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7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5/1090

  士匄脸色阴沉地说道:“我家先攻。”
  中行偃、魏琦、赵武和程郑没什么意见,他们看向了吕武。
  士匄对吕武行礼,说道:“我若攻克,不取一物。”
  得了,还是要讨回面子。
  只是吧,士匄带来的部队只剩下三千多的战斗力,他们也只是休息了一个晚上,再去发起攻击真的没问题?
  吕武没吭声。
  那是只有战利品归属的问题吗?是特么关于荣誉的事啊!
  士匄比较勉强地笑了笑,加码道:“范氏欠阴氏一次。”
  这才像话。
  吕武说道:“中军佐请便。”
  其余“卿”看吕武目光很深邃。
  士匄并没有立刻下达进攻的命令,他的选择是将范氏所属的“士”和“徒”召唤到一边,不知道讲了一些什么话,引得一干人等群情激涌。
  一支大约三百人的部队被重组,他们一个个身穿阴氏出品的铁甲,手里的武器也都是采购自阴氏,看上去精神饱满且杀气腾腾。
  吕武听到了列国君臣的议论纷纷,心想:“老范家又给俺家打广告了啊。”
  仅是这个插曲,阴氏又赚了。
  士匄下令敲响战鼓,随后是“章台”之上也传出战鼓声。
  人数大约有三百的范氏部队,他们进入到通往“章台”的阶梯附近,迎来了上面郑军射出的箭矢。
  不少范氏的人中箭,倒下的却是没几个,哪怕倒下也没有立刻死亡,他们被同伴拉着向后撤。
  通道只有一条,伤患不移开就会挡住后面人的进攻路线,到时候会造成踩踏。中箭只是受伤,反复被踩踏会没了小命的。
  “有阶梯,坡度约是七十五度……”吕武看着进攻的范氏士兵没拿盾牌,一个个不断中箭。
  场面是,“章台”上方的郑军弓箭手不断射箭,下方的范氏士兵顶着箭矢艰难向上,不时有范氏士兵倒下,或是滚落砸到了后方的袍泽,又或是留在原地成了障碍物。
  幸赖于身穿阴氏的铁甲,中箭的人多,立刻毙命的却没几个。
  明知道“章台”的郑军会用弓箭伺候,士匄怎么没有让进攻的范氏士兵准备盾牌?
  应该不是携带盾牌会成为累赘。
  看看进攻中的范氏士兵都在干什么就能知道,他们代表的是范氏的面子,要用绝对的坚韧意志,不断出现的死伤,来展现属于范氏的风采。
  现场没人取笑士匄的安排,相反他们用着一种敬佩的表情在观看。
  其实没什么复杂的地方。无外乎就是范氏在“冯”丢了脸,一些耻辱需要用血洗涮,可以是敌人的,也能是自己人的。
  承受重大死伤与艰难的范氏士兵,他们一再往上,经过约六十米的阶梯攀登之后,抵近了登上“章台”的大门。而到了这一步,他们仅是剩下一百三十人左右。
  “没有丢下檑木或是滚石……”吕武刚在心里吐槽完,上方的情况出现了变化。
  郑军抬来了明显就是房梁柱的木头,相隔几个呼吸一再丢,一丢出去的粗圆木受于坡度的原理一个个滚滚向下。
  攻到“大门”位置的范氏士兵在兴奋状态中迎来了粗圆木,他们的兴奋是火,粗圆木是水,火遇上水被浇熄,心里只剩下了透心凉。
  失败了?
  付出那么大的死伤抵近“章台”的大门前,脑门上再重重地挨了一棍子。
  失败了!
  士匄的眼睛红了,到底是悲伤,还是愤怒,不得而知。
  他在咆哮,看上去完全失态了。
  鲁国那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执政叔孙侨如跑去向晋君姬周请战。
  也许在鲁国的某些人看来,是个卖人情给晋国和范氏的机会?
  晋君姬周当然不会同意,看鲁国执政叔孙侨如的目光非常不善。
  晋国君臣有内部矛盾是一回事,鲁国来凑尼玛的热闹啊!
  随后,士匄得知鲁国干了什么,本就一肚子火,失态之下直接逮着鲁国执政叔孙侨如一阵喷。
  晋君姬周没制止。
  列国群臣纯粹就是看个热闹。
  暴怒状态的士匄没打算放弃,再一次请求由范氏来进行进攻。
  还在品味刚才发生一切的吕武,他所知道的是没有守军这么的干过,非常好奇地想道:“拆房梁来当檑木是谁的主意?真特娘是个人才!”
第536章
晋国又不行啦?
  士匄后继又让范氏的部队攻了四次,总算是攻了上去。
  等范氏的士兵上了“章台”,他们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不足百人的郑军,并且这些郑军里面伤患占了多数,暴怒下将之斩尽杀绝。
  “‘台’无梁木,方才攻上。”中行偃这是在揭短咯?
  范氏士兵的确是在上面没丢下檑木之后才攻了上去,前面的消耗让他们付出了六百来人的死伤。
  只是攻打“冯”,范氏失去了五千多的战斗力,等于南下的那个范氏“师”彻底残了。
  这个开局对范氏来讲就是一个悲剧,连带赵氏的那个“师”也是损失惨重。
  另外,赵武之前已经向国君请求退出作战序列,得到了来自国君的允许。
  那么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南征战事跟赵氏无关了。
  所以,赵武没有听从吕武的意见调来新的部队补充,想要的是退出这一次南征。
  赵武是在事情成为最终定居才去找吕武进行解释,什么赵氏底子薄,调兵需要的时间太久等等,理由讲了一大堆。
  吕武听后只是笑笑。
  建议嘛,讲了别人不听,有什么法子?
  只不过,以后赵武很难从吕武这里得到什么建议就是了。
  吕武需要进行思考的是国君为什么允许赵氏退出南征序列,开了这个口子之后,再遇到哪个家族想要退出,又该怎么进行处置呢?
  大军在“冯”这边进行驻扎,等待后续消息的传来。
  算上先行南下的士匄和赵武,他们已经在“冯”前前后后待了超过一个月,期间郑国“新郑”那边没有联系晋国,传来楚军要北上的线报。
  郑国得知晋国召唤小弟到“虎牢”会盟是三四个月之前,楚国得到消息的时间会晚一些。
  郑国和楚国都是在晋军南下消息被确认之后,才有了各自的动作。
  某次会议上,吕武说道:“郑必以为‘冯’可阻挡我军南下,‘新郑’方才装聋作哑。如今‘冯’已陷落,不日郑使必来。”
  聪明人不止吕武一个,只是吕武提出来的时机太过于正确而已。
  这个时机讲的是,列国君臣有些蠢蠢欲动。
  范氏和赵氏打一个“冯”能付出那么重大的伤亡,会让列国君臣以为晋国又要不行了。
  赵氏后面退出了作战序列,好像是近一步证实了列国君臣的猜测。
  国君想看看这些小弟中,有哪个不知死活的诸侯国想要蹦跶,或是谁会跟楚国那边暗通款曲。
  士匄要从“祭”调来一个新的范氏“师”。
  其余“卿”配合国君的操作。
  他们才在“冯”被攻陷之后止步。
  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晋国这一次南下没想跟楚军正面硬撼,继续南下顶多也就是稍微逼近“新郑”吓唬一下郑国,也许郑国就立刻投降了。
  中行偃笑呵呵地说:“当如上军将所言。我等,静待佳音便是。”
  国君笑着颔首。
  晋国的其余“卿”看上去风轻云淡,没有丝毫的紧张感。
  他们的表现被列国君臣看在眼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5/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