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9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0/1090

  所以了,他们帮晋国几个卿位家族从实力进行排名,错误的排名之下,认知方面也就错得比较多了。
  阴氏不救援赵氏不是害怕范氏,赵武身上有公族的血脉倒是原因之一,更多的是吕武想看到范氏在晋国南境一家独大。
  子产说道:“如无此次封邑置换冲突,赵氏亦不可壮大。此为晋国国情也。”
  公子午笑呵呵地说道:“如是。”
  不少人跟着附和。
  他们为什么能坐在一起,名义之一就是喊着囔着晋国礼崩乐坏,外姓竟然把控住国家,必须联合起来帮助晋国恢复公族掌权的传统,要干的事情是“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正义事业呀!
  赵氏灭亡的消息已经传开,关于赵武本人的消息则是云里雾里。
  阴氏联合荀氏等家族将魏氏灭掉的消息则是暂时没有广传,关于阴氏要带头分裂晋国的消息则是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他们听到吕武要带头分裂晋国的消息是什么样的心态?理智在告诉他们根本没可能,心里则是盼望吕武真的那么干。
  中原列国早就受够了晋国的压迫,不止每年要交保护费,时不时还要听命出兵跟随,大部分国家光是应付这两项就花光了国帑,没有多余的经济去发展自身。
  另外一点,晋国和楚国连连交手,尤其是近些年来大战发生了那么多次,列国的伤亡虽然不多,胆战心惊则是必须的。
  楚国在历经晋军打进腹地之后出现了一些改变,不再像以前那么霸道。
  晋国一再折腾列国,西方太遥远的秦国发生了什么事很难了解,齐国和卫国则是先后有点国将不国。
  列国不管相不相信楚国变得容易相处,能够抓住机会弄垮晋国,怎么都要进行尝试的吧?
  华元说道:“我闻阴氏、范氏、荀氏聚兵皆超十万众?”
  私下聊天的人都安静下来。
  那可是超过十万的士兵,在座的大多数国家拼尽全力连十万的一半都凑不出来。
  阴氏和荀氏到底征召了多少士兵,他们没看见前不好下定论,士匄率领十万大军南下却是都看到了。
  蘧瑗说道:“我之边境,晋上军将聚兵十万。”
  得,又证实一家聚拢的军队超过十万。
  公子午说道:“晋武力之盛,我深信之。”
  楚国才是那个年年跟晋国大战的国家,不管是看开赴到战场的晋军一再更替,还有一些情报窥探打底,老早就知道晋国的兵力非常雄厚了。
  这些国家凑起来的军队达到二十万,其中楚国就占了一半,不足以说明霸主国就算是遭到重创,能够成为霸主国的底蕴不是其他国家能够比拟的吗?
  话题开始变了。
  由华元提议大家要不派人回去,再多征召一些士兵过来?
  子产率先回应道:“我可再征二‘军’。”
  那就是两万五千名士兵。
  几个国家的代表先后表态,多的再来七八万,少的则是再来数千上万。
  余眛一直没有讲话,参加联军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再增兵是另一回事。
  总得来说,吴国被楚国肆虐得有些惨,参加联军很大程度上是对楚国的一种服软,并不是真的要跟晋国玩血拼活动。
  吴国最大也是最痛恨的敌人是楚国,有兵力消耗在跟晋国的交战中,怎么不藏着掖着某天拿出来跟楚国拼了?
  列国的人听到公子午表态会再调七八万士兵过来,嘴上讲几句奉承的话,心里则是感到无比的忌惮,再酸溜溜地想道:“霸主国就是霸主国,不管晋国还是楚国,底蕴都太强了!”
  华元也就看向余眛,行礼再问道:“吴增兵否?”
  余眛直接说道:“我败多次,历经楚人肆虐,国中无兵矣。”
  华元立刻就尴尬了。
  公子午斜着扫了余眛一眼,没有掩饰内心的轻蔑,直接表现在神态上。
  愿意增兵的增兵,他们要是没有空口吹牛逼的话,明年联军的总数将会达到三十六万以上。
  那一刻,他们已经知道自己在创造历史,一个个不管内心里怎么想,看上去很是情绪激昂。
  这可是合兵三十六万啊!
  不算殷商,自姬姓立周以来,绝壁是诸侯联盟出兵最多的一次。
  “为我等贺!”公子午率先提议。
  大家当然是举起救斛欢笑着共饮啦。
  有那么些人却是想道:“楚国还是有点大不如前,以往轻易出兵二十多万,今次没有打破出兵的最大规模。”
  酒宴散去,各方势力会有自己的小故事。
  时间一天又一天的过去,关于魏氏被灭的消息传过来,公子午牵头再次聚人了。
  “魏氏灭,阴子号召国中贵族出兵,听闻聚兵达十三万。”公子午说道。
  这十三万的成份不难打听,阴氏只占了里面的五万,荀氏出了两万,其余都是晋国公族和中小贵族的士兵了。
  晋国公族竟然还参加国战?他们必须参加啊!不参加的话,公族与范氏的矛盾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也许会让阴氏也下场。
  子产阴沉着一张脸,说道:“我闻阴子于‘魏’焚城,烧死魏氏之主与四万众。”
  大家都听过这个消息了,初听都被吓得够呛。
  蘧瑗哭丧着脸,说道:“晋上军将已现于‘沫’,恐将挥兵侵我。寡君命我归师,诸位担待。”
  什么玩意?
  联军就等着春暖花开,要玩命先解决掉被围困的士匄等晋军,到了这种当口卫军要撤?
  晏婴说道:“齐、卫唇亡齿寒,寡君亦命我挥师卫地助战。”
  刚才子产的话没有讲完,犹豫了一小会还是说道:“我国侯氏叛乱,五氏城头亮晋旗。”
  华元的嘴比较快,问道:“郑亦退兵?”
  玛德!
  之前都是怎么说的?一个个表态要弄死“斗首”的晋军,不弄死就自己去死。
  现在倒好了,眼见着马上就到了能开战的季节,齐国和卫国明确表态要撤离,郑国一跑的话,没有正式开打,己方就要被弄得士气受挫。
  子产没有吭声。
  一时间,在场的人都充满负能量,一个两个脸色阴沉到能滴水。
第743章
新时代的来临
  以侯氏为首的五个家族不想再当郑人,想要当一名晋人,是谁的手笔?有他们自己的强烈意愿,再被阴氏和范氏联合推了一把。
  这五个家族改旗易帜,郑国临近晋国的大片区域立刻变了颜色,换作是在有国界边防的年代,怎么都要一下子让郑国的国防崩溃了。
  现在各个列国不存在国界线这种玩意,他们以城邑来划定势力范围,也就是没有“过线”这种说法。
  所以了,士匄率领大军南下,没有去攻击郑国的城邑为前提,晋军并不能算是入侵郑国,要出现攻打“城”、“邑”、“邦”才是正儿八经的交战,不然都算是一种路过。
  这个也是春秋时期为什么一再出现甲国跨过乙国去攻打丙国,乙国不认为自己遭到甲国侵犯的原因。
  还有那么一件事情,晋军南下肯定需要后方运送补给品,辎重队伍不管是在郑国或是宋国势力范围,压根就没有遭到攻击。
  那是郑人或宋人不知道晋军的补给线在哪吗?并不是的。他们只是还在遵守交战规则。
  什么规则?不攻击敌军的补给线只是其中的一种,包括不猎杀敌军的传令兵,不在某地设伏打伏击战,不刻意杀死敌方贵族,等等很多方面。
  当然了,也有诸侯国不再遵守交战规则,以吴国和秦国作为代表,率先进入到礼崩乐坏的时代。
  所以,哪怕是没有吕武的推动,到了公元前556年的阶段,很多事情其实也会出现变化。
  是的,时间线已经走到了公元前556年,在今年吕武正式奔四,已经四十岁了。
  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位于“斗首”的战事即将再次开启。
  然而,齐军和卫军先后撤离“斗首”包围圈,后面公子午决定抽出五万楚军前往卫国助战。
  宋国考虑到跟卫国的关系,再加上卫国的坚持能牵制约十万左右的晋军,咬牙拿出两万宋军从国内径直开往卫国。
  楚国、宋国、齐国和卫国的做法让子产有点透心凉。
  这尼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0/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