不管是因为什么,他即位就对晋国表现出相当不友好的一面啊!
  吕武低声说道:“此些事宜不必再议,攻齐为要。”
  能不被笑话,魏琦当然希望不用再提起。
  士鲂却一点看笑话的心思都没有,说道:“晋不可由我等而衰!”
  现在喊口号一点意义都没有。
  各个小弟明显就是觉得晋国不行了。
  他们看到楚国强势北伐,似乎有点将宋国打残,害怕衰弱后的晋国扛不住,开始在向楚国示好。
  吕武却是想道:“秦国才是最关键的!”
  不是他光想着针对秦国。
  以前是楚国和晋国在南方一再开打,秦国在西面搞背刺。
  现在各个诸侯国都不再看好晋国,秦楚再次联合起来,又要拉列国一起对付晋国。
  真的让楚君熊审和秦君嬴石将事情搞成,晋国就要面对举世围攻的环境了。
  晋国再强,面对“全世界”的围殴,也不好受啊!
  随时可能加入秦楚阵营的齐国没有跟晋国接壤,有威胁却不是那么大。
  秦国跟晋国实际接壤,随时都能入侵晋国。
  那么,吕武想先解决秦国就不能说是出于私心。
  在稍后,有南方的消息送了过来。
  吕武看完进行传阅。
  几个“卿”全部看完之后,脸上的表情都比较压抑。
  消息讲的是郑君姬睔回到“新郑”之后病逝了。
  晋君姬周带着大军进入郑国国境,看到郑人全国举哀,打那是不能再打的。
  不光因为是礼仪。
  还有一件事实。
  郑国现在没有首脑,哪怕晋国打赢了郑国,该向谁要求战争赔款?
  所以,他们带着火热的心进入郑国,凉着一颗心从郑国撤军回国。
  要是心理素质不好,该得忧郁症了。
  “元戎命我等攻齐用猛。”解朔才不在乎其余人是什么遭遇,看了智罃的命令字感到两眼发光啊!
  智罃就一个意思,无法从郑国获取收获,想从齐国身上补一波。
  与解朔的迫不及待相比,吕武、士鲂和魏琦却是蹙起了眉头。
  这是,拼命他们干,分赃一起来的节奏吗?
第376章
手持棍棒,口呼逆子
  晋国还没有发生过“玩命别人去,好处一起享受”的先例。
  出多大的力气,得到多少好处,才是一种普世的公理。
  吕武心想:“智罃这是觉得我好欺负?”
  他没有给时间让士鲂、魏琦和解朔多想,说道:“攻齐以我为主,不必理会国内。”
  这特么!
  智罃咋不把自己的家业给全国贵族分一分?
  慷他人之慨,成习惯了啊!
  这事没算完!!!
  吕武要真的答应下来,以后还怎么单独统兵出战?
  他就算是顶着得罪智罃也要做出反应。
  不止是向一起出征的“卿”与贵族保证。
  他还给国内去了回复。
  就一个意思!
  已经任命他吕武为攻齐的总指挥,想怎么打,国内就不要瞎哔哔了。
  另外,他会严格地将战利品进行六四分,国君想怎么处理其中的四成是国君的事情,其余事情不用谁来瞎操心。
  怎么给国内答复,他没现身说法,搞了渠道将消息传递得人尽皆知。
  一时间,下军和新军沸腾。
  从上到下皆是认为吕武有担当,乐意在吕武的指挥下建功立业。
  事实上,就没有自己的命来拼,该得到的好处却要进行分享的道理。
  规矩是六四分。
  该让的利益已经让了。
  还想怎么样!?
  当然了,吕武那么刚是建立在回复的最后一句话。
  他问智罃,有了这个“分享”的先例之后,谁还愿意不惜性命去博取功业?
  有了这一句话,他就是在为晋国的未来感到担忧,才不是在乎自己的利益。
  玩道德绑架?
  开玩笑!
  信不信吕武能变着花样来玩。
  或许无法将智氏给玩没了,两败俱伤则绝对没有问题。
  “若有责难,我与下军将同当。”士鲂态度明确,动机不明。
  他当着魏琦和解朔的面就那么表态。
  身板太小的解朔几次嘴唇动了动,最终没有吭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7/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