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8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9/1090

  现在身上缺点什么零件的人太多了。
  当然也不是全部犯罪被处罚,相当一部分是在战场上变成残疾。没有什么例外的是,他们将成为社会的边缘人,小日子过得挺苦的。
  吕武无法阻止战场出现的伤亡,能让罪犯不失去自己的肢体变为劳动改造,却是被自己的儿子视为仁慈???
  “阳。”吕武伸手摸了摸额头,看样子有不小的苦恼,想了想说道:“开春前,你便留于‘新田’,跟随为父左右。”
  看来,吕武需要好好地观察一下自己这个儿子的三观了啊。
  要是辛辛苦苦打下江山,继承人却是一个暴虐无脑的混账,吕武要么是换个继承人来培养,不然只能老老实实当晋国的擎天重臣了。
  许多王朝为什么会二世而亡,是不是要了解一下?
第631章
能干不能说啊!
  为什么会搞得二世而亡?纯粹就是长辈没有把继承人教育好,更没有留下一个足够合格的“备胎”啊!
  在诸夏的历史之中,君王历来会在众多儿子中物色一个“备胎”用来以防不测,但凡继承人优秀或合格,“备胎”的命运会很悲惨。
  这些“备胎”要么是在上一任君王要死去时被抹除掉,不然就是被自己的兄弟圈养或干脆杀掉。
  有些君王玩得比较花,他们会像是熬鹰一般地去熬自己的继承人,过程必然是选个炮灰万般宠爱,致使自己的那个继承人时刻处在濒临崩溃的边缘。
  上面那种玩法要是不能培养出一位明君,有一个算一个绝对会是一帮异常敏感的神经病,哪怕是明君也会是那种有“总有刁民想害朕”的精神病患者。
  也许,只是也许,那正是这么干的君王所想要的?让继承人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免得国祚易姓,山河倒悬?
  吕武一再复盘,想明白之后极度肯定继承人的重要性,重新规划行程和办公时间,带着吕阳来到了“杨”地。
  这个“杨”地只是一个总称,不是该地区所有的城池都叫“杨”这个名字。
  “杨”位处“新田”的东北方位,与“绛”、“荀”、“郇”、“贾”、等地相比,“杨”的地理环境或许是最差的一个。
  比如“荀”地吧?它那边虽然有山区,平原却是占了五分之三左右,并且旁边还是浍水。
  那个叫“郇”的地盘更好,不但同样是在浍水边上,平原还是占了绝对的多数,十分适合开展农业。
  当初很多人不理解阴氏为什么会与赵氏置换封领,还是拿十分富庶的“温”去换“杨”那么一个没特色的烂地。
  他们思来想去,一定是吕武照顾自己那个小舅子,搞了一出损害阴氏利益进补赵氏的操作。
  那个说法到现在几乎就是成了一个事实。
  毕竟,赵武得到“温”地之后,赵氏从未出现缺粮的窘境,甚至都还能对外贩售粮食了。
  倒是阴氏每年还向国内的各个家族以及国外进购大批大批的粮食,惹得所有人都觉得阴氏缺粮的状况很严重。
  国君为什么对赵武缺乏信任感?除了赵武一再“作”之外,胆子小、没担当、没实力等等都是次要,赵氏受了阴氏极大恩惠才是关键。
  毕竟,一个家族的家主怎么样是关键,却也不是绝对的关键,人能够被说服,这一代不行下一代还能争取,欠下太大恩情却是要用世世代代去还。
  那么一搞,赵氏欠了阴氏那么大的恩情,国君还敢相信赵氏吗?
  当时吕武想控制“新田”往北、往东的要道,又有点无力去维持“温”地的恢复,对恩情什么的其实并不是多么看重。
  看看赵武后续搞出一系列什么操作就知道。
  韩厥对赵武够掏心掏肺吧?韩氏失去卿位之后,赵武有做什么帮韩氏的事情吗?没有的。
  或许是赵武觉得自己不行,选择将韩氏的大恩放在心里,想着有能力了再报答?
  然而,有上述想法的人,他们会一天拖了又一天,一再拖下去想报恩的想法也就渐渐谈了。不报答将成为一种理所当然,哪怕是某天报答也是足够强大之后,动动嘴或抬抬手的事。
  别人在为难之中进行倾力相助,等自己强大到能怼天怼地怼空气的程度再进行报答?即便是恩人和他的后代没死绝,报恩的份量能是一回事吗???
  吕武对赵武没有先入为主的恶感,真哒!
  一个人怎么样还是要进行相处,或是亲切地观察其言行,再来产生一个正确的判断。
  老实说,吕武不觉得赵武那样虽然有些不地道,选择方面却是十分的明智。
  拿韩氏失去卿位来说吧?是当时的赵武所能干涉的吗?他哪来的资格干涉,真的干涉不但韩氏要完,赵氏估计也要陪葬。
  所以,一件事情总是需要分为三个预设立场,既:你、我、他。
  “你”是第三者,用旁观的角度,再根据自己的观念去看待事态发展。
  “我”有自己的困难与需要,做出了认为正确的选择。
  “他”陷入危难之际,急切想要获得援助。
  看吧,需要不同,想法也就不同。
  世界上不缺那种某个人明明急得要死,能够帮助人却一副慢吞吞的模样。说白了就是各自的需求和关注点不一致而已。
  “你看到了甚?”吕武刻意停在一个山谷,问同车的吕阳。
  这个山谷比较宽,约是有个三五百米的宽度。
  因为是“新田”往东北方向的交通要道,早前就被人走出了一条路,后面阴氏调来劳动力进行扩宽,成为一条宽度十五米的大道,两边则是还保持原始生态。
  什么是原始生态?不就是充满了各种植物,里面会有食肉类动物和食草类动物,再加上各种昆虫嘛。
  吕阳看了看两边的山体,说道:“此地略逊于‘柏谷’,可建关隘为防。”
  那个“柏谷”在哪?其实就是后面秦国建立函谷关的位置。
  “杨”地靠近“新田”的区域跟那边的地形很相似,不同的是那边山连着山,山区简直就是连绵一大片,并且还有一个大河“弯钩”挡着。
  想进入“秦”地当然不止有“函谷关”这个一个位置,晋国西北方向原属于白翟的领地就有大道,大河南岸的伊洛之戎也能进入。
  白翟的原牧场已经成为阴氏的土地。那边的山其实也很多,导致有着非常错综复杂的山谷地形,以军事角度来讲的话,能不选择山谷多的地形行军最好,要不然极易遭到埋伏。
  伊洛之戎那边的情况是,到处充满了各种林子,并且水面宽度在十五米以上的溪流着实太多,树林与溪流交错纵横搞得地形非常复杂,军队有的选绝不会进入那样的地形。
  所以了,能清楚到了战国之后,山东列国想要攻打秦国,为什么总是硬着头皮陈兵“函谷关”前面了吧?
  吕武对吕阳的回答并没有什么意外。
  这个是作为父亲的吕武早就向儿子吕阳进行“剧透”了,不止一次提到“魏”地那边的重要性,话题中少不了讲述在“柏谷”和“瑕”择地建造关隘的探讨性质。
  所以来到“杨”地的山谷区域,只要吕阳不是心不在焉,处于这样的位置再被提问,该怎么答不是很明显的事情吗?
  吕武再问道:“我家何时建造关隘,以何缘由为佳?”
  这个问题就有点不好回答了。
  无缘无故在封领建造关隘,不是明摆着告诉所有人,阴氏要搞事了吗?
  如果阴氏的“杨”地像范氏的“祭”地有个敌国在边上,造个关隘倒是显得很名正言顺。
  想了一小会的吕阳说道:“且待国君如何,国中大乱是否尤甚?”
  肯定不能玩“白翟复起”的那一套咯!
  现在的诸夏列国极少有害怕异族的存在,别说晋国强大起来之后别逮着异族打就算好了,一个个不开眼的异族早就消失在历史长河。
  吕武挑了挑眉头。
  怎么着?晋国出现内乱一种是一种惯例了吗?不但各个列国总觉得晋国什么时候会乱一下,连带国内的“接班人”也有那种看法。
  吕阳问道:“父亲不使国中生乱?”
  阴氏有什么谋划呢?在有那种谋划为前提之下,注定是要搞东搞西,没事也要整出事来。
  吕武没有半点虚伪,说道:“为父为元戎,需率各家迫使楚国屈服,捍卫诸夏文明得以延续,仍为正朔。”
  不是假话。
  现在的情况是楚国没有真心诚意屈服之前,吕武绝对不允许晋国内部发生大乱,谁想搞事,就会搞谁。
  阴氏想“化家为国”没错,不等于要让楚国成为当今之世的唯一霸主。
  成了晋国元戎的吕武但凡有点智慧,该做的事情是携“晋国之力”将楚国打服,完成捍卫诸夏文明得以延续和仍为正朔的“成就”,可以的话就尽力削弱或肢解楚国。
  楚国变弱或遭到肢解对吕武很重要,如同将齐国直接掉,是一样的份量。
  吕阳要是不知道自己这个父亲最终想搞什么,一定会大声赞叹父亲是文明之光啥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晋国开始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国”,有捍卫文明的使命感。
  一代代晋人这种玩法,慢慢把自己玩得有点要出精神疾病,有那个能力去吞并弱国壮大己身偏偏不干,甚至还不允许列国互相吞并、
  以后世的历史定义而言,晋国这种做法是妥妥的“分裂派”,应该早死早超生的那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9/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