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1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779

  相比大卫·格里菲斯这种个人色彩如此鲜明,艺术追求如此执着的艺术家,制片人宁愿选择类似西席·迪米尔(Cecil
B.Demille,1881年—1959年)这种堆砌视觉效果的导演。
  这位老兄就迎合了“黄金时代”观众们的需求,他也善于拍摄宏大历史片,尤其是圣经题材,比如1923年的《十诫》。所以被称为“圣经导演”。不过他拍摄的影片,无论服装、道具、内景、外景都极尽豪华堂皇之能事,还会在片子里面加一点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
  所以说,格里菲斯个人的失败是好莱坞电影工业从此就走上了大制片厂模式的原因之一。小钱钱让好莱坞消灭了创造它的艺术家们。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新古典自由主义大师不奶这位电影大师一口那也是不成的啊。不过在此之前,也应该让他清醒一下了。
  我们的袁大师用餐巾擦了擦嘴道:“大卫,我们梦工厂拍摄电影,制片人肯定是要有的。”
  “制片人?!”对这玩意十分反感的格里菲斯先生提高了一些声调道:“尼奥,难道你的梦工厂也向那些你瞧不起的犹太佬学习了吗?”
  袁燕倏也不动气,自顾自地道:“大卫,你听我说完。我这个赛里斯人也能算是个艺术家,我当然能理解你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可是像你这么拍电影是不行的……”
  “我们身处在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那么我们就要知道资本是无孔不入同时也是无远弗届的,只要发现有利可图的事物,资本就会像闻到花蜜的蜂群一般蜂拥而来。你们那个好莱坞如今不是被一帮唯利是图,毫无艺术素养的犹太珠宝商掌握着吗?”
  “能战胜资本的唯有资本……”他心中暗道,还有无产阶级专政的大铁拳。
  “嗯,恐怕你也是明白这一点的。不然你也不回去寻求乔治·贝克先生的帮助,而我们也不会相识了。不得不说,贝克先生确实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好人,不过如果你不能为贝克先生这样的投资者带来利润,他们又凭什么投资你的电影呢?”
  大导演终于找到个机会插嘴道:“尼奥,难道你的意思我还是要屈服于制片方吗?只不过,这次的犹太佬换成了你这位中国人而已,而已!”
  “哎……”袁大师叹了一口气道:“大卫,你这就不对了。除了投资方,我也是创作者之一啊,难道我就不想把我的作品拍成艺术瑰宝和传世经典吗?只不过我知道,你要让艺术效果精进1%,你就要付出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的成本。这值得吗?”
  格里菲斯先生不服气地道:“这当然值得,为了艺术有什么不值得的?!”
  “大卫。这就是你近期电影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了。”前世的网络小说作家袁鸿渐同学非常滴“有感而发”道:“我同意你说的,为了艺术有什么不值得。可是你的电影不是拍给同行和评论家看的……”
  “你的电影是拍给普罗大众看的!”
  “而普罗大众要看的是什么?华丽的画面,流畅的故事,精彩的剧情,出色的演绎,漂亮的脸蛋,高端大气上档次……嗯,至少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主题。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这……”电影大师被他这番话说的是哑口无言。
  我们的袁大师看他脸色松动了一点,这才抚慰道:“大卫,你放心。我派的制片人不会限制你,他们反而是会帮助你。”
  格里菲斯先生有些惊愕地问道:“怎么帮助我?”
  袁燕倏微微一笑道:“很简单,他们会和你一起做一份预算出来,一份让我们双方都能接受的预算。而且……大卫,听说过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吗?”
  大导演茫然地道:“VAM……尼奥,这是什么?”
  “哦,这是期货里面的对赌协议。”袁大师耐心地解释道:“交易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某一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另一方则行使一种权利。”
  “我们还可以签一个对赌协议,如果你拍摄成本超出了你同意的预算,那么就会从你所得的那份里面扣钱。不过同样的,如果电影票房超出了最初的估算,那么就会给你加钱!”
第九章
大师们(上)
  本章副标题:余生……嗯,穿也晚矣!
  我们的袁大师不准备掺和《饥荒孤女》的制片和摄制工作,毕竟在如今这种大工业时代,哪怕是穿越者,他也不能包打天下的。
  专业事务就应该交给专业人士去打理。
  再者说,谈钱伤感情。做预算签合同那就是得罪人的事情,他可不想把自己和电影大师的关系搞坏,以后他们还要继续合作下去呢。而且他是有私人律师的男人,让约翰·麦考尔先生出面就行了。
  所以,他们接下来聊了聊这个剧本在拍摄方面的一些问题,还算是愉快地把这顿午饭给吃完了。
  吃完了饭,大卫·格里菲斯先生就坐不住了,对他这种电影艺术家来说,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剧本放在眼前,不抓紧时间筹备拍摄工作那就是犯罪。他立马告辞,带着剧本返回酒店了。
  就在袁燕倏想和吉许小姐敦睦(伦)一下中美关系的时候,艾纽卡小姐姐走进来道:“尼奥,印刷厂把你的样书给送过来了。”
  “我的样书……”袁大师精神一振,自己那本《Socialism》总算是印出来了啊。
  现在他可是NYU的大赞助人,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名誉董事的男人,还愁找不到跳级申报博士的推荐人。欧文·亚当斯,尤里安·钱德勒和詹姆斯·柯南特三位就十分主动地成为了他的推荐人。
  而他的博士论文在上周五已经交上去了。实际上,他那个Ph.D已经是拿到手了,现在只不过要走个程序罢了。
  好吧,就算他不抄米塞斯的《Socialism》,随便写点什么,他这个博士学位的问题也不大。可是他依然非常小心。
  当时美国大部分高等学府要求每位博士候选人要向学校当局呈送论文副本一百份。而我们的袁大师一口气印了一千份,还有九百份那就是敲门砖啊,誓要把全世界的经济学家们都敲一遍。
  他的博士论文就要大张旗鼓地搞得满世界人都知道,省的像“道可托胡”那样“不清不楚”的,过上几十年居然还能成为史学界的一桩公案。
  不管后世胡大师的弟子和史学界,尤其是台湾史学界怎么为他老人家遮掩和吹嘘,胡适之确实要到1927年,也就是他博士论文写出来十年之后才拿到Ph.D。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这个胡博士和某位“方博士”一样就是在骗人。
  其实这件事情在1919年的美利坚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
  1919年9月7日,即在胡适考过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并已回国之后两年多,那时仍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好友朱经农给他写信谈到此事:“今有一件无味的事体不得不告诉你……一位与足下‘昔为好友,今为寇仇’的先生的胡说……‘老胡冒充博士’,说‘老胡口试没有Pass’,……凡是足下的朋友,自然无人相信这种说法。但是,足下的朋友不多,现在‘口众我寡’,辩不胜辩,只有请你把论文赶紧印出,谣言就没有传布的方法了(1)。”
  朱经农和其他好友三番五次催促胡适赶紧采取自卫手段马上发表博士论文,可是胡大博士却始终没有采取行动。不是光风霁月的他不在乎小人中伤,而是那个时候他根本就没有拿到博士学位。
  我们的袁大师就不一样了,他不但是货真价实的“道可托袁”,而且一心就要把他的那个Ph.D广而告之,今后任谁都挑不出错来。
  这可是和他小命息息相关的啊。他的第一个系统任务“知识改变命运,学历增加逼格。”还没有完成呢。
  “安,让工人把书送到书房去吧。你把信封信纸什么的都准备好了,我接下来要大干一场了……”
  既然要广而告之,那么就要向全世界的经济学界广而告之,袁燕倏接下来就要给经济学大师们写信寄书来着。
  实际上,他一直觉得自己穿越的时间太晚了一点,当然自己那位大曾伯祖父也太不争气了一点。因为这两个原因,他就错过了一位大师级人物。
  奥地利学派的开山鼻祖,现代边际效用理论的创始者之一,八十一岁的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在两天前,也就是1921年2月26日刚去世。
  1840年,卡尔·门格尔生于加利西亚(时为奥地利领土,现属波兰),他的一生经历并不复杂,属于那种纯粹学而优则仕,接着又重投学术怀抱的大学者。
  1867年他在克拉科夫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成为一名撰写经济分析方面的记者;又过了几年,进入奥地利首相办公厅新闻部工作。
  1873年,门格尔被提升为维也纳大学法律系的“杰出教授”,这使得他毅然弃政入学。1876年,他担任奥地利王储的导师,并陪同这位18岁的王储游历欧洲各国。1879年回国后,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从此安心于平静的学术生活,直到两天前才去世。
  袁鸿渐同学一想到自己经济学学术方面的发展,心里面就好气啊。自己那位大曾伯祖父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糟蹋这个大好的年代。
  你说你都念政治经济学了,怎么就不能乘着这些大师都活着的时候拉拉关系呢。只要手里头有几封大师的亲笔信,就是那种专门说客套话的亲笔信,你……嗯,我就可以到处宣扬这些大师对我是青眼有加了啊。
  其实当他发现自己肯定是要当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反动学阀”之后,立马就给门格尔大师写了一封“效忠信”,说自己是如何地仰慕这位大师,自己是如何地被边际效用理论影响,自己是如何地就此成为了新古典自由主义者。
  可惜此时已经是1920年的尾声了,重病缠身的门格尔大师收到信的时候应该都没有力气看了。
  一位极为重要的经济学大师就这么和我们的袁大师擦肩而过啊。而袁大师这就少了一份重要人物的加持。他还没有脸皮厚到随随便便就自称是门格尔学生的程度,只好当当他老人家的精神门徒了。
  不得不说,这对他今后的学术地位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
  注释:
  (1)节选自《胡适来往书信选》
第十章
大师们(中)
  本章副标题:奥地利学派三巨头
  这位尸骨未寒的卡尔·门格尔大师对于奥地利学派和新古典自由主义实在太重要了。重要到没有他的边际效用理论就无法建立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地步。
  简要地说,个人或者说个人主义乃是自由主义的根本。不个人那还有什么自由?所以自由主义者反对一切形式的集体主义。
  那么对于自由主义经济学者来说,人类的经济活动到底是个人还是集体来决定的这个问题就十分关键了。如果经济活动不是由个人而是集体决定的,自由主义在经济学上根本站不住脚。
  这就像如果没有神,那么神创论就成了一个笑话一样。连基础都没有了,还研究个毛啊。
  而门格尔建立的边际效用理论,就是用个人主义对社会和经济制度进行了“有机的”(organic)和“综合的”(compositive)解释。
  这个解释就是价值是由个人的主观偏好所决定的,供给和需求也是取决于个人的各种决定,经济活动的决定更是由个人而非集体所达成的。
  继续推导下去,奥地利学派认为企业家个人的精神是发展经济的主导力量,主张私人财产是为了有效运用资源所不可或缺的,并声称政府对于市场过程的干预将会导致不良后果。
  也就是:企业家代表先进生产力,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小政府大市场。
  LOOK,多么好的理论啊!
  要不是有那些该死的经济危机,政治经济学有奥地利学派那就够了,还要什么马克思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奥地利学派的另一位大佬欧根·冯·庞巴维克六年前也死了。庞巴维克除了是经济学学者之外,还长期担任奥地利政府财政高官,自1895年开始,他曾三次出任奥国财政部长。直到1904年辞去这个职务。
  老庞在1880年代和1890年代写下了大量批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著作,在1896年发表了《卡尔·马克思及其体系的终结》……看这个书名就知道有多大逆不道了。他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利息时差论否定和代替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
  庞巴维克主张资本家并不会剥削他们的劳工,相反的,由于资本家必须将总收入的一部分作为薪资发放给员工,他们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也造福了劳工。资本家给予劳工的薪资事实上是高于劳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价值。
  他老人家的利息理论说起来真是没完没了了。还是简单地说吧,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忽略了时间这个因素。
  利息之所以合理,原因就在于时间:你把钱借给别人,意味着在借款期间你放弃了使用这笔钱满足自己需求或者使其升值的机会,收点利息自然是合理的。那么资本家投入资本获取利润,也可以看做是利息的一种特殊形态。同样的,房东把出租房子收取的租金,其实就是耐久物品的利息。
  其实奥地利学派是最早批判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经济学派。后来成了大叛徒的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曾经亲口承认;奥地利学派是马克思经济理论最强大的敌人。他还写了一本专门针对庞巴维克的小册子《食利者政治经济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