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7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6/1090

  吕武看了一眼士匄和赵武,环视一圈列国君臣,看向齐国执政崔杼,问道:“如齐军攻‘冯’,当如何?”
  崔杼也许没想到吕武会跟自己讲话,给稍微一个愣神,再像是很认真地思索了一小会,说道:“非战之罪也。”
  吕武又问了卫国、宋国的人。
  回答的人都跟崔杼一个答案,也就是换作他们攻打“冯”的话,直白承认根本就打不下来。
  他们根本是有过相关的讨论,单独一家有答案,会以为只有自己不行,认定晋军付出惨重伤亡的代价才打下“冯”代表虚弱。
  那么,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答案,不是他们自己一家单独弱小,是有一家算一家都很弱,对比下来就是晋国能打下“冯”就是牛逼。
  这个步骤很重要!
  列国先承认自己不行,晋国哪怕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打了下来,还不足以证明晋国的强大吗?
  士匄很感激的看了吕武一眼。
  吕武会以士匄一个温和的微笑。
  然而,晋国需要担忧的是列国看到“冯”那么难啃,他们会不会学郑国开始不讲武德大肆筑造坚城。
  如果各个诸侯国开始大肆筑造坚城,晋军再能打又能啃多少硬骨头?会使得晋国的优势被大大地削减,以后的战争模式也将改个花样了。
  事实上,几个前来观战的列国君臣,他们还真的心生回去后要加强城池防御工事的念头。
  他们现在还不知道的是,筑造一座坚城的难度到底有多大,又该是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也许,只是也许,筑造一座坚城的耗费,能使他们再武装起一个“军(500战车,12500士兵)”。
  甚至,筑城的耗费远不止一个“军”的消耗?
  说来讲去,范氏的损失有点活该,他们明明离“冯”不远,几年间却不知道郑国在“冯”这边搞了这么大的动作。
  不过,不独范氏对军事情报不重视,大多数家族,又或者是上升到国家层次,一般极少随时保持对敌国的情报刺探,轮到要开打了都不一定会对情报进行收集,
  这是春秋中叶所造就的时代特点。
  按照既往套路,两国要开战互相约个地点,再带着军队过去,展开堂堂正正的拼杀。这个才是套路流程。
  吕武看似在听着大家伙谈事,心里在想道:“是我带来的影响,还是历史进展本来就是这样呢?”
  他有点想多了。
  影响固然是有,大多数是集中在晋国的北境和西境。
  比如,本来会非常活跃的各种狄和各种戎,遭遇到阴氏的一再打击,变得消声灭迹了;秦国更是干脆被吕武掌握在手,不出意外根本没得跑了。
  如果历史没有被吕武所改变,去年就该发生“魏绛和戎”的历史事件。
  魏绛将因为“和戎”的功劳得到展翅高飞的机会,取代自己的族兄魏颉成为“卿”之一。
  当然了,吕武救了魏琦一命,不但改变了历史,也让魏氏内部的权力更替发生了变化。
  那个变化在于魏琦这一支……,也就是栎阳氏取代了令狐氏(魏颉)来主掌魏氏。
  另一个,因为“吕”地到了吕武手上,魏琦这一支也才成为栎阳氏,要不然他们该是吕氏的。
  吕武对晋国内部、北境、西境的影响很大,对晋国东面的影响也有一些,对南方的影响则非常少了。
  直白一点来说就是,郑国搞坚城是源于自身的选择,不关吕武的什么事。
  在“冯”陷落后的第八天,郑国使节真的来了。
  作为使节过来的是子弱,他是子产的爹。
  子弱过来就一个目的:求放过。
  没有列国君臣在场,晋君与众“卿”听取了子弱的投降条件,拒绝了郑国的投降请求。
  子弱一再哀求无果,又得到晋君姬周邀请郑君姬嘉会猎的告知,面如死灰地离去。
  在这一段时间里,范氏新的一个“师”已经到位。
  国君拒绝郑国的投降,一方面是郑国愿意付出的代价不足,再来就是士匄一再逼逼叨了。
  范氏需要证明自家一点都不弱,怎么可能终止对郑国的讨伐?
  国君则是知道楚军还没有北上,觉得不着急退兵的同时,需要继续打击郑国来彰显晋国的强大给列国君臣看,同时该有的收获一点都不能少。
  以晋军为首的联军开拔了。
  他们离开“冯”前往“索氏”,到达地方之后根本没休息,国君立刻让吕武展开对“索氏”的进攻。
  不想休息是一回事,需要打造攻城器械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他们对“索氏”的进攻实际上是一天之后。
  只有一点的时间,打造不出什么大型攻城器械,只是制造了足够的攻城梯。
  阴氏对城池的攻击是发生在卯时(7点),到午时一刻(11:15)就将“索氏”给拿下了。
  这么轻易就打下了?固然是吕武指挥得力和阴氏真心很强,再来就是“索氏”的城防设施一般,守军数量也不多的关系了。
  国君之所以指派吕武去打,主要还是想要获取一个开门红。
  由此可见,晋国内部对吕武“攻城大师”的认可度非常高。
  城池攻下却不是马上就走,该获取的收获肯定要搜刮的。
  国君跟众人一阵商议,留下吕武和阴氏的一个“师”在“索氏”,约定多久之后吕武必须带着军队跟上去,往一个叫“京”的地方转战而去。
  因为士匄的强烈要求,国君不得不同意“京”交给范氏来打。
  对于这一点,中行偃、魏琦和程郑不是没有意见。只是国君同意后,他们不好再哔哔。
  吕武花了两天的时间将“索氏”能搜刮的人和物全搜了个干净,花了四天的时间率军来到“京”。
  他们刚刚抵达,恰好是范氏攻进“京”的那一刻。
  算一算时间的话,范氏花了两天才将“京”给攻打下来,仅是效率对比肯定比阴氏差。
  士匄却是不以为意,公开场合提到阴氏攻城很厉害,范氏也在紧追而上。
  在接下来,轮到范氏的部队留在“京”获取收获,国君带着包括列国各部在内的联军继续转战。
  他们的下一个攻取目标是“郐(kuài)”。
  抵达目的地之后,卫君卫衎精神病又犯了,说是不能白来,请求晋君姬周将“郐”交给卫军来打。
  卫君卫衎带来了多少军队?他带来了一个“军(500战车,12500士兵)”。
  晋君姬周特别找吕武来问,道:“卫君衎向寡人索要攻打‘郐’权利,阴卿以为寡人应当作何回复?”
  吕武事先已经观察过“郐”的城防,又跑到地势高的地方远远观察城内,闻言一阵乐呵,说道:“君上满足卫君所请便是。”
  郑国投降而不得,过于靠近前线的城池来不及加固城防和调兵入城,“郐”离“新郑”并不过于遥远,加固城防短时间内做不好,调来援军却是可以的。
  晋君姬周看到吕武坏坏的笑容,一下子心里有数了。
  他说起了别的事情,问道:“楚君审于四月前下达征召,为何迟迟不至?”
  是呀。
  楚国得知晋军南下已经快半年的时间,郑国很害怕晋国不可能会放弃对楚国的催促,怎么过去那么久楚军还没有北上呢?
  吕武觉得只有少数的几个可能,说道:“或是吴楚有变,亦或楚国攻宋……”
  晋君姬周截断,说道:“若楚攻宋,我不可弃宋!”
  “楚君早前杀令尹子幸。子幸乃是子反胞弟,子反于‘鄢陵’战后认罪自刎而死。”吕武停下来看着晋君姬周,很有深意地说道:“世人皆知‘鄢陵之战’固有过错,以罪量刑不至死,乃是为楚君背罪也。”
  子反为楚君熊审背锅死了。
  楚君熊审不念子反的情,干掉了子幸,以楚国那种社会环境,子幸肯定有取死之道,一家子却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进行思考。
  晋君姬周思量了一下下就明白了,说道:“楚有叛乱!”
  这就是吕武的判断之一。
  随后,晋君姬周同意了卫君卫衎攻打“郐”的请求。
  晋国内部对晋君姬周的处置并不满意,少不了一些闲言碎语。
  晋君姬周却是没有做任何的解释,并且暗示吕武不要将他们交谈的内容传出去。
  列国君臣得知晋国允许卫国打“郐”有自己的解读方式,言语上认为晋君姬周是一个大方的人,暗地里怎么想的就不清楚了。
  得到授权的卫君卫衎感到很爽,他对孙林父下了死命令,必须在一天内将“郐”攻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6/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