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6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3/1090

  这个并不是赵武看到有利可图就想上,单纯是晋国的局势没正常过,韩氏给失去了卿位,导致赵武想试一试能不能来个左右逢源。
  鉴于赵武跟阴氏、范氏、智氏都是姻亲,等于也跟荀氏、中行氏有点连带关系,完全能够实际地操作一下。
  上次的安排是赵氏跟范氏、智氏一块负责南边,有的是机会跟范氏和智氏处好关系,主要封地换到南方再想跟阴氏和魏氏接触的难度得到了增加。
  另外一边,中行偃跟士匄凑近了在嘀嘀咕咕,无法从脸色看出在讨论一些什么。
  他们的交谈在智罃带着智盈和智起过来,不得不暂时停下来。
  “智氏遭此不幸,老夫白发人送黑发人,宗子年幼难行。”智罃讲了开场白。
  现在,智氏已经排除了智朔他杀的可能性,等于接受智朔是自己犯病致死的结论。
  不拿智朔的死来做文章,肯定不单单因为中行偃跟智氏的关系摆在那里,更大的可能性是老智家完全折腾不起了。
  智罃继续说道:“国事艰难,内动荡频频,外虎视眈眈,老夫多言,诸位且听之。”
  长篇大论讲得非常复杂。
  首先表达的意思是,晋国内部真的不能再乱,要不很可能要一块去东北玩泥巴啦!
  晋国的东北是哪?太行山呀!
  一旦被逼到去太行山,等于晋国面临亡国局面,谁都落不到什么好。
  楚国是一个无法避免被谈起的对象。
  近些年来楚国一直保持攻势,要不是晋国在“鄢陵之战”获得胜利,说不定楚人已经不止一次饮马大河了。
  晋国想要跟楚国抗衡,需要有一个能够精诚合作的内部。
  智罃一边说一边观察几个“卿”,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将每一个人的反馈记在脑子里,事后再慢慢地进行品读。
  在场的“卿”只是安静听智罃讲话。
  他们心里的想法有可能一致,想的是智罃早干么去了,担任元戎时光顾着扒拉东西给老智家,卸任了再来讲那些屁话。
  团结绝对不是光靠嘴巴来说,看得是各个家族愿不愿意遇到利益相争保持克制,别搞那种动不动就召集军队开战的事。
  对于晋国的卿位家族而言,遇事就召集军队备战却是已经形成一种本能。
  而这是赵氏、栾氏和郤氏灭亡给他们带来的经验教训,深怕召集军队的动作慢了来不及,遭到一个灭顶之灾的下场。
  卿位家族这样的举动又带动其余中小贵族容易情绪紧张,有点什么风吹草动其它没想,第一个反应也是召集军队准备自保或搞事。
  智罃说得无比真诚,众“卿”却是越听越不耐烦。
  不要怪这些“卿”有这种心理反应,主要是智罃的屁股本身就不干净。
  想说教啥的?前提是自身要干净,再来就是有足够的威望。
  而智罃不但浑身不干净,老智家目前的状况也足够堪忧,也是众“卿”足够给面子才能安静坐着听了,要不谁站起来提起智罃的黑历史,一定会让智罃吐血三升。
  智罃当然发现有“卿”很不耐烦,导致自己的心情变得很是抑郁,看中行偃时的目光就不免带着嫌弃了。
  在他看来,但凡中行偃能压得住其余的“卿”,会有“卿”敢表现出不耐烦吗?
第476章
你们斗吧,俺不奉陪啦!
  中行偃注意到智罃嫌弃的目光,心中有太多的MMP需要讲了。
  很多人随着年龄增大就越是心中没有B数,以为自己年龄大就是什么都对的,口头禅除了“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之外,浑然不知道时代已经变了,以前的老经验不再那么靠谱。
  年轻人出于一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更可能是受于社会的压力,每每很清楚老人家讲的话不靠谱,仍然只能用微笑面对,或许还需要捧哏讲句“您说得对”之类的话
  有些坏人不会随着年纪的增大而变成好人,甚至可能因为年纪大了有更多的依仗,其它不干,专搞恶心人的事。偏偏事实还就是这样,搞得年轻人心里异常无奈,有苦也无处述说。
  当然了,有一句老话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并不是所有老人都坏,压根就是一些个例被无限放大,增加了社会的戾气。
  智罃讲那些话很多都是正确的。
  可是,他但凡心里有数,不该用说教的方式来进行。
  一个浑身污点的人哪怕讲的话再有道理,人们总是免不了用有色眼光来对待,没听之前就已经在心里进行了否决。
  吕武先前还在听,后来开始将精力放在规划明年怎么继续打击秦国。
  其余的“卿”到底有谁在认真听智罃讲话,仅是从外表看不出来。
  现在的情况是,到了他们这些“卿”发挥演技的时刻。
  真的要谈事,也是等智罃的话讲完之后少不了找个再私下聚一聚,用实际行动来解决一些必须搞定的分歧。
  发现只是自己在讲,没人给予什么回应,智罃了停下来。
  安静下来的现场,一些魂游天外的人渐渐回过神来,用茫然的目光扫视了一圈,期望谁给自己一个暗示。
  中行偃咳嗽了几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说道:“今岁大事颇多,其一为君上决意明岁南下会盟,召齐、卫、鲁、曹、宋、莒、邾、滕诸国汇聚‘虎牢’;其二便是鲁欲吞鄅,望我允之。”
  这些诸侯国都有各自的晋国“卿”来负责邦交,中行偃不能绕过他们,必须进行事先通知。
  吕武想道:“好几次要瓜分莒国,一直没能找到机会,再邀请过来会盟,一旦莒国答应的话,不好打了啊。”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吕武已经派出家臣前往接收半岛,源于路途过于遥远的关系,还没有得到实际的反馈。
  “我为何不知鲁欲吞鄅之事?”魏琦将不爽摆在了明面。
  的确是很稀奇啊!
  明明负责鲁国邦交的是魏氏,然而魏氏不知道鲁国想干什么,倒是从中行偃嘴巴里透露出来?
  中行偃看向赵武,说道:“此事便要过问下军佐了。”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向赵武,尤其魏琦的目光有些不善。
  很努力想要当个透明人的赵武感到极大的压力,稳了稳心神才说道:“此事乃是我母透露,我告知元戎,未寻得时机言予魏氏。消息何处来,我不知也。”
  是这样的吗?
  先前“新田”只剩下中行偃这个元戎,其余的“卿”不是出征在外就是跑路,后面才陆陆续续回到“新田”。
  如果真的要讲事,赵武完全能够在魏琦来到“新田”立刻找上门,偏偏智朔的葬礼都已经结束,事情却从中行偃嘴巴里讲出来,情况就有些不对了。
  只不过,事情牵扯到了赵庄姬,魏琦一时间不太好拿捏要不要发火。
  对于晋国所有的贵族来说,赵朔的那位遗孀就是一个大麻烦,谁碰都会惹得一身腥的那种。
  他们无从判断赵庄姬手里捏着什么牌,发作起来又会造成什么局面,历来就是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近年来赵庄姬一直转移财产给赵武,证明了她手里的确拿捏着不少东西,无疑使人更难有明确的判断了。
  “鲁三岁失两‘军’,欲吞鄅,独力可成?”吕武打破了逐渐变得沉重的气氛。
  鲁国的一个满编军团为五百乘战车和一万两千五百人,第一次搞得一个军团全军覆没,丢了五百乘战车和一万两千士兵,后面又有一个军团折损过半,其中还没算两次战败关于辅兵的损失。
  他们的两次失败都是跟齐国交战,使得很多诸侯国看到了齐国的强大,也看到了鲁国人对打仗真不是那么在行。
  更为直接的是,搞得所有国家都认为鲁国必将陷入衰弱。
  所以了,中行偃说鲁国要吞并鄅国,着实是让大家感到惊讶。
  智罃只知道吕武帮赵武解了围,心想:“阴武以往便时时关照赵武,经‘温’换‘杨’大力助赵,举荐赵武为‘卿’,看顾实乃良多。”
  阴氏跟赵氏置换封地算是各取所需。
  关键是“温”地真的要比“杨”地的农耕环境好太多了,以他们的思维来解读,以“温”地换“杨”地分明是阴氏吃亏。
  同时,上次历经大变,吕武抓住机会干成了韩厥一再努力都没有成功的事情,一举让赵武获得卿位。
  这件事情其实很是令人惊讶,没多少人想到吕武能那么果决,又震惊于阴氏能照顾赵氏到这种份上。
  他们事后想想却也觉得理所当然,谁让阴氏的主母来自赵氏,是吧?
  “阴氏非侵夺魏氏,返赠利多也。合谋西扩便可使魏氏图强……”智罃觉得自己将事情看得很明白。
  阴氏大肆搞军事器械,搞的却是铁器时代的作品,对魏氏的青铜制品完全就是一种降维打击,能怪得了谁?
  这个就像是远古人类的某个部落依靠打猎与采集来获取食物,遭遇到懂得耕作和放牧、养殖的部落,前者被后者吊打,该怎么说?
  大家伙没觉得阴氏不地道,根本原因很直接。
  他们不懂什么叫降维打击,只知道阴氏明明没做错什么,还是补偿了魏氏很多。
  恰恰是因为这样,有一家算一家都不敌视阴氏,甚至有机会很愿意跟阴氏进行合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3/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