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8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0/1090

  他们重新来到那间卧室门外,停下脚步接受国君未亡人以及公子彪的行礼。
  “君上突兀离世,临终并未留下只言片语。”国君未亡人说道。
  几位“卿”脸色并不一致。
  吕武和士匄对视了一眼,有些感到纳闷,更多是心里松了口气。
  不管国君到底掌握了什么秘密,他们认为国君最好带着那个秘密入土,不要再给局势大好的晋国多事了。
  只是吧,他们又多多少少觉得可惜,一旦国君将秘密说出来,也许他们能做点什么文章?
  “魏氏……”士匄先让彘裘隔开魏琦,再换了一下身位,凑到了吕武的耳边,嘀咕道:“上军将神色有异。”
  吕武没吭声。
  魏琦是有些不对劲,很难不让吕武和士匄多想。
  他们不止一次在脑子里分析,思来想去着实难以找到魏氏为什么要刺杀智瑩的理由,越想心里越加困惑。
  刺杀智瑩到底是不是魏氏干的?
  如果魏氏跟智瑩遭遇刺杀没关系,魏琦听了国君一些含糊不清的话,为什么会出现神色有异的异状呢???
  压下脑子里各种想法的几位“卿”,他们亲自前往卧榻确认国君薨逝的事实,看完即刻退出卧室。
  这位国君势单力孤地回国,就任君位十二年,哪怕很多功绩是躺着给赚到了,少不了得到一个有为之君的待遇。
  一国首脑嘛,其实就是看在位期间国家的状况到底怎么样,真不是单独来看君王有什么作为。
  哪怕是某位君王很有作为,然而国家却是每况日下,什么睿智、勤勉、有为等等都会成为负面评价,比如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做不错多做多错、有为还不如无为等等。
  相反那些十分幸运能够获得猛人帮忙主政理国的君王,他们再怎么花天酒地和举止荒唐,但凡国家呈现一种上升趋势,死后少不了得到一个正面的历史评价。
  吕武的心情或多或少有些沉重,以至于低叹了一声,说道:“时也,命也!”
  他对春秋这一段历史的了解很少,有些模糊印象的知道姬周是个很厉害的君王。
  从姬周的一些表现来看,是个挺有想法,并且还有伟大理想的君王。
  尽管姬周一再强调要保卫诸夏文明是为了晋国的霸业,能说理想不伟大吗?
  再看看姬周的一些手腕,不是公族那么拉垮的话,但凡公族能够给点力,他还真的能借势玩出花来。
  场地换成了平时开朝会的大殿。
  君位上变得空空如也。
  众“卿”屈膝跪坐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国君未亡人抱着公子彪坐在君位左侧不远处。
  带兵来到宫城,说不太好是来勤王,还是来助贼,反正就是一大帮贵族,他们一样被放了进来。
  这一帮贵族对消息的了解很缺失,只是从夫人、公子、寺人、宫女的打扮得出验证,也就是国君已经薨逝的事实。
  什么打扮?不就是换上丧服嘛!
  暂时没人去过问国君怎么就给死了,存不存在被加害的可能性等等。
  场面很安静,吕武坐了一小会站起来,先从士匄开始,再到羊舌肸那边有个暂停,接下来又去接触另外一些中等贵族,然后走向了公族的封主那边。
  “元戎,我等实不知今日之事呀!”屈昭看上去很惊恐,又有着十足的委屈。
  另外的公族封主神态跟屈昭差不多,害怕的同时觉得委屈到炸裂。
  吕武看着他们,心想:“看来还真的是杨干临时起意,祁午干了推波助澜的事。”
  要不怎么说杨干蠢?
  如果杨干真的要成事,怎么都要至少拉拢一个有实力的卿位家族,不是针对所有的“卿”要一起干掉。
  就算入宫城的八位“卿”全被杀死,以公族的实力能扛得住陷入暴怒状态的七个卿位家族吗?(范氏有两个卿位)
  那样做,不成功自己要带着一大帮人被祭天,一旦成功则是晋国必然会一蹶不振,智商但凡不是负数怎么干得出那种事?
  吕武温和声问道:“诸位可有新君人选?”
  事发突然之下,再则是公子彪年纪太小,晋国并没有名正言顺的储君啊!
  什么叫名正言顺?其实就是公子彪在有分量的人见证之下,隆重地举行加冠礼仪,再获得应有封号。
  现在这么个年头,“加冠”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是现代人所不能理解的。
  说白了,不管当事人多少岁,只要加冠被认可也就等于说成年能担事了。
  因此,古典的加冠典礼上一般会有一个“可质疑”的环节,也就是哪怕真的到了二十二岁,从出生那一刻起就顽劣不堪或放荡不羁,还是能判定没加冠资格的。
  各国的国君嫡长子,他们的加冠仪式其实也就是一个册封仪式,加冠之后也就成为储君了。
  处在担惊受怕到不行的一众公族封主,他们下意识看向了“陛(台阶)”上的母子,又瞄一眼羊舌肸,七嘴八舌却十足小心翼翼地进行表态。
  大致上的意见就是:事发突然什么的,请众“卿”先理出人选,公族随后进行公议,再给众“卿”一个商议后的建议。
  吕武对公族封主的答案并不满意,收起了脸上的和煦的笑容,面无表情说道:“公子彪可继承君位。”
  说完,他就一个又一个扫视过去,等着表态谁赞成,又有谁反对。
第642章
此刻起,晋国我来做主!
  吕武今年才三十五岁啊!
  这么年轻给混成了四朝元老,怎么说?
  当然,吕武刚出道要从“麻隧之战”进行纳赋算起,并不是获得贵族身份的时间点来算,也就是当了十五年的练习生才出道,混迹朝堂有二十年之久了。
  晋国从晋景公离奇的死法之后,晋厉公和晋悼公在任的时间合起来差不多是二十年。
  短短二十年之内,晋国换了四名国君,以当前继位就干到死的情况,国君更换的频率着实是太快了一些!
  从晋国国君一再短命,玄乎一点都能断定晋国的国祚长久不了,公室权威方面的下降更是肉眼可见的消失。
  按照习俗,公子彪需要至少服丧三个月才能继位。
  在这期间,晋国的元戎会代行国君的权柄,与其余的“卿”一些协理国内外大小事务。
  翌日。
  包括吕武在内的所有“卿”以及够资格到灵堂的贵族,有一个算一个都戴上了一点跟丧事有关的装饰。
  不是国君的亲族并不用穿上全套的丧服,披上一件灰白色的麻衣,左臂缠上一条白布,不用额头再系上白布带孝。
  因为之前根本没有纸张,烧纸钱什么的习俗并不存在,烧的是一种艾草以及一些莫名的枯叶。
  “君上乃是有为之君,谥号需得妥当择选。”吕武先定下了一个基调。
  碍于姬周薨逝的年纪,谥号上面其实也没有太多能选的。
  吕武那么讲,主要是在提醒恶谥什么的就不要提了。
  君王得到恶谥固然是一种否定与惩罚,一帮大臣岂不是也要留下恶名?
  所以了,一个朝代的大臣,没人喜欢为之服务的君王获得一个恶谥。
  姬周在位期间,晋国没有发生影响太大的动荡,甭管是不是在他的策划中和指挥下取得的成绩,反正跳得最欢的秦国、齐国和卫国相续得到惩罚,晋军更是取得了“沫之战”的大胜,打得楚国隔年不敢再行北上。
  有了那些成绩打底,怎么能够给姬周定一个恶谥?怎么都说不通的呀!
  需要吕武去进行定基调,无非就是关于国君使刺客的手段杀死中行偃的事情变成了心照不宣的秘密。
  身为一国之君用刺杀的手段弄死自己的元戎?不但失去了为君者该有的气度,手段也着实是太过于恶劣了!
  众“卿”一听就懂了,美谥什么的姬周就别想得到了,他们需要从平谥里面选一个。
  春秋时期的平谥有几个?其实根本没有后世那么多。
  以姬周的情况,他们一阵讨论下来,选出了“平”和“宣”、“悼”三个,再继续深入讨论。
  不是说好不定美谥的吗?怎么会有个“宣”的谥号???
  这里需要明白周礼对谥号的解读:惠无内德为“平”,施而不成为“宣”,年中早夭曰“悼”。
  上面的三个谥号跟姬周的所作所为和实际情况都能有点牵扯。
  要是没有派刺客杀死中行偃的事?姬周其实能竞争一下施德为“文”、除恶为“武”、辟地为“襄”、服远为“桓”这四个美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0/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