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9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7/1090

  “楚遭此……”季孙宿想用‘劫难’,一想有点不对,顿了顿才继续说道:“楚遭重创,来岁必卷土重来。请阴子容鲁人并列,为‘不朽’之业略尽绵薄之力。”
  眼见着晋国就要胜利,哪怕不是为了红利,能够经历“最终一战”就是一种荣幸。
  嘴炮很厉害,战斗力渣五,心志很高的鲁人,怎么可能错过在历史篇章露脸的机会呢?
  说到“不朽”,春秋定了三不朽格调,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就是人生的最高巅峰。
  作为周王室旗帜下的列国,参与到战胜楚军的战争就属于立功,也是有德的一种体现。
  立言什么的太难,混上一个立功、立德的绩效,对鲁人的吸引力着实太强了。
  吕武用奇怪的目光看向季孙宿,讶异道:“你怎知我觉诸侯辛苦,明岁不欲劳师动众?”
  明年肯定会有大战,不取决于晋国或楚国双方高层的意志,是局势逼着他们再打一场旷世大战。
  吕武看上去不喜欢吃独食,能够让荣誉尽归晋人的事情,为什么要分润给诸侯呢?
  要是吕武拿荣誉当餐点分润给诸侯,做事方式会显得很傻,晋国内部肯定会有非议的。
  季孙宿为什么知道?那不是有脑浆就能想到的事情嘛!
  就如上述所言,平时也就算了,眼看着晋国就要摘取争霸的胜利果实,不独吞才是真的傻。
  看出那点的不独鲁人,问题是只有鲁人没有逼数,敢来吕武这边逼逼叨。
  吕武心想:“我照顾鲁国一次,还照顾出了错误?”
  而吕武这一次之所以照顾鲁国,出发点是从战略平衡的角度来进行考虑,跟让齐国成为一路之“主”的做法是相同的。
  楚国哪怕是打完“最终一战”也不等于就此当个怂逼,他们不会再继续跟晋国死拼,不意味着会放过周边的邻居。
  吕武从大局考虑分别优待了齐国、鲁国和曹国,又让郑军大大地肆虐了楚国的西北部。
  郑军在楚国西北部大杀特抢,他们获得了一时的好处,楚人也必将恨死他们了。
  等待楚国对晋国认输服软,双方就此以后很难再开启什么旷世大战,吕武却不想看到楚国有那个舔伤口的环境,加深郑国与楚国的仇恨挺没毛病的。
  吕武选择给郑国奶一波的原因还有一个,也就是宋国着实是太克制了。
  这一次宋国单独侵入楚国东北部,看上去很是气势汹汹,打从事实上却是屁事没干,仅仅进行了一次武装游行。
  是宋国收复失地就满足了吗?并不是。他们只是看得更加清楚,一个刚有衰弱迹象的楚国也不是宋国能够彻底得罪死的,不想吸引楚人的太多仇恨而已。
  吕武得知宋国的做法一方面欣赏,另一方面则是痛恨。
  欣赏当然是宋国君臣有逼数。
  痛恨则是作为晋国小弟的宋国竟然在得到明确任务后,大打折扣去执行。
  吕武要保持好人设,不能直接喷季孙宿一脸,东拉西扯一段时间露出不耐烦的表情,将季孙宿吓走了。
  这个“吓”字用得一点没毛病。
  那么多的功绩让现如今“天下”九成九的人都需要看吕武的脸色,一旦招惹来吕武的不高兴,哪怕吕武没有实际去动手,甚至都没有开口,有的是一大帮察觉到吕武对谁不爽就扑上去。
  吕武先后会见了列国的代表。
  诸侯大多选择亲自去面见吕武,一副平等的方式进行交际。
  后面,吕武将“卿”召唤过来,没多余的废话,直接敦促各个家族调兵的事情要办好,绝对不能因为干了一次兵临“郢”城下和饮马大江就放松,谁要是将明年与楚军的大战不当一回事,谁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老实说,吕武多少是有点怕晋人以为自己胜券在握给放松掉,搞出为“九仞之山功亏一篑”的事情出来。
  打服对不但对晋国来说是一件伟大的成就,私人荣誉也只是一方面,还关乎到吕武自己的事业啊!
  各“卿”面对吕武时,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不同。
  他们现在看吕武都是出现“光环”,佩服、畏惧和嫉妒不一而足,态度肯定是会出现变化的。
  事实上也是那样,一个人取得了足够高的成就,哪怕他没有刻意装逼,谁又能忽视呢?
  然而,他们要是知道吕武已经在策划怎么划分晋国,一定会破骂吕武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装得太道貌岸然了。
  吕武的的确确是开始想着划分晋国了,一双眼睛在注视着晋国内部,琢磨着是直接一点亲自找个家族来开刀,还是继续用细润无声的玩法……
第702章
阴武太牛哔了!
  冬季时节,偶尔下雪,时不时再来一场雨,温度肯定是降低了。
  晋军在“郜”硬刚楚军获胜,跑去“郢”城下阅兵,进行了饮马大江的举动。
  既然晋国干了那么牛逼的事情,撤军期间只是遭到楚国“小心翼翼”的袭扰,是不是意味着楚国真的不行了呢?
  各个诸侯国都要忘记晋国是从什么时候跟楚国进行争霸,只记得一年一小打,三年一大打。都特么成了常态。
  他们会记得那么清楚,主要是晋国先后收拾中原敢蹦跶的诸侯,收拾完了再收为小弟,随后每次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就开始“召唤术”了。
  讲真的,数十年来各个列国真的被晋国搞得不厌其烦又无可奈何。
  他们每年都要向晋国交保护费,晋国对外用兵也需要“听成”,遭到双层剥削下来真的没有余力来发展自身了啊!
  现在可好了,晋国将要取得争霸的胜利,成功守住了周天子“唯一性”这方面,诸侯其实已经不是那么在乎。
  最为重要的是,一旦楚国对晋国……,或者说重新臣服于周天子,大家伙是不是能就此过上不用被晋国召唤“听成”的日子了呢?
  在那种心态下,天气很冷,诸侯的心却是极为火热,猜测晋国是不是要消停下来,哪怕是保护费依然要照旧交,“听成”的环节却是能省去了呀!
  每一次晋国召唤对各国其实是一种双重打击。
  一来是,他们召唤士兵,出国门很难取得什么收获,等于说从国家角度白白浪费了纳赋额度,个人也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再来就是,各国召唤士兵跑去听晋国吩咐,士兵该交的“赋”已经交了,他们想再次征召就不再是士兵“自费”,需要贵族来准备相应的物资,不是每一个贵族都那么富有,至于国库怎么样,国帑多不多,反正国君才不会帮贵族出钱。
  一旦列国不用每年或每隔几年就出兵听候晋国差遣,浪费纳赋额度的事情肯定就没有了,自身是不是能从实际需要来进行征召,军队就能好好地为自己的国家尽义务啦。
  一种放松的心态已经在各个诸侯国的君臣身上蔓延开来,冰天雪地的气候也无法阻止他们寻欢作乐,以至于各国的君臣在荒郊野外驻营都能夜夜笙歌。
  当然了,“夜夜笙歌”就是一种形容,春秋时代不是谁都能有乐师和舞娘,他们的作乐方式除了吃就是喝,再来就是互相吹牛逼了。
  吕武是带着一种叵测的心态在看诸侯进行各种放荡的。
  他们以为晋国解决了楚国就会消停,做梦呐?
  晋国的历代君臣,他们之所以一再召唤诸侯“听成”并不是因为需要他们出力,至少大部分时候真的没看重诸侯的那点实力。
  那么,晋国君臣为什么还要一再召唤诸侯“听成”呢?其实就是一种提防的心态使然,再来就是故意折腾列国了。
  俺们外出打生打死,任何一次都是胜负难料,怎么可能让你们躲在一旁偷偷发育?
  既然俺们随时都有完蛋的可能,带上你们一块出征,胜局你们就好好当啦啦队,输了一块玩儿蛋呗。
  吕武担任晋国的元戎不算是一种“承上”的继承,没人给他传授当了元戎应该做些什么。这一点其实就是造成一种政治套路的断代了。
  幸好吕武不是“一般人”啊!
  换作是智商高一点的“一般人”,失去“传承”的他们顶多就是按自己的想法办事,再创立一套对敌人、对盟友的做事方法,跟老前辈交棒是不一样的。这么一搞,打从事实就是一种“断代”了。
  所以诸夏的文化中才会那么重视“承上启下”,哪怕继承者想要做出什么改变,起码不会造成一种突兀的骤然变化,致使反弹太过于猛烈。
  吕武没有去参与列国君臣的寻欢作乐,他哪怕是去也会让诸侯发懵,不会是一块玩得舒心。
  当然,吕武也不会整天偶在自己的帐篷过日子,每天按照惯例巡视营寨,不至于会去对士兵嘘寒问暖,也干不成这事。
  事实上,谁的兵谁去养和管束才是春秋守则,外人敢去对本家族的士兵嘘寒问暖,就问是不是对俺家有歹意了吧!
  吕武做的事情在套路上是对贵族下手,关怀贵族收其心,远比“越级”去收买士兵会产生不必要的忌惮好,成效怎么样看以后咯。
  现在不光晋国的贵族拿吕武当活着的“伟人”来看待,列国实际上也是相同的心态。
  所以是,但凡吕武不太过份,他们基本上会选择忍一忍。
  如果吕武表现出品德高尚的一面,他们觉得受宠若惊的同时,心里是更高看一眼,还是觉得好像能搞“君子欺之以方”。一样米养百样人,谁也没有读心术,看实际的所作所为吧。
  “阿武,近来营中多有流言。”士匄见吕武巡视到范氏的营区,亲自过来招待。
  也就是说,吕武巡视各营区的次数太频繁,早先士匄会每次亲自接待,后来实在有事也就不再露面。
  吕武没问,沉吟了一下下,说道:“我亦听闻。”
  什么事?事儿可真的不要太多了。
  谁让都太闲,气候的原因连操练都无法干,不是窝在帐篷或窝棚,便是凑堆侃大山。
  以为晋人真的就是木头人或杀人机器吗?并不是的。他们只是战时被严苛的军律所约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7/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