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7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5/1090

  一个国家进入到衰弱阶段,国家的统治者就越会怀念曾经强大的过去。
  要说秦国什么时候最为风光,无疑是秦穆公嬴任好的时代,秦国再那个时候胖揍西戎,能够干涉中原列国的内部政务,甚至还能扶持一人登上晋国国君的宝座。
  这几代秦君之中,秦共公嬴稻是可以忽略的一代。只因为这位秦君仅是在位四年,没有来得及干点什么便薨逝了。
  “霸业起于穆公,衰于何人……”秦君嬴石又是咳嗽了几声,心态却全放开了,复道:“旧事如何,寡人无从述说,方今紧要为寡人死不死得。”
  一众公族没有表现出多么激烈的情绪。
  不止是秦君嬴石想到了郑成公姬睔,他们也想到了呀!
  开始让秦国从称霸的鼎盛走下坡路的是谁?老实说,有点不太好定义。
  秦穆公嬴任好仍然在位时,秦国与晋国爆发了“崤之战”。这一战秦军大败亏输,国中精锐几乎损失殆尽。
  让重臣陪葬这种事情依然是秦穆公嬴任好干的,不但吓得列国的贵族不敢选择秦国为逃亡的国家,连带本土一些有能力的贵族也不敢与秦君亲近。
  世上什么最珍贵?人才呀!
  君王薨逝选择重臣陪葬的事情会一直影响秦国,看哪一代秦君能抹去这个负面影响,重新获得人才对秦国的青睐了。(秦孝公表示,喂喂喂,看过来!)
  带领秦国从“崤之战”阴影走出来的是秦桓公嬴荣,不过他又带着秦国走入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也就是礼仪制度有用才当存在,没用就将礼仪制度丢到一边去。
  如果是以预言的角度看来,秦桓公嬴荣其实是为秦国横扫六合做了不俗的贡献,并且担当起了“礼崩乐坏”先驱者的角色。
  没有亮眼表现的君王会得到最为基础的尊重,礼敬或敬畏什么的则是别想。
  秦君嬴石现在就面临很尴尬的局面,别人尊重的是那张君主宝座,不是他这名君主,也就不存在什么礼敬和敬畏。
  嬴鲍觉得大战已经开始,多余的废话不能再讲,径直说道:“阴武言明不复于礼,君上便是薨了,恐战事亦不得止。”
  秦君嬴石脸颊控制不住抽搐了几下,心里骂道:“这特么是什么公族,又是什么臣子,话讲得这么难听。”
  某种程度上,秦君嬴石也从嬴鲍的表现看出一点,他这位君主真的没被当回事。
  嬴鲍则不那么认为。他就是在讲实话而已,还提醒秦君嬴石一点,国内的贵族体系已经面临失衡。
  秦国的都城“雍”是一个核心圈子,赵氏嬴姓的公族成员大体上就是栖息在这一片区域,血缘关系较为远的公族和一些得不到重视的贵族才会被丢在“冀”这个旮旯掎角,甚至丢出去过游牧生活。
  哪里是核心圈子,必然会汇聚大量的权贵。这一批权贵也必然是君主的亲近之臣,算是君主最能信赖和倚重的力量。
  核心圈子之外?边边角角的区域平时很难得到各种福利,等于就是一批边缘人物,会对君主感恩戴德才是怪事。
  现在秦国是个什么情况?正面临核心圈子遭遇重大打击,实力方面损失太多,导致很难撑起场面,给了另外一些“外人”插足中枢的机会。
  偏偏因为核心圈子遭遇重创,那些“外人”还是被君主主动招过来,具备了“插足”的合理性。
  一个看上去很老的赵氏嬴姓公族,问道:“晋有‘曲沃代翼’,秦复有‘冀代雍’之危?”
  这是提醒秦君嬴石悠着点,想死之前先考虑明白仔细,该做的准备和安排一定要妥当,不要稀里糊涂给那么死了。
  秦君嬴石听了没有任何安慰,相反是心头一梗,差点真的上演当场去世。
  他的孩子不少,儿子中最大的嬴籍已经十七岁。
  关键问题不在于接班人的年龄,要看的是主脉和旁支的实力对比!
  秦国为什么非要打这一仗?
  力求将阴氏重创,打出一个和平的环境,能够好好地舔伤口,只是其中的一个目标而已。
  他们不得不重视的是“核心圈子”遭受重创的这个事实!
  这一次集结六七万部队,有多少是“核心圈子”的兵力,又有多少是从其它区域集结过来?
  秦君嬴石侧耳倾听远处传来的厮杀之声,低声说道:“如能扭转国运,寡人实不在乎国中何人主宰沉浮啊……”
  拼吧,尽力杀死晋人。
  各处集结起来的秦军死多死少,一样将决定秦国未来的内部格局。
  一众公族纷纷低下了头,心里想道:“为君者的必备技能就是虚伪吧?”
  他们也没好到哪去。
  前方有将士正在搏命,后方却是心思那么多。
  甚至!以“雍”为核心的秦庭君臣,他们将其余区域秦人召来作战的出发点,一开始就带着阴谋。
  战场之上。
  嬴武跟魏绛互相哔哔叨完毕,各自回到本阵就下达一连串的命令。
  这一场致师不是单挑,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小。
  说来讲去,秦国别跟什么正义扯上关系,以阴氏为首的晋国联军就是因为秦国的所作所为来进行报复的。
  再怎么哔哔叨,无法改变秦国玩得很脏的事实,无论输赢都要遭到世人的唾弃。
  这么一个事实会让秦军将士干什么都缺少理直气壮的底气,晋军这边的将士则坚定认为自己在干正义的事业。
  两军将士的心态能从军容上面得到极大显现!
  阵阵的战鼓声和号角声中,魏氏的两个“旅”率先推进,他们踩着鼓点的节奏,渐渐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将其余的杂音掩盖,看上去是那么的军容严整,又是一副能正面击垮任何敌军的堂皇气势。
  嬴武先观察了一下,发现魏氏的战车兵被落在后面,郁闷地想道:“魏氏这是什么打法!?晋军将‘超乘者斩’的军法丢弃啦???”
  战车兵率先冲锋,步兵牢牢紧随其后,还真是诸夏各个诸侯国的传统战法。
  这么一套“步坦协同”的战术横行,一定是有其道理和威力,然而魏氏这一次偏偏玩了一手不同的战术。
  正在推进的魏氏部队,身穿重甲、手持长戟与大盾的重甲兵位于前三排,他们的第一排会将大盾护在身前,长戟则是平方而出;第二排侧扛大盾,长戟向前成为二十多度左右的举动;第三排则是将长戟向前架出一个四十五度左右的位置。
  人在营寨箭塔之上的吕武,看到推进中“魏武卒”的阵型,脑子里“翻片”似得一再搜索,很多“资料”被翻阅了出来,一时半会不知道该拿哪支军队来进行对照。
  这么一个“刺猬”阵型的推进方式,懂行能看出可以防御骑兵,还能防止敌方远程部队的覆盖,就是摆明了要打“防守反击”的战术。
  吕武将目光移向秦军,看到的是秦军的骑兵已经活跃起来,战车兵和步兵则是仍然待在原地不动。
  “魏绛要试验战法,我却要帮着看顾些,不能给玩脱了。”他收回目光,又想道:“这边就是拖时间的。该是拖住秦军主力,给偏师创造夺取‘雍’的机会。一旦将‘雍’成功拿下,秦庭必然震动,少不了心神不稳什么的?到时候就能给予致命一击了!”
第507章
时代在变,战争大不同啦
  魏氏的两个“旅”是各自成为一个“彻”的推进方式,也就成为左右并行的一个阵型。
  他们向前推进十来步就会停下,军官游走着呼喝士兵调整好队形,整队完毕后再次向前推进。
  秦军这一边,左右两翼各自出动两千左右的骑兵,却不是朝着推进中的魏氏两个“旅(40战车,3000士兵)”而去,盯上了位于战场左右两翼的阴氏各两个“旅(40战车,3000士兵)”和分别一千左右的骑兵;秦军的两个“师(200战车,5000士兵)”一阵慌乱的忙碌之后,战鼓催促声中缓慢向前,摆出要正面迎战的姿态。
  战场的左右两翼,阴氏的部队已经列阵完毕,发现有秦军骑兵驰骋而来,队列后方的阴氏骑兵在号角声中脱离本阵迎头而上。
  看来,流血会从双方的骑兵最先开始?
  事情的进展却不是那么回事。
  分为两队的秦军骑兵,每一队数量在两千左右,他们发现阴氏骑兵一点不怂地要正面怼过来,距离还远的时候就选择了拐向,分明就是不想这么早就跟阴氏骑兵对阵。
  他们要感谢这个战场足够宽广,并且地形大体上为平坦,要不哪来的大范围机动空间,玩你追我躲的游戏?
  双方的骑兵部队引起了观战者的注意,发现一时半会打不起来,很快就撇到一边不再特别瞩目。
  “秦人骑兵不可小觑。”吕武当然不是在说反话,对葛存说道:“秦人善学,两三载便有如此规模骑兵成军,底蕴厚于我家。”
  葛存心说:“那是一个国家,能一样吗?”
  话不是那么讲的。
  一些三流诸侯国,人口、资源和兵力未必比阴氏多。
  最为现实的是,秦国不但是个二流强国,他们一直以来都没有完全忘掉老祖宗的手艺,养马技能没丢,放牧习性也没有完全搁置。
  吕武多少有些忌惮地说道:“今次秦国征召三万骑,不知各方秦人部落仍有兵源几何。”
  只能说,秦国不亏是个半农耕半游牧的国家,其余诸夏各个诸侯国有哪个能一下子集结起三万骑兵?
  有一个或许也能集结不少骑兵?那就是跟中原各诸侯国失去联系很久的姬姓燕国。
  这个燕国跟中原失去联络已经有个二三十年,他们的日子并不太好过,一再跟邻国无终(山戎)发生摩擦,又要时不时被东胡入侵犯境,认为最大最危险的敌人却是屠何。
  燕国现阶段的敌人不是游牧民族就是狩猎民族,逼得他们需要发展骑兵,要不很多时候知道哪里被侵扰,得到求救再过去实施救援,黄花菜早凉透了。
  那个叫屠何的势力,就是一个以狩猎民族为主的部落联盟。
  狩猎民族是什么?大概了解一下绝大多数狩猎民族部落有“猎人头”的习俗,干掉谁再割下脑袋来证明成年,再持续“猎人头”证明自己的武勇,能明白民族习性是多么野蛮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5/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