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6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8/1090

  随着国君来到“阴”地,中行偃虽然是元戎,地方却是吕武的地方,迎接国君肯定是以吕武为主。
  这个符合当代的理念,要不然就是中行偃干反客为主这种事情。
  真要由中行偃为主去迎接国君?吕武会显得软弱,中行偃则是会被人暗地里骂霸道。
  在这一段时间里面,来阴氏作客的客人少不了要去到处逛一逛,吸汲属于阴氏的优点,思考怎么发展自家的封地。
  这些东西吕武无法阻止,甚至被问及的时候,需要耐心地给予答案。
  交情好的家族请求阴氏派出善于水利的家臣帮忙,吕武心里再怎么不乐意都不能明确拒绝,能办到的就是拖一拖。
  而像是水车之类的东西,属于各家能看但不能开口要的类型。谁开那个口就是自己心里没B数,遭到阴氏的恶意反制属于活该,各家还会进行嘲笑。
  这是属于春秋中叶的一种常规习俗,用一句话来概括,大概是:我想给的,才是你的;我不想给,你只能抢,但我有打死你的权利。
  “阴卿,诸卿。”国君没下车,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说道:“得知诸卿荟聚,寡人来也。”
  说!
  你们这帮家伙到底想搞什么?
  为什么会不约而同来吕武这一边???
  一定是想搞事吧!
  国君带来了一个“旅”的护卫力量,同行的公族成员不少,其中包括同袍弟弟杨干,祁氏的祁奚,其余小虾米不需要一一介绍。
  吕武带头行礼,后面一大帮人跟上。
  “臣已为君上清扫庄园。”吕武比了一个‘请’的姿势。
  这个时候就该中行偃站出来,他也很合时宜地站出来,说道:“庄园颇大,随行诸人亦可入驻。”
  得了。
  免得国君胡思乱想,带来多少武装都一块住呗。
  这个表态无比重要。
  为了让国君不至于感到紧张,包括中行偃在内的“卿”以及其余贵族,他们甚至让自己带来的武装撤离“阴”城郊外,跑到更远的荒郊野外驻扎。
  国君看到了智罃,笑着邀请道:“智伯与寡人同车?”
  尊老爱幼只是一方面。
  在这种公开场合,国君为了表现出“其乐融融”的一面,每一次都要跟元戎一块演戏,比如邀请元戎乘坐同一乘车。
  国君只是不想跟中行偃同车,邀请吕武不合适,拿智罃来扛雷罢了。
  这不,中行偃明明察觉到了国君的态度,偏偏因为被国君邀请的对象是自己的叔父,也是上一任元戎,不能表现出任何的不悦。
  换作国君不是邀请智罃?中行偃都应该表现出不悦来符合作为元戎的职责。
  在晋国,元戎是国君的副手,又是替贵族压制君权的角色。
  一旦让贵族阶层发现元戎压不住国君?自己下台会是唯一安全的选项,另一个选项是等着被干死。
  智罃有意推辞,发现国君眼神坚定,考虑到老智家的处境艰难,对着几个“卿”无奈地一笑,才被搀扶着上了国君所在的车辆。
  站在吕武稍微靠后位置的士匄低声说道:“元戎可持重否?”
  好些人都听到了。
  他们对士匄那句话的理解是:这个元戎有点不行啊!
第481章
俺不要随地,俺要智氏!
  中行偃难受啊!
  他身上有弑君的黑点,还是怎么洗都洗不白的那种,能保住卿位再进一步成为元戎,还是因为家族足够强大。
  事实就是这么一个事实,但凡荀氏大宗和小宗的实力弱一些,国君分分钟想弄死中行偃,犹豫都不带犹豫的那种。
  当然不是姬周对姬寿曼有多少感情那么回事,纯粹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身为国君,哪个愿意手底下有一个干过弑君的臣子?
  来自几个“卿”怀疑或失望的目光让中行偃心里的阴霾加重了几分,越加坚定这一次来“阴”地要跟吕武商谈妥当一些事情!
  家里一下子来了那么多客人,对阴氏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不是要来针对阴氏,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一件好事。
  首先,证明阴氏在晋国已经变成一个举足轻重的家族,吕武的身份地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再来就是,他们无法忽略阴氏的存在,认为跟吕武保持友善关系非常重要。
  在外人看来,国君、众“卿”以及那么多中等贵族去了阴氏,无疑证明了阴氏的强大。他们就懂得以后跟阴氏接触时,能巴结决不能错过,遇到什么事了或许也能找吕武进行裁决?
  对于晋国之外?本身就在“阴”地的晏弱越加觉得自己正在做正确的事情,也就是讨好吕武,会使齐国有更大的安全保障。
  “阴氏如冬日之阳啊!”晏弱说的这个要契合当代文化。
  在很早之前,诸夏各个列国有评价过赵氏一族,赵衰就是曾经被评价为“冬日之阳”的男人,意思就是性格温和却能成就霸业。
  什么“夏日”、“春日”、“秋日”之类也有,放谁身上不一定是美好的评价,却一定对某段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
  这个是当时人们崇拜“太阳”的一种延伸。
  晏弱其实更想用“夏日”来评价吕武,只是曾经有个“夏日之阳”称号的男人,下场着实是不太好,所以……他没干将“夏日之阳”这个称号扣在吕武脑袋上。
  那个曾经被称呼为“夏日之阳”的人叫赵盾,行事风格极度强硬,干啥都会得罪一帮人,留下了赵氏覆灭的隐患。
  晏婴一脸若有所思地说道:“秦国危矣!”
  本来晋国就想收拾秦国,只是先有山东列国不再敬服晋国,楚国对晋国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导致晋国根本抽不出精力对付秦国。
  在齐国精英的判断中,阴氏连续三年攻打秦国,晋国国内应该出现喊停的声音?
  这一下晋国的领导层来阴氏显然是有求而来,有话语权的人物不能开口,一些能开口哔哔几句的人看到阴氏的“盛景”会聪明地选择闭嘴。
  结果当然是晋国内部没人会阻止阴氏继续攻打秦国啦!
  如果秦国那边听说晋君姬周以及众“卿”,够份量的中等贵族,一块不约而同地荟聚阴氏?他们绝对会吓得尿裤子,明白已经没人能够阻止阴氏继续报复秦国。
  他们能尝试的只有继续贿赂周天子,期望周天子能给点力。
  来阴氏的大人物只有一两个,或许是能谈成什么事情。
  一下子来了那么多,相反会什么事情都谈不成。
  结果,他们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谁想聊点什么正事,话题很快就会人为的歪掉。
  一次两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不能谈正事,只能另外的时间再找机会,待在阴氏也就成了真正吃喝玩乐的放松。
  硬要说谁感到最爽?无疑是国君了。
  国君是真的怕几个“卿”凑到一块搞事,很清楚不合适也硬生生地凑了过来。
  他这一来,无疑让有脑子的人看清楚一点,也就是君权非常虚弱。
  晋国贵族对于君权虚弱没有太特别的感概,他们已经习惯这样的正治环境了。
  发现晋国国君权利不强的晏弱和晏婴没有感到丝毫的开心,他们太清楚晋国的可怕从来不是有一个贤明的国君。
  晋国的崛起从设置卿位开始,只要任上的元戎不拉胯,晋国就能对外咄咄逼人。
  各个诸侯国相反很期待晋国能出现厉害的国君,好能够让晋国内部陷入君臣之争。
  最好的例子就是“邲之战”。不就是因为晋景公一阵操作,弄得晋国几个卿矛盾重重,直接导致晋军在“邲”战败了吗?
  晋景公是个很努力又有手腕的国君,先在“邲之战”削弱了国内贵族一波,制造了卿位家族之间的重重矛盾,后来更是导演了赵氏主宗的覆灭。
  后续的栾氏和郤氏覆灭?事实上也是晋景公留下来的一些存留问题所导致。
  他们在阴氏这边逗留的时间有长有短,能跟吕武进行交流的时间也都不一样。
  事情当然是没谈成一件,一些意向则是多少形成共识。
  最先离开的是国君,随后中行偃、士匄跟着离开。
  今天,轮到吕武送别智罃和智盈、智起。
  智罃带着智盈上车之后,本来按照套路应该是告别,却是说道:“老夫思前想后,‘随’地应赠予阴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8/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