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8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3/1090

  士匄却是看出孙林父在装傻,选择一样装傻,说道:“君上与元戎共议,我不知也。”
  有些事情说破了就没意思啦。
  大家都知道卫君卫衎是个精神病,没想到病情已经严重到这种地步,拿人当傻子,自己会成为真的傻逼。
  “寡君归国,入城即命我犒军伯国。”孙林父看到士匄撇了一下嘴,心脏不由一紧,继续往下说道:“非我妄言,亦非它意。贵军若退,则‘朝歌’必破,卫恐属楚。此非我所愿也。”
  就这么说吧?当今天下除了晋国之外,谁还能跟楚国正面硬刚。
  好像宋国也能?至少楚国一再攻打宋国,宋国还活得好好的。
  另外,吴国不是一直在跟楚国纠缠吗?
  然而,那些都是建立在有晋国存在为前提,致使楚国无法拿出全部的实力去单独针对宋国或吴国。
  楚君熊审带来了左右广,能看到楚军中有芈、成、蒍、斗、薳一些封君的旌旗。
  了解楚国就该知道一点,也就是“朝歌”边上的楚军从规模一看就非常不好惹,好几个楚国战斗力天花板的家族都在,更是属于卫国根本就惹不起的战力级别。
  士匄不愿意多说什么,甚至根本不给孙林父引见晋君姬周和元戎吕武,态度方面已经表达得非常明显。
  孙林父尝试去求见晋君姬周和吕武,没有意外被拒绝接见。
  心里无比着急的孙林父跑去求见解朔,人倒是见着了,关键解朔的态度一样冷淡,明确表示无法引见给晋君姬周或吕武。
  解朔看在以往交情不错的份上,点醒孙林父问题出在卫国的态度上面,再来就是卫君卫衎这个精神病什么时候才能像个正常人。
  拔营完毕的晋军开始挪动营地,他们将新营地选在“朝歌”西南方向约二十里外的大河边上。
  楚军一样没闲着,确认晋军的确是在拔营之后,他们保留旧有营寨的同时,有楚人跑去距离“朝歌”约六里之外搭设营区。
  卫国君臣看到晋军先拔营撤走,再看到楚军将营寨那么逼近“朝歌”,一下子就觉得不好了。
  感觉自己无比疲惫的卫君卫衎先睡了一觉,醒了才知道晋军撤离“朝歌”二十里远,听到楚军已经将营寨建设到“朝歌”的眼鼻子低下,不知道是睡懵了还是怎么地,老半天才反应过来。
  “晋国不过如此。”卫君卫衎猜测是晋军败给了楚军,下一秒开口说道:“我闻宋君率军北上?速速去人与之协商,卫宋可战楚!”
  不是赶紧地向晋国认错,求晋军掉头回来救命,怎么是想着联合远在大河南岸的宋军?
  所以说,正常人不能理解精神病患者的思维,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呗???
  重新安营扎寨完毕的晋军,他们与楚军营寨的间隔距离其实也就十四里地,中间地带还是相对平坦的地形,远比之前两军所处方位更适合进行大型会战。
  一直在等卫国来赔罪的晋君姬周左等右等,等来的是卫君卫衎派出使节团要渡河去找宋国求援军的消息。
  得知这个消息的晋君姬周完全傻了。
  卫君卫衎脑子不正常,卫国难道就没有一个正常人?
  同样得到消息的吕武乐了。
  吕武之所以同意晋君姬周将营寨搬离“朝歌”的原因太简单,他们的兵力数量远远少于楚军,挪一下位置会让楚军陷入两面受敌的境况。
  当然,需要取决于卫国敢不敢出城跟楚军打野战,他们不敢也能牵制楚国的兵力。
  再来是,晋国国内的援军正在急速赶来,停战的时间越长对“朝歌”这边的晋军越有利,并且还有宋君子成带着两个宋国“军”只距离“朝歌”不足八十里。
  宋军赶得快一些,顶多就是浪费一些时间用来渡河,最迟五六天就能抵达“朝歌”周边了。
  当世各个诸侯国,硬要让晋国对哪个国家的战斗力有所信任,宋国绝对算其中的一个,再来则是曹国。
  关于曹国不是曹军多么能打,主要是曹军对晋国的命令总是不折不扣的执行。
  在晋军挪动营寨的第二天,楚君熊审派人找晋君姬周约定再停战三天。
  晋君姬周没有马上答应,找来“卿”与一众贵族,忧心忡忡地说道:“卫国不敬我(晋国),我却不可舍弃卫国。”
  不是晋国有多么疼爱卫国这个小老弟,原因是卫国真的跳反,取决于卫国的地理位置会让晋国很难受。
  另外一点,楚军再一次饮马大河已经发生,晋国再失去卫国,等于是晋国在争霸格局与风评处在全面下风。
  吕武说道:“‘朝歌’非坚城,坚持三日或将无碍。”
  必须给卫国教训,晋军不自己动手,由楚军去打就很合适。
  其余的“卿”给吕武背书。
  解朔就很会说话,补了一句:“若‘朝歌’陷落,我亦可夺回。届时卫必对我感恩戴德,深知唯我可保卫国祚绵长。”
  打吧!
  最好那个精神病被杀或是被俘,免得一再给晋国捣乱。
  卫国跟宋国还是铁盟,一旦“朝歌”遭到楚军的攻击,怎么着都能让宋军早上一两天赶过来。
  晋君姬周死盯着吕武看,问道:“此战可胜否?”
  唉!
  局面太糟糕啦。
  要是晋军再被楚军击败,晋国肯定会走下坡路的。
  吕武没多余废话,用笃定的态度说道:“必胜!”
第597章
两不耽误,是吧?
  楚军将营寨向着“朝歌”迁移,营盘被立起来之后,他们没有片刻的停歇,对“朝歌”展开了攻城。
  那时候恰好是孙林父从晋军营盘要回到“朝歌”城内,诡异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或许也不能说诡异?目前各国对高层之间很讲面子,一般不会逮住一阵往死里揍,碰上面了总爱表现得彬彬有礼。
  正在攻城的楚军有看到孙林父的队伍,楚军选择的是不理不睬,放任孙林父这一支队伍进城。
  同时,楚军并没有趁着孙林父要进城借机夺取城门,也就造成其它城墙段打得很激烈,城门前却暂时停战的景象。
  这种事情压根不可能发生在战争进入无所不用其极的年代,发现高官必定是玩命地扑上去,没机会也会玩脏手段骗取城门,哪可能放走敌军高官,再任由敌军城池的城门开开合合呢。
  回到“朝歌”城内的孙林父没有去找卫君。
  事实上,孙林父是私自去晋军营中,没有事先请示卫君卫衎这位国君。
  卫君卫衎在针对晋国方面很执拗,该当小弟就当小弟,该捣乱没机会也要创造机会捣乱。
  所以了,史书上将目前时间阶段的卫君卫衎和齐君吕环进行定位,成为“冥顽”二君组合。
  齐君要恢复齐国霸业,专门跟晋国过不去很是能够理解,他们实际上也有那份底气再争一争老大的宝座。
  卫国在某段时间也豪横到不行,但是卫国从来没有称过霸,依赖于晋国的保护再跟晋国过不去,自身的实力或潜力不足以当老大,拉上宋国要跟晋国和楚国竞争咖位,算是很没有逼数的一种了。
  孙林父没有跟任何人提起去晋军营盘发生了什么事情,回到城中尽心尽力组织城池防御战。
  他内心里却是很清楚一点,卫国同时惹上晋国和楚国,注定在未来的数年乃至于十数年、数十年不会再好过,孙氏应该及早寻好下家了。
  展开攻城的楚军没有上多少种类的攻城器械,仅是拿出了数量足够的登城梯,攻势则是打得非常猛。
  话说,他们是不会打造攻城器械,还是想着解决掉城外的晋军,在攻打“朝歌”这座卫国都城?怎么就没事先打造攻城器械呢!
  楚国君臣的思维还是比较清晰的。
  他们认为没有击败晋军,或是迫使晋军撤兵,攻打“朝歌”会显得很傻。
  从军事角度上来看,楚国君臣的思维很合理。
  说不定他们会败给晋军,没有机会去攻打“朝歌”,费那个劲去打造攻城器械为哪般?
  谁又能想到卫君卫衎搞了那种调皮的骚操作,惹得晋军愤然撤离“朝歌”,又给出时间让楚军攻打“朝歌”呀!
  现在的攻城手段并不多,主要也是极少发生攻城战,来来去去不过是让士兵抬梯子冲锋,架在城墙段再攀附而上。
  当然,那是对大多数诸侯国来说,其中包括楚国和卫国。
  晋国和郑国在城池攻防战的理解和对攻城器械、守城设施的应用上,主动和被动领先了九成九的诸侯国。
  这一刻,心疼郑国一秒钟。
  吕武等几位“卿”抵近了观看楚军怎么攻打“朝歌”这座卫国都城。
  “携其忿而蚁附之,夫战之最也。”士匄对攻城战有不小的心理阴影。
  形容上面倒是很应景?楚军士兵没有多余的策略,冲上去拥挤在城墙下面,排着队来不断从登城梯进行攀爬,瞧着就像是一群蚂蚁那般。
  守城的卫军很忙,他们既要不断朝城墙下射箭或是丢石头,还要跟攀爬上城墙的楚军拼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3/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