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8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2/1090

  两个阵营去伐木的辅兵在某个林子碰上,没有立即冲向对方干起来,恶语相向什么的更没有,先是在沉默着做各自的事情,随后进行各种搭话,一般是问对方的生活质量怎么样。
  懂得晋语或楚音才能沟通得过来,不然就是鸡同鸭讲了。
  楚人表示生活质量也就那样,平时接受封君的剥削,战时被拉出来到处跑,压根就不存在什么好日子。
  晋人这边要区分是来自阴氏或者范氏。
  阴氏的人告诉楚人,他们非但没有遭到过分的剥削,还从封主那里得到多大的土地进行耕作。
  啥玩意?不是个贵族,能够有自己名下的土地???
  这特么骗人都不是这么骗的!
  范氏的人却很酸溜溜地告诉楚人,阴氏真的有那样的好事,平时耕作用心或其它方面表现良好,阴氏之主真的给属民分发了土地,并且表现优异每年还能“扛麻袋”呢。
  楚人震惊了。
  不是贵族,真的能够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吗?晋国的社会已经先进到那种地步啦!
  他们的理解有些错误,不是贵族当然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阴氏那边只是将某块土地承包给某个人,耕作的成果只能留三成就没必要说了。
  什么?!阴氏剥削这么严重,竟是用的十抽七???
  说得好像谁都能有那待遇似得。
  现在九成九的人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的一切都属于封主,其中包括自己的小命。
  十抽七是狠了一些,劳动之后能留下三成给自己进行自由分配,不知道多少人会感到羡慕嫉妒。
  吕武近期已经在对改革步伐进行加快,未来大概七年或十年内,会将土地私有制普及到属民阶层。
  这样子看似是个地主家的傻儿子在挥霍财产,但凡懂得经济学,不会说出那样的话。
  太详细的东西不用说,仅是知道会解放社会生产力就行了。
  更内涵的层次,无非就是阴氏将获得无数人的效忠,并且吸引来自各个家族与异国的人口投效。
  这个并不是吕武又“发明”了什么制度,土地私有制很早就出现,跟知识一样被某个阶层垄断而已。
  孔夫子乐意向人传播知识得到了“至圣先师”的称号。
  吕武率先推动普及到普通人的土地私有制,能不能得到个“土地之X”的名号?
  好像挺难的???
  还是说,孔夫子有一帮徒子徒孙玩命吹,干了推行土地私有制的某个谁被迫深藏功与名?
  两天的时间过去。
  某天早晨的天空突然被乌云所笼罩,没一会竟然下起了倾盆大雨。
  雨从开始下就很大,持续到中午时分才有变小的迹象,可是中雨也就维持了半个时辰,接下来就变成了天空云层闪电道道,一声声的轰隆雷声作响。
  吕武得到汇报,楚军辛苦两天搭了一小段的桥梁被河水冲垮了。
  “楚军远来,聚者众也。”士匄很是幸灾乐祸。
  是的呢。
  楚国本来是在攻打宋国,打到一半才来到卫国,行军起码千里之遥。
  从楚国本土运粮来卫国的路途非常遥远,有二十多万大军嗷嗷待哺,楚国运粮的数量越多,代表路上的消耗量绝对会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比较要命的是,晋国从来没有听说过楚军缺粮,甚至楚军每一次战败都会丢下大量的粮食。
  吕武好奇之下有专门的刺探情报,发现楚国并没有大型产粮区,纳闷怎么有那么多的粮食能消耗。
  事实上,晋国也没有大型产粮区,一样没有出现过缺粮的现象。
  这个是跟现在的社会制度有关,饿反正饿不到有自己名下产地和产业的“士”阶级以上,普通人会不会出现缺粮情况就不用提起了。
  少数剥削多数,集中起来的资源被耗费在军事用途,还能造成缺粮必定是发生大干旱或大水涝。
  吕武说道:“楚军自‘邲之战’再次饮马大河。”
  不管是因为什么而发生,他们没有将楚军重创到一定程度,仅是楚军再一次打过大河,史书上面会记载他们的罪过和耻辱。
  士匄的呼吸一窒,觉得这口从天而降的黑锅太特么烦人了!
  雨一下,前几天雨势很大,后面虽然降雨量减少,还是断断续续下了将近半个月。
  天气重新放晴,地面湿度太大依然不适合交战,怎么都需要再等个四五天的时间。
  在晋军和楚军重新准备交战的阶段,卫君卫衎带着出征的卫军回来了……
第596章
不可理喻
  卫君卫衎带着两个“军”出征,回来时只剩下一个“军”再多一点点,只能从携带回来的战利品判断到底是胜了还是输了。
  出征的卫国军队携带回来的战利品不少,不知道装了什么东西的车辆四百多车,目测俘虏应该有个两三千人。
  回到自家都城的卫君卫衎没有马上见晋君姬周,带回来的军队更是全部入城。
  这么一个举动让晋国上上下下心里开始冒火。
  晋军来“朝歌”是救援自家的国君和下军、新军没错,有战争爆发在卫国都城“朝歌”的这个前提,算不算是救卫国于危难之际?
  结果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作为客军的晋军跟楚郑联军都打了将近三个月,卫军从头到尾缩在城里,出征回来的卫君卫衎没求见晋君姬周很失礼,军队还特么全进城了?
  如果卫国不给晋国一个交代,晋军不会干立刻撤军的事情,不管打输打赢事后都会盯上卫国可劲折腾。
  楚君熊审得知卫君卫衎的做法,派来臣子询问晋君姬周,大意上就是晋国有卫国这样的盟友是什么感受,中原列国是不是不再服从晋国,要不要楚国帮晋国教训卫国一顿,等等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的问话。
  长久以来晋国和楚国到底是在争什么?
  一开始,晋国说自己在捍卫诸夏文明,保证文明得以延续,不被南方的楚国窃取正朔地位。
  楚国则是觉得自己阔起来了,有实力取代周王室成为天下人的共主,还要证明楚国的文化比其余诸侯国更优秀。
  以上都是官方套话。
  实际上,晋国要的是自己说了算,一再收取各国的保护费;楚国是真的有心取代周王室成为天下共主,再来就是要向包括晋国在内的所有已知国家收取保护费。
  说白了,晋国一开始可能真的是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国”什么的,后来演变成为盯上利益,再后来是不打都不行了。
  到现在,晋国的很多人都相信那一套“天命说”,认定捍卫诸夏文明得以延续是自己的使命,生存的意义就是将楚国打趴下。
  这就是属于一再洗脑,洗得自己深信不疑,不知道什么时候晋国会出现“反智”成为一种理所当然,认定自己绝对没错,错的是全世界。
  晋君姬周对卫君卫衎的行为无比恼火,找来吕武问道:“我军可否挪动营盘?”
  吕武被问得真心愣住,好一会才反应过来。
  卫国自己对发生在自己都城边上的战争持吃瓜态度?
  他们是不是将每天上城墙看晋军和楚军打生打死,给当成为一种日常消遣?
  吕武说道:“今日不战。若卫君无所作为,君上可遣人致意楚君,再行罢战两日。”
  因为收了保护费的关系,晋国有义务帮卫国抵御入侵,遭到侮辱也能撕破脸。
  楚国肯定乐意看到晋国和卫国盟友关系破裂,愿意让晋军挪动一下营盘。
  晋国君臣那么干不是什么意气用事,异常讲究礼节的当代,任何的失礼行为都能被过度解读。
  再则,晋国是两大霸主之一,卫国才是一个二流强国,卫国怎么就敢将侮辱晋国视作理所当然!?
  果然,楚君熊审收到晋军姬周罢战挪动营盘的递话,非常愉快地答应了下来。
  卫国那边还在纳闷天气已经放晴,湿润的地表也晒了几天,晋军和楚军怎么还不开打,后来得知晋军在拔营,一下子就着急了。
  搞什么嘛!
  晋军怎么能走?
  一旦晋军走了,卫国可怎么办呐!
  最为重要的是晋国没有通知卫国说要走,很不对劲的,好么。
  孙林父带着使命赶紧出城找到士匄,一脸困惑地问道:“伯国为何撤军?”
  那啥,卫国看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已经开打看到现在,有点觉得战争跟他们没什么关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2/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