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7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2/1090

  接下来要是赵武针对韩氏做出一些负面举动,事情会变得无比有趣。
  吕武亲自送魏琦到家门口。他刚想找个地方清净一小会,有家臣来请示了。
  “主,此类公文发往‘雍’?”蒲元问道。
  吕武是秦国的执政哦!
  他人不在秦国都城“雍”那边,秦国的一些政务却需要盖上执政印章才能执行。
  这样一来,来来回回地倒腾公文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感谢现在是个做什么都属于慢节奏的时代,不是太过于紧迫的事情拖上一两个月真的无比正常。
  蒲元已经融入阴氏。
  吕武其实也需要蒲元的存在。
  曾经的郤氏太强,阴氏得到郤氏的“遗产”又太多,尽管从国家形式就是一种“左手倒右手”的行为,没有“内部”人员的帮助,阴氏其实对郤氏真的很难进行良好消化。
  吕武吸收郤氏原本的家臣会是一种低成本的良好选择,选择依靠郤氏族人的配合来进行消化才是傻透了。
  他会不会对苦成氏下手?答案是会,但绝对不会是近期。
  苦成氏是郤氏的一个小宗,他们现在算是完全独立状态。
  某种程度上,阴氏需要苦成氏的存在,用来考验内部的某些人,也是做给其余家族看。
  吕武看了看天色,吩咐了一系列的事情,带上合适数量的护卫启程前往宫城。
  今天是国君与众“卿”开大会的日子。
  他们会对很多的事情进行交流,决定晋国在接下来会干什么大事。
  吕武并不是第一个来到宫城的“卿”,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算起来,晋国国君与六“卿”已经很久没有凑齐过,是三年来的首次。
  开会的场合很正式,不存在什么闲杂人等。
  也就是其余贵族没有参加,没有寺人或宫女在场。
  中行偃先讲了讲近期发生的事情,话题集中在国际局势的变动上面。
  包括卫国和曹国的几次大小冲突,关于鄅国的一系列事情,陈国那边狗屁倒炉一大堆,郑国的局势变动很是令人眼花缭乱,宋国对晋国的述求,吴国那边的状况,等等。
  当然不可能漏了楚国,还是中行偃大讲特讲的目标。
  说起来比较诡异,过去的三年中没有爆发国战的各个国家,他们或大或小发生了内乱。
  大多数国家在晋国和楚国没有爆发大战的状态,他们与邻国不是矛盾加剧,就是出现了实质性的军事对抗。
  “我闻储君于‘唐’会盟顿、巢、赖、曾、番、沈、许、舒鸠。”中行偃说着自己笑了起来,往下继续念名单:“夷虎、钟离、干越、莒,亦往之会盟。”
  听着参与会盟的国家真不少,里面的唐、顿、巢、赖、曾、番、沈、许、舒鸠则是楚国碗里的“肉”,怎么都跑不掉的那种。
  夷虎、钟离、干越都是南方国家,或多或少跟楚国都有过战争,矛盾方面并不少,很难判断怎么会去参加会盟。
  莒国先干了吞并鄅国的事情,再跑去参加楚国召开的会盟?着实是太能作死了!又或者,他们知道大事不妙,想要赶紧抱上楚国这条粗大腿?
  中行偃就看向吕武,用责怪的表情说道:“莒乃是阴氏邦交之国,为何阴氏放纵莒投楚?”
  元戎嘛,有资格发出责难的。
  吕武说道:“我早言东夷之国多变,应分而食之。如灭其国,列国必不多言,我又可就近虎视齐、鲁,多助于宋,增吴抗楚信念。”
  中行偃一点都没有被顶撞的恼怒,用着若有所思的表情说道:“上将军之策,或可执行?君上,诸位,以为呢?”
  国君昨夜好像休息得并不好,看上去有些无精打采。
  士匄和赵武对视了一眼,从微表情判断,他们对分食莒国兴致缺缺。
  说来也是,范氏和赵氏陷入伊洛之戎这个大坑,甚至搞得伊洛之戎联合陆浑戎、蛮氏在跟周王室过去。
  自己身上的麻烦事一大堆,范氏和赵氏哪有余力再跑到遥远的东边搞事。
  魏琦深深地看了吕武一眼,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没有开口讲话。
  程郑这位下军将看上去就很有兴趣了。只不过,他三年过去仍然算是众“卿”之中的萌新,不敢抢先表态。
  三年里面,晋国以国家层次干的事情也就是跟宋国搞会盟,没有用国战的方式跟随开打。
  所以,无论下军将程郑,还是下军佐赵武,没有经过“实战”考验为前提,等于不存在什么功业,就是个萌新。
  没有得到回应的中行偃一点都不尴尬,他要开口说点什么时候,有人却突然出声了。
  国君用提不起精神的语气说道:“郑‘冢宰’弑君,复求盟于我。”
  他可是少说了很多啊!
  经过是郑国的很多公子联合起来要除掉作为执政的子驷,原因是证件不合。
  子驷要郑国自我衰弱,几年前已经送了一波人头,干倒是真真切切地干了,事后郑国内部有的是对子驷感到不满的人。
  郑先君姬恽一开始答应得好好的,后来给变了卦,一再针对子驷搞事情。
  在这种背景下,郑国一帮公子要弄死子驷,没意外就是郑先君姬恽的示意。
  子驷想把郑国自我整得虚弱是什么脑回路先不提,他坚持认为自己的选择对郑国才是正确且有利的。
  受到生命威胁的子驷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弑杀了郑先君姬恽,再将表现出敌意的郑国众公子一网打尽,拥立公子嘉成为郑国新君。
  子驷在确认郑先君姬恽的谥号时,选择了“僖”。
  总的来说,子驷还算地道,给了姬恽一个这样的谥号,评价是:混吃等死无所建树,但也没有大错。
  吕武扫了一眼国君,心里比较纳罕,想道:“赵武一点都没有配合国君,导致国君在这种事情上需要亲自下场。说好的小跟班呢?看到对赵武不能放松警惕心啊!”
  郑国执政干了弑君的行为,偏偏没人帮郑君姬周顶个雷,使得国君亲自下场来提联盟的可能性,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挺悲哀的。
第524章
国君:阴武才是最理想的元戎人选啊!
  身为一国之君,哪能对任何的弑君行为姑息呢?
  众“卿”之中,没有一个国君的“小棉袄”啊!
  坐在主位的国君先看了一眼赵武,看到的是赵武低下脑袋使人无法观察,不由心想:“赵武的心思琢磨不透,寡人还应该继续扶持吗?”
  国君又看向吕武,看到的是吕武脸上遗留的愕然,又想道:“阴武察觉了寡人的处境,也知道寡人陷入窘境。他不会站在寡人这边,会针对寡人吗?”
  吕武是“卿”,敢明目张胆地靠拢向国君,除了找不自在,还会被其余贵族联合针对。
  中行偃面无表情,心里想道:“赵武没有成为君上的助力,却是靠拢向了范氏啊!”
  有过弑君行为的中行偃虽然面对国君会硬气不起来,平时却是不存在什么配合度,与国君有分歧就会玩“无视大法”这种招术。
  其余的“卿”怎么对待国君呢?
  中军佐士匄历来对国君恭敬有加,当国君狗腿子属于不可能,更多只是维持一种体面罢了。
  上军将吕武算是在某种程度上最配合国君的“卿”之一,问题是要看在什么事情之上。他这一次刚回国,哪怕知道了很多消息,该装不知道必然要装的。
  上军佐魏琦背着“国君杀手”,很多时候选择装小透明。魏氏跟赵氏开始不对付之后,他对国君的配合度一再减少,渐渐发展到冷漠的地步。
  下军将程郑就是个萌新,没有功业打底的前提下,是个“卿”却话语权极低。再则,作为荀氏的小宗程氏之主,他需要配合的是中行偃,不是扮演国君的忠臣。
  最应该配合国君的是赵武,不但因为国君历来表现出看顾他的一面,更因为他身上有公族的血。
  恰恰因为国君明显看顾赵武,导致赵武在众“卿”中显得最为尴尬。
  晋国的“卿”压制国君是一种不可开之于口,却必然要做的事情。
  然后,晋国其余贵族则是要跟公族泾渭分明,遇到能够瓦解公族团结的机会,会选择付之行动。
  考验赵武立场的事情发生了!
  身为“卿”之一的赵武是会选择站到国君和公族的那边,还是认清自己的定位,好好地跟所有非公族一起玩耍?
  赵武的选择可谓是干脆利索,一方面花心思维持与阴氏的亲密度,另一方面毫不犹豫地扑上去抱住士匄的大腿。
  明明作为荀氏和中行氏之主的中行偃才是元戎,赵武怎么会选择士匄呢?
  这个就要说赵武聪明……,或者赵氏有高人了。
  中行偃有黑底子,是个元戎没什么错,国君却一直不信任甚至忌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2/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