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7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1/1090

  只不过,他们在打的是一场抛弃掉礼仪制度的战争啊!
  派人来哭一哭,威胁继续打就敢来个君主当场去世,是个什么玩法?
  一边哭一边捶地的士雃一直在偷偷观察吕武的脸色。
  吕武就是一副被搞得哭笑不得的表情,话却是没有开口吐出一个字的。
  “秦国错矣!”士雃停止捶地的动作,身躯趴在地上,抬头看向吕武,哽咽说道:“请上军将示下。”
  吕武比较明显的一愣,仔细地看看士雃带来的家当,没看到代表一国之君的“节”,不知道投降书被放在哪里。
  “时至今日,秦庭仍在玩弄诡术?”吕武说这话时,脸上带着冷笑。
  要投降?
  先是拿本国的君主性命威胁,一副要把吕武名声搞臭的操作。
  然后,代表君王的节杖在哪!
  欺负吕武不懂礼仪制度吗???
  正式的流程,该是带上节杖,进来时也是捧着国书,必要的话甚至需要携带君主印玺。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
  投降的人需要肉坦上身,下身只穿一条裤衩,额头绑上白布条,身上也必须按照流程捆上白布条,牵着一头羊羔,口中含着一块玉。
  所以,当下不懂礼仪的话,承认战败的投降都不知道该怎么做。
  不附合礼仪制度为前提,想投降都办不成。
  士雃一脸的不明所以,说道:“此战非国战,乃是私战。”
  所以,该有的礼仪制度流程就可以省略啦?
  吕武非常不悦地说道:“使者请回。”
  士雃怔怔地看着吕武有一小会,问道:“如礼仪不缺,上军将可受,自此罢兵休战?”
  神经病啊,这是!
  礼仪啥玩意的,不是丢掉再捡起来就算回事。
  秦国的信誉度怎么样,心里没点数?
  吕武还是那句话:“使者请回。”
第513章
还当不当人,是个难题
  士雃没有走。
  秦军却是在撤军了。
  雨并没有停止,秦军这边由秦君嬴石的车辕上竖着“王旗”,大摇大摆地出了营,随后则是成队列的秦军跟随。
  一直在盯着秦军营盘的晋军斥候回来详细禀告,包括不确定秦君嬴石是不是真的在有“厢”的车驾上,出营的秦军不少于三万,其中包括一万五千左右的秦人骑兵。
  这一次秦国到底出动了多少兵力东征?骑兵数量三万,传统部队约是六万左右???
  带着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是,能够从旌旗上判断秦国的三“军”齐出,其余部队则是只能用目测来估算一个大概数量。
  讲一句大实话。诸如秦国这种“呼朋唤友”的出征模式,秦军高层都不一定知道参战人员的准确数据。
  这种现象不独出现在秦国,进入到“封君实权制”的楚国就经常搞不明白己方到底出动了多少军队。
  而晋国很少会出现这种稀里糊涂的状况,原因在于晋人的“死板”性格和对军事的“刻板”要求,再来是各“卿”统兵出征前会搞清楚自己所领之“军”的构成。
  晋国对军事的重视程度到什么份上呢?让哪个贵族必须带来多少着甲士兵,某军团的军尉、师军尉、旅军尉将负责查验。
  那一套各级别单位的“尉”制度,能够视作军法官的补充部分,不受军司马(宪兵头子)的统管,直属于一军之“将”管辖。
  所以,晋国正儿八经的出兵模式,编制中有多少士兵,存在多少着甲士兵和无甲士兵会有很仔细的数据和记录。
  没有穿越之前,吕武说什么都不信春秋中叶就有这么一套成熟的军事制度。
  他后来倒是搞懂了一件事情,晋国正是在周礼的军事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没有搞出军功爵的那一套,还是硬生生地打造成了一个军事霸主国。
  另外,动辄出兵十几万士兵这种事情,看着也挺魔幻,尤其是在春秋中叶。
  事实是,晋国的一个满编军团就是三万七千五百士兵(战兵),长期至少有三个军团的编制,后来增加到四个军团的规模。
  在没有吕武的原版历史上,晋国屡屡一出动就是四个军团,跟秦国打,跟楚国打,每一次出兵的数量就是十五万士兵。(史实,非作者胡言乱语)
  所以,春秋中叶就能这么搞,很难令人理解到底什么样的国力才能办到。
  不过,想一想到战国时期,动辄就是征召几十万的兵力,好像变得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大概就是源于需要,迫使各国高层对人口的利用率加强,乃至于是利用到了极限?
  做得最好的当然是秦国,以秦昭襄王时的数据,秦国总人口应该是三百万左右?白起在“长平之战”一下子就动用了六十万的军民。
  也就是说,三百万的男女老少秦人,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人实际加入到战争中去,为白起战胜赵军而服务。
  而动用了四十五万军民参与到“长平之战”的赵国有多少人口?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长平之战”的发展以及后续推测,赵国当时的总人口应该是在四百万左右。
  那么,赵国对人口的利用率明显不如秦国。在“长平之战”中的赵国人口有效利用率达到九比一,跟秦国五比一的利用率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后面的一些王朝,总人口达到万万,动用十来万大军国力就撑不住。
  是不是只存在国家高层管理国家方式的不同。
  什么时代能够动用多少军事力量,能不能进行维持,属于国家管理者的能力问题?
  吕武需要搞清楚秦国将人力利用到什么程度,以此来判断秦国的真实情况。
  这一次战争,攻下“雍”什么的只是次要,首要的军事目标一直没变,也就是持续性地打击秦国的国力。
  得知秦军在撤退?吕武只是让各部按照既定方案行事。
  士雃发现晋军有所行动,再一次请见吕武,说道:“寡君病重!”
  吕武只是静静地看着士雃,用眼神鼓励士雃继续表演。
  士雃心里一阵窘迫,嘴上问道:“上军将乃为人臣,如寡君薨于此役,天子、晋君与列国之君如何看待上军将?”
  这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逼死一国之君这种事情,必然会挑动所有为君者的神经,不知道会有多少君主心生兔死狗悲之感。
  老魏家的魏琦没杀死楚君熊审,碍于“国君杀手”的负担,路就走窄了。
  另一个被卷进弑君事件的中行偃,他对上国君每每总是先自己心虚,身为元戎又遭到了周王室那边的针对,列国跟他交流必然带着警醒。
  名声有没有用在当前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当下,一个人的名声好与坏,几乎能决定命运!
  吕武只是给士雃一个见面的机会,没想谈成什么事。
  后面,士雃愿意继续留下最好,不愿意也会被各种方法留下。
  扣留?礼貌接待,没事也会制造一点事,搞得必须进行交流,不存在什么扣留的!
  如此这般的,吕武留下魏绛带着魏氏军队继续盯着营盘内的秦军,他自己则是带上阴氏的军队,一路“礼送”疑似秦君嬴石存在的这一股秦军,送着送着靠近了“雍”五十里范围之内。
  一开始还好,雨势绵绵的天气中没开打,等待天气放晴之后,秦军骑兵几次袭击阴氏军队,双方只能说互有死伤,谁也别想把谁真的落下。
  士雃对吕武带着军队追却不主动出击有着极大的困惑。
  吕武则是从士雃这边和秦军的撤退路线得出一个判断,出征的秦军还不知道“雍”已经陷落的事实。
  已经接近到“雍”五十里了啊!
  真相很快就会被揭开。
  “家老分兵一万,听从主调用。”葛存说道。
  他们已经跟驻防‘雍’的己方部队联系上,宋斌按照吕武的要求分出一万骑兵过来。
  这一万骑兵就在秦军撤退路线上的某处,跟吕武早先派出去的三千骑兵完成会合。
  吕武还知道了“雍”那边的战事进展,对于轻易拿下“雍”不存在什么看法。
  战火让这座秦国都城烧了一半,秦国军民死伤不会少于万人?他知道后沉默了很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1/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