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天堂(精校)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402

  群堡一成,全部是军户,军法处置,每堡之人,非令不许出十里之外,这就形成了三十里的隔离区,任何商人进入都是死路一条。
  虽然并非这一条路,但是其他道路,都必须在山中林中翻越,能运输的货物,不及正常地十分之一,消耗更是提高十倍,商人谋利,安肯如此?
  货物一被切断,与满清类似的组织,就立刻处于崩溃的边缘,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明朝朝廷,来处置袁崇焕的大罪。
  朝廷有四罪论之——付托不效、专恃欺隐、市米资盗、谋款诱敌。
  其中市米资盗和谋款诱敌,就是给予满清粮食和金钱,使之存活壮大,这实是货真价实的大罪,只是,当年满清,就算切断中原联系,还可打劫朝鲜。
  在这个世界,一旦动真的切断贸易线,这安昌王就如无水之龙,再难存活——说来说去,实际上就是早上五十年。
  再给五十年,蛮司可繁衍到百万,而领地内汉人,也可繁衍上百万,这样的话,汉族为其耕作,就已经足够消耗,也可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那时,可出兵三十万——三洞关单是八万人,也未必守得住,就算守得住,也要吸取朝廷大量鲜血。
  如此消长,一旦内地有内乱,还是可以问鼎天下,只是现在,却无能为力了,如是贸易切断,甚至连自保都不足——领地内汉族本来只有五十万,给方信这样一搞,顿时锐减到三十五万,而且仇恨不绝,就算安抚下来,耕作也难以养活足够数目的蛮兵啊。
  当然,龙气之妙,如不能外部突破,那就内部乱之,但是方信对此早有准备——军屯之妙,在于内外兼备,与外可御敌,与内可垦田。
  有此,朝廷如是问罪,凭此自守,也足够了,方信已经下决心,无论什么事,都不会出关进京了,而且,沿途百里,都密布监控,如是有不利的钦差前来,半路杀了就是了。
  所以,方信才要上奏折,无论结果怎么样,都会大言不惭高喊:“我军兵强马壮,获得大胜,本抚誓必全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战争的本质,打的就是大势,打的就是格局,打的就是政治,而且,由于西南十年大战,连附近几省,都几乎抽空了精兵,真的逼反了方信,打出清君侧的旗号,附近几省就是空地了,一军可取,未必就没有人响应——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兼知,现在高相之心,路人都知,天下士民豪门,都是不满,有此旗号,只怕立刻天下大乱。
  当然,方信并不希望如此,如果这样作,就是有进无退,说不定要为人作嫁衣,这只是不得已而之,如果可以,方信宁可摆明旗号割据。
  西扼浅水之龙,静观于中原,存亡演变之道,尽在手中,区区几步,就已经三成胜算在握,等到大楚内乱一成,就可正式化得蛟龙。
  夫战,在于庙算,决胜于千里,存于一心,是以存于一心,玩弄天下英雄于股掌之间。
  
  第166章
加爵
  
  永安十三年五月,安昌王无奈退兵,损失一万一千人,而方信方面,阵亡和残废九千一百人,还有三千负伤,经过治疗可恢复。
  此战,使安昌王损失了八分之一的实力,起码五年都恢复不了,是以又向后退了百里,由于己方损失不是很大,方信想了想,还是没有太过嚣张,发“斩首二万,只伤三千”的奏折,而差不多照着原样发了奏章。
  就算如此,也是十年来的大胜,想必朝廷按例,必有赏赐。
  转眼就是二个月,新建的1个棱堡又向前推进五十里,增加了不少可耕之地,并且使后方的屯田相对安全了。
  但是,方信摇头叹息,自己在西南的进程,也只有这点了——一旦脱离棱堡作战,自己就算有满编的八万人,也难以成事。
  要控制西南,以及西南更背后的草地,非十五万精锐不可。
  说实际的,方信很是搞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穿越了,搞什么都风生水起,而自己就这样难呢?
  当然这个说法是指发财。
  农业社会,万事在于粮,这方面方信根本没有什么办法,在位面有限允许的程度内,额外进行改良,也无非是水车和农具的改善。
  水车可以灌溉,使旱田变成水田,就此一项,就可多收一石一亩。
  农具的改善,改善人力,但是现在最缺乏的,却是耕田所用牛和马,这些却不是一时一日能繁衍的——而安昌王受此一战,却立刻回过味来,反正安昌省地广人稀,就迁移百姓退后一百里,又在外面驻扎骑兵进行巡查。
  这样的话,后面百姓就难以逃亡到关内,并且方信的游击战也难以发挥效应——出关百里,只有被骑兵吃掉的份。
  这使方信打的如意算盘顿时落空,虽然对方骑兵也很难穿入棱堡控制区,基本上农田开垦相对安全,但是流民军屯的人口,停留在二十万而无法突破。
  5万军屯之户,最多起兵3万,如果全部增入,正好补充完足兵八万,却再也无法扩张了。
  军屯可自己解决三万军粮,郡内最多解决一万军粮,如果不算商务司的作用,还有三万必须依靠朝廷来补给。
  得意之后,方信这才发觉,到底气运难以解决,方信现在的资源,却也只有守地的份,很难真正独立成蛟龙。
  虽说如此,方信还是发布了一系列的命令,五万兵先保持不变,先提拔那些靠拢而来的年轻军人,各掌一些基层兵权,多半是营正一级。
  而吴杰,却已经补上了下堡卫参将之职,正式领兵五千五百,从属于参旗镇,这参旗镇,还是由岳名时任主将,下面有平浪卫、上宝卫、下堡卫三卫,这个卫现在虽明令补完,却至少有三分之一直接掌握在方信手中。
  宜黄镇镇下面有柏乡卫、义观卫、六华卫三卫,此战后,原本柏乡卫参将范杰彪升任此镇主将,但是只建柏乡卫和义观卫二卫。
  六华卫借口兵员和饷银不足,先不给予补完,只保留了百人的架子。
  三镇之外的五个卫——下广卫周冰斌、云阳卫蒋文轩、关里卫许鹏,还有新任命的前丘卫段佐通,倒已经许之足兵补充。
  东华镇更是没有重建,只是挂了一个名,把一个资格老的将官推了上去,下面有关里卫、下樟卫、下广卫三卫,也被方信收为未来编制,这是防备朝廷借故撤消编制,所以才留个空架子。
  因此实际上,足兵的,就是一镇七卫,差不多是六万人。
  其中,前丘卫已经彻底成为了方信亲军,段佐通本是投入幕府的年轻将官,而下面各府各营,也多半是靠拢方信的人充之,这就使方信的实力大增。
  总之,方信现在直接掌握的兵力,就已经高达一万五千。
  在古代要征战,除了粮食,就必须有铁器产业。
  方信就下令建立“军械厅”,正八品编制,组织武器的打造和研发。
  战场上的厮杀,往往片刻之间就决定生死,这不但在于将士的武艺、组织、运气,将士的甲和武器好坏也是胜负的关键之一。
  这天,方信就巡查着军械厅,新任命的军械厅管事也是这二年提拔出来的人,姓名是褚颖寒,正在一起说话:“大人,我厅现在,每个月可生产三百副纸甲,百副藤甲,十副甲!”
  普通士兵只得用纸甲,纸甲现在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
  正规纸甲,用纸和布而制,先将其捶轮,叠成三寸厚,每方寸钉四个钉子,然后裁制成甲,对远程弓箭很有效,近战却抵挡不住刀枪的劈砍——虽说如此,钉三寸的纸甲,还是可以减轻许多伤势。
  方信仔细观看,检查着纸甲,这种东西最是容易出问题,许久,才说着:“这关系我军将士性命,每甲出产,必有姓名,如是质量不行,必给予追究。”
  “是,下官明白。”褚颖寒恭谨说着。
  方信又看向了藤甲,若有所思。
  藤甲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藤编而成的铠甲,对冷兵器有很强的防护力,制作方法是必须把藤入水浸泡半月,出晾晒三日之干,然后油浸一周再取出来晒干,最后涂以桐油编制而成,缺点是怕火易燃,更不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但是幸亏这个世界并不是地球世界,此处西南,环境很是奇怪,的确多山多丘陵,但是山那边又有大批草原,气温也相对温和。
  所以这藤甲,不但材料来源方便,更相当适用。
  至于铁制的盔甲,方信倒不在意,这些都是给营正以上的人穿着。
  想到这里,方信突然有个奇怪的念头,这个位面边上,是大海吧,西南再深入,也是大海?想了想,放弃这个想法,又皱眉说着:“产量不能提上去吗?”
  “大人,人手不足,现有产量已经达到极限了。”褚颖寒硬着头皮回答地说。
  “那就招标吧,这些藤,丘陵山上到处都有,而晒制涂油,也不是机密的事情,可确定一个价格,向民间收购。”
  “是,大人!”褚颖寒有些迟疑,说着。
  方信一眼就看见了他的情绪,又自看了看其他的成品,口中却说着:“男丁或当兵,或开垦土地,还要挖掘水渠,的确没有多余的人力,但是家中妇女呢?只要价格适当,这些她们都是可以作的。”
  在方信看来,至少有一半妇女相对闲置——纺织和作家务,或者参与耕作,还是有些浪费了,虽然方信不会明目张胆地提出解放妇女,但是潜移默化,让她们参与工作还是可以办到的,这也是使领下各民各户多些收入。
  听了这话,褚颖寒立刻恍然大悟,说着:“大人英明,下官这就去办!”
  再看了几样,方信暗叹,自己军工产业,要满足八万人的需要,就算有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也还需要二年时间,方信看了看,又率领着一群人,观看着童子营。
  这些的童子营,都是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的孤儿,才进去,就见得一群少年,排然成列,用尚有些稚气的嗓音,开始操练。
  的确,养着这些少年的耗费,不会比招募训练同样数目的精壮士兵少,所花费的时间和周期也要更长,但是这些,忠诚上就没有多少问题了,几年内没有大用,但是再过十年,最核心的一些位置上,就可增加他们了。
  才看了几眼,就见得进来数人,匆忙上前,低声说着:“主上,钦差来了。”
  二个月了,现在才有旨意下来嘛,嘿嘿,方信虽然已经通过眼线知道了大体的内情,但是还是冷笑,不过,当着诸人的面,也不多说什么,只说:“那我们先回去!”
  现在方信出入,都有护卫骑兵,等到了家门,就已经见得了府中家兵都穿着盔甲鲜明,陈列左右,甚至连老夫人都已经扶了上来。
  而中央,香案已经摆好了,就等着方信回来了。
  方信略是示意,就见得下面领府兵班的李之昌,摸了摸长刀,一个细微的眉眼动作,就已经说明作好了准备。
  在古代,许多地方依靠着族人,李之昌也是李家同族,这十数年来渐渐获得信任,最是忠心耿耿不过,如是圣旨有不利之处,立刻斩了,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
  虽然打听到的情报,这圣旨并无多少问题,但是也说不定,以防万一,还是要的。
  见了方信进来,一个正在喝茶的官员立起来。
  方信立刻上前,跪拜了下来,说着:“给圣上请安!”
  这人此时,代表着皇上,木着脸,正色走到了上方香案前立定,等着方信家属前来,才展开诏旨就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安昌巡抚李睿,砥砺用事,实心尽职,今御敌十万,破敌一万,传首二千,大震军威,朕心甚慰……”
  方信等一批人伏在地上,跪着,听候着,上面都是虚话,下面才是实在的封旨。
  “……卿既立其功,朕又岂吝赏赐……各将职司各有晋升……李睿晋世袭子爵,赐铁券,赏黄金百两,授二品太子少保之职,加封其母何氏为二品安国夫人,其正妻何瑶,品貌端秀,加封为三品辅国夫人,望卿能仰承皇恩,继为其职,钦此!”
  “臣奉旨谢恩!”方信谢恩了,起身,其实也没有什么,无非是给个子爵的世袭之位,这在以前是很大的恩旨,现在却没有什么——实在的权力一点也没有增加,二品太子少保?还真不如封个总督呢!
  如果说正三品巡抚,本身就有钦差的意思,总督就更是位高权重,通常管理几省,是正二品临时性地方官——也是最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4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