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6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9/1090

  吕武之前已经隐晦地表示过拒绝。
  主要还是因为时机不合适的关系,不能让老智家退出北方,免得阴氏跟范氏的竞争加剧。
  “老夫不独赠地阴氏,赵氏、范氏亦有所得。”智罃看上去好像比较豁达,讲了一句大实话,道:“老夫老矣,盈则幼弱,贪多必失,悔之不晚。”
  哦嚯?
  幡然醒悟啦!
  早先太贪,明白不吐出一些啥玩意,老智家接下来的日子会很难过,选择主动放血?
  吕武却是摇头,说道:“若智伯可取‘瓜衍’赠我,‘随’地我可得也。如若不能,阴氏不取‘随’地。且……智伯,不可告范氏我欲得‘瓜衍’,如范氏得知,我绝不予承认今日之言。”
  智罃笑容不变,说道:“老夫尽力而为。”
  将“随”地和“瓜衍”都拿到手,北方也就没有卿位家族了。
  吕武那个要求并不是只要拿地,另一层的意思是在告诉智罃:老智家丢锅技巧略差,俺已经看出来啦。想要保老智家的平安不是不行,智氏加入阴氏和魏氏的联盟吧。
  智罃肯定能听懂,内心里也必然早有答案,只是不会立刻表态而已。
第482章
吃小亏,占大便宜
  对于吕武想不想增加名下的封地,不需要存在任何的疑问,肯定是想的咯。
  只是吧,凡事需要一个合理的过程,再有个名正言顺的获得途径,避免遭到侧目又忌惮,留下不应该犯下的隐患。
  这并不是“苟”,讲究的就是一个堂堂正正。
  而堂堂正正在春秋中叶显得非常重要!
  吕武拿了“随”地就要守信用,怎么都要看顾智盈直至获得卿位。
  这样的买卖到底划不划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中军佐得‘铜鞮(dī)’,下军佐得‘瓠(hù)丘’。”葛存去‘新田’打探消息再回来。
  “铜鞮”在“曲梁”边上,位处晋国东北部,是范氏跟智氏相邻的一块封地。
  “瓠丘”则是在晋国的南边,靠近大河的同时也跟周王室相邻。
  吕武听了消息陷入沉思。
  老智家在智罃的发展下壮大起来,耗时约有四十来年,真正得到快速发展则是在栾氏和郤氏灭亡之后,也就是智罃担任元戎的那几年。
  智罃真的是一个扒拉东西的能手,仅是数年的各种操作,本来跟韩氏实力差不多的智氏,一下子翻了两三倍的实力,一跃成为晋国数一数二的强大家族。
  他们壮大了多少都在众人的目视之下,得到的新封地不是属于栾氏就是属于郤氏,人口实际上也大多数是来自栾氏和郤氏,又吞并了不少小贵族。
  晋国的贵族为什么要竞争卿位?主要就是卿位带来的话语权!
  智罃担任几年元戎,智氏得到了高飞猛进的壮大。
  同样的,本来就强大的范氏,快速崛起的阴氏,乃至于只是当了几年卿位家族的解氏,包括中行氏、魏氏和韩氏,哪个卿位家族不是得到了发展呢?
  有区别的只是吃相好不好看,留下多少被人诟病的污点。
  “我家真不欲得‘随’地?”葛存问道。
  吕武笑着说道:“或可得,不在今时今日罢了。”
  现在阴氏在晋国没有死敌,对外想打哪就打哪,何必为了一块“随”地卷进智氏的生存危机之中,甚至可能跟范氏交恶。
  这已让不是“苟”,是不值得呀!
  智罃的一阵操作绝对将中行偃恶心到不行,只是中行偃碍于同宗不好发作而已。
  事实必然是那样!
  要不,智氏是荀氏的小宗,中行偃是荀氏的宗主,看顾智氏属于一种理所当然,用得着智罃去求其他家族吗?
  智罃将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只是纯粹地想减少来自各个家族的敌意和窥探,本心未必是想恶心中行偃,问题是真的恶心到了。
  现在的情况是,老智家敢给,范氏和赵氏也真的敢拿,阴氏和魏氏用各自的方式进行了拒绝。
  在荀氏看来,不管是因为什么,范氏和赵氏都是从事实上在抢他们的锅里的肉。
  因为是智罃主动干的,荀氏族人心里再怎么不愿意、恶心、愤怒都只能忍着不吭声,不代表荀氏没将智氏、范氏和赵氏一块恨上。
  吕武想起了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某天,中行偃悄悄地来到“阴”城,不为人知地跟吕武密谈了一次。
  那一次交谈,商量的是联盟。
  既是中行偃管理的荀氏和中行氏,荀氏小宗程氏,吕武的阴氏,有着一大家子的魏氏,能不能形成一个靠谱的联盟。
  吕武没道理拒绝的呀!
  首先,中行偃是元戎,掌握着名份这么种玩意。
  他还将带上程氏,名份到整体实力都很强。
  跟每一任元戎处好关系是吕武的既定策略,哪怕是偶尔会吃些小亏,决定了的策略就不做更改。
  正是因为这样,吕武在栾书担任元戎时没有遭到针对,又在智罃担任元戎时能搞各种骚操作。
  所谓的“骚操作”是,智罃不可能没发现阴氏私自开拓北部,选择了默不吭声,甚至压下了一些告密者。
  所以说,吕武真没做什么亏本买卖,相反是一个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小能手。
  元戎换成了中行偃?哪怕他没主动找吕武,吕武也会再合适的时间找上门。
  得到元戎的支持与默许,阴氏才能继续向西和向北扩张,要不元戎有太多能阻止阴氏扩张的办法了。
  三不五时地进行征召,乃至于掀开盖子要求哪块地归于国有,拒绝征召于理于法皆不合,不拿土地出来分享会造到全面的嫉恨。
  各家为什么会嫉恨?仅仅是看到阴氏大吃特吃,自己吃不到就有嫉恨的理由。
  真成了那样,必然会是阴氏出钱出力,劳动成果却需要拿出来跟人分享。
  也能是阴氏不愿意,停止了对外的扩张。
  用脑子好好想想,到底是哪个最为吃亏。
  国君?他未必不知道阴氏在私下扩张,只是提了等于在给其余卿位家族制造分食的理由,自己则很难占到什么好处,又要让阴氏怒火万丈。
  所以,国君正确的做法就是装作不知道,再一次次享受来自阴氏的“奉献”,多了一个累积自身实力的渠道。
  等某天国君觉得应该摆在台面上来提起,一丝一毫的犹豫都不会有。
  其余的家族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他们聪明地选择闭嘴,再默默地跟上。
  阴氏愿意花大力气向外扩张,总好过阴氏将目光盯在自家身上吧?
  占领一块土地,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来产生收益,各个家族心里很有数。
  至于说扩张过程中的收获,比如人口?如果每一种人都能像晋人成为优质的兵源,轮不到晋国来当中原霸主。
  增加劳动力啥的?敢情劳动力不需要吃饭的咯!
  这绕一个圈又转了回来。
  在他们看来,阴氏开拓的都是荒地,还不知道什么猴年马月才能将投入成本收回来。
  耗费数年去占领一块地,再用十数年的时间有所产出,有去抢开发完成的土地香吗?
  葛存问道:“如此,便是我家、魏氏、荀氏大宗、小宗联盟,抗衡范氏?”
  吕武说道:“我家与范氏无仇,谈何抗衡。”
  他不但不会主动跟范氏结仇,甚至有一家算一家都没打算主动结仇,真的爆发矛盾也是有谁阻扰阴氏西进。
  “我家尽应尽义务,力主西进攻秦,此为唯一。”他强调道。
  葛存消化完了露出苦笑,心想:“刺杀彻底将这位主惹恼了。完全就是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势啊!”
  什么取代赵氏嬴姓成为秦国主人之类?不要怪葛存愚蠢才没想到,纯粹是有一个算一个都想不到。
  原因是没有前例,再来则是他们低估了吕武的雄心壮志。
  在这个王侯将相有种的时代,普通人想获得贵族身份比登天还难;贵族的思维是发展壮大,使自己的家族能够生存得更久远一些;各国君主坚信自己是个国君,国家存在一天,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必然会有一人将国君的宝座一直坐下去。
  哪个贵族用了什么方式和手段取代某个谁成为一国之主,确定不是在开玩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9/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