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6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5/1090

  不是战区要正式划分了吗?一些封地是不是该再置换一下,再来就是有没有什么其它要补充的事情。
  纷纷扰扰的一再接触与商议,新的一年到来。
  “我欲攻伊洛之戎!”士匄在某次例行会议上来了这么一句开场白。
  这个“伊洛之戎”是个什么玩意?他们一度很牛逼,逮着卫国和曹国可劲欺负的同时,趁着周王室内讧还攻入“王畿”占领了王城。
  魏琦脸色立刻变了。
  伊洛之戎牛逼是曾经的事情,他们迫使周襄王逃亡郑国,又向秦、晋求救,晋惠公出兵将伊洛戎逐出王城之后,很快衰弱了下去。
  说是衰弱也就是被晋国揍了一顿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已,硬实力上其实还是比较可以,不会比卫国、曹国差到哪去。
  最为主要的是伊洛之戎就在魏氏的南边,地理位置算是“河南之地”。
  魏琦不得不思考范氏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不逮着郑国可劲的揍,跑来魏氏南边扩张有什么意图。
  同样感到紧张的还有中行偃。
  荀氏在那边也有封地,另外还有韩氏一家以及一些中小贵族。
  明明范氏在“河南之地”边上没封地,怎么想的才要去横插一杠?
  士匄说道:“范氏、智氏、赵氏齐出,攻伊洛之戎为侧翼胁迫郑国。”
  这可就是特么瞎说了。
  伊洛之戎跟郑国不比邻,中间隔着陆浑戎和戎蛮两个部落联合体。
  因为没有进行过了解,吕武其实不知道伊洛之戎是个什么玩意。
  他一阵停下来才有点明白,原来伊洛之戎是个半游牧半农耕的部落联合体。
  这样一来也就能猜出士匄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了。
  什么从侧翼威胁郑国是假的,范氏看上了伊洛之戎的牧畜资源,伊洛之戎也有自己的农耕区。
  范氏和智氏看到了阴氏和魏氏西扩得到的红利,想要复制那种成功,打诸夏体系国家的影响会很大,打伊洛之戎这种部落联合体,面子里子和利益都有。
  魏琦不能默不吭声,问道:“以何名义?”
  虽然说打异族不需要出师有名,问题也不能是毫无根由,是吧?
  魏琦想表达的却比较复杂,大体上无外乎是伊洛之戎明明在魏氏旁边,怎么轮到范氏带头动手。
  士匄幽幽地说道:“报襄王之仇。”
  呃!?
  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怎么都有个七八十年啦!
  这个借口找得有些随意啊。
  想是那么想的。
  话却不能直白说出来,要不就是扯破周王室的脸皮。
  魏琦点了点头,说道:“如此,魏氏同去。”
  士匄很直接地答应下来。
  这一下却搞得其余的“卿”怎么都觉得不对劲。
  说好了划分战区,那几家管哪一边,还能搞临时搭伙,划分战区又是为哪般。
  只不过,伊洛之戎真的就在魏氏核心封地边上,他们总不能阻止魏氏有所行动吧?
  真的要阻止,以后谁来自家边上搞事,要眼睁睁地看着吗!?
  事先猜到会有摩擦的吕武没想到会来那么快,心想:“士匄到底在搞什么。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全程保持安静的赵武谁说话就看向谁,眼睛里满满都是羡慕。
  一样都是“卿”,有的人能挥斥方遒,更能不加掩饰地争夺利益;有的人只能安安静静,好好地当个背景墙。
  赵武尽力隐藏羡慕,心想:“我什么时候也能这样啊?”
  这个对赵武来说有点任重道远。
  同样没多少存在感的还有智朔,只是他会时不时地咳嗽上一两声。
  现在的六个卿位家族中,毫无疑问是赵氏最弱,还是那种从掌有地盘、兵力和软硬实力都弱的那种;看上去最为强大的是士匄管理的范氏,不过智朔接手智氏真不弱小,乃至于中行偃管理的中行氏和荀氏也非常强大,还有一个谁都不能忽视的阴氏。
  晋国一些闲得没事干的贵族就进行排名,他们认为最强的是范氏,最弱的是赵氏,中行氏和荀氏的联合排名第二,再来是智氏、阴氏、魏氏。
  这样的排名只是他们那么觉得,实际上是个什么情况很难说得清楚。
  再来,很多东西真不是那么好进行计算,观察一个家族的强大要从各方各面来权衡。
  就像智氏的封地很多很大很好,人口也不少,只是名声在智罃的操作下被败坏得差不多了。
  中行偃同时管理中行氏和荀氏,他真的能够调动两家的各方各面吗?
  看似排在倒数第二的魏氏,嫡系家族人员团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家族军队的战斗力强悍。
  那些将阴氏排在倒数第三的人,他们考虑到的是阴氏崛起时间太短,猜测内部归属感不强,阴氏族人太少。
  而阴氏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作为家主的吕武也只是能做到大体上看得清,哪里轮到外人来品头论足。
  赵氏垫底也只是赵氏,他们要是将国君和韩氏对赵武的支持算上,再加上阴氏这个不那么确定的家族,软实力上赵氏其实一点都不弱。
  所以,任何的排名都是存在太多的变数,只是提供参考罢了。
  士匄的提议像是打开了闸口,很快各家表达了自家的诉求。
  比如,中行偃说要干鲜虞,可能会连仇由、肥国一块干。而他在事先根本没跟吕武商量,搞了一次突然袭击;智朔则是重提消灭甘国的事情,并且表示卫国着实有点不听话,需要教训卫国一顿。
  今年阴氏和魏氏会继续出兵进攻秦国。
  这个算是阴氏的既定策略,一再打击秦国不使之喘过气来,只是魏氏不再像以前那般热情。
  所以,魏氏今年只愿意出动一个“师”的兵力西征。
  吕武对削弱和打击秦国的热情永远不变,将会出动至少两个“师”的兵力。
  就像范氏、智氏和赵氏在南边有动作那样,魏氏决定参与,一些中小贵族肯定也想跟着喝汤,阴氏和魏氏又要西征同样会有其余家族参与进来。
  关于魏氏对攻打秦国热情降低这件事情?吕武非但没有半点恼怒,甚至还有点小开心。
  跟秦国还有多少实力又会爆发出多强的抵抗无关,魏氏减少参与度不止战利品减少,相应的影响力也必然随之降低。
  等待哪一天秦国被迫迁都,甚至进行大搬家,阴氏顺势地进行占领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他们在陈述新一年之中有什么目标的前提是国君没安排什么任务,以目前的国际情势来判断,楚国今年没看到有什么大动作的迹象。
  当然了,他们干私活绝对不能将自家能用的兵力抽空,还是需要留下足够的兵力应对突发事件的。
  众“卿”全在场的会议解散,谁想找谁再接着聊是自己的事情。
  吕武在第一时间找中行偃,埋怨似得说道:“为何北征如此匆忙?”
  中行偃却说:“我亦未料中军佐攻伊洛之戎。”
  这锅甩的,需要给个满分。
  是啊,谁能想到士匄会到魏氏边上搞事。
  士匄的动作完全是在逼迫各家也要有所行动,还必须挑软的往死里捏,消灭以及消化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好在“卿”的竞争中不落于下风。
  “我出三‘师’,阴氏出几“师”。”中行偃笑呵呵地问了这么一句。
  吕武在心里翻白眼,抢话语权干的过于明显了。
  曾几何时,中行偃明明同时管理着中行氏和荀氏,纳赋却只是带一个“旅”,最多愿意带一个“师”。
  干私活一下子出动三个“师”,还必须留下至少两个“师”以上的兵力应对国家需要。
  区别有点大啊!
  鲜虞和仇由都是狄人,但又分为白狄和北狄。
  实际上,什么狄人、戎人之类啥玩意,他们未必承认自己这种身份,完全就是诸夏国家对他们的定义。
  鲜虞和仇由的情况并不相同。
  仇由就是一个总称,他们根本不能算作一个国家,也就没有哪个“王”来总管一切,甚至生活在那片区域的各部落,他们互相之间是一种死仇的关系。
  鲜虞则是要比仇由“先进”那么一点点,存在一个“共主”之类的人物,只是对各个部落能有多大的掌控力度真不太好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5/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