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天堂(精校)第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402

  而虎贲卫是第二种,也宿在皇城,是皇帝的亲军,一直是守卫帝座的基石,人数一万五千,现在这块基石一去,皇帝就只剩宫内侍卫了。
  至于在京内驻扎的六营,这早早就被渗透控制,不复其用。
  朝廷柱石已去,大事已迫在眉睫,方信思度几分,至露出一丝冷笑:“如今皇上之策,唯在于召见高相入得深宫而擒杀了。”
  “是的,大势已去,如能在今年中冒得大险,果决擒杀此人,方可图之,如是不然,再过一二年,满朝文武,宫廷内外,都是高相的人了。”
  “那高相,明白不明白这点呢?”
  “主上,我想高相会明白这点。”沈轩露出诡异的神色,一笑。
  方信听了,也露出一丝微笑,说着:“我想也是如此,不管怎么样,我身受皇命,是收复西南,消灭蛮王,其他的事情,自有朝廷诸公处之,我等不需多问。”
  现在,朝廷已有一百九十年,虽已显衰相,但是到底还有根基存,高明统就算登基为皇又如何?他没有横扫天下,全靠权谋党羽,如何能使天下心服?
  无非是为真主开路。
  对于方信来说,朝廷如是有变,就对他再无钳制之力。
  高明统真的能篡位登基为皇,必召见统兵大将入内,方信不去就可以了,谅想用兵讨伐,也非一年二年所能,这一年二年,方信也准备好了吧!
  虽是如此,方信欢喜过后,还是唏嘘不已,世事沉浮,不过如此!
  初春的阳光,透骨的寒意。
  呜呜号角之声,方圆百里之内,八万敌兵密密麻麻,两方交错的城墙之上,喊杀声沸腾不休,一处如洪水,狂涌奔流,一处又如铁闸,坚固而防,这些惨烈……
  安昌王默默地望上县城,那里大楚的军旗,在风中张舞。
  “还是不肯降?”安昌王问着。
  “正是,虽屡次射箭入信,也不答,显是下决心死守了。”回答的这人,却是一个汉人,大概四十年纪,他躬身说着:“至于内应,此县城中,原本二百户都已被掌控,稍有骚动,就被擒杀,难以成事。”
  说着,他就微叹,本以为屯田在关外,多好掠夺,想不到稍一绕城而入,却发觉屯田之堡,虽说外面都是田地,但是却见不得任何农舍,上百里路上,只有一些堡,这些堡,虽然不算太高,但都墙体厚实,更可怕的是,几乎没有死角,数千人攻上去,都难以攻克这立刻引起了安昌王府的高度警惕,在汉族地区生活十年的安昌王立刻发觉了其中危险,几次试探之后,再加上一段时间产生的问题,就更是明白其中危险——这些军屯之堡,林立而成,全以军法,隔绝了通道。
  是的,西南虽有矿石,却难以开采,更缺少工匠,安昌军的武器和粮食,本依靠掠夺和交易——自然有许多汉族商人为了巨利而不惜违禁出卖盐铁粮食。
  可是现在,关外林立的军堡,使这出关三十里地成为了死亡之地,那里根本没有平民,所有粮食和商品全部是幕府军用分配,各堡之间根本不许交流,因此商人只要进入,就根本无法隐藏,立刻就被逮捕,所携带的商品全部没收(为发觉的军屯所有),人员全部拷打,逼问来历。
  根据隐秘消息,凡涉及到的商人,多被暗杀、吞并、贼劫。
  才半年,使本来流入的五个渠道,断绝了四个,安昌顿时被隔离出来。
  蛮人也是人,再剽悍也要吃饭。
  六十万蛮人是没有错,但是可战男子也不过十万,十年征战,战死甚多,现在可战男丁也只有八万,这次几乎是全部征来了。
  可战男子就是壮丁,主要劳动力,这样一来,无论为农为牧,人口顿时不足。
  更加不要说满足军用的产业了。
  如是衣服,要种麻,要纺织,要运输
  如是武器更是麻烦,开矿需要大量人口,开出矿来又要炼铁,在现在的条件下需要人数可不是少数,炼了铁,制造工艺又是极麻烦的事。
  原本能不时掠夺,又有商人流入,还不觉得什么,现在才断绝半年,情况顿时暴露出来——粮食只能自给三分之一,铁器更是只能自给十分之一,如是事事亲为,自给自足,那当兵的只有解甲归族。
  这自然是不可以的事情,所以这次,势在必得。
  “嘿,连郡王之号都不要吗?”对上面考虑,安昌王也是知道,听见不投降,不由说着,许之投降的条件,已经高达郡王之职,对方却还是无动于衷。
  “让千策营上吧!”他咬了咬牙,说着。
  传令官得令而出,只见一队蛮兵直上,队伍整齐,显是经过军法。
  角号连声,攻势越发激烈。
  横错交抵的尸体,不分敌我,在城墙边上,以及下面,重折叠叠,相互的人员拼杀,血光喷涌,不时有人带着惨厉的惨叫,落下来,摔成血肉模糊的肉饼。
  但是随着号令,更多更精悍的敌军拥上前来,整然密集的刀剑寒光刺目……时光在流过,鲜血在不断流着,突地,远处连声号角,旗帜如林而来,顿时使县城中不满五千守军士气大震,欢呼起来。
  方信卓立于一处新堡之上,远看战局。
  此年,他三十五岁,身着三品官服,脸容平静,眼神深邃莫测,隐隐地,已有威慑万人的气象,他的目光落到了远处八万蛮司身上。
  战鼓震天。
  双方,都算是军容鼎盛,旌旗似海,正面战场上,已经集了十三万人,而各堡军屯,半兵半民,也全数动员而出,这就难以计算了。
  方信的中军,三千人,布在堡内外,兵器寒光生辉,更添杀伐的气氛。
  “嘿嘿,蛮人也会围城打援嘛?不知道怎么样破我连堡之军呢?”看见着情况,方信露出一丝笑意,淡淡地说着。
  “围城打援,大人的确说的是,不过,此时野战,却非是野战了。”沈轩说着:“我等三十里内,连百堡,每堡驻一营,连同堡内民兵,是以有千人,万人都难以拿下。”
  “出战如林,徐战入堡,虽在关外,尤在关内,有山川之险。”背后又有人赞叹地说着:“如此,蛮人如何得胜?”
  风中旗帜,飘浮如林,文薄参事张琢呵呵一笑,说着:“军户之民,都在堡中,哪由得他们不死战呢?而且此等坚堡,虽万人,半月也未必得下,蛮司倾其兵也不过八万,现在城下已折了五千,看其能破几堡?”
  “群堡密布关外三十里,诸军背依坚堡而战,三侧半围,虎视其营,大人之略,伟哉!”连随从的下广卫参将周冰斌,也不由赞地说。
  “其实战局已定,我有八字之法,敌进我守,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方信这时说着。
  这八字一出,众人细想,都是大悟,顿时喜气洋洋,说着:“大人有此策,蛮人必败!”
  本来方信很是看不起这八字战术在古代,原因很简单,要达成这个效果,有二大要求,首先就是必须有电台来遥控,其次就是必须有牢固的根据地(或者说密不可分的军群关系)——前者在古代肯定没有,方信派出去游击战,也是出兵五十里就难以控制,只得听天由命,看他们运气,能回来多少,哪可能调度。
  其次,再好的军群关系,在古代也没有半点用途,比如说,方信搞的游击战,结果就是百里之内,汉族几乎上被屠杀一空,连根基也没有了,还谈什么政治?
  在古代,屠杀政策基本上就否定了许多看似英明的政策,在方信这个半调子看来,当年地球上某党最得天下的原因就是在20世纪,那时,屠杀已经不可行了。
  如果早上三百年,能够一屠十万,再屠三十万,三屠百万的时代,什么鱼水关系,军群关系,就算不是全渣,也是半渣,只有靠城池守得,方可得稳固的后方。
  不过,在现在这个特殊情况,却完全可以办到这点。
  各棱堡林立,就是坚固的根据地,出兵可战,回兵可守,敌人只有疲于奔命的下场。
  而且还不足三十里,调度起来,也可以基本达到“敌进我守,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程度。
  “孙子兵法云: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这时,新上来张弘也自说着:“大人可算得这数句之精髓,先为己之不可胜,再为敌之可胜,而上下同欲,更是得其要旨,有大人在,蛮司再难寸进也!”
  这上下同欲,深得方信之心,是方信得意之作,不由点头微笑——各堡中,都是将士家属所在,又有谁敢于后退?
  一后退,陷其家人死地也,分错安排在堡中的一营军队,不但在于御敌,也在于监督堡内家属,更有直受方信控制的监军队在,而棱堡的坚固,又使将士安心,如果松散的营寨,说不定产生反效果——比如说后营攻破,军属被俘,军心大乱。
  此时,却达成完美效果,可所谓生死同一,可所谓上下同欲,这就是兵法了。
  “可惜的是,受此一战,今年的垦田军粮,又只有一半了。”张弘又自叹地说着。
  “无妨,这次,本军万无败之理,下面唯是消耗,蛮司死一人少一人,万万坚持不下去。”方信摆手说着:“至于粮食,等战后,本抚自可解决。”
  说着,又对着长吏沈轩说着:“战后,无论损失多少,上奏朝廷时,就说斩首敌军二万,而我军只损三千。”
  这句话一出,人人面面相觑,单是现在县城中,损失就不止三千了吧!
  下广卫参将周冰斌不由问着:“大人,这不妥吧?”
  “有何不妥,军屯已成,流民每户出一兵,也可充实二万,补充上去,如朝廷上差前来,必见我军鼎盛,兵有六七万,甚至满兵八万!”唯有沈轩立刻领会了方信的用意,却立刻就说着。
  苏遏已死,虎贲卫统领江哲被杖杀,副统领蒙习继之,这说明高明统篡权行为进入了最浓烈最紧要的地步。
  如果此战后,上报死伤无数,实力大损,说不定无论圣上,还是高明统,都要起心思顺便夺军——虽然这个可能不大,但是也存在。
  不过,如果显示出强大的实力,哪怕明目张胆说瞎话,也不要紧,这时无论是圣上,还是高明统,都鞭长莫及,反而要不得不安抚。
  再说,屯田已成,对朝廷的依靠降低了许多,所以,方信才可如此行事。
  在场的人都是聪明人,细细想想,有几人就变色。
  方信不言,远望上去,见得这城下的蛮军,不愧是十年连战的精锐,个个剽悍异常,虽见方信军来,却还是对县城保持着奔滚如潮的攻势,冷笑着,方信挥手下令。
  顿时,一阵战鼓响彻天地。
  已经准备的三万军,长矛兵、藤牌兵、弓箭手,层层叠叠,推着长车,摆出大阵,缓步而前,而二千骑兵,纹丝不动,等待着方信的号令。
  杀气冲天而起,在越来越急的鼓点中,衣甲抖动之声,连绵不绝。
  本来长车是不可能长途推着作战,但是县城离堡,不过十里,车子推上前,正是方便——这距离正好,如果敌军退下,正好入城支援,那时,蛮军再难有所作为!
  而敌军,也自是出军,一声令下,洪流一样地直冲而来。
  两方的人潮,相撞地一刹那,杀声轰传天空,先是“噗”的一声,弓箭手射出的箭,使天空都为之一暗,地矢雨,激溅落下,落出无数血色的浪花,而蛮司骑兵,却悍不畏死,前赴后继地冲击。
  但是到了车前,就再难突破,长枪直刺,弓箭如雨,声声传号过来。
  “我如是敌军,早应该退了,这种拼下去,只有不断损失,再难有所作为。”方信见了,冷笑地说着。
  “大人说的是,但是,如是不拼,只怕以后更是艰难,再过半个月,粮钱都消耗完,只怕敌军都不得不解甲归田,连三万兵,都凑不起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4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