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9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8/1090

  说白了,秦人轻易地舍弃掉赵氏嬴姓,因为各种新变化带来的好处而臣服于阴氏,日后阴氏会不会也得到一个跟赵氏嬴姓相同的下场?
  关于这点,秦二世和赵高有话说,他们给予阴氏的答案会是:必需一直给秦人构建目标,给予阶段性的好处,一旦好处停下就是遭遇外敌入侵不抵抗,再在新主人的各种许诺下焕发出强悍的战斗力。
  并不止秦人会是那样,只要是军果主义的体制都会有相同的毛病。
  秦末是个怎么回事?首先是始皇帝许诺给秦人的好处没有实现,个别人却是极致的荣华富贵,绝大多数该得到的赏赐却是没有得到落实。
  蒙氏、李氏等家族在秦国的兴起,源于他们确实是有能力,对国家的好处不止一点半点。
  真正的老秦人只有王氏、赵氏极少数获得高位,着实令秦人感到失望。
  在很多人看来,孟、西、白的灭族或消失让秦国已经不是秦人的秦国,变成山东诸国移民的秦国,各种怨怼只是没有爆发出来而已。
  秦人谁都没有说,他们却是对赵氏嬴姓看得很透彻。
  不管是老秦人还是外来者,对赵氏嬴姓有用才有荣华富贵,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会被清除掉。
  百里奚、奄息、仲行、针虎、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等人纷纷点赞。
  而到了秦灭六国的中后期,商鞅建立的军功爵制度就已经在瓦解的边缘,等最后一个齐国被灭,始皇帝已经拿不出关中的土地来赏赐中下阶层的有功将士,而关外的土地秦人又不想要,上下的对立形成,局势一下子变得老尴尬了。
  有毛病吗?只要是一个智慧生物就有利益追求,努力了无法得到回报,谁特么愿意拼死拼活?
  “秦公族……不留一人。”吕阳知道自己的父亲一直怀疑自己嗜杀,某种程度上他本人觉得没毛病。
  只有亲自去执行的人才会更加透彻的明白一句话:只有死去的敌人才是最好的敌人!
  明明必须斩草除根,为什么要留下后患呢?等着某天仇敌的子孙找自己的子孙算账啊!?
  作为一名合格的长辈和祖先,肯定要帮子孙后代剪除掉所有忧患,儿孙自然会有自己面临的挑战,长辈和祖先故意给子孙留下敌人是一种极度不负责的行为。
  还有那么一种人,知道敌人已经跑得不见踪影,明明是没有能力永除后患,为了保住面子哔哔一句:上天有好生之德,且饶他一命。若日后寻仇,我子我孙一应接下。
  我了个尼玛!
  这个就是所谓的遗祸子孙了吧???
  无地浑身颤栗了一下,迟疑道:“便是有意效力于我……”,说到这,感觉到冷意,又看到吕阳一脸的笑吟吟,改口应命:“诺!”
  阴挈(qiè)见无地走远,低声说道:“秦君之死,饮药?白绫?见血?”
  这家伙是谁?看年纪大概三十来岁,五官跟宋彬很相似。
  他叫阴挈,是阴氏家宰宋彬的儿子之一。
  “父上不欲赐死。”吕阳其实是反对的,但小胳膊掰不过粗大腿。
  阴氏的其他“二代”在教育方面趋于平凡,也就是大多选择当代的教育方式。
  吕阳在教育上则是吕武全程把控,会学习当代有的知识,更会得到吕武亲自教导一些不成体系的知识,思想上则是更倾向于“现代人”。
  说通透点,吕武给吕阳的思想就是学会什么是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吕武整理出来的管理学着重了教导。
  管理学在现代或许是烂大街的玩意,封建时代和帝国时代则是“帝王学”啊!
  听到是吕武的意志,致使阴挈下意识缩了缩身躯。
  开创阴氏现如今局面的吕武,其他家族的人怎么看无所谓,越是忠诚于阴氏就越感到崇拜,几近与神灵无异啊!
  “秦君不死,秦国焉亡?”吕阳信奉的就是,但凡有威胁就应该清扫,对不绝人祀比较不感冒。
  阴挈低声说道:“主有命,必从之。宗子怎可不敬?”
  哎呀!
  应该全心全意忠于自己的小伙伴竟然跳反???
  吕阳却像是早就习惯,无奈地摇了摇头,问道:“去病何在?”
  作为嫡长子,也是阴氏下一代家主,吕阳各种忙碌不说,阴暗的事情都是一肩扛起。
  同父同母的胞弟吕去病到了秦国这边像是彻底放飞自我,先是三天两头往城外跑,后来干脆待在骑兵营地,再后来就是各种骑马纵横了。
  从种种迹象来看,吕去病对骑兵这个兵种有着痴迷一般的感兴趣,几天找不到人影变成挺正常的事情。
  吕阳倒是不害怕吕去病出事。
  任何时候都有近百人护卫,秦地这边的阴氏所有人都处在高度警戒状态,怎么可能让吕去病出事呢?
  阴挈多少有些阴鸷,很快隐藏起来,答道:“携宗子令牌调兵,率三千骑往‘乌氏’而去。”
  “我之令牌?”吕阳很确信自己没给吕去病什么令牌,更没有给予调兵的权力,一瞬间变了脸色,有那么些铁青地喝道:“胡闹!”
  那可是窃取令牌,再私自调兵啊!
  吕阳这个阴氏第一继承人都不敢那么做,是谁给的吕去病胆子?!
  他就用不善的目光扫视包括阴挈在内的所有人,下令决心搞清楚里面有谁动了什么心思。
第741章
秦国?名存实亡啦。
  任何时代的任何职业,但凡是家族的产业需要一位继承人,教育下一代都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没有实际接手权力之前,继承人任何的表现都可能是一种表象或表演,等权力拿到手之后就会立刻变成另外一副面孔。
  有一点倒是通用,不能对继承人有求必应,甚至不能让其生活得过于舒适和优越,要不然超过九成以上的继承人都要被惯废,剩下的一成则是有着超强的自律性格。
  历史上的孟子有一篇文章写得非常好。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一篇文章不止对一国君王是宝藏,对于为人父母也是教育宝典。
  当然了,绝大多数人会很讨厌那种思想,认为自己就是牛逼,生下来就是为了享受。受苦?受尼玛哔啊!
  吕阳当然学过这篇文章,也是吕武很难得能记得住全篇的著作之一。
  他小的时候就是单纯的学而已,根本就不懂里面的道理,年纪很小就被放任出去打拼会感到不满,受了苦也会埋怨父母,等待慢慢触碰到权力才感到文章回味之后的甘美。
  为什么很多人渴望有“后悔药”这种玩意?只因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到了社会的毒打,成长起来之后觉得能比以前做得更好,自然而然也就认为“再来一次”的自己,不会是曾经那个自己啦。
  吕阳自小有犯过错吗?有的。
  人怎么可能不会犯错,要看错误带来的代价能不能承担而已。
  作为阴氏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吕阳非常幸运,不管犯下什么样的错误都有一位父亲能够在事后收拾残局。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位“无所不能”的父亲,很多身为人父的成年人都会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而这就是记录历史的重要性,使人能够以史为鉴。
  当然了,人类记录历史的作用是什么?一般是重复去犯前人已经犯下的过错。
  明明知道干了什么会得到悲惨下场,为什么还要去做呢?不是他们头铁,而是他们认为前人太傻、太蠢了,自己去干才不会得到相同的下场。
  执行灭国命令的吕阳选择杀掉秦国公族的每一人,上从白发苍苍的老者,下至嗷嗷待哺的婴儿,不论性别,不看为人,一律就是杀杀杀。
  如果不是吕武下了死命令不准伤害秦君,认为自己有铁血意志的吕阳连秦君都想干掉。
  吕阳在春季来到秦国,杀戮从春天开始,一直到雪花纷飞的冬季依旧没有停止。
  现在这么个年头,灭掉一个家族不会只是死上几个人,有些多子多孙的家族光是血脉相连的族人就有数百,乃至于是上千人,还要算上忠于这个家族的另外群体,灭亡一个家族要杀的人真心太多太多了。
  “自古何处英雄不杀人?”吕阳在翻阅名单,一点心里不适都没有。
  说起来也奇怪,英雄的的确确需要粘上一些跟血有关的事情。
  很多英雄没有亲手杀掉一人,他们能够成为英雄是率领军队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代表着他们没有亲自杀人,下达一个指令却能让数千、上万、数十万人顷刻之间变成尸体。
  所以,社会没有发展到所有人类大同之前,又或者没有外星人来侵略,不可能存在全人类的英雄,有人认为是英雄,必然有人视之为仇寇。
  我之英雄,彼之仇寇,很是合情合理的呀!
  名单很长很长,以一个家族作为一个篇章,再一个名字接着一个名字被画上了红线。
  “秦君有何举动?”吕阳问道。
  阴挈答道:“未能知晓外间之事,尚无异常。”
  秦君本来有名有姓,后来被阴氏刻意全面屏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8/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